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和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即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研究组实施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48W为1个疗程,而对照组则不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TLB),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部分肝穿组织学变化。结果检测发现治疗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HBV-DNA低水平复制,肝穿组织学明显改善。结论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提高生存率,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方法:将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20例不用抗病毒药物,给予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持续转阴率大于对照组,肝功能明显好转。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稳定病情,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观察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HBV-DNA及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判断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HBV-DNA定量拷贝数大部分阴转或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增加,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明显下降,胸(或/和)腹水明显减少或消失.应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性患者低蛋白血症1年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能够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携带乙肝病毒(HBV)癌症患者化疗导致病毒重激活的预防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预防组50例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化疗前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激活率:对照组60%,预防组10%;化疗后肝炎发生率:对照组80%,预防组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能明显减少化疗后HBV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112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均采用2HREZ/7HRE方案。结果:在治疗6、12个月后与拉米夫定治疗组相比,阿德福韦酯治疗组的血清HBV-DNA拷贝数显著下降(P<0.05);两个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但两个治疗组的下降值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患有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阿德福韦酯比拉米夫定更为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增强患者肝脏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并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从而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服用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86.67%,HBV-DNA转阴率86.7%,HBeAg转阴率56.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提高HBV-DNA及HBeAg转阴率,改善肝功能失代偿的症状,使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与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简称乙型肝炎五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阳性(表2)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50.1%,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13.7%;HBeAg阳性(表3)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95.2%;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率29.1%。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性指标,但仅靠HBsAg或HBeAg判定HBV感染、复制与否,并非完全合适,HBsAg和HBeAg阴性的部分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测结果阳性,提示HBV复制仍然存在,所以在临床上应选择乙型肝炎五项与HBV-DNA联合检测,这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判定病毒复制、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方案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长程治疗的疗效方法: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7例患者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child-pugh积分下降,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HBV-DNA均下降(至<1000拷贝/ml);一例治疗过程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死亡,二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及肝功能异常时,拉米夫定长程治疗可阻断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去代偿期乙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拉夫米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肝功能及HBV-DNA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HBeAg/HBeAb血清转换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之间差异显著;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24、48周后的肝功能、HBV-DNA水平均得到改善,且两组的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C三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表现、体征、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三组分别为20%、8%、23%,三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HBV-DNA阴转率三组分别为48%、28%、68.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组疗效最差,死亡3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重阳  刁建萍  杨奕 《中国药房》2011,(46):4393-4395
目的:观察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药治疗,是否导致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病毒再活化。方法:总结分析47例在我院门诊和病房接受TNF-α拮抗药的无活动性病变的HBV携带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用药前HBsAg阳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限(<5×10~2IU.mL~(-1)),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观察其肝功能、HBV-DNA、病毒血清学指标等。结果:2例非活动性HBV携带者在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出现HBV再活化,其中1例Crohn病患者在治疗开始22周准备第5次注射英夫利昔单抗前检查发现HBV再活化,另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14周准备第4次注射英夫利昔单抗前检查发现HBV再活化。2例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月后复查,患者ALT、AST均恢复正常,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应用TNF-α拮抗药治疗肝功能正常、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非活动性HBV携带者可能出现HBV再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年收治的14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例资料,观察联合化疗的疗效,肝功能情况及肝功异常时的治疗情况。结果:(1)14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78.57%(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CR率42.86%.无效或进展3例.占21.43%。(2)14例患者中有4例化疗后出现Ⅰ-Ⅱ级肝功能异常,但HBV-DNA拷贝数未见明显上升。2例出现Ⅲ级肝功能损伤,ALT及AST明显上升,并伴有HBV-DNA拷贝数明显上升。经给予保肝及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拷贝数降至正常。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不可控制的肝功能损伤。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NHL)疗效确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NH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在化疗前后给予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减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拉米夫定干预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病毒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中发现早孕而继续服药的1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及发现早孕而停止服药的22例乙型肝炎孕妇,分别观察其病毒动态、妊娠并发症、婴幼儿HBV感染率及发育异常发生率。结果18例继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16例HBV-DNA阴性,18例孕妇所产婴儿HBV感染率为零,妊娠并发症为零,尚未发现婴幼儿发育异常情况。而停止服药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19例HBV-DNA阳性。其婴儿HBV感染率41.9%,有17例发生妊娠并发症。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孕妇HBV-DNA水平,有助于阻断母婴传播,也有助于降低乙型肝炎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护肝+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观察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BV DNA含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明显改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并降低HBV DNA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并对抗病毒治疗药学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住院和门诊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住院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的药学监护实践,并统计分析药学服务后的效果。结果:抗病毒治疗总体实施率为88.7%,门诊与住院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患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经济因素(占28.6%)、担心耐药(占27.8%)、生育问题(占22.2%);临床药师对262名住院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前后,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实施率较高,经济因素、担心耐药、生育问题是目前制约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临床药师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确保药物疗效和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相关性,动态检测俩项指标,分析其在诊断乙型肝炎和临床治疗,妒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3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BV—LP和HBV-DNA平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间呈正相关(r=0.84,P〈0.01),23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中,HBV-LP阳性率为84.78%,HBV-DNA阳性率为84.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63%(35/55)、58.18%(32/5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194例中,HBV—LP阳性率(82.47%)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52.06%)(x2=80:3,P〈0.01)。结论HBV—LP及HBV-DNA是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HBeAg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有价值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3例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患者停药后改用LMV100mg,q.d,口服(研究组),同期的82例为LMV初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24月治疗期间和停药6月后血液生化学、HBV血清学及其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73例、56例和42例)与对照组(82例、63例和45例)分别完成了LMV12,18,24月的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停药随访6月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在24月的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LMV治疗6月与18月后,HBeAg的消失率与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月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BsAg的消失率分别为11.90%和2.22%,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和对照组HBV-YMDD的累积变异率分别为16.44%和31.7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6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复发率分别为11.54%和21.05%,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V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肝疗效确切,其疗效显著优于LMV初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卢锟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83-308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肝功能损害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7%(x2=4.21,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HBV-DNA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72、10.11、7.68,均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杨澍  曾秀忠  徐强胜  黄哲梅 《中国药房》2008,19(26):2050-205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治疗意义。方法:将54例早、中期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不包括干扰素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加恩替卡韦(0.5mg,qd)。均治疗6周,每2周检测1次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标志及HBV-DNA,疗程结束时记录患者的好转率。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和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明显下降,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好转率分别为89.3%、84.6%,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迅速降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胆红素的下降,改善肝脏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可用于重症乙型肝炎治疗;但短期难以提高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5例确诊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乙肝患病情况分为3组,均给予来氟米特抗风湿治疗,观察疗效及HBV激活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等疗效指标与治疗前相比皆有明显改善(P〈0.05),有79.13%(91/115)患者疗效达ACR20;有15例(13.0%)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4.3%)患者出现HBV再激活来自HBV携带者组,既往HBV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HVB再激活:多元回归模型显示.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的RA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受基础乙肝患病情况、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和关节肿胀数(SJC28)情况的影响,三者可使HBV再激活的风险增加约30%。结论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前应检查肝脏疾病、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HBV再激活风险,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