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微波消解法对六类蒸馏酒样品进行前处理,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六类蒸馏酒中16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类型蒸馏酒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并探讨酒样之间元素差异化原因。结果表明,16种无机元素的检出限为0.009~0.585μg/L,加标回收率为87.70%~109.60%,精密度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76%,符合样品检测分析要求。不同类型的蒸馏酒样品中,Mn、Ni、Pb、Cu、Fe、Cr元素含量均低于现有相应限量标准,Na或K平均含量在不同酒样中的占比最大,Al、K、Ca、Fe、Li、B、Ti、Cr、Mn、Cu、Sr、Ba、Pb、Ni元素含量在不同类型酒样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OM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表明,该研究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法,Li、Ni、B和Mn为六类蒸馏酒中的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安徽省鸡肉、鸡蛋和鸡内脏组织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引导饮食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2019年安徽省各地市鸡肉、鸡蛋、鸡肝和鸡胗样品,检测重金属元素砷(As)、铅(Pb)、镉(Cd)、铬(Cr)、汞(Hg)的含量,并结合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将居民膳食中各重金属暴露量结合健康指导值进行简单分析。结果 此次研究的鸡肉、鸡蛋、鸡肝、鸡胗样品各重金属检出率不同,合格率为100%;同一重金属元素(除Pb外)在鸡肉、鸡蛋、鸡胗和鸡肝中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5);重金属在内脏中含量高于鸡肉和鸡蛋,其中Cr含量最高,Pb次之;安徽省人群鸡肉、鸡蛋和鸡内脏中各重金属暴露量远低于其健康指导值。结论 安徽省鸡肉、鸡蛋和鸡内脏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不同,重金属在内脏中更容易累积,安徽省鸡肉、鸡蛋和内脏中重金属的含量较低,人群膳食暴露量较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党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样品中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锌(Zn)、铬(Cr)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 党参中7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回收率为83.2%~108.8%,RSD为2.2%~4.9%。参考《WM/T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等相关限量的标准,在党参中Cr、Zn、Cd是主要污染物,7 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顺序为Cr>Zn>Cd>Hg>Cu>As>Pb,内梅罗综合污染等级均值为重度污染。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党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党参中Cr、Zn、Cd 的污染较严重;该实验可为党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食用植物油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其危害性,利用微波消解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按照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方法,建立了食用植物油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初步评价了食用植物油中As、Cr(Ⅵ)、Cd、Pb、Cu、Zn、Ni和Mn 8种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总健康风险约为1.05×10~(-3)a~(-1),其中致癌性污染物健康风险约为1.05×10~(-3)a~(-1),非致癌性污染物健康风险为3.38×10~(-10)a~(-1)。致癌性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危害性大小顺序为Cr(Ⅵ)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危害性大小顺序为NiPbCuZnMn。此外,实验结果表明致癌性重金属比非致癌性重金属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更显著,致癌性重金属中Cr(Ⅵ)对健康风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蚌埠市场食用鱼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蚌埠市场食用鱼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场鱼类Pb、Cu、Zn、Cr、Cd、Hg和As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098、1.133、10.365、0.470、0.045、0.106、0.029mg·kg-1,均低于食品卫生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在鲶鱼、鲤鱼和鲫鱼中为开始受到污染,Pb在鲶鱼中为开始受到污染,Hg在鲢鱼中为开始受到污染,As在鳊鱼中为开始受到污染,其他各重金属元素在鱼类中均为清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了鲶鱼重金属元素为较清洁外,其他5种鱼类均为清洁水平。单一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鱼类的重金属复合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蚌埠市场食用鱼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新疆冷水鱼重金属元素蓄积水平和食用安全性,采用微波消解法,并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新疆赛里木湖凹目白鲑不同组织进行Pb、Cd、Cr、Hg、As、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分析其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体长、体质量的相关性,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险系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与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鱼体内的蓄积量存在组织特异性,同一器官组织对不同重金属的蓄积量不相同。Cd、As含量在凹目白鲑的肠胰脏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少,Pb含量在凹目白鲑的皮含量最高,均小于国标规定食用性安全含量(Pb<0.5?mg/kg,Cd<0.1?mg/kg,As<0.1?mg/kg)。相关性分析显示,除Ni和Cr含量在凹目白鲑部分组织中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P<0.05),重金属含量与体长、体质量的相关性较显著。污染程度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除肌肉组织外其他组织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食用赛里木湖区域的凹目白鲑无明显的健康风险,食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胶东半岛茶叶主产区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2015—2021年,在山东省海阳市采集土壤样品340份、茶叶样品173份,测定样品中4种主要重金属铅(Pb)、镉(Cd)、总汞(Hg)、总砷(As)元素含量。