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最佳手术方式及复发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4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2005年的12例患者部分附加左心房峡部、右心房峡部、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2006年的12例患者常规进行左心房峡部、右心房峡部射频消融,部分患者附加碎裂电位、左心耳或根据术中的房性心律失常附加其他部位射频消融;2007年的16例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冠状窦左心房心内膜面射频消融。结果2005年复发8例(66.7%),2006年复发3例(25.0%),2007年复发4例(25.0%)。复发的患者中8例接受第二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其中5例维持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7.6±10.4)个月,总治疗成功率82.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以肺静脉口为核心的导管射频消融前提下,适当改进导管射频消融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单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经验。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患者122例,完善相关检查。术中针对不同心律失常采取对应消融策略。结果 122例患者合并疾病(2.4±1.1)种,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821±235)μg/L,左心房前后径(40.2±5.3)mm,左心耳血流速度(0.40±0.18)m/s。CHA_2DS_2-VASc评分(2.1±1.2)分,HAS-BLED评分(1.1±0.8)分。86例需抗凝治疗患者中34.9%正确使用抗凝药物。16.4%患者存在左心房纤维化。术中房颤外心律失常发生率19.7%,均采取对应的消融策略取得成功。采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11例(9.0%)。术后1年随访单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为83.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疾病多,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导管消融治疗需要个体化策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无效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疗法。虽然短期及中期的随访结果已证实导管消融对于房颤节律控制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远期成功率的资料较少。了解房颤导管消融远期成功率对于认识房颤的机制和指导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改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rtomerge技术联用单根Lasso导管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房颤患者用Cartomerge技术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术中用Carto导管标测和构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电解剖图,然后与术前心脏CT造影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二者的复合图形(Cartomerge)。在Cartomerge的指导下对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射频消融终点为Lasso导管标测证实所有肺静脉均达到电隔离效果。如房颤不终止,依次进一步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及三尖瓣峡部线,如上述部位消融后房颤仍未终止,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不能复律时,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结果40例房颤均达到射频消融终点。手术时间是(255.0±79.45)min,曝光时间是(43.0±19.05)min。未发生心脏穿孔和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其中28例患者经4~14个月随访均维持窦性心律,近期手术成功率为70%。结论联合应用Cartomerge技术和单根Lasso导管指导进行房颤射频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可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并且减少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归纳为(1)认识到肺静脉、腔静脉及心房的一些特殊结构可形成异位兴奋灶而产生电冲动,在某种和特定的条件下,这些冲动可引发或恶化房颤;(2)认识到心房的结构重构与电重构结果可作为房颤形成和/或维持的基质使房颤得以发生与维持;(3)经临床证实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遏止房颤,总成功率(含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为76.81%,总复发率(含失败率)为23.19%;(4)认识到三维标测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经导管射频消融房颤的成功率,环肺静脉前庭部消融为基本术式,在此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辅助线消融或增施其他术武的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射频导管消融已经成为众多电生理室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方法.随着消融策略的日臻完善和消融技术的日益改善,节段性消融或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已经高达80%以上[1,2].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房颤消融数日到数周(平均2~3个月)发生一种新的医源性心律失常--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左房房速),而成为房颤消融术的一个重要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左房房速的发生率在1.2%~21%之间(平均8%),而且多表现为持续性和难以耐受的[3-9].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CARTO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消融术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并随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老年房颤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0~76(66.78±4.09)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5例,永久性房颤(<2年)2例。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术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连续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年消融成功率为80%。术后发生心包填塞1例(2%),经心包穿刺置管术后缓解;术后发生无压塞症状的心包少量积液2例(4%),术后出现双侧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1例(2%);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4%)。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的(成功组)40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LAD)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窦性心律未能维持的(复发组)10例患者,LA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平均LAD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1.12) vs (0.40±0.61)mm,P<0.01],但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共复发10例(20%),其中2例(4%)为永久性房颤患者,3例(6%)为持续性房颤患者,5例(10%)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老年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术前LAD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7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AI指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行环肺静脉隔离及心房线性消融,相邻消融点间距离6 mm,肺静脉前壁和嵴部AI≥400以及后壁、顶部和下壁AI≥300为消融目标。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若患者出现症状及时行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消融成功标准:3个月空白期后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未发生持续时间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结果①AI指导下房颤消融时间为(60.8±10.6) min,每消融点阻抗下降为(11.5±6.3)Ω,肺静脉单圈隔离成功率为91%;②随访时间为(9.1±3.2)个月,失访3例,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0.4%及87.5%;③在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仅术中发生1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术后心脏超声发现少量心包积液2例,无心包压塞、脑栓塞、肺静脉狭窄和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I指导下行房颤导管消融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房颤消融效率、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及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应用压力感知消融导管进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总计连续206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前103例接受非压力感知的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对照组),后103例接受压力感知的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ST组)。两组的消融策略均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CPVI。对比两组放电时间、X线透视时间,每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结果随访18个月,ST组(92/103)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03)成功率(89.3%vs 73.8%,P=0.004)。14例术后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术,其中ST导管组5例,对照导管组9例。前者的肺静脉传导远期恢复率显著低于后者[30%(6/20)vs 63.9%(23/36),P=0.025]。对影响单次消融手术成功率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术中使用ST导管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6;OR 2.9;95%CI 1.35~6.23)。结论和非压力感知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相比,使用具有压力感知功能的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CPVI具有更低的肺静脉传导恢复率和更高的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初步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04至2016-03,连续在我院接受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15例,男性13例,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Marshall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持续的研究热点。由于新近某些心电生理领先中心所报道的房颤消融成功率已经在90%左右,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2%,所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场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前景非常光明,但在现阶段仍不是一项完全成熟的终极治疗,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综述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1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消融策略尚未统一:如果一种疾病的治疗同时共存有多种治疗策略往往提示这项治…  相似文献   

13.
