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20×10^6/L,蛋白1.0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 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以痴呆或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入院的患者.仅1例在入院时即确诊麻痹性痴呆,余均误诊.青霉素等治疗有效.结论 麻痹性痴呆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常有躁狂、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血、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颗粒凝集试验(TPPA)可帮助确诊,治疗上药物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头孢由松钠,强力霉素治疗,医生对此应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唐庆希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41-141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探讨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65.38%(17/26)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26.92%(7/26)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80.77%(21/26)头颅MRI主要表现脑萎缩。用大剂量青霉素足疗程治疗后,多数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麻痹性痴呆以中年患者多见,极易误诊,不明原因的年轻痴呆患者应考虑本病。麻痹性痴呆为可以治疗的痴呆,早期足剂量、足疗程的青霉素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和记忆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1例出现行走欠稳,四肢震颤等神经病变症状,1例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2例患者脑脊液中与梅毒螺旋体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阳性。治疗首选青霉素,疗效确切。麻痹性痴呆是一种可治性痴呆,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麻痹性痴呆(GPI)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36例.结果 25例(69.4%)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10例(27.8%)以精神错乱为主要表现;1例(2.8%)以癫痫发作为突出症状.误诊率高达33.3%.86.1%头颅MRI异常,异常者存在脑萎缩,其中额叶、颞叶、顶叶及皮层下白质的萎缩多见;25.8%合并有脑积水,25.8%存在梗死病灶;13.9%头颅MRI正常.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 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部分合并有脑积水、缺血病灶;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麻痹性痴呆识别率的方法,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诊断经过及转归。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婚姻状况较差,体力劳动者居多;以中年人群为主;早期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误诊率高达84.62%,将梅毒实验室检查(RPR、TRUST及TPPA)作为入院常规检查,能够明显缩短确诊时间,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预后。结论:采用RPR、TRUST及TPPA检查可提高麻痹性痴呆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来做出正确诊断。结果:5例患者中,符合麻痹性痴呆夸大型1例、偏执型1例、痴呆型3例;血清学检查RPR、TRUST、TPPA均阳性5例,CT或MRI均示脑萎缩;诊断明确后均进行了大剂量青霉素驱梅治疗及对症治疗。结论:对出现精神障碍并发智能低下、性格改变的中年期患者,应结合病史及RPR、TRUST、TPPA检查、CT或MRI等做出正确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徐凤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56-157
目的探讨麻痹眭痴呆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笔者收集进修期间所接诊的8例麻痹眭痴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结合脑脊液及CT检查可确诊,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对可疑患者尤其对不明原因的年轻痴呆患者,常规检查血清血浆甲苯胺红凝集试验和梅毒确诊试验,可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间质型梅毒3例,实质型梅毒3例,其中1例为脊髓痨,2例为麻痹性痴呆。6例患者的血、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间质型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2~66岁.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入组2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脑电图无特异性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 多样,其中正常8例,脑室强化信号1例,树胶样肿3例,脑萎缩8例.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患者,应常规行血清梅毒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颅磁共振显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脑萎缩,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警惕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的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确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和认知障碍、震颤、肌张力增高等,血清及脑脊液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阳性,头颅磁共振影像为大脑半球重度脑萎缩。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148例RA患者组、126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组和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RF(速率散射比浊法)、抗CCP抗体(ELISA法)和GPI(ELISA法),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一致性和对RA的诊断效率. 结果 RA患者组抗CCP抗体和GPI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抗CCP和GPI对RA诊断的特异性高于RF(P<0.05).2种或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减低,但其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指标(P<0.05). 结论 抗CCP抗体和抗GPI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并提高RA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 Sp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 p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 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 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 RF、抗CCP抗体及HRF 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谭维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08-109,111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PI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8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非RA组)和60例健康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结果4项血清学指标比较,GPI和抗CCP在诊断RA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RF的灵敏度虽然最高,但特异性却最差。结论GPI对RA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且与抗CCP、AKA、RF无明确的相关性.GPI与RF联合检测更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胡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05-106
目的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G-6-磷酸酶(GPI)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RA患者80例(A组),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取空腹血制备血清,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以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I水平,并分析RF、抗CCP抗体和GPI在诊断RA中的价值。结果 RA患者中RF、抗CCP抗体、GPI的敏感性分别为63.75%,70.00%和83.75%,以GPI最高;三者特异性分别为66.25%、90.00%和91.2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25%,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指标(P〈0.05),且阳性符合率为91.25%。结论抗CCP抗体和GPI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提高阳性符合率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阳性的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收法(ELISA)在283例中国汉族RA患者中对GPI进行了测定,并分析GPI与RA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GPI在中国汉族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3.04%,与GPI阴性的RA患者相比,GPI阳性的RA患者的起病年龄较轻[(39±15)岁vs(51±18)岁,P〈0.05)],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较高[(3.772±0.281)分vs(2.783±0.564)分,P〈0.05)]。结论 GPI在中国汉族RA患者的阳性率较高,有助于RA的筛查。血清中GPI阳性的RA患者的起病年龄相对较轻,病情活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张辉  董敏  周厚清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54-254,257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水平,研究GPI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86例RA患者、52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清中GPI和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A)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GPI浓度为(1.95±1.12)μg/ml,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组GPI浓度为(0.14±0.22)μg/ml,正常对照组GPI浓度为(0.11±0.08)μg/ml。GPI与IgM-RF之间具有相关性(r=0.568,P〈0.05),但不完全重叠。GPI与抗CCP抗体之间未显示出相关性(r=0.083,P=0.515),二者也不完全重叠。结论 GPI抗原是检测RA的一项特异性很高的血清学指标,可能成为诊断RA患者的一个新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RA患者、62例非RA患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每位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滴度。比较RA组和非RA组GPI抗原水平,分析GPI与RF的相关性。结果 GPI抗原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44.6%,特异性为93.5%;RF的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75.8%;GPI联合RF检测的敏感性为41.5%,特异性为96.8%。RA组GPI抗原水平高于非RA组(P〈0.001),GPI抗原与RF存在正相关性(P〈0.001)。结论 GPI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可用于RA的特异性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而GPI抗原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浓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RA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GPI浓度,对GPI浓度与RA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A血清GPI浓度为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3)。(2)GPI的阳性检出率与RF、抗CC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别,并与RF(r=0.677,P〈0.001)和抗CCP抗体(r=0.58,P=0.001)正相关。(3)GPI与ESR(r=0.579,P=0.0008)、DAS28(r=0.589,P=0.0006)和免疫球蛋白(r=0.43,P=0.016)正相关。(4)不同X线分期的RA血清GPI浓度无统计学意义。(5)GPI与关节外受累无关。结论 GPI可能成为RA的新的标志物,可以作为衡量RA病情活动度的指标,但在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