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黑菊芋水提液对便秘小鼠肠蠕动和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将KM小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鲜菊芋低、中、高剂量组和黑菊芋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对应的给药量分别为2.5、5.0和10.0 g/kg bw,检测小鼠的体重变化、小肠推进运动、排便情况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首粒黑便时间显著推迟(P<0.05),肠墨汁推进率,6 h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便秘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5.0和10.0 g/kg bw黑菊芋水提液能够显著缩短便秘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分别提前24.57%和36.56%),增加小鼠黑便粒数(分别增加67.64%和85.29%)和黑便质量(分别增加87.31%和67.26%),增强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分别增加70.59%、101.02%),促进小鼠肠道代谢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总量。结论:5.0和10.0 g/kg bw黑菊芋水提液可以有效促进便秘小鼠的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本研究为黑菊芋的保健功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贻贝、牡蛎复合物对抗生素诱导小鼠便秘的干预作用,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灌胃C57BL/6雌性小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型小鼠便秘模型(ME),以0.02 mL/g?bw贻贝、牡蛎复合物灌胃ME组小鼠为干预组(IC)。结合16s RNA基因测序技术,7 d后,测定小肠推进率、排便量、饲料消耗量、肠道菌群结构等指标,评估小鼠便秘模型及其贻贝、牡蛎复合物的干预作用。对比空白组,ME组小肠推进率下降22.89%(p<0.05),排便量降低41.00%(p<0.05),日平均饲料消耗量显著下降2.68 g/d(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下降19.40%(p<0.05),同时,ME组肠道菌群有益菌多样性减少,表现为Prevotella-9、Lachnospiraceae、Enterobacter、Verrucomicrobia等有益菌菌群丰度降低;经贻贝、牡蛎复合物干预后,对比ME组,IC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提升70.00%(p<0.05),排便量提升52.00%(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18.10%(p<0.05),I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表现为Proteobacteria、Fusobacteria、Akkermansia、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丰度增加,同时IC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至与空白组小鼠相似。综上,贻贝、牡蛎复合物可显著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等小肠蠕动功能,增加小鼠排便,并提高粪便含水率,同时调节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增加Akkermansia等肠道有益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鼠实验和菌群体外培养实验探究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芹菜素干预组,用洛哌丁胺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给予200 mg/kg?BW芹菜素干预便秘,观测首粒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粪便重量、墨汁推进率、粪便含水率等指标,评价芹菜素的通便效果。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的肠道细菌并进行菌落计数,评价芹菜素对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干预后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减少了25%(p<0.05),6 h排便粒数增加了0.86倍(p<0.05)、粪便重量增加了1.21倍(p<0.05)、墨汁推进率增加了1.05倍(p<0.05)、粪便含水率增加了0.82倍(p<0.05)。体外培养实验发现芹菜素抑制有害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p<0.05),促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5)。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通便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雄性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HCS03-001菌粉低(1 g/(kg bw·d))、中(2 g/(kg bw·d))、高(4 g/(kg bw·d))剂量组,连续灌胃14 d后建立功能性便秘模型,考察植物乳杆菌HCS03-001对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的影响。此外,将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及植物乳杆菌HCS03-001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14 d,分别采集小鼠灌胃0 d和14 d的新鲜粪便进行培养和菌落计数,考察小鼠肠道内菌群的变化情况,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HCS03-001改善小鼠功能性便秘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HCS03-001中、高剂量可显著提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P<0.05);植物乳杆菌HCS03-001高剂量可降低产气荚膜梭菌(P<0.05)、肠球菌(P<0.05)、肠杆菌(P>0.05)的活菌数,同时促进乳杆菌数的增殖(P<0.05)。