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脉压、脉压指数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6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20人为对照组。计算和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高血压类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IDH)、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组(SDH);不同脉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mm Hg)≤50组、51~60组、60组;不同脉压指数(脉压/收缩压):0.4组、0.4~0.5组、0.5组]baPWV和ABI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高于对照组,baPWV水平高于而AB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类型中,ISH组baPWV水平最高而ABI水平最低,SDH组与IDH组和对照组baPWV、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H组和对照组baPWV、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和脉压指数亚组的baPWV水平与ABI水平存在差异,脉压和脉压指数越大者,baPWV越高而ABI水平越低(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ABI呈负相关(r=-0.784,P0.05);调整年龄、BMI、血脂等影响因素后,行偏相关分析,两者仍呈负相关(r=-0.766,P0.05)。以baPWV或ABI为因变量,年龄、血脂、血压、血糖和BM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β=0.323或β=-0.407)和脉压指数(β=0.352或β=-0.420)是baPWV增加或ABI减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baPWV和ABI水平存在差异,ISH组baPWV水平最高而ABI水平最低,脉压和脉压指数越大者baPWV越高而ABI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之间相关性。方法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组)31例患者,老年全期型高血压组(SDH组)29例患者,老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IDH组)28例患者及老年健康对照组32例患者,分别检测PP、血HCY及IMT。结果 ISH组、SDH组、IDH组3组PP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SH组较SDH及IDH组高,3组不同类型高血压IMT较对照组增高,脉压与血HCY及IMT呈正相关。结论 ISH患者PP升高与血HCY升高及IMT增厚相关,PP及血HCY升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和影响baPWV的危险因素.方法 测定252例EH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患者baPWV,进行不同血压水平和baPWV之间比较.结果 1)高血压3级组的baP-WV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3级组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5).2)baPWV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白昼SBP、白昼PP、白昼及夜间SBP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3)baPWV增高者的年龄、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4)baPWV与年龄、SBP、PP、FPG、2 h PG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与FPG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显著增加;24 h平均SBP及PP、白昼及夜间SBP负荷越高,baPWV越高;年龄、FPG升高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elocity,baPW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改变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结果baPWV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baPWV关系密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左室肥厚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baPWV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的指标,是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发生的强力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baPWV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baPWV 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52例 EH 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患者 baPWV,进行不同血压水平和 baPWV 之间比较。结果 1)高血压3级组的 baP-WV 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3级组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5)。2)baPWV 与24 h 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白昼 SBP、白昼 PP、白昼及夜间 SBP 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3)baPWV 增高者的年龄、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4)baPWV 与年龄、SBP、PP、FPG、2 h PG 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与 FPG 是影响 baPWV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显著增加;24 h 平均 SBP 及 P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类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硝苯地平 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SBP、DBP均已达标,两者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治疗第8周时,联合治疗组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8周、第12周时PP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同钙拮抗剂合用有益于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者的脉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与老年健康者之间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神经肽 Y(NPY)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36例、全期型高血压 (SDH) 31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IDH) 34例及老年健康者 2 0例分别测取血浆 Hcy、NPY及血脂水平值 ,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间的差异。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 Hcy及 NPY水平均高于老年健康组 (P<0 .0 1 ) ,且老年 ISH患者比老年 SDH和老年 IDH患者皆显著增高 (P<0 .0 1 )。但老年 SDH及 IDH两者血浆 NPY含量比较无差异 (P>0 .0 5) ,血脂代谢异常贯穿老年高血压发病的始终 ,但老年 ISH患者组 HDL- C较老年 SDH及 IDH患者明显降低 (P<0 .0 5,P<0 .0 1 ) ,而 ISH组 LDL- C较老年 IDH患者显著降低 (P<0 .0 5)。结论 控制患者血浆中 Hcy及 NPY浓度对预防老年高血压 ,尤其是 ISH的发生或发展可能有积极作用 ,调节脂代谢异常适用于各类型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0例和健康中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中年健康组baPWV依次减慢[老年ISH:(2459.2±436.8)比老年健康:(2097.2±315.7)比中年健康:(1619.7±214.2)cm/s,P<0.01或<0.05),而FMD则依次增大(老年ISH:6.2±2.2比老年健康:9.8±2.5比中年健康:14.4±1.9,P<0.05或<0.01).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中.baPWV与FM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收缩压(SBP)、脉压(PP)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年龄、FMD、SBP、PP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增龄与FMD失调明显增加了大动脉僵硬度,因此,在控制ISH的同时,改善FMD可以降低大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0例和健康中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中年健康组 baPWV 依次减慢[老年 ISH:(2459.2±436.8)比老年健康:(2097.2±315.7)比中年健康:(1619.7±214.2)cm/s,P<0.01或<0.05),而 FMD 则依次增大(老年 ISH:6.2±2.2比老年健康:9.8±2.5比中年健康:14.4±1.9,P<0.05或<0.01)。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中,baPWV 与 FM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收缩压(SBP)、脉压(PP)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年龄、FMD、SBP、PP 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增龄与 FMD 失调明显增加了大动脉僵硬度,因此,在控制 ISH 的同时,改善 FMD 可以降低大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非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上臂-脚踝间PWV(baPWV),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非老年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偶测收缩压、偶测舒张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老年组患者腰臀比(WHR)、24 h平均脉压(PP)、脉压指数(PPI)、baPWV等指标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中baPWV≥14 m/s者SBP、DBP、PP、PPI均高于组内baPWV<14 m/s者(P<0.05或P<0.01);年龄、WHR、PPI、PP、SBP、与PWV呈正相关,DBP与PWV呈负相关。结论随血压水平程度升高,PWV明显增快,PPI与PWV关系密切,PPI、PWV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2.
