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试验室用NH_4H_2PO_4和(NH_4)_2HPO_4组成的缓冲溶液,进行琉酸厂尾气脱硫的模拟试验,考察了吸收液中NH_4H_2PO_4浓度、NH_4H_2PO_4/(NH_4)_2HPO_4值、SO_2含量、吸收温度和液气比等因素对SO_2脱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含SO_2富液的解吸工艺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2.
用6210—铁盐法处理含氟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素珍 《水处理技术》1989,15(5):295-298
本文介绍了6210—铁盐法处理含氟废水的实验方法,基本原理及其铁盐和6210的添加量,溶液pH 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与含氟废水去除率的关系。6210对含氟废水(高含量)的除氟率能达99%以上,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熔盐合成法制备片状氧化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片状氧化铝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磨、抗氧化、抗化学腐蚀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与反射光线能力,被广泛用于颜料、化妆品、填料和磨料等领域.本文以化学纯Al2(SO4)3和MgCO3为原料,KCl为熔盐,利用熔盐合成法在1050 ℃×4 h制得粒径3~10 μm厚度0.2~0.4 μm的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4.
ZnO单晶的KOH碱液法生长和表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发成核方法,以KOH碱液作助熔剂,在银、镍和铁坩埚中分别生长了透明、棕绿色和棕色的纤维锌矿氧化锌单晶。X射线衍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表明:晶体的颜色与所含的杂质有关,这些杂质来源于所使用的坩埚。采用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对所生长的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从银坩埚中生长的氧化锌晶体质量较高,其室温下用325nm波长光激发的PL光谱显示381nm强的紫外发射峰。在此基础上,从200mL银坩埚中生长出了尺寸为φ3mm×34mm氧化锌晶体。  相似文献   

5.
6.
赵鹏  张丽华  王国全  张婷婷 《精细化工》2019,36(2):243-249,261
以款冬花多糖为原料,采用混合磷酸盐法制备款冬花磷酸酯多糖。以磷酸基的取代度(DS)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款冬花多糖磷酸酯化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m[混合磷酸盐(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m(款冬花多糖)=1.5∶1,m(磷酸二氢钠)∶m(磷酸氢二钠)=2.0∶1,反应时间6.0 h,反应温度86℃,尿素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4.25%,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款冬花多糖磷酸酯,DS平均值为0.697。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款冬花多糖磷酸酯对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最大清除率为98.91%,O2-·最大清除率为48.85%,·OH最大清除率为50.34%,均高于款冬花多糖。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钠-氯化钾为熔盐,加入5%(质量分数)的α-氧化铝作为晶种,研究了不同初始原料和焙烧温度对合成片状氧化铝粉体相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吸附(BET)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铝为初始原料,经900 ℃焙烧后的产物为α-氧化铝和κ-氧化铝,颗粒呈现蜂窝状形貌,经1 100℃焙烧后得到单相α-氧化铝的片状聚集体;以多孔非晶氧化铝作为初始原料,在900 ℃焙烧就可以得到形貌规则、大小均匀的片状α-氧化铝.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水溶液法聚合转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溴酸盐法测定马来酸聚合转化率的原理、计算方法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了(Y2O3)0.02-(Sc2O3)0.11-(ZrO2)0.87(2Y-11ScSZ)超细粉体.研究了不同甘氨酸用量对粉体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然后采用流延成型方法制备薄膜样品,讨论不同烧结温度对样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物质的量浓度Y2O3的添加能稳定1ScSZ在立方相结构.随...  相似文献   

10.
江坤荣 《农药》1990,25(5):27-27,24
杀虫双水剂含量测定,主要有极谱法和电位滴定(中和)法,极谱法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电位滴定法欠准确性。有些部门提出的碘量法设备要求虽简便,但终点不易掌握。作者  相似文献   