说明植物乳杆菌HCS03-001具有改善小鼠便秘、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枣多糖(Jujube Polysaccharides,JPS)对小鼠肠道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JPS低(150 mg/kg·bw)、中(300 mg/kg·bw)、高(600 mg/kg·bw)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第28 d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研究JPS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肠道派伊尔结数量、肠道免疫相关指标、肠道免疫细胞数量和肠道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JPS能够保护小鼠肠黏膜的正常形态结构,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和派伊尔结数量,增加肠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增强肠道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增加肠道免疫细胞的数量,下调肠道MyD88、NF-κB p65、IL-1β蛋白表达。结论:JPS对小鼠的肠道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MyD88/NF-κB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滇橄榄水提物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改善作用。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洛哌丁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麻仁丸)和3个剂量的滇橄榄水提物干预组。给药组分别经口灌胃低、中、高剂量[300、600、900 mg/(kg·d)]的滇橄榄水提物和洛哌丁胺[8 mg/(kg·d)]。连续灌胃一定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6 h内粪便总质量和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小肠墨汁推进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滇橄榄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中、高剂量组小鼠6 h内粪便总质量和粪便粒数以及粪便含水率均显著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通便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近。滇橄榄水提物对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功能性便秘具有改善作用,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黄酒对小鼠通便功能作用及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体质量、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粪便质量实验结 果表明,高剂量黄酒能够延缓小鼠体质量增长,黄酒未能显著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缩短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未能显著增加便秘小 鼠粪便质量。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在物种丰富度上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黄酒能够上调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乳杆菌的比例;下调拟杆菌(Bacteroides)、肠球菌(Enterococcus)、梭菌(Clostridium)和变形杆菌(Proteus)的 比例。 在实验剂量下,未见黄酒具有明显的通便功能作用,黄酒对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黑果腺肋花楸汁改善小鼠便秘,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将小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对照组、黑果腺肋花楸汁低、中、高剂量组,用样品干预14 d后通过盐酸洛哌丁胺造便秘模型,测定各组小鼠的排便功能、肠道运动、胃肠调节肽指标和16S rRNA肠道菌群指标。结果显示:便秘模型成立,黑果腺肋花楸汁可以缩短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增加5 h内排便粒数和质量,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促进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P物质(SP)含量,降低生长抑素(SS)、内皮素(ET-1)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且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此外,黑果腺肋花楸汁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肠道菌群的分布,丰富物种的丰度,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值(F/B),降低便秘小鼠变形菌门、葡萄球菌属的丰度。研究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汁对盐酸罗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小鼠有通便作用,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肠道激素的分泌和肠道菌群结构来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9.
低聚果糖对小鼠肠道菌群、血甘油三酯及血尿素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菌群、血甘油三酯(Tg)及血尿素氮(BUN)的影响。方法FOS0.1g/kg和1g/kg·bw·d.分组ig(灌服)小鼠连续14d后,取粪便,滴种选择性培养基,孵育,平板菌落计数法测菌群,酶法(GPO-PAP)测Tg,37℃-OPA法测BUN。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ig1g/kg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增加(p<0.05);BUN含量上升(p<0.01)、Tg含量下降;ig0.1g/kg的小鼠BUN和Tg含量均上升(p<0.05),肠道类杆菌数量减少。结论FOS1g/kg·bw·d×14d的用量,可增殖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降低血Tg含量,而0.1g/kg·bw·d×14d用量即可使BUN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0.
