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江凹陷番禺4洼陷目前尚属油气勘探初期,开展沉积充填研究对其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造和沉积充填对层序的控制作用,综合利用三维地震和少量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将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析各层序地震相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进而总结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陷由南东向北西依次发育陡坡带、深凹带和缓坡带,各级同生调节断层的分布和组合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东南缘陡坡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冲积扇-近岸水下浊积扇体系;西北缘缓坡区次级调节断层导致南北沉积差异,北部因断层发育形成构造坡折,远岸水下浊积扇和滑塌浊积体广泛分布,南部缓坡未受断层影响,沉积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湖盆中心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泥岩。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阳信洼陷含油层系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利用现有的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的砂体类型主要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滑塌浊积扇等,砂体分布与演化受构造格局演变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部缓坡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部陡坡带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高位域时期,在洼陷西部阳37井附近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湖盆沉积中心,其北部陡岸的沉积砂岩类型由扇三角洲演变为近岸水下扇。湖侵域发育了大套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推进至湖盆深处的前缘砂体及滑塌浊积扇成为"近源存储"最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原理为依据,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三维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认为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了湖盆从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弱裂陷→热坳陷的完整沉积充填与演化过程。在研究区识别出波状、亚平行或乱岗状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充填地震相,帚状或楔形前积反射地震相,斜交型或S型前积反射地震相和低幅丘形地震相,它们在垂向上具有关联性。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与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受控于湖盆演化的各个阶段,沉积体系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SQ2层序内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陆丰南地区勘探的有利相带,SQ3和SQ4层序内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砂体均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的分布规律,明确勘探方向,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在该段划分出4种沉积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滩坝相和湖泊相。并根据层序划分结果,对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分析化验数据的归纳、总结,明确了8个有利储集体:罗家鼻状构造带砂岩滩坝、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义东断裂带生物礁、缓坡带砂质灰岩滩坝、缓坡带灰岩滩坝、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带扇三角洲平原以及缓坡带前扇三角洲,在此基础上预测出4个有利勘探区,即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区、义东断裂带生物礁区、罗家鼻状构造带砂岩滩坝区及缓坡带扇三角洲—灰岩滩坝—砂质灰岩滩坝混合区。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辉  方杰  张静  赵霞 《石油学报》2008,29(5):663-668
根据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影响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因素有断陷结构的类型、坡折带控砂模式和断裂调节带类型。根据构造样式,将二连盆地断陷结构进一步细分为单断断超式、单断断槽式及复合式3种类型;将坡折带控砂模式细分为陡坡断崖型与近岸水下扇、陡坡断坡型与近岸水下扇—浊积扇、陡坡断阶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斜坡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挠曲型与扇三角洲—浊积扇、缓坡断阶型与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浊积扇6种类型;将断裂调节带划分为断层断弯型、断层断接型、断层交叉型和断沟型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构造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海相经典模式对绥滨坳陷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提供了基础.绥滨坳陷层序内部普遍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3种体系域.通过对坳陷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研究,识别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滑塌浊积扇、深水浊积扇、湖泊及海相等沉积体系,并阐明了不同体系域内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认为绥滨坳陷中生界大部分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沉积相分布与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寻找接替区,在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沙河街组二段进行了砂层组划分与对比,进而圈定了各个时期沉积相的展布范围并总结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二段可划分为4个砂层组,各砂组依次向南逐层超覆,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洼陷周缘凸起带附近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其次为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间湾。洼陷内部以滨浅湖滩坝为主,按其成因可分为正常砂质滩坝、砂岩-碳酸盐岩混积型滩坝以及风暴成因滩坝三类,不同类型砂坝分布规律各不相同。沙二段整体呈湖盆不断扩张、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扇三角洲分布减少而滩坝沉积规模不断扩大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标志,将善南洼槽阿尔善组阿三、阿四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细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建立以体系域为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沉积相的构成、分布和演化规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4大沉积体系,南北两侧陡坡带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东西两侧缓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相发育在洼槽中央。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善南洼槽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是由断层或者断裂带控制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构造复杂,沉积作用以近源快速堆积为主,沉积砂体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洪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漫湖等类型。在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在湖盆边缘主要发育洪积扇,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洪水—漫湖等沉积砂体;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物源供应充足,沉积物向盆内推进,在湖盆的周围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砂体,在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由于坡折带的存在而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渤南地区沙三段浊积扇体油藏综合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洼陷小、距离物源较近,极易发育浊积扇体岩性油藏。济阳坳陷北部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砂体发育。浊积扇体可以分为近源浊积扇体和远源浊积扇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渤南洼陷沙三段远源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浊积扇体成藏模式,介绍了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对浊积扇体的描述情况。  相似文献   

11.
