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数,计算“运移参数变化率”,可以定量确定超压驱动、浮力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所对应的运移参数变化率范围,从而有效地判识油气运移过程中所具有的运移动力构成、运移方式及其作用边界。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运移方式的量化表征与判识,受控于参数的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同源、同路径和同期次油气运移方式的定量判识。受构造背景、油气性质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判定界限存在差异,量化标准具有地区特定性。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断裂带断层岩成分复杂、非均质性强,其形成演化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和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岩心和岩石薄片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断层岩特征及其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断裂带断层岩演化模式。车镇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带发育断层角砾岩和碎裂岩两类断层岩,其中,断层角砾岩类包括裂纹角砾岩、镶嵌角砾岩和杂乱角砾岩,碎裂岩类包括碎裂岩和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主要由厘米—毫米级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灰岩碎屑组成,碎屑分选性极差,呈颗粒支撑,胶结物含量小于50%;碎裂岩灰岩碎屑多小于2 mm,胶结物含量多大于50%,为基底式胶结。断层角砾岩变形机制以破裂作用为主,而碎裂岩变形机制以碎裂作用为主。随着与主滑动面的距离增加,断层岩变形程度逐渐增强,由断层角砾岩演变为碎裂岩,断层岩经历了"裂纹角砾岩→镶嵌角砾岩→杂乱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的时空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3.
湖泊纹层是反映沉积过程与环境变化的沉积响应,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荧光等分析方法,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内部结构与成因.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碳酸盐纹层分为泥晶碳酸盐纹层和亮晶碳酸盐纹层2大类,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多样.碳酸盐透镜体与碳酸盐纹层具有成因上的继承关系,碳酸盐纹层的形成与微生...  相似文献   
4.
在作为断陷盆地典型代表的渤南洼陷,已发现断陷盆地钻遇的所有油气藏类型。从盆地边缘到洼陷中心,各种类型油气藏构成一个分布有序的涵盖常规—过渡—非常规油气藏的完整序列。以构造演化为主导的多期构造活动、多套烃源岩层、多期成烃排烃、多期成藏以及多期油气运移条件有机联系,决定了油气藏分布的有序性,并构成统一的油气分布整体。这种纵向上多层系、横向上多类型的复合油气藏有序分布的统一整体,是油气分布有序性的具体表现;洼陷内构造单元分布、烃源岩条件、储层形成与分布、盖层与圈闭特征以及油气运聚动力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是油气有序性分布的控制因素。随着对油气分布有序性、连续性特征认识的不断加深,采用立体勘探思路,在常规油气藏勘探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老区的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近源大型致密储集体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为代表的连续型油气藏,且常规油气藏勘探也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中普遍发育贫有机质夹层,但夹层在页岩油评价中的作用不清。针对这一问题,以济阳坳陷系统取心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地层、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测试,开展富有机质泥页岩中贫有机质夹层特征探讨,并明确其在页岩油勘探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的夹层需有别于常规储层并可通过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将其单层厚度界定为0.5~3 m;济阳坳陷存在砂岩、灰岩与白云岩3种夹层类型,各类夹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粒间/晶间孔隙、粒间/晶间微缝及粒内/晶内孔隙组成,白云岩夹层微米孔隙最为发育,孔喉结构最好,砂岩夹层次之,灰岩夹层相对较差;夹层物性较好,且普遍含油,是油气的有效储集体;泥页岩基质渗透率随上覆压力升高而迅速降低,而夹层渗透性则对压力敏感性较弱,地层条件下夹层渗透率远高于泥页岩基质,夹层是页岩油产出的有效通道;夹层中脆性矿物富集,利于大型压裂改造;夹层页岩油应是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首选类型。  相似文献   
6.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普遍发育砂砾岩扇体,油气成藏复杂,形成多种类型的油藏,包括构造、地层和岩性等常规油藏,还发育连续型砂砾岩油藏。为有效地指导勘探,解剖了不同时期可容空间的变化和古地貌样式差异,这些差异造成砂砾岩体规模和储盖组合样式差异较大,控制了油藏类型、分布及规模。综合分析认为,中浅层扇体,尤其是宽缓斜坡型古地貌条件下中浅层扇体形成的油藏类型为地层超覆油藏,控制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扇体自身物性、盖层及储盖组合条件和潜山侧向封堵条件;深层砂砾岩体形成非常规油藏———连续型砂砾岩油藏,控制成藏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物性;油藏类型有序性分布,深层发育连续型砂砾岩油藏,中部层系发育地层超覆油藏、岩性油藏,浅层发育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简称须二段)储量动用率低、气藏甜点地质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大量岩心、野外露头、分析化验和井震资料,精细解剖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提出断褶裂缝体概念并划分其类型,分析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建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研究表明:(1)断褶裂缝体是指断裂、褶皱及其伴生的裂缝储集体;(2)根据裂缝体特征及成因,可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褶缝体和断褶体3种类型;(3)断裂上盘、越靠近断裂有效裂缝越发育,褶皱褶曲幅度越大、越靠近褶皱枢纽面有效裂缝越发育;(4)建立2类5型断褶裂缝体地质模式,分别为断褶裂缝类和基质储渗类,前者可分为网状缝型和单构造缝型,后者可分为层理缝型、低渗孔隙型和极低渗孔隙型。此外,建立断褶裂缝体有利区优选流程,提出有利开发目标,支撑井位部署获得高产,并可以为中国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油气以网毯式运聚成藏,油气从毯式仓储层运移进入网式储集层 后,主要在构造脊内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层组为网状河沉积,其沉积特征与曲流河和辫状河有明显区别。分析孔一段沉积背景、岩石类型、沉积韵律、构造、粒度及生物化石,根据岩心观察和测井数据,将网状河沉积划分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分析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结论是网状河的河道微相相对稳定,天然堤和泛滥平原微相分布较广。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酪蛋白糖巨肽与花生过敏原相互作用并降低其免疫反应性的潜力。方法 通过蛋白-蛋白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s, CGMP)与Ara h1、Ara h2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潜力。进一步通过混合水浴加热制备CGMP与花生蛋白的混合溶液(mixed solution of casein glycomacropeptides and peanut proteins, MCGP),建立MCGP致敏、花生蛋白激发的BALB/c小鼠模型,研究MCGP对花生过敏反应的影响。最后使用圆二色谱法研究酪蛋白糖巨肽与Ara h1、Ara h2的相互作用力及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 CGMP与Ara h1、Ara h2间存在次级键(盐桥、氢键、范德华力),部分作用于过敏原表位;MCGP致敏组血清中的花生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sIgG1、sIgG2a含量显著下降,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IL-5、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组胺水平显著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显著升高, MCGP中Ara h2的α-螺旋与β-折叠的比例改变。结论 CGMP能够改变Ara h2的结构,遮蔽花生过敏原表位,抑制sIgE、sIgG结合Ara h1、Ara h2,降低部分花生过敏原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