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普通发酵香肠的基础上添加富硒活性乳酸菌发酵剂,通过改进发酵香肠生产工艺,研究开发功能性富硒发酵肉制品。通过活性乳酸菌的生物转化,使其富集成有机硒,再把富硒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加工制成富硒功能性香肠。通过对不同菌种的富硒试验和富硒发酵剂配方及工艺的研究,得出最佳发酵剂的配方:硒添加量为10μg/ml的乳酸片球菌发酵剂,在38℃的恒温箱培养36h,发酵剂的硒转化率为96.14%。富硒发酵香肠的配方与工艺:富硒发酵剂接种量为1%,灌装的富硒香肠在37℃条件下发酵36h,经烘干、蒸煮等工艺,硒的转化率为100%,此时富硒发酵香肠的硒含量达到100μg/kg,产品具有较高的硒含量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将乳酸菌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乳酸菌用于苡米百合发酵,研制富硒发酵型乳酸菌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富硒乳酸菌接种量为6%,苡米:百合干=2:1,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为4d。该乳酸菌饮料感官指标与普通乳酸菌饮料基本一致,但有机硒含量可达14.8~15.2μg/ml。  相似文献   

3.
将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酵母用于烹调黄酒的酿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酒药接种量为1.5%,富硒酵母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4d。该调料感官指标与普通黄酒基本一致,但有机硒含量可达16~17μg/mL。  相似文献   

4.
富硒活性乳酸菌功能性酸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将亚硒酸钠添加在活性乳酸菌发酵剂中,通过活性乳酸菌的生物转化,使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富集有机硒,再用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和鲜乳等加工制成富硒功能性酸乳。L9(33)正交试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富硒发酵剂接种量9%,加糖量8%,温度41℃,发酵时间5h。该酸乳硒含量达0.45μg/ml,转化硒为0.4157μg/ml,转化率为92.43%。与普通乳酸菌发酵酸乳相比,硒含量提高了约450倍。  相似文献   

5.
将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酵母用于糯米甜酒的酿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小曲接种量为1%,富硒酵母接种量为7%,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为4d。该糯米甜酒感官指标与普通糯米甜酒基本一致,但有机硒含量可达17μg/mL~20μg/mL。  相似文献   

6.
陆步诗  李新社  曾建德 《食品与机械》2007,23(3):143-144,150
将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酵母用于“湖之酒”的酿制.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小曲接种量为0.6%,富硒酵母接种量为7%,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4 d.该“湖之酒”感官指标与普通“湖之酒”基本一致,但有机硒含量可达18.4~20.1 μg/mL.  相似文献   

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等方面都有优良的功效,但无机硒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无法成 为理想的硒源。微生物具有富集微量元素的功能,能将无机硒转化为低毒性的有机硒,而一些益生菌本身也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 等生物活性,并且富硒之后其抗氧化性、抗菌活性和抗癌活性等均显著提高,因此富硒益生菌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主要从益生菌对硒 的富集与转化机制,富硒益生菌的生理活性以及富硒益生菌发酵食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富硒益生菌的开发与富硒发酵食 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富硒香菇功能性奶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香菇深层发酵对无机元素硒进行富集和转化,获得了硒含量225μg/g的香菇菌丝体。富硒香菇菌丝体不但强化了硒营养,将无机硒转化为吸收和利用率较高的有机硒,而且,各种氨基酸量大幅度提高,强化了营养价值,以富硒香菇菌丝体作基料配制的功能性奶粉除含有普通奶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香菇多糖和有机硒,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9.
富硒灵芝功能性奶粉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灵芝深层发酵对无机元素硒进行富集和转化,获得了硒合量2936μg/g的灵芝菌丝体。富硒灵芝菌丝体不但强化了硒营养,将无机硒转化为吸收和利用率较高的有机硒。而且,各种氨基酸含量大幅度提高,强化了营养价值。以富硒灵芝菌丝体作基料配制的功能性奶粉,除含有普通奶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灵芝多糖和有机硒,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0.
对乳酸乳球菌富硒工艺进行优化以及对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硒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培养时间、亚硒酸钠浓度是影响乳酸乳球菌富硒量的主要因素;当接种量8%,培养时间24h,亚硒酸钠浓度14μg/mL,温度37℃,pH6.6时,乳酸乳球菌的有机硒转化率为59.87%。当最优条件下提取的硒多糖浓度达2mg/mL时,硒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78%和59%,较同等条件下多糖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19%和18%。  相似文献   

