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FC(非浓缩还原)果汁因其丰富的营养而受到普遍关注。以国光苹果为原料,经打浆、酶解、过滤和杀菌等工艺环节制备NFC苹果浊汁,探讨主要加工环节对苹果浊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苹果浊汁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以及果胶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多酚以及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苹果浊汁加工过程中,多项营养指标间的变化显著相关。酶解过程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果胶影响较大;过滤过程对蛋白、果胶、黄酮等颗粒构成物的影响较大;杀菌过程使总酚、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明显减少。旨在为NFC苹果浊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保持提供理论借鉴,为国光苹果的加工技术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原果汁在60~1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定果汁的褐变度、pH 值、固形物含量、化学成分(糖分、抗坏血酸、5- 羟甲基糠醛(5-HMF)、总酚)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汁在0~60min 内褐变度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热处理过程中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明显,而糖含量变化不大,因此抗坏血酸降解和多酚聚合可能是影响荔枝果汁褐变的主要因素。热处理后荔枝果汁风味出现明显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质谱对加热前后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低级醇和酯类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产生了含硫化合物和高级醇等新物质。  相似文献   

3.
以莱阳梨为原料,采用打浆、澄清和真空浓缩制作莱阳梨清膏。研究了莱阳梨清膏加工过程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变化及打浆、澄清、浓缩方式对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莱阳梨清膏加工过程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打浆和澄清方式对总酚影响显著;加工工艺显著影响莱阳梨清膏的抗氧化能力,其中DPPH·清除能力与总还原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O_2~—·清除能力先上升后下降,·OH清除能力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显著,澄清方式和浓缩温度对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采用全果打浆、离心澄清,60℃浓缩可制得总酚含量高、抗氧化能力较高的莱阳梨清膏。  相似文献   

4.
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杨  曾新安 《食品科学》2010,31(3):91-93
为了研究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采用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冷冻浓缩处理装置,将荔枝原汁经过多级浓缩得到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浓缩汁,复原后测定其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包括pH 值、总酸、还原糖、蛋白质、VC 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浓缩级数的增加荔枝汁浓度不断提高,3 级浓缩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5.3°Brix;复原后pH 值、总酸、还原糖和蛋白质没有显著的变化,VC 含量略有下降,保留率为85%,远远小于热处理损失。冷冻浓缩处理对荔枝汁有很好的浓缩效果,并且能很好地保存荔枝汁原有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冷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Ultra-High Pressure Sterilization,600 MPa/6 min)和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80℃/30 s)对百香果果汁贮藏期菌落总数、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使百香果汁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mL。巴氏杀菌使果汁总色差显著升高(P<0.05),且始终高于超高压处理,说明超高压杀菌对保持百香果汁色泽更有效。超高压处理对百香果汁可溶性糖、总酸、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果汁的总酚、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P<0.05)超高压杀菌处理。巴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烃类保留率低于超高压处理,且保留率与贮藏期呈负相关。综上,传统巴氏杀菌会降低百香果汁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超高压杀菌对百香果汁品质的保持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新梨7 号梨汁加工过程中灭酶、酶解、离心、灭菌过程对梨汁品质的影响,测定各加工过程后可溶性固形物、pH 值、可溶性糖、还原糖、多酚、黄酮、还原能力和DPPH 自由基清除率及指标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多酚先升高后下降,还原糖、黄酮、还原能力和DPPH 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灭酶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显著,酶解对pH 值影响显著,灭酶和离心对可溶性糖影响显著,灭酶、酶解、离心和灭菌对多酚、还原能力影响显著,灭酶、酶解和离心对黄酮、DPPH 自由基清除率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梨汁抗氧化能力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pH 值、还原糖、多酚、黄酮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绿芦笋汁采用121℃、3min杀菌处理后,分别灌装于预先杀菌处理的玻璃瓶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于(4±1)℃冷藏,通过测定绿芦笋汁贮藏期间色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以探究不同包装容器对绿芦笋汁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瓶包装可有效延缓绿芦笋汁冷藏期间色泽亮度的上升和绿色的受损,抑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从而有效地保护绿芦笋汁的绿色,维持绿芦笋汁色泽的稳定性,在贮藏结束时L*值为56.15,a*值为-1.27,总叶绿素含量为5.584mg/L;玻璃瓶装绿芦笋汁的维生素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受到显著抑制,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3个月时仍为0.204mg/m L,保留率为82.93%,总酚和还原糖的保留率分别为52.74%、64.58%,而PET瓶装绿芦笋汁的维生素C、总酚和还原糖的保留率分别为28.05%、43.68%和58.67%。