长根菇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分泌型Ig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根菇多糖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 A)的影响,选取18~22g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和SIg A的检测。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多糖组(75mg/kg·bw)、中剂量多糖组(150mg/kg·bw)和高剂量多糖组(300mg/kg·bw)。灌胃14d后分别进行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检测和肠黏膜SIg A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SIg A减少以及大肠杆菌、肠球菌增多的现象;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多糖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长根菇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整作用并能提高肠黏膜SIg A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谷物膳食纤维在预防便秘发生、缓解便秘症状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小鼠便秘模型,探讨两种谷物膳食纤维(燕麦纤维和小麦纤维)润肠通便作用的效果及剂量。将192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每组小鼠再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纤维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小麦纤维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低、中、高剂量浓度分别为0.5、1.0、2.0 g/kg,干预14 d后,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随着燕麦纤维和小麦纤维剂量的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逐渐增加,其中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在剂量相同时,两种谷物膳食纤维对小肠墨汁推进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对照相比,燕麦纤维中剂量组和小麦纤维高剂量组的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种谷物膳食纤维均具有润肠通便功能,但剂量存在差异,燕麦纤维有效剂量(1.0 g/kg)低于小麦纤维(2.0 g/kg)。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胶红酵母多糖高(100 mg/kg·bw)、中(50 mg/kg·bw)和低(25 mg/kg·bw)剂量组,连续灌胃10 d后,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记录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并测定小鼠运动后血清中尿素氮(BUN)、血乳酸(BL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以及肝脏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考察胶红酵母胞外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胶红酵母胞外多糖可以极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负重游泳后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BUN的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BL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p<0.05),血清中LDH的活性明显提高(高剂量组p<0.05),肝脏中MDA的含量显著下降(高、中、低剂量组p<0.05),SOD活力显著提高(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高、中、低剂量组p<0.01),GPH-Px活力显著提高(高剂量组p<0.01,中、低剂量组p<0.05)。说明胶红酵母胞外多糖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益生元润肠通便的功能差异,将168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小肠运动实验,一组进行排便实验,两个实验分别设有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苏糖组、低聚果糖组、低聚半乳糖组、聚葡萄糖组、菊粉组,5种益生元的干预剂量均为1.0 g/kg,干预14 d后,利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和粪便重量。小肠运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葡萄糖组小肠推进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排便实验结果表明,5种益生元的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在干预剂量为1.0 g/kg时,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均对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排便无影响;不同益生元对小肠运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食用菌茶树菇发酵刺梨果渣,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探究制备所得刺梨果渣SDF的润肠通便功能,为综合开发利用刺梨果渣膳食纤维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以提高SDF得率;将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SDF低(ig.0.25 g/kg·bw)、中(ig.0.50 g/kg·bw)、高剂量组(ig.1 g/kg·bw),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便秘模型,连续灌胃14 d后通过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及重量,分析其对小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氯化钙添加量1%、氯化钾添加量0.60%、糖添加量4%、液料比7:1;在此条件下刺梨果渣SDF得率为5.86%,较比未发酵原果渣SDF提高了68.7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便秘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SDF各剂量组均有改善小鼠便秘情况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明显。结论:采用食用菌茶树菇发酵刺梨果渣SDF的制备工艺合理、经济简便,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复方海带代餐粉进行润肠通便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将10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每组再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方海带粉高、中、低剂量组:6.58 g/kg、3.29 g/kg、1.65 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0倍、5倍、2.5倍),干预14 d后,通过检测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粒数和重量,并计算粪便含水量,分析其对小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便秘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中、高剂量的复方海带粉能极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粒排黑便时间、增加6 h内排便粒数和质量,提高粪便含水量(P < 0.01),以高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该复方海带代餐粉能促进便秘小鼠的小肠运动,改善便秘,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葛根和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葛根和葛花的解酒效果及葛根素剂量与解酒效果的相关性。先给小鼠灌胃葛根和葛花提取物,30 min后灌胃白酒(5.75g/kg·bw),观察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及ADH法测定小鼠血液乙醇含量变化,以探讨葛根和葛花对醉酒小鼠的影响。结果低、中剂量(2.5,7.5 g/kg·bw)的葛根水提物(PRW)和葛根醇提物(PRE)能显著缩短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PRW:43.3%、48.7%;PRE:51.1%、53.6%),中剂量(7.5g/kg·bw)的葛花醇提物(PFE)能有效缩短小鼠睡眠时间(24.3%);中、高剂量(7.5,10 g/kg·bw)的PRW和PRE能有效抑制酒精的吸收,降低小鼠血液乙醇浓度,而高剂量的PFW和PFE对血乙醇浓度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仅在240min处有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的解酒预防效果比葛花好,PRE优于PRW,且PR中的葛根素剂量与解酒效果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