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取支持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 D)、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对 5 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取支持心理治疗前及治疗后 2周、4周、6周进行评定。结果 :支持心理治疗后HAMD、HAMA、CES D评分均有下降趋势 (P <0 .0 5 ) ,而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持心理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和焦虑症状 ,能提高患者临床总体情况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沈亦明 《中外医疗》2012,31(19):43+45-43,45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将其分为认知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进行药物治疗,认知心理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分别于人组时、第2、4、6及8周进行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6及8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所合并的强迫症临床特征.方法: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收治强迫症或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诊断的病人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Y-BOCS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BPRS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以思维障碍、敌对猜疑为多;强迫症组以焦虑、忧郁、缺乏活力较多.HAMD量表比较强迫症组评分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两组之间症状比较有明显差异,是临床鉴别诊断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齐拉西酮和舒必利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舒必利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将46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舒必利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NAS)、HAMD、CGI-GI及TE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AMD评分齐拉西酮组为77.1%,舒必利组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同时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访谈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按医嘱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针对不依从的原因进行护理访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其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组时HAMD、SDS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采用护理访谈8周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AMD、SDS评定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理访谈能够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帕罗西汀组和氯米帕明组,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结果:帕罗西汀组与氯米帕明组治疗前、治疗后HAMD、BPR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末时疗效更明显,两组间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症状较氯米帕明组少而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冯亚芬  郑玉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75+2080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60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60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23.87±6.94)较对照组(26.93±6.03)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47例,部分依从9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33例,部分依从14例)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分为度洛西汀治疗组,文拉法新治疗组及阿米替林对照组,使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组间的CDSS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对照组要少且轻.结论 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组前,住院半年、住院1年、住院2年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ITAQ评分,服药完全依从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疗程8周,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及复发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55±8.56)分,(24.64±9.45)分];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4.81)分,(8.49±5.12)分];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20.0%,不依从为5.0%;对照组分别为51.7%、34.5%、1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年末随访: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63.3%,部分依从为26.7%,不依从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6.2%、25.9%、37.9%,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7)d和(76±18)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阅读疗法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而且能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痊愈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采用定期随访及电话随机咨询的方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1年进行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定.结果干预组半年、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药物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防复发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的依从性,对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远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6 0例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 8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 (SANS)评定临床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两组间治疗前后HAMD、BPRS、SAN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疗效接近 ,万拉法新组的副反应明显小于阿米替林组。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肯定 ,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把5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组和马普替林组各29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研究观察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HAMD、BPR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显著(p<0.01).HAMD、BPRS各期评分组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和马普替林组有效率分别为79.31%和86.21%,二者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马普替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40%,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41.38%,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与马普替林相当,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4.
唐旭  陈涛  张艺  林勇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33-2833,2908,2912
目的:探讨工娱疗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工娱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工娱疗前和工娱疗后2年末进行量化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及复发情况。结果:工娱疗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工娱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工娱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工娱疗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治疗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合并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HAMD量表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周后更加明显(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共病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情况并分析严重程度。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入院按ICD-10标准诊断为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患者116例按入院时、2周末、4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入院病例均常规给予抗精神障碍治疗。结果 BPRS、HAMD、HAMA3种量表入院评分值均有阳性意义(53.2±9.21)分、(51.3±6.31)分、(35.9±5.36)分,第2周末完成评定101例,3个量表评分分值均较入院时下降,并下降幅度差异显著(P<0.01)。第4周末完成评定78例,3个量表分值与第2周末比较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入院患者除存在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外,还同时患有严重并共存的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为治疗酒依赖精神障碍时考虑加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提供依据,治疗效果会更明显,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07-2013-07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通过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袁)、TESS(不良反应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PR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99%(x2=4.1194,P=0.04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见效快,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AMD评分及BPRS评分,不增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尤秀敏 《中外医疗》2011,30(31):103-103,10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与单独使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和坦度螺酮联用组和西酞普兰单用组,疗程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的1、2、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的副作用评定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与单用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BPR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第2周开始到第6周,2组比较联用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BPRS评分在第6周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2组比较治疗后的TESS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用组比单用组起效更快,且副作用较轻,提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时可选择抗抑郁药和5-HT1A受体激动剂如坦度螺酮等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患者50例,脱落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处置模式的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50例,脱落6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12周,对两组病例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定患者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PRS、ITAQ、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TAQ、NOSIE评分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杨永新 《当代医学》2007,(11):126-127
目的 观察了解利培酮的撤药症状.方法 对13例服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7~14d,分别于停药前后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停药后BPRS、TESS、HAMD、HAMA总分均明显高于停药前,停药后有11例(84.6%)精神症状恶化.结论 利培酮的撤药症状发生频率高,症状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