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相关重金属进行评价,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关系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As、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00、0.107、8.852、0.023 mg/kg,其中Pb含量最高。所有重金属元素平均值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中限量值,Pb、Cd的最大值均超过了限量值,其中As、Cd、Pb元素平均值超过或接近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值、最大值均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物中污染物限量》和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限量值。茶叶中重金属Pb、Cd、Hg、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86、0.041、0.001、0.037 mg/kg;检出率分别为95.95%、96.53%、13.87%和30.64%,含量浓度均值由大到小为Pb>Cd>As>Hg。4种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6,其中PPb(0.057 2)>PCd(0.041 7)>PAs(0.018 7)>PHg(0.005 3),均处于安全水平。茶叶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045 9,污染程度为安全等级。红茶的部分污染指数高于绿茶。Pb和Cd的污染物分担率较高。结论 土壤中Cd、Pb、Hg和As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土壤中As和Pb属于混合来源,Cd和Hg来源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茶叶中Pb、Cd、Hg、As来源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相关性不大。胶东半岛茶区茶叶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属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累积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数据,分析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Pb、Cd、Cr、As和Hg污染统计特征,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提出的靶器官危害系数(THQs)方法评估贝类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呈非正态分布。Pb、Cd、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及贻贝4类典型食用贝类中,As、Cu和Cd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中Cu和Cd含量最高,缢蛏中As含量最高;4类贝类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珠江口、福建沿海、长江口-浙江沿海、山东沿海、渤海湾海域食用贝类中Cu、Pb、Cr、Hg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部分贝类中Cd以及福建海域部分贝类中As的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除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贝类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的风险值大于1.0外,其他海域贝类6种金属的总风险均可接受;Cd和As是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结论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Cd和Cr含量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海域一些贝类Cd和As污染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总体上,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不严重,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蚌埠市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蚌埠市水稻籽粒重金属质量比进行测试,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水稻籽粒中重金属Pb、Cu、Zn、Cr、Cd、As和Hg质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2073、4.5061、22.7308、0.2104、0.3057、0.0802、0.0096mg·kg-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d、Pb为轻污染,其他5种元素均为清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23~1.84,平均值为1.18,表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污染总体情况为轻污染程度。健康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摄入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Cd对成人和儿童健康风险都较高,As、Cu、Zn、Cr等对儿童健康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长沙县地区生产的散装白酒中铅的含量,并评价经居民膳食途径摄入重金属铅的健康风险。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长沙县内的76份散装白酒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以及美国环保局推荐的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散装白酒中重金属铅污染状况及其健康暴露风险。结果 76份散装白酒样品中铅的含量在ND~0.11 mg/kg之间,均未超标;所测样品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暴露风险指数THQ均小于1,表明样品中铅的含量处于安全水平,且不存在重金属铅的健康暴露风险。结论 长沙县地区白酒小作坊生产的散装白酒铅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对当地居民不会产生经膳食途径摄入铅的健康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徐占成 《酿酒科技》2006,(11):124-125
