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花菜是一种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优质食品原料,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黄花菜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总结,发现干黄花菜是低脂高蛋白矿物质丰富的健康食品。此外,由于活性成分的存在使得黄花菜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黄花菜的贮藏保鲜与干制技术进行概述,指出可以通过鲜黄花菜的预处理和干黄花菜的干制及包装来提升黄花菜品质。最后介绍了黄花菜目前在食品相关行业中的应用与研究方向,以期为黄花菜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贮藏加工技术、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荷叶是多年生挺水植物莲的叶片,具有特殊的质地、风味和功能成分,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该文对莲的种类、荷叶活性成分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以及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柑橘活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柑橘中富含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类胡萝卜素、酚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功能食品和药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柑橘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检测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在柑橘活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245-252
超高压或高静压加工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是目前食品高新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简单阐述了超高压技术的部分应用原理,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超高压提取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并且对超高压技术在提取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连续液-液色谱技术,具有无固相载体、样品无需严格预处理等优点,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及其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制备和植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七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草药之一,拥有广泛的使用历史,是典型的药食两用品种。多项研究证实,三七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主要以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三七素、氨基酸及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为代表,在生物医药、食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三七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三七中活性成分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而结构与其功能特性密不可分。另有研究表明,三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但其内在活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本文对三七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综述,以明确三七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之间的异同对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多肽等功能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既是食品的固有组分,也是在食品中经常应用的添加物。但在对食品杀菌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这些功能物质往往会遭受很大的破坏,而使其活性下降。面对杀菌保鲜与功能成分活性降低的矛盾,应用什么妙招来应对呢?采用超高压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既能达到杀菌保鲜的目的,又可有效保留食品的风味和营养功能成分,是一种理想的食品非热力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愈来愈好,人们对食品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食品的养生功能也越发关注。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新型食材,进行新型食品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仙人掌的各个器官均具有可食性而且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使仙人掌具有一定的降糖、抑菌、抗氧化、抗炎等功能特性。因此仙人掌具有极大的食品开发潜质。针对仙人掌进行食品开发,既有利于人体健康,同时也可以拓宽消费者的产品选择。该文以仙人掌为研究对象,综述仙人掌的活性成分,阐述其功能特性,探究仙人掌在酒类、饮料、面制品等方面的食品开发进展情况,并对其食品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橡子壳作为橡子的加工副产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橡子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橡子壳提取物已经被列入食品添加剂GB2760名录中,在食品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橡子壳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橡子壳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详细综述了橡子壳中多酚类、黄酮类、纤维素类、单宁类等主要成分的制备及分析、生理功能以及橡子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以期为橡子壳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精深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谷子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研究了10个品种谷子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以10个代表性谷子品种籽粒为原料,检测分析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组分,及多酚、黄酮、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谷子,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同,且功能性成分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谷子粗淀粉变异系数为5%,含量较为稳定;粗脂肪的变异系数为17.55%,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的变异系数为7%,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黄酮变异系数最大,为51%,含量范围为0.55~2.01 mg/g;总多酚含量变异系数为25%,含量范围为0.65~1.41 mg/g;低聚糖含量品种间差异也较大。对选育优良品种谷子,及开发谷子相关食品和保健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代代花是药食同源目录公布的第一批中药材,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有一定应用。作为保健产品组分或中药配方组分,其可起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病症的作用,在大健康领域彰显独特的价值。近年来,代代花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针对其药理作用及应用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该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代代花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期望推进深入研究和开发代代花的发展进程,为未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代代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流体动力学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逐步应用于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助力未来食品工业发展。本文对电流体动力学加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影响因素,用于食品加工的生物分子原料以及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总结并展望未来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电流体动力学加工技术由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技术所组成,该技术可生产功能复杂的微米/纳米级纤维体或微粒,用于食品功能成分的微胶囊包埋、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与食品活性包装开发、食品3D打印辅助技术等开发。未来研究可以围绕提升纤维体/微粒产量,减少溶剂毒性残留,该技术与食品3D打印融合等方面,助力未来食品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是中国传统保健类中药材之一,具备抗氧化应激、缓解疲劳、保护心肌、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记忆障碍、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及功能。近年来,对太子参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健康食品的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研发成果也为太子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太子参的研究现状,对太子参的主要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太子参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太子参在未来的食品工业实践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功能效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辣木叶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黄酮、多酚等活性化学成分,成为食品、饲料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辣木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以辣木叶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多处在研究阶段,其药用价值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对辣木叶的营养成分组成、生理活性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辣木叶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利用辣木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麻是一种食药兼备的植物。在中医领域常用于治疗眩晕、头痛、半身不遂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天麻在改善心脑血管健康、抗癫痫、改善高血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天麻在保健食品中常用于改善睡眠类功能声称的产品。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天麻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被不断揭示并进一步完善,扩大了天麻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功能声称应用范围,以及发展前景与价值。本文阐述了天麻原料在我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合规性使用依据,汇总并分析了已获批使用天麻及其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产品应用现状,综述了天麻的安全性评价以及相关的保健功能。以期为天麻原料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合规性使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应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相比于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质谱技术在检测加工后以及复杂基质中的食物过敏原中,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介绍了质谱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对牛乳、鸡蛋、小麦和榛子(坚果类)等主要食物过敏原均有涉及。在定性研究中,以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和肽碎片离子鉴定法为主,鉴定食物中的过敏原蛋白。在定量研究中,通过标记/无标记技术,也能够实现对微量的目标蛋白进行相对/绝对定量。质谱技术应用于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将有助于提升过敏原检测能力,降低食物过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药生物转化是我国传统中药优势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功融合,较传统的物理、化学炮制中药更能较好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处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修饰它们的结构或活性位点,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用于新药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充分发挥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概述了近些年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应用,并对相关的传统转化技术演变和当代转化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为中药生物转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皮是传统中药材,药食两用,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微量元素等。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保健品等诸多领域。但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差、生物利用率低,限制其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转化黄酮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已有报道对陈皮的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以及陈皮中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研究综述了陈皮表面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为微生物转化陈皮活性黄酮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田甜  文金华 《食品工业》2020,(4):255-259
阐述壳斗科柯属及厚鳞柯植物开发利用价值及化学成分鉴定的研究现状,鉴于市场上伪劣厚鳞柯种子泛滥,归纳食品和中药材真伪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并展望厚鳞柯种子研究方向。对厚鳞柯种子中各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探讨厚鳞柯种子有无药用价值;建立真伪识别模型,找到区分真伪厚鳞柯种子的关键化学成分;探求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并建立厚鳞柯种子质量标准。以期为食药监管和壮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品营养和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可以减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并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吸收率,也可以使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到最低程度。微乳液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采用食品级组分制备得到的微乳液体系可以保护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提高食品成分的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也可增强食品成分的抑菌效果,防止因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引发食源性疾病,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作为食品分离和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该文介绍微乳液的结构、制备和在助消化、抑菌、抗氧化、包埋食品功能活性成分、微乳液电动色谱法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微乳液在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