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或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glycoprotein IIb/IIIa complex, GPIIb/IIIa)和糖蛋白Ib(glycoprotein Ib, GPIb)水平.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结果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GPIIb/IIIa荧光阳性率为9.23%(0.66%~73.89%),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的2.61%(0.58%~17.33%)及健康老年组1.71%(0.45%~6.11%),(均为P<0.01).而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的GPIb荧光阳性率为(93.66±3.66)%,明显低于无房颤组的(96.65±2.10)%及健康老年组(97.88±1.89)%(均为P<0.01).此外,房颤患者的MPV水平也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P<0.05). 结论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及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老年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及血栓或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分析了 9例无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 0 5 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中 ,有 11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发生率 0 .2 2 %。其中 ,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 5 0 %~ 10 0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 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 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结论 :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钠合用苯溴马隆致皮肤、牙龈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6 3岁。因皮肤、牙龈出血 2d于 2 0 0 2年 9月 2 7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4月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变行主动脉瓣、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术后每天服用华法林钠 2 2 5mg ,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在 2~ 3之间 ,无出血并发症。 2 0 0 2年 9月患者体检发现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门诊予阿昔莫司 2 5 0mg每天 2次 ,苯溴马隆 5 0mg每天 1次 ,碳酸氢钠 5 0 0mg每天 3次 ,降血脂、降尿酸治疗。服药 3周后患者发现双下肢皮肤瘀斑 ,牙龈出血 ,查凝血相 :凝血酶原时间 (PT) 4 8 9s、INR 6 1、活化凝血活酶…  相似文献   
4.
老年男性心电图Cornell电压标准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心电图Comell电压标准及其诊断老年男性左室肥厚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自1990年来进行尸体解剖的老年男性患者资料,排除心电图ORS波时限≥0.12 s及起搏心电图的患者.测量死亡前3个月内标准12导联心电图QRS波振幅,分析老年男性Comell、Sokolow-Lyon电压值与左室前壁厚度的相关性.计算老年男性无器质性心脏病组Comell电压值的均数及其97.5%的上限值,分析老年男性心电图Comell电压标准诊断老年男性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老年男性心电图Comell、Sokolow-Lyon电压值与左室前壁厚度相关.老年男性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心电图Sv3+RaVL平均值为(1.32±0.79)mV,以其97.5%的上限值2.9 mV为Comell标准诊断老年男性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34.3%、77.5%,高于Sokolow-Lyon标准.结论 心电图Comell电压标准诊断中国老年男性左室肥厚的界值可采用2.9 mV,其诊断老年男性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Sokolow-Lyon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尿酸与80岁及以上老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查体的80岁及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共342例,平均年龄85.6±4.0岁。血尿酸≥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记录急性心肌梗死事件,随访79.02±37.92个月(2~119个月)。结果高尿酸血症占33.0%(113/342),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OR(95%CI)为0.975(0.953~0.997),P值=0.03]。随访中有急性心肌梗死39例,高尿酸血症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18.6%比8.0%,χ2=8.17,P值=0.004)。COX回归分析表明,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RR(95%CI)为2.34(1.13~4.85),P=0.02]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80岁及以上老人中,高尿酸血症的比例较高,高尿酸血症与eGFR下降相关,并且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Ⅰ(cTn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Tn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6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CK-MB、cTn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并与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CK>200u/l,CKMB>5.6ng/ml,cTnI>1.5ng/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nI、CK、CK-MB均在正常范围.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1例患者CK升高,心电图证实为Q波心肌梗死,其余患者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中术后cTnI及CK-MB均升高18例,cTnI升高而CK-MB正常19例,CK-MB升高而cTnI正常1例,CK-MB及cTnI均正常22例.术后cTnI升高组同cTnI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cTn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TnI及CK-MB均升高组的术后cTnI、CK-MB水平较cTnI升高、CK-MB正常组分别升高2.2、9.4倍.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约60%的微小心肌损伤率,cTnI较CK-MB有更高的敏感性,cTnI及CK-MB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在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MI)中的发生率及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病例的心电图,应用常规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将陈旧性前壁心梗不同心电图表现同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出前壁心梗106例,90例符合入选标准,前壁Q波心肌梗死26例,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64例,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为20.3%~42.2%,前壁Q波心肌梗死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显著多于非Q波心肌梗死,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多于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核素放射性缺损节段分布: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中部前壁、前间壁显著多于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而R波递增不良阴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基底部前侧壁显著多于R波递增不良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Zema标准)。结论陈旧性前壁心梗R波递增不良非常常见,不同心电图表现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前壁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和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8.
专家答疑     
<正> 问:餐后低血压如何诊断?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 答: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一种常见的血压调节异常综合征,是指在进餐2h内收缩压下降≥20mm 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 Hg而餐后收缩压90mm Hg,若进餐后收缩压下降幅度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超过脑血流自身调节能力而出现症状,也属于PPH范畴。 PPH并不少见,普通社区人群PPH发病率为2.6%,需  相似文献   
9.
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对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研究,但仍未完全明确。多年来许多临床观察及实验资料表明自主神经在部分心房颤动的发生、维持和终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Ccr的不同分为组1(Ccr〉60ml/min)、组2(30ml/min〈Ccr≤〈60ml/min)和组3(Ccr≤30ml/min),比较累计全因死亡率和不同Ccr水平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结果组1、组2、组3的累计全因死亡率分别是4.6%、10.6%和47.1%,组3与组1和组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2与组1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水平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组1相比,组2、组3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002[95%CI为(0.342,2.938)]、7.159[95%CI为(1.975,25.947)]。结论Ccr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肾功能进行干预保护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