剑南春采用世界先进的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剑南春等中国传统固态发酵各香型名优白酒、国内外液态发酵白酒进行了纳米形态图谱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成果成功地揭示了剑南春酒中的纳米形态图谱是中国传统固态发酵蒸馏酒中多种微量香味物质和健康因子的聚合体,从而揭开了中国传统固态发酵蒸馏酒与人体健康之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近海鱼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食用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蓝圆鲹、蓝点马鲛等9 种近海鱼的头、尾、皮、骨、鱼肉和内脏中铅(Pb)、镉(Cd)、铬(Cr)、总砷(As)、无机砷和总汞(Hg)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4 组样品中有9 组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超标率16.67%;7 组样品Cd含量超标,超标率12.96%;2 组样品Pb含量超标,超标率3.70%;无机As、总Hg含量均未超标。分析近海鱼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54 组样品中有7 组鱼内脏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12.96%;鱼头、鱼尾各有3 组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5.56%;鱼肉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r污染最为严重,Cd次之,之后是Pb。无机As及总Hg相对污染指数最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沙丁鱼内脏最高,达到3.877,处于重度污染级别。蓝圆鲹、蓝点马鲛、鲭鱼和金线鱼的内脏的综合污染指数属于中度污染级别。所有鱼肉组织的单一和多种重金属复合风险系数均小于1。由此可见,近海鱼中内脏重金属污染较严重,但鱼肉食用均安全。本研究将为近海鱼类的日常食用及其下脚料综合开发提供安全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给冬枣的种植生产、流通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其质量安全,参照风险评估模型对黄骅冬枣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集黄骅市的冬枣产区27个果园的冬枣样品和对应的果园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和直接测汞仪对其中的Cr、Cu、Cd、As、Pb和Hg进行测定。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推荐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法,对冬枣中的Cr、Cu、Cd、As、Pb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所采集样品的果园土壤中Cd、Pb、Cr、Cu、Hg和As含量均低于GB15618-2018中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不同果园的冬枣中As、Cd、Pb、Cr、Cu、Hg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8.9%、96.3%、96.3%、100%、3.7%;6种元素的THQ<1(目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TTHQ<1(累积目标危害系数,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说明膳食暴露风险均可接受;Pb在土壤和冬枣的样品中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他元素在两者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冬枣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s和Cr可能来源于外部投入品。结论 黄骅冬枣的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摄入风险处于安全水平,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外部投入品可能是冬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应引起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陈黎  刘俊  张璐  李玉婷  张骁 《食品科学》2010,31(16):220-224
目的:对四川地区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As、Hg 和Pb,原子吸收法测定Cu、Mn、Cr 和Cd;对测定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所调查的52 份食用菌总合格率仅为7.69%,Cr、Hg 和Cd 含量在部分食用菌中超标,其中Cr 元素超标最为严重;而元素Mn 在食用菌中的含量相对其余6 种元素最多,平均可达15.93mg/kg;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r 对食用菌污染最严重。结论:四川地区食用菌重金属污染严重,并且应尽快完善Mn 含量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测定49份白牦牛酸奶重金属含量,然后利用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23份有检出值的酸奶样品中Pb、As、Cd和Cr的暴露量进行评估,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量化风险的目标风险系数法进行风险描述,通过计算得到不同人群重金属膳食风险商分布状况。评估结果表明,1~3岁儿童的累加目标风险系数(THQ)最高为0.13,其他人群的累加THQ都较小,各元素的THQ大小依次为Cr>As>Cd>Pb,暴露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比较发现,儿童的暴露量普遍高于成人,女性的暴露量较男性的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暴露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浙江省主要海产品中铬(Cr)的含量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浙江省沿岸海域21种海洋经济种中的Cr元素含量。以样品检测结果为数据基础,分析海产品中Cr元素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海产品中Cr元素的污染程度;同时结合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调查数据,采用非致癌风险评价方法计算Cr元素的危害商数(target hazardquotients, THQ),并进行食用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贝类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Pi)为0.796,属于中度污染;虾类、蟹类和头足类Pi值分别为0.282、0.260和0.352,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鱼类Pi值为0.148,为未受污染水平。5类海产品的危害商数THQ为0.046~0.208,均小于安全基准值1。结论浙江省主要海产品对人体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蚌埠市蔬菜重金属含量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蚌埠市蔬菜中重金属质量比,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蚌埠市蔬菜中Pb、Cd、Cr、As和Hg质量比平均值依次为0.1081、0.0252、0.0812、0.0253、0.0011mg·kg-1,除Pb元素外,其它均低于蔬菜卫生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空心菜的Pb元素为轻污染;其它蔬菜各元素为清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辣椒、茄子、豆角、黄瓜、丝瓜和上海青为安全等级;空心菜为警戒线水平。蔬菜重金属THQ(Target Hazard Quotient)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r、Pb、Cd、As、Hg,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单一重金属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复合健康风险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青、空心菜、辣椒、茄子、豆角、丝瓜和黄瓜。上海青和空心菜对儿童存在健康风险,上海青对成人存在健康风险,其它蔬菜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食用本地蔬菜摄入的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儿童不宜食用本地产的叶菜类蔬菜,成人慎食。  相似文献   

18.
