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浸出法制取小麦胚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氯甲烷溶剂浸出小麦胚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麦胚/溶剂=1:3;浸出时间80分钟;浸出温度35℃。在此条件下粕中残油低于1%。毛油经过精炼,即可获得品质优良的小麦胚油。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胚油浸出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波稳定化后小麦胚芽作为试验原料,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植物油抽提溶剂,建立了浸出法提取小麦胚油优化生产工艺。探讨了不同原料颗粒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体积分数与麦胚质量分数比值(溶胚比值)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浸提温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提取时间对麦胚出油率的影响等单因素试验。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溶胚比值、浸提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响应面优化分析试验设计因素,建立了小麦胚油浸出法优化提取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小麦麦胚油浸出工艺:颗粒度为60目筛上麦胚粉碎物,以植物油抽提溶剂为提取溶剂,溶胚比值为20.5∶1,温度43℃、浸提38 min。优化工艺模型预测出油率的理论值为6.67%,验证试验显示小麦胚油实际出油率为6.65%。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目前国内已建立了300多个浸出厂,浸出法比压榨法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粕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对于浸出厂的溶剂损耗,贮运过程中的安全及油、粕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严格地控制浸出油、粕的溶剂残留量,需要一个较简便而准确的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脂工业采用浸出法取油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三百多个浸出厂,为国家增产大量的油脂。浸出粕是浸出厂的主要付产品,如果粕中残留溶剂过高,不仅影响饲用品质,增加溶剂损耗,提高生产成本,而且也会造成在贮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浸出厂必须加强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出厂粕的溶剂含量。为了了解国内浸出厂生产粕中溶剂残留情况,我们请各省粮食局工业处协助收集粕样,并要求注明生产条件与日期,迄今共收到样品50个,经气相色谱测定其结果如附表,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各地的浸出粕残留溶剂量除了广西南宁粮油综合加工厂和山东鱼台县粮食加工厂的粕样,溶剂含量超过700ppm(一般控制指标),其余均未超过。从糠粕和菜籽粕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混合溶剂浸提富含黄酮、VE的麦胚油。对正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正己烷/正丁醇、正己烷/丙酮、甲醇/丙酮、异丙醇/1,2-二氯乙烷6种浸出溶剂进行筛选,发现正己烷/丙酮浸出效果较理想。兼顾提油效率、所提麦胚油的VE含量和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正己烷/丙酮浸出麦胚油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45℃,浸出溶剂滴速5.5 mL/min(原料100g),浸出时间45 min。该条件下,脱脂麦胚残油率0.354%,麦胚油VE含量3.794 9 g/kg,黄酮含量10.29 g/kg。  相似文献   

6.
水剂法加工花生的工艺及设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植物油料中除含油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长期以来比较缺乏的营养成分,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这些蛋白质往往在取油的过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变性或破坏,致使难以再行提出而供作食用.只能作为价值较低的饲料或肥料.传统的取油方法如: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以及水代法都是纯粹以取油为目的.而对所得饼粕是不加重视的.不仅如此就以目前大力发展的溶剂浸出法来说,虽然它的出油效率是令人满意的.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如毛油中杂质含量高.精炼损耗大.溶剂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对工厂的安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指标、微量营养成分(V_E、多酚等)、初级氧化产物及次级氧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毛油在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及硫代巴比妥酸等指标方面均较浸出法及压榨法所得毛油质量高,其中角鲨烯含量较浸出法及压榨法所得毛油高,但V_E、多酚等微量营养成分含量较浸出法及压榨法所得毛油低,浸出毛油及压榨毛油经过精炼后其微量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显著低于水酶法油中微量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小麦胚芽油(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四、制取方法现制取小麦胚芽油常用方法有冷榨法、予浸法、低温浸出法。此外,还有尚处试验中仍未大规模直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生物酶萃取法。小麦胚芽系小麦制粉时副产物,与一般植物油料有所不同,含脂质仅10%左右,且本身粒径小,很细,常混有不少面粉,麸皮等杂质,在制油前应进行预处理清理杂质,提高纯度达95%以上。而我国制粉厂提胚纯度低,包括一些引进设备实际提胚纯度不足85%。纯度不高制油时,杂质会附吸油份,胚粕残油高,且会堵塞油路,影响得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浸出法在我国油脂加工厂中已经广泛的被采用,利用浸出法制油,溶剂消耗的高低是浸出车间(厂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溶剂损耗除粕、油残溶、设备漏损外,尾气中含有的溶剂所占比重较大。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浸出器每加入一吨物料,就会带入2~2.5公斤空气,这些自由气体在排出车间时大约要带走1.35—1.7公斤溶剂,所以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回收措施,一个小型浸出车间每天都要排出上百公斤溶剂,每处理一吨原料,就会使溶剂消耗升高2公斤左右。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尾气中溶剂的回收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发现尾气  相似文献   

