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直肠癌的治疗,应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手术原则上可分为Mlies氏术、肛门切除术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切除术。按以往的肿瘤治疗原则,中低位直肠癌需要做Miles氏术、肛门切除术、腹壁人工肛门成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吻合器的应用,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逐渐增加,有些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也可采用保留肛门的直肠癌切除术。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65%.A组与B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3%和72.2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和86.36%、86.96%和68.18%;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8.69%和27.27%;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分别为78.26%和59.09%.结论 PRAC能提高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3.
呼爱鲜 《中原医刊》2009,(18):F0003-F0003
我国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多见,约占直肠癌的70%。随着直肠癌的年轻化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吻合器的普及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不断提高,使保肛式及其根治得到统一,外科治疗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手术的彻底性转向根治性和生活质量兼顾。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施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4~8cm)手术6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腹骶联合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患者术前通过心理疏导,充分肠道准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重视全身营养支持及肛门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下腹骶联合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成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保肛手术72例疗效观察冯玉满,张祥福,吴天金,郑知文,卢辉山,吴心愿,黄昌明,官国先,蔡建春,王川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直肠癌治疗目前仍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对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8cm以下者,在保证根治的前题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治疗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6~72岁,平均56岁.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3例.肿瘤下缘距肛门≤6cm 13例,≤8cm 17例,全部病例均行GF-I型31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愈合.结论 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端,端侧骶前吻合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凤 《中外医疗》2009,28(17):22-22
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在不影响根治效果和不增加局部复发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保肛机会,以保留其满意的排便控制功能,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目前正确合理地选用保肛术已成为直肠癌治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院在2000~2005年内采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1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巍 《中外医疗》2008,27(23):31-3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保肛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本院16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均顺利.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痿1例,占6.2%.经TPN及骶前引流管冲洗引流而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占6.2%,经换药后愈合.16例手术后近期控制稀便能力欠佳,大便3~12次/d,2~6个月后肛门节翻大便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3个月发现复发及肝转移,13个月后死亡,15例生存. 结论老年低位直肠癌选择性保肛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低位直肠癌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进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虽然同步放化疗存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影响后续的根治性手术;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时,保肛率较高;术后,对38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率较低.结论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同步放化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手术的根治率和保肛率,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因此,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同步放化疗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颖俊 《当代医学》2013,(23):36-3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其中20例直肠癌患者行低位保肛术,22例患者行Miles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低位保肛术治疗组与Miles手术治疗组比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手术术后复发率以及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次实验未发现低位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疗效高于Miles手术治疗但,低位保肛术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直肠癌中做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外科医师腹腔镜手术技能,普及腹腔镜技术。方法采取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教学中引入手术模拟系统,结合手术室实地参观答疑的方法,探讨外科医师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培训模式。结果 104名普通外科高级职称医师参加培训,全部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结果 :99位学员(95%)反馈更加熟悉腹腔镜操作技巧,手术时间比培训前平均缩短45 min。结论通过本培训模式训练可有效提高外科医师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流程的认识及局部解剖的技巧,提高操作手术效率、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组103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行局部切除(63例) 或根治术(40例) 的疗效(5年及10年生存率) ,并观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 行局部切除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4.1%;而行根治术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5%和90%.两种术式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6,P>0.05;X2=0.071,P>0.05),且局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 明显低于根治术(30%,X2=9.78,P<0.05).结论 对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及采用单/双钉合技术(single or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SST or DST)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间对96例中低位直肠腺癌行超低位DST/SST前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87例,姑息性切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吻合口距齿状线在2~3cm左右;无残端癌;无吻合口瘘,术后直肠-阴道瘘1例(0.1%),肛周盆腔感染2例(2.1%).吻合口出血5例(5.2%),吻合口狭窄14例(16.1%)。根治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8.1%,远处转移率27.6%。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4%和70.1%。术后12~18个月时排便次数及控便功能接近正常状态,无完全性排便失禁。结论 TME超低位DST/SST前切除术根治与功能的双重效果良好,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7-08间,我院18例患者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9岁(30~78岁)。其中,Miles手术6例,Dixon手术12例。结果18例经腹腔镜完成直肠癌手术,无术中死亡。术中出血量50~200 mL。手术时间145(110~210)min,淋巴结清除数平均10.2个(3~33个),术后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 d,住院时间7~16 d。随访时间3~48个月。18例中,2例患者局部复发,1例患者肝转移,失访2例。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达到肿瘤的根治性,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至2011年6月10年间收治的46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与同期218例中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直肠癌误诊率为56.52%,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为47.83%,Ducks C和D期患者比例为73.91%,上述指标均高于中老年直肠癌患者(P〈0.05)。青年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60%,与中老年直肠患者相当(P〉0.05)。结论青年直肠癌容易误诊,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较差,确诊时病理分期较晚,通过合理的外科诊治,其远期生存率可以与中老年直肠癌相当。另外,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强调包括新辅助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应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注意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51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20)min,平均出血(80±10)ml,术后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0±11)h,平均住院(10±2)d;无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切口及Trocar处未见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康复快,是治疗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直肠癌术后肛门坠胀的影响。方法:将90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有肛门坠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1:5000高锰酸钾液2000ml坐浴,每日2次,连用15d;治疗组应用中药熏洗配以熏洗护理措施,每日2次,1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T)、组胺(HA)、前列腺素E:(PGE2)水平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5-HT、HA和PGE: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旰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熏洗配以熏洗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血浆炎性介质的释放及循环水平,显著改善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的肛门坠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总结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8例,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为观察组共6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共6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经济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6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保肛率82.3%,对照组患者保肛率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费用支出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