在心房颤动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的可行性。 9例在导管消融术中房颤持续发作的房颤患者 ,根据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记录的肺静脉激动特征采用 2种方法进行肺静脉开口部的消融 :①肺静脉激动有序且有一种或多种固定的激动顺序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环状电极记录的最早的激动部位 ;②肺静脉激动无序或无明确的激动顺序 ,首先使用超声球囊导管消融 ,如未达终点再加用射频导管消融。 2种方法的消融终点均为肺静脉电学隔离。总计对 31根肺静脉进行了消融 ,其中 2 8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房颤心律下电隔离肺静脉的成功率为 92 .9% (2 6根 )。总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 1 38± 2 1min和 38± 9min。本组无肺静脉狭窄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6 .3± 2 .9(3~ 1 1 )个月后 ,4例 (44.4% )患者无房颤发作 (无需药物 )。结论 :在房颤持续过程中行肺静脉电学隔离术方法可行 ,且较为安全 ;联用超声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对于房颤发作过程中无序或无明确激动顺序的肺静脉具有较好的电学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Haissaguerre和Pappone方法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认识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起源及演变 1992年Cox[1]率先报道了基于多发折返学说开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外科迷宫手术,随后,迷宫术由最先的Ⅰ、Ⅱ型手术,逐渐改良为Ⅲ型手术,目前Ⅲ型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在90%以上.受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启示,1994年Swartz等[2]首先将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方法应用于线性消融左右心房模拟迷宫手术治疗房颤,术后9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但因手术时间长,X线曝光时间长,并发症(20%)多,而未能马上被临床采用.1996年Haissaguerre等[3]对4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先行右房线性消融,随访11±4个月手术成功率小于30%,之后,对右房线性消融无效的10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术后随访成功率达60%.此后,可能是在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探索过程中,Haissaguerre等[4]发现了肺静脉内触发灶在阵发性房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人们将注意力纷纷投入肺静脉内点消融和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治疗房颤上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5年至2012年共57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192±36)min,X线曝光时间(28±8)min,随访时间(3.1±2.0)年,单次消融成功率42.1%,多次消融成功率61.4%,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消融成功率36.4%,非梗阻性患者成功率67.4%(P=0.031)。结论环肺静脉消融结合基质改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将很快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最常用手段,然而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对数量更多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单纯行环肺静脉消融致电隔离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功率,还需要基质消融、碎裂电位消融、线性消融、房颤巢消融等多种消融策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1例女性患者 ,33岁 ,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部位位于右上肺静脉 (RSPV)口。第一次于RSPV内行点状消融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最早兴奋点 (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早 5 7ms) ,即刻成功 ,但术后 3日复发。观察一周后仍有房颤发作而行第二次手术。术中因各种方法都不能诱发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与房颤 ,而行RSPV口环状消融。术后随访 3个月房颤未复发 ,患者无任何不适 ,表明手术成功。结论 :导管射频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是相对安全的方法 ,可以提高导管射频治疗起源于肺静脉口局灶性房颤的成功率 ,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由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探讨有关射频消融治疗中一些方法学问题。 方法  1例 44岁女性患者 ,阵发房颤 4年余 ,心电图证实房颤由房早诱发 ,药物治疗无效 ,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常规电生理检查导管和 Halo导管 ,穿刺房间隔 ,大头导管经房间隔在左房内肺静脉进行标测 ,在左上肺静脉内标测到诱发房颤的房早时最早心房激动 ,放电消融 3次 ,房早、房颤消失。结果 随访两周后有房早和短阵房颤发生 3次 ,术后两周至 6个月未服用药物 ,无房颤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可能成为治疗局灶性房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与心房颤动(房颤)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3系统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并恢复窦性心律,术中对消融压力-时间曲线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根据术后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压力数据进行两组比较,探讨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与房颤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房颤复发18例,未复发51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左房前后径:[(45 ± 7) vs.(39 ± 7)] mm, P<0.05,首次发现房颤至手术时间 [24(8,60)月 vs. 7(1,24)月, P<0.01)],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5.64 ± 0.59) vs. (5.06 ± 0.46), P<0.01,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和左房前后径可做为房颤患者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95%置信区间、P值分别为(9.489, 2.080~43.280,P<0.01)和(1.152,1.019~1.302, P<0.05)。 结论 压力变异性及左房前后径可做为心房颤动患者首次行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经Carto3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和1年内复发率,检测射频消融术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随访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卒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所有病人在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年后,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83.33%,阵发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94.44%,持续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66.67%;射频消融复发率为16.67%(5/30),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5.56%(1/18),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33.33%(4/12)。成功组和复发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量(LAV)、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h内5例出现胸部不适,超声发现有2例出现无压塞症状的少量心包积液;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术后12个月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