<正>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不同的。SBP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而DBP多于50~60岁达到顶峰,60岁以后则不再随年龄升高,甚至可能会有下降趋势。随年龄增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发病率逐年增高。 1 老年ISH患者的发病特点老年ISH患者存在并发症多且严重、白大衣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与大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全部高血压病患者按照年龄分组,每10岁设为一组,共6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eGFR与PWV的差异;并分别做eGFR和PWV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437例患者(全部未服药),年龄20~77岁,eGFR与PWV在不同组之间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02和14.58,P<0.05)。eGFR水平与年龄、SBP、DBP、脉压、PWV及UA呈负相关(P<0.01);PWV水平与年龄、SBP、DBP及脉压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eGFR的降低和PWV增高是同等程度并行发生,二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因素以及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方法测定53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和34例未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baPWV,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年龄匹配选取高血压未治疗者、降压治疗未控制者、降压治疗控制者和血压正常者各21例,分别为a、b、c、d组,方差分析法探讨降压治疗对baPWV的影响。结果老年人血压正常者baP-WV与年龄、心率、收缩压有关;高血压患者baPWV主要受年龄、心率、脉压的影响。a、b组baPWV及血压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年龄、心率、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的主要决定因素,降压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aPW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老年组(60~79岁)、中老年组(40~59岁)、中青年组(<40岁),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特点。结果夜间血压负荷增高患者的年龄较大(P<0.01)。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较高,夜间舒张压(DBP)较低(P<0.01)。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差值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2,P<0.01)。女性患者的夜间DBP较低;夜间血压负荷增高的女性患者夜间SBP较高,夜间DBP较低;非杓型女性患者的夜间SBP、夜间脉压较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与年龄、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DBP)与其预后呈负相关,提示DBP不宜降至70 mmHg以下[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主要由大动脉硬化,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降低引起[2,3],老年ISH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可能DBP的过度下降.研究显示,硝酸酯类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大动脉,改善动脉弹性,降低脉压[4].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对规律服用降压药,DBP≤70 mmHg,但收缩压(SBP)≥140 mmHg的老年ISH患者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349例受试者依据年龄和血压分为3组:将60~79岁高血压患者作为老年高血压组(Ⅰ组,122例),年龄≥80岁高血压患者作为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05例),年龄≥80岁血压正常者作为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1 22例)。动脉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结构,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计算尿微量蛋白肌酐的比率(AC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Ⅱ组患者baPWV和LVMI明显高于Ⅲ组和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Ⅲ组比较,Ⅰ组、Ⅱ组尿微量白蛋白和AC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LVMI、ACR、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重指数和年龄呈正相关(r=0.40、0.24、0.37、0.20、0.20、0.22、0.52,P<0.05,P<0.01)。年龄、收缩压和体重指数对baPWV有独立的影响作用;baPWV是影响LVMI和ACR的主要因素。结论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且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尚明 《山东医药》2008,48(29):114-115
高血压病分为三种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 mmHg、DBP≥9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 mmHg、DBP<90 mmHg);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SDH,SBP≥1140 mmHg并DBP≥90 mmHg).现就IDH的概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苏州市区退休人群体质指数(BMI)、血压分布情况及不同亚型高血压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 841例苏州市区退休人员BMI及血压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性别、年龄、BMI与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在70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后随年龄逐步下降.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BMI水平增加,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值以及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均逐渐增高;男、女性呈现相同趋势.随着年龄升高,SBP均值逐渐升高,DBP均值在70岁前升高,在70岁后下降;男、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逐渐升高,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患病率逐渐下降.结论 年龄、BMI与各亚型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有关,其中,ISH患病率与年龄更相关,IDH、SDH患病率与BMI更相关;适当控制BMI对于防治IDH、SDH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年龄≥60岁未接受治疗的老年ISH患者300例,采用无创便携袖带式动态血压计检测24 h动态血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95例、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