11.
对以淀粉质为原料进行直接乳酸发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利用米根霉等真菌和解淀粉乳酸细菌进行直接乳酸发酵.以及通过添加降解酶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的三种直接乳酸发酵工艺.指出通过筛选和构建更加高效的具有解淀粉活性的乳酸细菌和真菌,同时通过获得耐受更高温度的乳酸菌来提高同步糖化发酵的温度,进而使直接乳酸发酵工艺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2.
将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枣、枸杞适量添加到泡菜中,采用乳酸菌纯种发酵,研制营养保健功能更全面,对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的乳酸菌发酵保健泡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乳酸菌发酵保健泡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糖量3%、加盐量3%、接种量8%、红枣枸杞量12%。在此条件下,制作乳酸菌发酵保健泡菜,并和自然发酵泡菜进行品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泡菜能有效地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缩短发酵周期,提高泡菜品质。该产品感官评定为优,亚硝酸盐含量为9.1 mg/kg,总酸含量为0.86%(以乳酸计),乳酸菌含量为1.17×108cfu/mL,大肠菌群阴性,未检出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发酵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发酵方式,比较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的规律,评价两种发酵方式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发酵的富源酸菜感官品质更优;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且亚硝峰值出现得较早、pH值较低、总酸含量较高;乳酸菌活菌数量更多,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都较少;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乳酸菌发酵制作的富源酸菜在品质及安全性方面都优于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传统发酵浆水中分离筛选产双戊烯乳酸菌株,以期为传统浆水工艺现代化改造过程增香发酵剂的开发提供菌株来源。方法:采用经典的平板分离筛选方法初筛菌株,结合发酵性能测定复筛。结果:从甘肃传统发酵浆水中初筛得到5株产双戊烯乳酸菌,通过测定其发酵产双戊烯性能,从中复筛得到1株产双戊烯乳酸菌菌株R-32,该菌在马铃薯番茄液体培养基中产双戊烯含量可达到0.171 μg/mL;通过观察其形态、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及进行产乳酸的定性试验,鉴定该菌株R-32为肠膜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结论:本实验获得了一株可用于传统浆水发酵的产香乳酸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准确的检测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方法-乳酸菌发酵法。方法以接种量和温度为变量,优化发酵条件;以青霉素为目标抗生素,建立检测方法;以发酵4 h未凝乳的样品中抗生素最低浓度为检测限,测定本方法对20种抗生素的检测限;对比本方法和GB/T 4789.27方法检测111个商品乳样品中抗生素残留检出率,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建立了乳酸菌发酵法检测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具体方法;确定了本方法对8类20种抗生素的检测限,其中4类12种抗生素的检测限低于其在牛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本方法和GB/T 4789.27方法检测111个商品乳样品抗生素残留检出率分别为9.0%和11.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合企业及基层检测单位作为初筛方法检测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6.
发酵蔬菜一般都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乙醇、氨基酸等物质。乙醇和有机酸形成酯类物质,赋予发酵蔬菜特有的香气。但是发酵蔬菜发酵过程中如果乙醇浓度过高,则会抑制乳酸菌发挥作用。因此,该文主要总结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筛选方法、乳酸菌培养基优化、乳酸菌的乙醇耐受性、乳酸菌的诱变、乳酸菌的复配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传统蔬菜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在黄酒酿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黄酒中的乳酸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乳酸菌为黄酒发酵带来的作用,但是对于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引起的问题鲜有研究。该文概括了乳酸菌的生理保健功能,并阐述了近年来黄酒中乳酸菌的作用研究进展与乳酸菌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引起的问题,旨在为对黄酒中乳酸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H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而增强 ,H+的积累对菌体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是间接的 ;用CaCO3 调节发酵液pH优于用NaOH和NH4OH。  相似文献   

19.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发酵对龙眼果浆中糖和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乳酸菌发酵对龙眼果浆糖类、酚类和黄酮类物质以及单体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果浆经乳酸菌发酵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下降了48.59%和38.42%(p0.05)。龙眼果浆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酵后总酚含量为47.8 mg GAE/100 g,与未发酵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酵后总黄酮含量为13.7 mg CE/100 g,较未发酵前提高28.0%,差异显著(p0.05)。乳酸菌发酵显著增加了龙眼果浆中没食子酸、阿魏酸和槲皮素的游离态含量,其结合态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原儿茶酸和芦丁的含量显著增加且只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结合态香草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可以显著降低龙眼果浆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其总黄酮含量,同时还提高了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原儿茶酸和芦丁等游离态单体酚的含量。该研究可以为龙眼果浆乳酸菌产品的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