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H_2~ 通过碳膜的透射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快分子离子H_2~ 通过碳膜的作用过程.叙述了实验装置及H_2~ 透射率的测量方法;给出H_2~ 在0.827MeV和1.61MeV两种能量下,碳膜厚度为5.59—10.4μg/cm~2的两条透射率测量曲线,并对结果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测量Mev量级单电子双原子分子离子(D_2~+、DH~+、H_2~+等)通过碳膜的透射和在碳膜中的电子损失截面、电了俘获截面的实验方法和新近的实验结果。略述了我们把Brandt-Sizmann理论扩展到D_2~+、DH~+、H_2~+与固体碳相互作用的计算。本文还得到D_2~+、DH~+、H_2~+的裸核集团在膜的出口俘获一个电子后形成电缚分子态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我们对1.7MeV H_2~+轰击5μg/cm~2碳膜,在0°方向出射H~+的能谱测量。再次直接证明了快分子离子通过固体时,库仑爆炸和尾流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镀汞膜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铜矿中痕量重金属镉(Cd)进行了测定,讨论了汞膜厚度和双电层状态在测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测试体系中氯离子(Cl-)与汞形成氯化汞和氯化亚汞的共价化合物,在0 V和-0.12 V附近出现明显的氧化峰和还原峰,降低了汞膜的测试灵敏度和使用寿命;汞膜在测试过程中先后经历3个阶段:初始阶段、稳定阶段、衰减阶段;汞膜电极在稳定阶段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重现性;汞膜电极在稳定阶段测得Cd在0.1~0.8μg/L,1~10μg/L,10~20μg/L,20~200μg/L,200~2 0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7,0.999 8,0.999 4,0.999 3,检测范围为0.1~2 000μg/L,检出下限0.1μg/L;实际测得3个铜矿样品中镉含量分别是2.21,22.69,19.17μg/L,并与原子吸收法相比较,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链霉素在0.2mol/LNaoH溶液中,经水浴加热,进行分子重排,消去反应生成麦芽酚后。用HAC—NaAc缓冲溶液调PH为5.0—6.9,麦芽酚与Fe(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其Fe(Ⅲ)与试剂的组成比为1:2。配合物在405—460nm的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e=4.2×10~3mol.1~(-1).cm~(-1),Sandell灵敏度S=0.013μg/cm~2。Fe(Ⅲ)浓度在0-6.2μg/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耳定律。经试验建立了高选择性测定微量Fe(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医用硅橡胶材料被离子束轰击后,其表面浸润性,白蛋白吸附性的变化,硅橡胶样品分别在40,60,80,100keV能量下注入N~+和A_r~+,注入剂量范围为2×10~(12)×10~(17)cm~(-2)。注入后的样品测量了水接触角和白蛋白吸附量。结果表明: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表面水接触角从86°降低到59°。表面白蛋白的吸附量从16μg/cm~2增长到32μg/cm~2。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研究了注入后表面键合状态,发现离子束打断了一些表面化学键,形成了一些新的自由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注入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前言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钛(Ⅳ)—硫氰酸盐—二安替比林甲烷离子缔合物的显色反应。缔合物在390nm处吸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为3.01×10~5,钛量在0~70μg/50cm~2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许多常见离子不干扰,并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定了白云石和粘土中TiO_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激光喇曼光谱表明,稳定态的硫在亚硫酰氯中仍以D_(4d)构型的八员环分子存在。其较强的喇曼散射带为153,218,451和479cm~(-1)。在-7℃—+13℃的温度区,硫在亚硫酰氯中的溶解度为0.72g—2.75g/100g SOCl_2。溶解焓变为24.1kJ/mol。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钍(Ⅳ)与CPA-pN的显色反应,表明钍与配体的络合比为1:3,络合物在0—50μg/25ml呈线性关系,此蓝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在6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55×10~4cm~(-1)·mol~(-1)·1。在有CTMAB或CTMAB及乙醇存在下,其ε_(680)分别为1.35×10~5和1.75×10~5cm~(-1)·mol~(-1)·1,0—17.5μg/25ml和0—15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在有过量CTMAB存在下,Th(Ⅳ)与CPA-pN的络合比为1:6。试验了外来离子对钍测定的影响。提出的方法曾用于微量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PbTiO3薄膜的热释电性和铁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工艺制备了较大面积不裂的PbTiO_3薄膜,对样品做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实验,经550℃保温30min的样品已形成了单一晶相的PbTiO_3多晶膜。对样品的热释电系数随温度、薄膜厚度和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热释电系数随胶液浓度和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达到饱和。样品的室温热释电系数为3.6×10~(-8)C/cm~2·K,介电常数为15~26,介电损耗为0.001—0.05,居里温度为515℃,自发极化强度和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6.54μc/cm~2和3.37μc/cm~2,矫顽场强为54.8kV/c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存在下,利用硫氰酸盐—罗丹明B(RhB)荧光淬灭法测定微量钼。