10.
小麦胚芽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胚芽油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麦胚芽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水酶法制取麦胚油的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小麦胚芽油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美  李捷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33-237
以米胚毛油为原料,经过脱蜡、脱胶、脱色和脱酸/脱臭得到精炼油.通过正交实验对脱胶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反应温度45℃,磷酸溶液加入量为0.2%,加水量为6%,反应时间40min;进而对脱色工艺中的吸附剂和溶剂筛选,确定了吸附剂和溶剂及用量:正己烷200mL,活性炭20g.精炼后米胚油,气味、色泽、理化指标均达到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GB 2716-2005),AV从70.9mg/g降至0.69mg/g,POV为132.52 mmol/kg,Ⅳ为90.2g/100g,皂化值为162mg/g,不皂化物含量占0.82%,折射率1.4709.米胚油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且精炼前后其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玉米油精炼副产品皂脚的综合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研究了玉米油皂脚与玉米胚芽粕的添加混合比例、造粒干燥成型、浸出提油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丙酮溶剂,皂脚和玉米胚芽粕的混合比例为4∶1,烘干温度为125℃,烘干时间为60 min,采用逆流喷淋方式进行提油,喷淋时间为90 min,浸出温度为50℃~55℃,溶剂比为1∶(0.8~1.0)时,提取的中性油质量指标可以达到玉米原油标准,粕的质量指标符合玉米胚芽粕指标。  相似文献   

13.
葡萄籽制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齐玉堂 《中国油脂》1990,(3):33-36,29
葡萄籽经破碎、蒸炒后用6号溶剂油在溶剂比1:1、浸出温度50℃、逆流浸泡120分钟的条件下,可使粕中残油率降至2%。用二氯甲烷在溶剂比1:3、浸出温度35℃、逆流浸泡90分钟的条件下,也可使粕中残油率降至1—2%。毛油通过精炼,即可获得优质的葡萄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23%,亚油酸含量高达70%。  相似文献   

14.
麦胚油是一种近年来受到较多重视的食用油脂。作者采用较先进的手段测定了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麦胚油含有较高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维生素E和其它一些生理有效成分。本文的工作为开展麦胚油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油脂工业战线上广大职工,在一九六一年油脂生产上采取了新工艺——溶剂浸出法提取油脂,不仅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为国家增产了大量的植物油脂。油莱饼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菜籽粕的干粕残油率一般在1.0%左右,历年来都用于郊县作肥料。郊区农业生产贯彻“八字宪法”方针,应用浸出粕作肥料各种作物逐年获得丰收。浸出法的菜籽粕:呈赤色,颗粒形状,在使用上很方便,它不象过去的菜籽饼那样成园饼状,使用时还要粉碎加工。一九六四年初夏,正值油菜籽加工季节,油脂战线上广大职工,为增产油脂大力推广浸  相似文献   

16.
就浸出法取油工艺而言,近年来虽然有了新的研究性的工艺突破(如采用超临界流体作溶剂提取植物油已取得试验性的成功),可是,溶剂浸出法尤其是找到了比较理想的溶剂(如轻汽油)后,与其他取油方法相比,仍然是比较先进的,而且在相当时期内还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发展的趋势.随着各国浸出法的推广与多年来生产的考验,在工艺与设备方面积累  相似文献   

17.
低温萃取葡萄籽油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号溶剂低温浸出葡萄籽油的方法及其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将4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与6号溶剂浸出粕和毛油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号溶剂低温萃取葡萄籽油,其浸出产品残溶低,产品质量好,而且可节约大量溶剂和蒸汽,降低了油脂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正己烷、甲基戊烷为浸出溶剂,采用四级逆流浸出方式从浸出效果、浸出油品两个方面评价了两种浸出溶剂对浸出膨化大豆料的影响。浸出效果方面,考察了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浸出油品方面,考察了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色泽、微量组分以及残留溶剂,并与正己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基戊烷各级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提油率高;甲基戊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19.00±0.45)%和(0.57±0.08)%,正己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20.65±0.20)%和(0.71±0.01)%;两种溶剂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无差异,甲基戊烷浸出毛油酸值、总含磷量、残留溶剂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均较低,而角鲨烯含量较高,具有精炼损失少、节能优势。研究表明新型溶剂甲基戊烷是替代正己烷作为浸出溶剂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食用植物油的加工工艺分为压榨法与浸出法。浸出法因具有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被国内外植物油生产厂家广泛采用。然而,植物油中萃取剂—六号溶剂的残留也变得不可避免。六号溶剂是一种以六碳烷烃为主要成分的烷烃、环烷烃、芳烃等各种低级烷烃混合物,其中所含少量芳烃及硫化物杂质有较大毒性,长期接触会麻醉呼吸中枢、损伤皮肤屏障功能、损害周围神经和造血功能。研究食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亚临界流体萃取法、热榨浸出法、冷榨浸出法所得棉籽饼粕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棉籽蛋白,对其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籽蛋白的主要亚基分子质量为50、45?kDa且只有一个吸热峰,起始温度、变性温度和焓变范围分别为85.6~87.8、94.3~97.7?℃和5.6~7.9?J/g,热榨浸出粕蛋白二硫键的含量最低并且含有许多低分子质量亚基;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和冷榨浸出棉籽粕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有较低的β-折叠含量、较高的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热榨浸出粕蛋白的变性温度最高。亚临界流体萃取粕蛋白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吸油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冷榨浸出粕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强度高于热榨浸出粕蛋白。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所得棉籽粕的蛋白变性程度最小,更多地保留了棉籽蛋白的天然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