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处于由断陷拉张初期向深陷扩张期的过渡阶段,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南部的罗家地区在这一时期发育了较为典型的向上变细的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岩性、测井和粒度等资料的分析,将罗家地区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同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前缘河道、前缘河道间、前缘砂及前扇三角洲泥6个微相,根据各个微相不同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冷家油田沙三段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岩心等资料研究了冷家油田沙三段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根据冷家油田沙三段地震反射样式,可划分为斜坡、台地、凹地3种类型,共16种地震相。在圈定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相带的基础上,发现并圈定了滑塌沉积、湖心岛、砂坝、纵向扇、斜坡前积复合体、坡底扇、盆底扇、障壁体系等一系列单元。该区北部形成纵向三角洲,东部形成扇三角洲,西部形成斜坡前积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民屯西陡坡沙四段岩心观察分析、测井特征解释、沉积储层的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完整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前扇三角洲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同时在沈273、沈262井区可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向前扇三角洲滑塌形成的典型透镜状浊流砂体;扇三角洲前缘以粉细岩、河道砂岩、砾质砂岩为主,发育广泛,物性较好,为油层主力发育区;扇三角洲平原岩性以砂砾岩为主,沉积主要为陆上沉积,沈267、沈357井可见明显的陆上沉积特征,泥岩颜色复杂,红层碳质泥岩发育,沉积时期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储集砂体类型相对单一,以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储层岩性主要为砾岩类和砂岩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孔、溶蚀孔以及微裂缝、溶蚀缝;储集孔隙结构特征以低渗、中孔、细-微细喉不均匀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二叠系层序成因格架及储集体分布关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成因沉积盆地的层序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不同,其中储集体特征及分布亦各异。总体而言,该区二叠系层序格架中的有利储集体主要包括①低水位体系域中的盆底斜坡扇、浪控三角洲砂体、河谷充填进积复合砂体、混屑浊积岩、冲积扇砂体、丘礁组合;②海侵体系域中的浅滩及障壁滩砂体、河口湾砂体、潮控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丘礁滩组合、火山碎屑浊积岩、浊积扇及扇三角洲砂体;③高水位体系域中的河控三角洲、冲积扇河道砂体、扇三角洲砂体、钙屑重力流沉积、丘礁滩组合、滩坝砂体、白云岩;④与层序界面有关的岩溶储层,包括界面上的残积相、界面及下伏的岩溶角砾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渤海西部海域沙垒田凸起为继承性的古凸起,凸起边缘主要受北西向先存断裂及北东向早期断裂控制,根据控凹主断裂特征以及主断裂、早期同沉积断裂和伴生断裂之间的组合关系,古凸起边缘可划分为同向断阶型边缘、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平直状正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板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及铲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和座椅式正断层控制的陡坡边缘等6种。受边缘断裂坡折地貌影响,不同类型凸起边缘沉积相展布和纵向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向断阶型凸起边缘,早期盆缘坡折之下发育低位扇三角洲,晚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加厚带,分隔凸起与缓坡的晚期主干断裂早期控制高位扇三角洲,晚期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大型低角度正断层之上发育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沙三段强裂陷期低位扇三角洲、浊积扇的沉积,之后发育缓坡辫状河三角洲_滨浅湖;对于平直状同沉积断层控制的缓坡边缘,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缓坡背景下的水进和高位辫状河三角洲,东营组沉积时受断裂坡折影响,坡折之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加厚带,之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小型沟谷充填。陡坡边缘沉积充填在垂向上具有分层结构,由早期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变,陡坡坡折控制低位扇三角洲的发育,坡折之上发育沟谷充填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岩心、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对具有丰富稠油资源的罗家地区和垦西地区沙河街组砂砾岩体的沉积学特征进行研究,确定其砂砾岩体分别为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罗家地区水下冲积扇沉积发育于坡度较大、湖水较深的古地貌背景,为重力流驱动,主要发育砾岩,以粗杂基支撑、混合支撑结构类型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一段式,以发育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相序为特征。垦西地区扇三角洲沉积为受边界断层控制、发育于湖水较浅的缓坡型沉积背景,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水流机制,主要发育含砾砂岩,以颗粒支撑结构类型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两段式和三段式为主,以发育向上变粗的反旋回相序为特征。罗家地区水下冲积扇与垦西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导致其砂砾岩体的储集性能、含油性以及开采过程中流体的活动特征等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资料,通过岩石相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岩石结构特征及相序等,对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Ⅵ-Ⅶ油组位于多物源交汇区,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水下重力流四种沉积体系,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浅湖和中深湖等六个亚相。为了区分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将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三角洲分支间湾、远砂坝四种微相;扇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扇三角洲分支间湾及席状砂四种微相。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南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较厚;往深凹陷方向,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砂体厚度减薄。在垂向上以退积沉积为主,Ⅶ油组砂体比Ⅵ油组砂体的分布范围更广。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席状砂及水下重力流砂体的物性好,是该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分析手段,对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的沉积体系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识别出6种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即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相。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发育了该区最重要的储集砂体;湖底扇沉积体系发育的砂体是潜在的、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北部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这类致密砂砾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是首要的。通过分析其白垩系早期拉张构造背景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断陷沉积,纵向上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在断陷湖盆陡坡带和缓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砂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等粗碎屑岩。沙河子组储层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8%,渗透率多小于0.1×10-3 μm2,为致密储层。沙河子组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包括埋深、沉积相带、岩石类型和次生成岩作用,埋藏浅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平原相砂砾岩储层物性好,含火山碎屑物质的砂岩、砂砾岩易于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集性能。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有利储层主要位于埋深小于4 000 m的安达东、西两侧的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区和徐东、徐西的构造高部位扇体发育区,埋藏较浅的安达中部滨浅湖相和埋藏较深的徐东、徐西斜坡扇体发育区也是较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