由此,玻璃瓶包装可有效维持绿芦笋汁冷藏期间的货架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美国FMC中型浓缩柑橘汁生产线与实验室模拟浓缩柑橘汁生产线关键单元操作对常见柑橘类果汁——锦橙汁香气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能够提高浓缩柑橘汁品质的操作方式,此外,还对两种不同加工生产线对橙汁的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条加工生产线关键单元操作对柑橘汁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实验室线均质操作能增加柑橘汁香气物质种类,工厂线灭菌和浓缩操作会生成某些新的挥发性的物质如2-壬炔-1-醇、2-甲基环戊酮等。实验室线各单元操作对锦橙汁总酸、VC、总糖含量的影响较小,实验室线生产的锦橙汁颜色更接近于鲜榨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种果汁杀菌工艺(热杀菌、UHT杀菌和超高压杀菌)对柚果汁pH、Brix、总酸、维生素C、微生物、感官和香气的影响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灭菌处理方法对于果汁理化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超高压灭菌,经热杀菌和UHT处理的柚汁的维生素C含量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这表明超高压处理更利于果汁中维生素C的保存。结合感官评价及GCMS对挥发性成分分析,热处理状态下果汁清香感、柚香感强度出现明显下降,过熟味强度出现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后果汁中醛类、萜烯类成分浓度下降而芳樟醇氧化物浓度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果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植物乳杆菌L1和发酵乳杆菌L2为发酵菌株,对接骨木果汁进行发酵,测定果汁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色差值、花色苷含量、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总还原力的变化,并测定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间,接骨木果汁pH值显著降低,总酸大量增加,L*值和a*值先上升后下降,b*值较为稳定,花色苷含量下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2.07%和55.27%。从未接种以及接种发酵前、后的各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99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个样品特征风味差异显著。结论:接骨木果汁经乳酸菌发酵可提高营养价值、抗氧化能力和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荔枝浆品质的劣变与氧气和热处理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比较了常规打浆(CB)与低氧打浆(LB)对荔枝浆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低氧打浆对超高压(HHP)和热处理(HT)荔枝浆4℃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打浆相比,低氧打浆对荔枝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和总酸无显著影响(P>0.05),而L*值显著上升(P<0.05),a*值显著降低(P<0.05),总酚含量提高了24.70%,除原花青素B2、芦丁、儿茶素和香草酸外,其它6种单体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贮藏过程中,不同打浆方式联合HPP和HT的荔枝浆L*值均呈下降趋势、a*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LB+HHP组L*值始终最大;贮藏至28 d,低氧打浆联合超高压处理组总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其它三组。综上,低氧打浆能更好地保护荔枝浆的色泽、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减少超高压和热处理的荔枝浆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其中LB+HHP处理更具优势,可作为一种新型荔枝浆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真空浓缩对绿芦笋汁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将新鲜绿芦笋汁于0.1 MPa、50℃条件下进行真空浓缩处理,分别得到固形物含量为10%、20%、30%和45%的四种浓缩汁,比较研究浓缩汁与新鲜汁的色泽、维生素C、总糖、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四种浓缩汁和新鲜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浓缩对芦笋汁的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影响显著。随着浓缩汁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芦笋汁的绿色加深,色泽变暗,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而总糖和总酚含量增加。芦笋汁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醛类,其次是酮和醇;随着浓缩汁固形物含量的增加,风味化合物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固形物含量为30%的浓缩汁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同批次蒲公英茶在不同贮藏期的浸出物、叶绿素、维生素C、还原糖、总糖、总酚和黄酮含量,研究蒲公英茶在室温避光贮藏期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平均每1年货架期,蒲公英茶浸出物含量降低8.7%、叶绿素含量降低16.4%,维生素C含量减少8.8%,总糖含量降低17.5%,黄酮含量降低16.4%;还原糖和总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蒲公英茶贮藏12个月内总体品质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161-166