11.
12.
1.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慈竹为原料生产漂白硫酸盐竹浆,年产5万t,有135m^3立锅4台及鼓式切竹机、竹片跳筛等。从芬兰Valmet公司引进的封闭筛选、氧脱木质素和过氧化氢全无氯漂白(TCF)等项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将粗浆热封闭筛选,一、二段鼓式真空洗浆机一挤浆机组合洗浆,筛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了Ce1-xGdxO2-x/2(x=0.05~0.3,摩尔分数)粉末.用水基流延成型法制备了NiO-Ce0.8Gd0.2O1.9(NiO-GDC)阳极薄膜,以20片阳极薄膜在恒温轴压装置上叠层,再将叠层片在1 450℃保温3h得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粉末均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C...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泥浆法在冶炼烟气制酸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葫芦岛锌业硫酸厂高浓度泥浆法(HDS)加电石渣-铁盐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情况。与常规低浓度石灰法(LDS)相比,高浓度泥浆法具有投资少、石灰消耗少、设备运转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采用高浓度泥浆法改造后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水质指标全部达到GB 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指标,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约119万元。  相似文献   

15.
周德志  樊华  陈浩 《广东化工》2010,37(12):30-32,26
以MgCl2.6H2O、CaCO3和Cr2O3为原料,在NaCl、KCl复合熔盐介质中合成了MgCr2O4粉体。通过热重-差示扫描热量计(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反应过程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CaCO3、MgCl2.6H2O、Cr2O3原料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MgO,800℃热处理后MgO与Cr2O3反应生镁铬尖晶石;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镁铬尖晶石的生长及发育,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镁铬尖晶石晶体结晶程度增大,粉体粒径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含砷酸性废水的处理情况.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采用石灰-铁盐+双氧水工艺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废水处理系统出水达到GB 25467—2012《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中ρ(As)低于0.5 mg/L,全部回用于循环水系统补水、石灰乳制备等生产工序,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在硫酸钠熔盐中合成莫来石晶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l2(SO4)3·18H2O和SiO2作为反应原料,在Na2SO4熔盐中合成了莫来石晶须,利用XRD、FESEM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并研究了合成温度(700℃、800℃、900℃、950℃、1000℃、1100℃和1200℃)、熔盐用量(反应料与Na2SO4的质量比分别为2:1、1:1、1:2和1:4)、保温时间(2h、3h和4h)等工艺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熔盐法合成的莫来石不含其他晶相,纯度高,晶须直径在50~150nm,长度为3~8μm。研究还发现:Na2SO4熔盐的合适用量为反应料与Na2SO4的质量比是1:1,此时,混合料在900℃开始生成莫来石,950℃石英相基本消失,1000℃保温3h合成反应基本完成,超过1100℃时,合成的莫来石开始分解。因此,熔盐法合成莫来石的合理温度为1000℃保温3h。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了Ti、Mn和Cu掺杂的BaFe8(Ti0.5MnCu)2O12,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磁强计(VS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呈现明显的平面六角形结构,粒径在50nm左右。经过预烧工艺助熔剂对样品粒径的影响很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很大,在质量比为0.75∶1时获得最佳的磁性能σS(26.58 e.m.u.g-1),Hc(3580 Oe),σr(15.18e.m.u.g-1)。  相似文献   

19.
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化镁、碳酸钙、氯化锂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氧化镁粉体。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反应过程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同时采用水解动力学分析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氧化镁粉体活性的影响。TG-DSC分析表明:在650℃时碳酸钙可完全反应。XRD分析表明:在430℃保温3 h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产物中有氧化镁生成;在650℃保温3 h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产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后,全部为氧化镁晶体,经S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镁形貌为颗粒状,形状不规整,大小介于50~250 nm。水解动力学分析表明:当温度大于500℃、保温时间超过3 h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氧化镁粉体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文先华 《化学世界》1989,30(7):328-329
<正> 一、前言胆红素别名胆深红,胆红质。是动物胆汁中的主要色素,为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分子简式为C_(33)H_(36)N_4O_6,分子量为584.65。胆红素为淡橙色到深红色单斜棱晶,加热颜色渐渐变暗而不熔融,其淡绿色溶液在紫外线下显红色荧光。本品在干燥的固体状态下较稳定,其氯仿溶液在暗处也较稳定。在碱溶液中或遇三价铁离子时则极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胆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