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在常规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常规PCR相同,区别在于多重PCR技术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2对或2对以上引物,分别扩增不同的模板,得到不同的目的片段。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高通量、节约成本的优势,在实际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该文介绍了我国现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总结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标准制定、商业化应用上的现状,提出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技术要点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是指能够同时扩增得到同种或多种致病菌的不同基因片段的技术。因该技术特异、灵敏且分析效率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工作中。本文介绍了多重PCR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近况,并对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PCR-ELISA技术、EMA/PMA-PCR技术和DPO-PCR技术等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及其衍生技术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控差等缺陷,未来应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高重复性、简易、经济方向发展,以适应食源性致病菌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PCR技术是获取单链DNA的一种重要方法。将不对称PCR技术与常用核酸检测方法结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已被广泛应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本文对不对称PCR技术进行简介,综述近年来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应对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目前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免疫学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PCR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本篇综述对上述技术的检测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对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极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功能抗体检测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分析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所有快检技术的建立很难绕过致病菌富集和分离的过程,这一步骤很大程度上延长了食源性致病菌快检所需的时间。研发高效、快速的致病菌富集分离技术是真正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爆发根源之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与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阐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包括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液相芯片和基因探针技术等,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技术由单一检测向多重检测的突破,及实现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本文综述了Real-time PCR 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在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然而,在复杂的食品介质中实现微量致病菌的精确与快速检测,除了PCR体系构建之外,前处理方法也是快速检测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膜过滤、磁性分离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尤其较为深入地综述了磁性分离在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前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疾病多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威胁个人健康及全球食品安全,因此寻找有效、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检测技术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食用致病菌检测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在普及食用性致病菌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多重荧光PCR技术原理及在食用性致病菌检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由食用性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家标准中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foodborne pathogens are important to the food industry. However,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rely on bacterial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biochemical tests, a process that typically takes 4 to 7 days to complete. Thu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time lag inherent in traditional methods by developing a novel PCR assay for each of five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This new system consists of a simultaneous screening method using multiplex PCR in a single reaction tube for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ach of the five bacteria. Specific primers for multiplex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Shiga-like toxin (verotoxin type II), femA (cytoplasmic protein), toxR (transmembrane DNA binding protein), iap (invasive associative protein), and invA (invasion protein A) genes were designed to allow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Salmonella, respectively. To confirm the specificity of each primer pair for the respective target gene, three type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boiled cell lysates and their DNAs. In the multiplex PCR with mixed DNA samples, specific bands for corresponding genes we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from a single reaction. The detection of all five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could be completed in less than 24 h with this novel PCR method.  相似文献   

12.
多重PCR在调味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源性疾病是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物检验是面对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传统分离培养加生化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往往操作步骤繁琐耗时,精确度较低、很难满足目前高通量、时间短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调味料品种繁杂,微生物很难扩增,传统方法对致病菌的检出率低。多重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程序简便易行,自诞生以来,就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该技术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文章对近年来基于多重PCR技术的病原菌检测的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多重PCR方法在调味品致病菌检测中应用优势。内容涉及目标基因、生物芯片技术以及色谱技术和多重PCR的结合、灵敏度提高的方法,同时文章对多重PCR技术在调味品检测中的未来应用的局限、解决方案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则是导致此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依靠有效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控制食源性疾病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食源性致病菌现有的检测技术,主要应用的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的培养检测、稍成熟的分子检测技术、正在发展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得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向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并有效的方向努力,需要基于现阶段应用技术的优化革新、各种检测技术的共同联用及将来更多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出现的结论,从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为检测机构及科研机构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检测食源性致病志贺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芯片分析系统在检测食源性致病志贺氏菌的应用。根据致病志贺氏菌的致病基因ipah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扩增条件,检测致病志贺氏菌引物的特异性,然后分别用常规琼脂糖电泳技术和Bioanalyzer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重复性和灵敏度。实验表明:PCR反应最佳退火温度为62℃,最佳Mg2+浓度为1.6mmol/L,最佳引物浓度为80nmol/L。Bioanalyzer在准确度和重复性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Bioanalyzer的准确度在95%以上,琼脂糖凝胶电泳仅为85%;Bioanalyzer的检测灵敏度也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Bioanalyzer芯片分析系统结合PCR方法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特异、准确、稳定、灵敏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PCR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多数食源性疾病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发,研究和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及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PCR,数字PCR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可实现绝对定量分析,为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平台。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PCR中微滴式数字PCR和芯片式数字PCR的基本原理、种类、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数字PCR技术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阴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数字PCR技术目前在转基因成分和动物源性成分定量检测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的应用技术还有待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开发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有效的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在诸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手段中,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因具有比传统分子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等更快速、灵敏、特异、简便以及实用性强等方面优势,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本文将对RPA技术原理及其衍生技术包括直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Direct-RP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D)、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技术(RPA-ELISA)、实时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al-time RPA)、RPA微流体等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由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数量首位。目前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生化培养方法、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以PCR为基础的DNA分子检测方法等。本文总结了当前VP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磁珠分离、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免疫层析测试、免疫传感器、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DNA适配体传感器、DNA杂交技术等,以期为VP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PCR方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在敏感性、特异性与速度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在其应用过程中,选择的靶基因和由此设计的引物序列直接影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综述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其他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PCR检测中常用的靶基因及其参考引物,以供相关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荧光分析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已发展了多种快速检测食源性微生物的方法,其中荧光分析结合免疫技术和PCR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具有快速、简单、灵敏等特点。主要就几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禽流感病毒等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