为探究适合血橙汁的杀菌方式,采用热处理(80℃、15 min)和微波(800 W、90 s) 2种杀菌方法,研究其对血橙汁贮藏过程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杀菌方式对血橙汁贮藏过程p 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抗氧化成分维生素C、花色苷、总酚、总黄酮随贮藏时间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微波杀菌能更好的保留营养成分,效果优于热处理; DPPH+、ABTS+抗氧化能力也不断降低,其中花色苷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与DPPH+、ABTS+抗氧化能力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 910~0. 965之间;通经分析微波杀菌处理组表明,血橙汁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花色苷直接正效应表现,其对血橙汁抗氧化能力贡献最大。因此,微波杀菌更利于血橙汁品质保证,为今后血橙汁杀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不同品种蓝莓果实中营养指标与矿质元素之间相互关系,探究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矿质元素与蓝莓果实中总酸、总糖、总酚、花青素、维生素C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其中Cu和Zn对总酸、总糖和总酚的影响比较显著,Cu元素有利于蓝莓果实中总酸和总酚...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与热处理对荔枝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和高压处理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对荔枝汁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分析处理后果汁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和高压处理均使果汁总糖含量增加,而总酸含量有所下降,超高压处理后果汁总酸含量相对下降更大。不同杀菌方式处理后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显著(P>0.05),超高压处理(450MPa,5min)能显著降低单宁的含量,从感官评价角度看,超高压杀菌处理后果汁品质相对于热处理效果更佳,当超高压达到450MPa,保压5min处理后的果汁样品总体评价优于其他条件处理的果汁样品。  相似文献   

17.
以经UHT杀菌的荔枝果汁为原料,分析5周内在4、25、37℃3个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FRAP和ABTS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4、25、37℃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酚含量受储藏时间影响更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受温度影响更显著(p<0.05),抗氧化能力则同时受储藏时间(p<0.05)和温度(p<0.05)的影响。由此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低温及短时储藏有利于保持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单一加工技术难以达到保持非浓缩还原(NFC)果汁营养和风味、降低褐变及杀菌的多重要求,为研究CO2胁迫预处理与非热杀菌联合处理对NFC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苹果榨汁前采用50%CO2胁迫处理,榨汁后分别用电子束辐照、巴氏杀菌两种杀菌方法,探究不同胁迫预处理强度、胁迫预处理与不同杀菌方法联合对NFC果汁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CO2胁迫处理苹果显著提高果汁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VC含量(P<0.05),贮藏48 h时,胁迫60 min组苹果汁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对照组的118.7%和104%;且CO2胁迫处理60 min显著降低NFC果汁褐变度(P<0.05)。2 kGy辐照组、4 kGy辐照组褐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巴氏杀菌组(P<0.05),且较好地保持了果汁酚类物质及香气,其中4 kGy辐照处理效果更好。2 kGy、4 kGy电子束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抑菌效果显著(P<0.05),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榨汁前采用50...  相似文献   

19.
香气成分作为评价果汁品质的重要指标,在加工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果汁中悬浮的细小颗粒被称为云状颗粒,其对于保持、提升果汁加工过程中天然的“初级”水果风味至关重要,而云状颗粒和挥发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亦强烈影响香气物质的释放。该文综述了云状颗粒的组成结构,果汁加工关键操作过程中云状颗粒与风味化合物作用规律,不同加工单元对云状颗粒以及风味的影响,云状颗粒与挥发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阐释了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保留和提升果汁香气方面的优势及机理,旨在通过拓展果汁中云状颗粒系统的研究,分析多酚、蛋白质与挥发性物质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加工技术与云状颗粒系统的作用规律,以期推动水果资源的绿色加工和果汁产品的风味提升。但精准地检测各种因素对云状颗粒中风味物质的保留和释放的定量影响极具挑战,因此,为了提升果汁风味品质,期待更多有关果汁云状颗粒系统的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果醋的适宜条件,探讨了红茶菌接种量、荔枝果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液的总酸含量、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和期望函数优化途径,获得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2℃,荔枝果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14°Brix,红茶菌接种量10%,发酵6 d后,发酵液总酸含量可达2.48 g/100 mL,pH值为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