江西抚州烟区土壤及烟叶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江西抚州烟区土壤和烟叶中As、Cd、Cr、Cu、Ni、Pb、Zn和Hg等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况,运用内梅罗指数和相关分析法,对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烟叶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烟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低于我国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但其污染程度已处于警戒线水平,Cd和Hg为烟区土壤主要风险因子。土壤和烟叶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分别为Zn> Pb> Cr> Cu> Ni> As> Cd> Hg和Zn> Cu> Pb> Cd> Cr> Ni> As> Hg,土壤中Hg、Cd、As和烟叶中Ni、Cr变异系数均较大。烟叶中重金属富集系数顺序为Cd> Zn> Cu> Hg> Ni> Cr> Pb> As,烟叶Cd富集系数高达11.67,表明烟草属于Cd强烈富集作物。  相似文献   

19.
沈霞  郭新东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2):276-284
目的:检测广东省市售18种干食用菌的26种元素含量并进行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评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广东省市售18种干食用菌中Li、Be、B、Na、Mg、Al、K、Ca、Cr、Mn、Fe、Ni、Cu、Zn、As、Se、Sr、Mo、Ag、Cd、Sn、Sb、Ba、Hg、Tl、Pb等26种元素含量,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法对干食用菌质量安全等级及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6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K、Mg、Ca、Na、Al、Fe 6种元素含量较高,均大于100 mg/kg,Li、Be、Cr、Ni、As、Se、Mo、Cd、Sn、Sb、Hg、Tl、Pb等元素含量较低,均小于1 mg/kg;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安全限量值,铅、镉、汞、砷、铬的超标率分别为0.00%、11.12%、5.56%、2.78%、1.86%。干食用菌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红菇、牛肝菌均达到中度污染等级,姬松茸、羊肚菌、竹荪均达到轻度污染等级,榛蘑达到警戒等级,其余12种干食用菌均属于安全级别。重金属膳食暴露...  相似文献   

20.
李梦莹  王坤  保欣晨  马娇阳  田稳  于淼  郭磊  向萍 《食品科学》2021,42(23):162-169
为研究牛肝菌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及毒性效应,本研究采集了云南主产区(楚雄、曲靖、大理和普洱)不同野生干牛肝菌(按颜色分为白牛肝菌、黑牛肝菌、红牛肝菌和黄牛肝菌),测定了其镉(Cd)、铅(Pb)和铬(Cr)的含量,结合体外胃肠模拟法和Caco-2细胞模型,分析了3 种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含量,并探究食用重金属含量高的牛肝菌对人体肠道的健康风险,即牛肝菌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对Caco-2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牛肝菌中Cd的平均含量约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GB 2762—2017)中食品污染物限量值的20 倍。Cr、Cd和Pb的生物可给性在模拟胃液中分别为18.2%、3.1%和17.0%,在模拟肠液中分别下降到15.3%、0.6%、5.5%,而在Caco-2细胞中只有Cd被吸收,平均生物有效性含量为1.10 μg/mg。基于干牛肝菌的重金属总含量、生物可给性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含量分别计算其估计每日摄入量,发现基于干牛肝菌重金属总含量的评估结果提示其具有较大的人体健康风险,而基于生物可给性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含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均无明显的健康风险。此外,还发现重金属含量高的牛肝菌暴露Caco-2细胞后也不会诱发炎症因子IL-8 mRNA的上调。综上,基于牛肝菌中重金属总量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可能会高估其健康风险,建立基于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