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101 例患者.将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49 例患者,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研究组52 例患者,在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迎香、禾髎、印堂、风池、合谷、百会、曲池、足三里、太冲、肺俞、脾俞、肾俞穴,均双侧,随症加减.鼻部穴位平刺进针,肢体穴位直刺,进针后行捻转提插,得气后施平补平泻,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可捻转1-2 次,每周2 次,共治疗8 次.治疗4 个疗程.治疗前后收集患者血清,双抗夹心ELISA 法测定IL-4、IL-5 和TGF-α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降低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联合依巴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通过影响血清IL-4、IL-5 和TGF-α含量变化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和作用,以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VCAM-1、IL-4、IL-12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IL-4、IL-12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可以通过抑制VCAM-1和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及IL-10水平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两组患者均治疗28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同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4水平与IL-10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L-4水平较低(P<0.05),血清IL-10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与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鼻炎血清VCAM-1和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方法选择过敏性鼻炎患者3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和局部治疗前、后血清中VCAM-1和IL-6的含量变化,并与健康人比较,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VCAM-1和IL-6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VCAM-1和IL-6含量显著下降,下降的程度在两种疾病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VCAM-1和IL-6血清含量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过敏性鼻,炎鼻腔组织VCAM-10IL-6之间经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2.32,P〈0,05)。结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VCAM-1和IL-6对过敏性鼻炎起治疗作用,血清中VCAM-1和IL-6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药物治疗这敏性鼻炎的临床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认知功能及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应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SE(精神状态检查量)、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认知功能指标评分、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MMSE、WCST认知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IL-6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0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的治疗期间,度洛西汀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郑定容  周伟  杨庆殉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90-1491,149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9(IL-9)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1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总疗程6个月,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进行血清IL-8、IL-4和IL-9水平测定.另选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4和IL-9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3者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中IL-2、IL-4及IL-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2、IL-12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则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2、IL-12、IL-4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里的水平变化及其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2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及40例健康对照组(NC)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AMI及UAP组IL-8、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8、IL-10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其血清浓度的显著提高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VCAM-1)和IL-Iβ、IL-2、IL-4、IL-10表达,了解鼻咽癌患者血清VCAM-1表达规律及其与诱导因子IL-1β、IL-4的关系;获得有关鼻咽癌免疫环境的信息.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4例鼻咽癌患者和13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血清标本中VCAM-1、IL-lβ、IL-2、IL-4和IL-10浓度.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VCAM-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45);临床晚期明显低于早期(P=0.045),且随肿瘤体积增大而降低(P=0.002);鼻咽癌患者血清VCAM-1水平与IL-Iβ、IL-4无明显相关(P-0.101和0.116);血清IL-1β、IL-4和IL-10水平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组间元显著性差异;鼻咽癌组血清IL-2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P=0.037),且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升高(P-0.002),但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则明显降低(P=0.018).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VCAM-I升高是一临床早期事件;鼻咽癌患者血清VCAM-1变化与IL-1B、IL-4无明显关系;IL-4和IL-10指标在鼻咽癌和鼻咽炎组间无明显变化,显示Th2主导的体液免疫在鼻咽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明显激活迹象;IL-2指标的变化提示鼻咽癌细胞可能有较强的刺激细胞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1次/d,布地奈德鼻喷剂1~2喷/次,2次/d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香菊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gE、IL-4、IL-8水平及EOS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E、IL-4、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EOS计数明显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香菊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AR,能够显著改善血清中IgE、IL-4、IL-8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态,降低鼻腔分泌物EOS计数,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香菊胶囊服用方便,毒副作用低,可作为治疗AR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在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BeckmanC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爱康AE120全自动酶免仪上分别检测264例乙肝患者空腹血清ChE、HA、IL-10、IL-2活性并与52例正常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患者相比,各组乙肝患者血清ChE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A、IL-2水平显著升高,变化趋势与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血清ChE、HA、IL-10、IL-2活性活性是反映肝功能的良好指标,对于肝硬化的分级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舒适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舒适片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三烯B4(LTB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TB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TB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舒适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敏康颗粒对肺气虚变应性鼻炎(AR)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从而分析鼻敏康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鼻黏膜中IL-4、IL-12的含量,观察鼻敏康颗粒对鼻黏膜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与中药治疗组IL-4水平均降低,IL-12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鼻敏康颗粒可下调肺气虚AR大鼠鼻黏膜IL-4水平、上调IL-12水平,通过平衡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4(IL-4)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记录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数,采用ELISA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龈沟液(GCF)及血清中IL-6、IL-22及IL-4的含量,并讨论与临床指数的相关性。结果:IL-6、IL-22及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12周接近正常对照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6、IL-22及IL-4含量与牙周探诊深度(PD)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与菌斑指数(PⅡ)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IL-6与IL-22、IL-4与IL-22分别比较,均有线性显著负相关(P均<0.05),IL-6与IL-4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线性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L在牙周炎的免疫保护或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国光 《中原医刊》2006,33(9):69-70
过敏性紫癜肾炎(APN)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病为免疫复合物病,细胞因子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急性期及缓解期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测定,以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β、IL-2的变化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的作用.方法:16名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16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静脉滴注3天后即刻、24h、96h抽取静脉血,并置于-70℃冰箱冷冻待用.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2.结果:治疗前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β、IL-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L-1β、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中高浓度的IL-1β、IL-2在活动期多发性硬化周围免疫细胞激活的病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活动期多发性硬化时的免疫调节机制是通过下调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来抑制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芨散外敷对脂溢性皮炎(SD)患者皮肤瘙瘁症状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外敷白芨散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均P<0.01);重度AD组血清IL-12、及IL-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重度AD组血清IL-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辅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外周嗜酸性粒细胞(EOS)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舌下免疫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三拗汤合苍耳子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疗效、症状评分、IgE、EO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IgE、EOS、TNF、IL-4、IL-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FN-γ、IL-2、IL-1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三拗汤合苍耳子散辅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IgE、EOS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5例MPP患儿(研究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69例存在胸腔积液,其中21例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设为肺部有纤维化组,其余48例未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患者设为肺部无纤维化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肺部无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高于其血清浓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清浓度(P〈0.05);而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TNF-α、IL-6、IL-8和IL-10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在肺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依据,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