此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体系稳定,线性范围为0~3.0μg/25cm~3,检出限为2×10~(-3)μg,适用于钢样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2-[(3.5-二溴-2-吡啶)偶氮]-5-氨基酚(简称3.5—Br_2—PAAP)与钴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其它离子的影响,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实验表明,在 PH=4~5范围内钴与3.5—Br_2—PAAP 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为430nm,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40nm,摩尔消光系数ε_(540)=6·48×10~4m01~(-1)cm~(-1),遵守比尔定律的范围为0~25μg/25ml。桑德尔灵敏度为0·00051微克 cm~(-2),表现稳定常数为3.6×10~6。通过对矿样、维生素 B_(12)针剂、小麦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藏红T与亚硝酸根在0.1mol/l的盐酸溶液中可形成红色配合物,在600nm处有最大吸收。ε600nm=7.39×10~3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为9.34×10~(-3)μg/cm~2。亚硝酸盐氮含量在0~3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液在室温下避光放置可稳定6小时以上。亚硝酸盐氮含量为2μg/ml时,11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为1.14×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22%,该方法用于湖水、河水、污水等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分析,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Fe(Ⅲ)离子对H_2O_2氧化百里香酚蓝褪色反应的催化效应及其动力学条件,从而建立了痕量铁的催化光度法。本法测定范围为0-1.4μg/25cm~3,检出限为7.5×10~(-9)g/cm~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用该法测定了人发及水样中的痕量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谱位于实轴及谱位于单位园周上的D_(M_k)~(R~2)算子的一个性质,同时在D_(M_k)~(R~2)中引进M—拓扑,讨论了D_(M_k)~(R~2)按M—拓扑的一些性质,并且用M—拓扑刻划了Ⅲ类D_(M_k)~(R~2)型算子,因而进一步发展了[1]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低温(18~22K),低压(10~(-5)~10~(-2)Pa)下,H_2在 GH-O型椰子壳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办学特性和常温放气特性的实验研究,着重讨论了在实验条件下,GH-O 活性炭对 H_2的吸附容量、吸附热、吸附平衡时间和扩散系数 D 与活性炭的表面温度、表面覆盖度、空间压强等的变化关系.结果发现,H_2在 GH-O 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洛德利胥方程;对 H_2的最大吸附量为170cm~3(STP)/g;吸附热由吸附量的10cm~3(STP)/g 的344J/mol(1440cal/mol)降到170cm~3(STP)/g 的238.8J/mol(1000cal/mol);吸附平衡时间 t_∞为2~5h;在(18~22K)时,扩散系数 D 约为10~(-7)cm~2/s 数量级.  相似文献   

17.
配合物Et_2NH_2 [Nd(S_2CNEt_2)_4]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a=10.161(2) ,b=11.342(1) ,c=18.339(2) ,α=81.57(1)~0,β=106.03(0)~0,γ=116.61(0)~0,V=1815.4 (?)~3,z=2,F(000)=838,μ=156.876cm~(-1),D_(cal)=1.484g·cm~(-3),D_■=1.484g·cm~(-3)。配阴离子中,4个配体通过8个S原子与Nd原子配位形成四方反棱柱型的配位多面体结构。此外,还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一热重等分析方法对该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我们测量了TGS、DTGS 和ATGSP 等热释电晶体材料在10000—400cm~(-1)波数(1—25μm 波长)范围内完整的红外透射和反射光谱,从而得到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吸收率.一、实验方法将TGS、DTGS 和ATGSP 三种晶体沿解理面(垂直于极化轴b 轴)切片,通过研磨,抛光制成表面光洁,尺寸为8×8×0.1mm~3的单晶薄片。用Perkin-Elmer 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岛津250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上述三种晶体样品在4000—400cm~(-1)叫波数(2.5—25μm 波长)范围和10000—4000cm~(-1)波数(1—2.5μm 波长)的红外反射与透射光谱.所有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于根据表面压力数据计算有机蒸气(1)在单分子膜(2)上吸附量的方法加以讨论,指出Dean-Hayes计算方法会由于在铺展压力附近π-Γ_2曲线的斜率较大而引起较大的误差,并从Gibbs一般吸附方程式出发进行理论推导,得到一个计算蒸气吸附量的—般方程式。对于Γ_2→0的极限情况也加以讨论,得出:(1)Γ_2→0时,只是p_1的函数,而与Γ_2无关,此时的Γ_1基本上等于纯水对蒸气的吸附值;(2)当Γ_2→0时,μ2与p_1无关,因而建议以Γ_2=0作为采用Dean-Hayes计算方法时的标准态μ2°。 作者还报导了关于乙醚对十六酸单分子膜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并进行Γ_1与μ_2的计算以验证理论推导,发现:(1)在各p_1下,都在Γ_2≌2.2×10~(-10)克分子/cm~2(76(?)~2/分子)处,π出现最小值;(2)乙醚吸附量几乎与Γ_2无关,而在饱和压力下Γ_1=17-18(×10~(-10)克分子/cm~2);考虑有可能形成乙醚和十六酸的某种结合体,作者并对乙醚破坏泡沫的机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晶体CsMnCl_3 及CsMgCl_3:Mn~(2 )的实际对称性——D_(3d)点群对称出发,采用赵敏光等提出的络合物中Mn~(2 )离子的SCF d_轨道,研究了CsMnCl_3中Mn~(2 )的电子能级和吸收光谱.解释了在18000cm~(-1),18610cm~(-1);21870cm~(-1),23110cm~(-1);26885cm~(-1),27686cm~(-1);30740cm~(-1),31208cm~(-1)等处的分裂是低对称畸变晶体场而产生。并考虑到微扰三级项对Mn~(2 )离子g 因子的贡献,计算了CsMgCl_3:Mn~(2 )晶体的g 因子,g"=2.0022,g(?)=2.0020(实验值g"=2.0017±0.0004;g(?)=2.0016±0.0004),从而解释了引起该类晶体中g 因子微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