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胫前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胫前肌肌力、步行能力、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胫前肌肌力、步行能力、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好转,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吴晓敏  邓军  侯立杰 《浙江医学》2014,(13):1156-1158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患者眼球散光的变化规律以及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对散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患者29例(30眼)术前及术后3~6个月眼球散光的变化。根据术前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肌力≥3mm组和肌力<3mm组)。结果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患眼术前眼球总散光量为(1.78±1.02)D,术后为(1.49±0.84)D,术后散光量平均下降0.29D,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3.0%(22/30)的患眼散光轴向发生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眼眼球总散光量术前为(0.56±0.54)D,术后为(0.49±0.48)D,散光量平均下降0.07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8.0%(17/25)健眼轴向发生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提上睑肌肌力≥3mm组患眼的散光量改变为(0.56±0.57) D,提上睑肌肌力<3mm组的散光量改变为(0.11±0.45)D,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球散光量较术前显著下降,但散光性质无明显改变。术后散光量的变化与术前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后正中入路)和观察组(33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肌肉萎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椎、下肢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者腰椎、下肢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6个月后,对照组下肢肌力Ⅰ、Ⅱ、Ⅲ、Ⅳ、Ⅴ级者分别为2、5、4、10、13例,观察组分别为1、3、2、5、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肌肉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方式,且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下肢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智标 《中外医疗》2013,(34):191-19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情况.方法分析该院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CR和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结果情况.结果 螺旋CT组诊断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退变、腰椎管狭窄、腰椎小关节退变、腰椎韧带退变及腰椎失稳结果稍高于C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可以一次性检查腰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出、侧隐窝狭窄和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黄韧带的肥厚和钙化,关节囊内的真空征等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宇  毕擎  章水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64-66,69
目的探讨后路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初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腰腿痛行腰椎后路减压Dynesys内固定术患者17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改善评估;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8.4±1.5)分;术后(2.7±2.1)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7±23)%,术后为(29±1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椎根螺钉松动断裂,无套管及绳索的松动滑脱。结论 Dynesys既能在临床上明显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又较好保留了固定节段间的活动度,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例采取TLIF+单边椎弓根钉固定,28例传统TLIF+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结果 单边固定手术时间(98.1±27.8)min/术中出血量(110.6±36.2)mL/住院时间(5.8±1.92)d,与传统双侧固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过单侧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腰椎及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状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患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  相似文献   

8.
王永喜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50-150
目的推广一种对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腰腿痛既有临床效果又适合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疗法。方法将155例诊断明确的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的腰腿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与对照组(77例)。治疗组采用超短波联合自我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各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76%,有效率为94%;对照组优良率为53%,有效率为86%,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自我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治疗)、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每组21例。分别于入组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峰值(surface electromyogram signal,sEMG)、踝关节活动度(ankel range of motion, AROM)和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limbs,FMA-L)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功能、AROM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sEMG、AROM和FMA-L评分差值均高于针刺组及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有一定效果,将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男,32岁,因附落伤致头颅外伤并足下垂96天入院。查体合作,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心、肺、腹无异常。腰椎生理前凸存在,无侧凸畸形,椎旁无包块及压痛,骶骨略向后凸,双踝以下感觉减退。左足拇长伸肌肌力0级,左腓骨长、短肌肌力2级,左胫前肌肌力0级,左腓肠肌肌力5级,左足趾屈肌肌力5级,右足肌力正常。右股部后侧及右臀部感觉减退,肛门扩约肌肌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左70度,右70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两组均为40人,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B组(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足下垂侧踝关节跖屈时小腿后主要肌群(主要为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大小,运用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定足下垂侧小腿前主要肌群(主要为胫前肌)肌力,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用Carr-shepherd步行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步行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研究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症状,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更有助于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正常组(84例,BMI<24 kg/m2),超重组(80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52例,BMI≥28 kg/m2)。均接受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获取3组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系统(ODI)评分结果。 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各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1、3个月JOA评分、ODI评分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正常组、超重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肥胖组,ODI评分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超重或肥胖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多,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肥胖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八段锦锻炼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八段锦锻炼,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腰背肌锻炼。对比两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结果 锻炼后,观察组ODI评分(12.35±2.20)分低于对照组(15.58±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3,P<0.05)。同时,观察组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28、54.057、13.142、28.357、10.957、18.050,P<0.05);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4.821、3.331、4.511、4.175、4.362,P<0.05)。此外,观察组腰背肌肌张力系数K值(1.37±0.03)低于对照组(1.5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1,P<0.05)。结论 八段锦锻炼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提高腰椎活动度和肌力,降低腰背肌肌张力,从而改善腰...  相似文献   

14.
陆国云  肖佛义 《中外医疗》2014,33(6):179-18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4例以腓骨小头上一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rrd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方式结合脊柱影像学资料对相关飞行员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飞行训练方式等暴露因素,脊柱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腰椎MRI和腰椎X线片。将存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退变组,无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飞行员纳入健康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筛选。结果 纳入研究的战斗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整体患病率为45.8%(66/144)。战斗机飞行员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久坐(OR=2.714,95%CI 1.351~5.375,P=0.004)、缺乏腰背肌锻炼(OR=3.136,95%CI1.536~6.037,P=0.001)、飞行中静态姿势不适(OR=8.160,95%CI 3.152~21.120,P<0.001)、飞行中腰椎矢状位不正(OR=8.397,95%CI 3.367~20.942,P<0.001)、飞行中腰椎冠状位不正(OR=2.744,95%CI 1.102~6.831,P=0.030)。结论 战斗机飞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和X线平片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9.9±1.1)d比(12.2±0.9)d;(302±30)m L比(338±44)m L;(2.6±0.7)cm比(6.3±2.5)cm;(87±13)m L比(119±20)m L],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4±20)min比(109±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的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较高,融合情况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9%(22/45)比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疗效显著,远期预后效果良好。较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耿耿 《河南医学研究》2023,(16):2986-2989
目的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对其炎症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40例,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2例,接受微创经皮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手术(mis-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炎症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椎间隙前缘、后缘高度增加,研究组术后的椎间隙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OLIF...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多发病,病死、残率高,致残率可达70%左右[1],行走能力缺失、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足下垂作为脑卒中恢复期后遗症之一,往往是影响患者步态恢复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足下垂发病机理多为踝部屈伸等小腿前侧主要肌群如胫前肌等肌肉肌力下降,以及小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年龄因素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78例,门诊随访2年,分为65岁以下的年轻组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组。比较两组的脊柱稳定性参数以及术后2年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术前及术后的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平衡分别与年轻组术前及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组术前和术后骨盆倾斜角以及骨盆入射角分别与年轻组术前及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及术后两组骶骨倾斜角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轻组术后2年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为16.67%,老年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为38.8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脊柱融合术后脊柱以及骨盆矢状位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老年患者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中风足下垂患者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左侧足下垂8例,右侧足下垂9例;年龄41~67岁,病程3~6个月.全部患者经MRI证实符合中风标准,且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按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在治疗师指导下行正规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45 min,每周6次,1个月为1个疗程.训练包括:缓解腓肠肌痉挛训练(站立楔形板,肌肉牵拉技术),胫前肌力量训练(踝关节背屈、外翻训练),改善小腿后侧肌群痉挛及小腿前外侧肌群肌力训练,主动抑制小腿肌肉的痉挛和挛缩(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术中针对本体感受神经的训练),提高患者下肢动态和静态负重平衡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