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儿童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及查阅护理文书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518例留置中心静脉的患儿及64名护士,进行2轮质量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结果证据应用之后,12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标准有显著性提高(均P0.01);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从3.7%。下降至0(P0.05)。结论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降低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先天性心脏病危重患儿肠内营养监测评估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评估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遵循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获取证据库中肠内营养监测评估的相关证据,制订审查标准.使用现场...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有关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方法将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临床转化系统作为审查工具,基于现有的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5条审查标准。对20名护士、30例患者实施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第2轮审查。结果基线审查时4条标准执行率较差(0~55.0%),第2轮审查时,第3条审查标准(患者自我监测液体摄入)执行率73.3%,其余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均100%。护士液体摄入管理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2.70提高到14.60(P0.01);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知识和技能得分从11.13分提高到13.47分(P0.01),其液体摄入控制不依从率从53.33%降低至23.33%(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可提高患者液体摄入控制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老年科护士对COPD患者的氧疗管理效果,提高护士对氧疗管理实践活动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增加患者持续氧疗时间,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方法遵循JBI循证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实践程序(GRIP),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制定了9条审查标准,对20名护士进行培训,在对30例老年COPD氧疗患者进行基线审查后,查找最佳证据应用于30例老年COPD氧疗患者和再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比较,证据应用后9条审查标准中7条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的氧疗时间显著增加、血氧饱和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COPD氧疗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规范临床护士对COPD患者氧疗的护理实践,增加患者持续氧疗时间,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任平  顾莺  马丽丽  李昊  刘培培  胡雁  周英凤 《护理学杂志》2021,36(21):85-88+101
目的 降低神经外科患儿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方法 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应用模式,应用循证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制订11条审查标准,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按照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将循证实践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比较循证实践前后医护人员证据应用的依从性和患儿手术部位感染率等.结果 循证实践后,除第6和8条审查指标执行效果不理想外,其余待改进条目中医护人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证据应用的依从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化,患儿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显著降低(均P<0.05).医护人员和患儿照护者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知识知晓程度也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通过循证实践的持续改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儿进行管理,可有效规范围术期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行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后期仍需持续质量监控及审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的最佳证据应用于骨科四肢手术患者,降低气压止血带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的最佳证据临床应用程序,使用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获取气压止血带压力安全使用的相关证据,制定10条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证据应用的障碍,分析可获得的资源,制定解决办法。结果证据应用后10条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显著高于基线审查(均P0.01);手术后即刻皮肤损伤发生率由基线审查的65.0%降至20.0%(P0.01)。结论手术室气压止血带安全使用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手术室护士气压止血带临床操作,减少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骨科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并应用俯卧位手术患儿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降低俯卧位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9年5~12月,通过检索相关最佳证据,制定了23条审查指标。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运用JBI临床证据实践系统,将最佳证据整合至护理实践中,最后再实施干预后的审查。手术室共完成2轮质量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较,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压疮防护知识,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俯卧位手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可提高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及压疮防护知识的认知,降低俯卧位手术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开展外周静脉留置针贯标宣标管理成效,为完善静脉治疗质量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内27所三级医院和39所二级医院实施外周静脉留置针贯标宣标管理,包括“点线面”三维培训和静脉治疗护理联盟-区域-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前后分别调研13 984例和14 040例住院患者,比较管理前后联盟内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情况。结果 管理后,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上肢作为穿刺部位占比从管理前的86.63%提高至89.31%,固定不规范由26.07%降至13.80%,维护不规范由40.84%降至20.58%,留置针总并发症现患率由10.10%降至7.43%,安全型输液装置选择率显著高于管理前(均P<0.05)。结论 重庆市静脉治疗护理联盟搭建贯标宣标培训和质量控制平台进行管理,规范了联盟内留置针选择和使用,促进留置针固定和维护规范化,降低留置针并发症,推广了安全型输液装置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现有的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口腔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根据JBI的最佳实践手册,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制定4条审查标准,对145名护士及199例患者进行基线审查,依据审查对护士进行培训和将证据应用于259例患者口腔护理实践;3个月后进行第2轮审查。结果第2轮审查,4条审查标准执行率从42.1%~68.3%升至100%。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从51、43分提高到93、89分;患者口腔卫生评分从16.85分降至13.36分、VAP发生率从21.7例/千机械通气日降至7.4例/千机械通气日(P0.05,P0.01)。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护士应用最佳证据的执行行为,有效提高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提高护士管理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依从性和能力。方法运用JBI-PACES工具,确定吞咽障碍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6条审查标准,对30例脑卒中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基线审查及最佳证据实践后的再审查。结果 6条审查标准执行依从率从基线审查的0~6.67%上升到第2轮审查80.00%~100%;吞咽功能入院24h内筛查率从6.67%上升至93.33%。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可提高护士吞咽障碍筛查与管理能力,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实施"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专案行动,将2015年10~12月护理专案行动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对照组,留置针582例次;2016年5~7月实施护理专案行动后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干预组,留置针519例次。护理专案行动通过现况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结果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由护理专案活动前的64.43%下降到活动后的14.84%(P0.01)。结论护理专案行动降低了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最佳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短期留置导尿管的泌尿外科患者的导尿管护理方案,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针对留置导尿管护理的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14条审查指标;通过基线调查及障碍因素分析,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进行证据应用。结果证据应用后,肾癌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跌倒发生率及导尿管重置率均为0;护士在导尿管固定、接触不同患者更换手套、尿标本正确留取、集尿袋正确放置和及时倾倒、导尿管清洁及尽早拔除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均P0.01);护士导尿管护理知识水平显著提高(P0.01)。同时,本研究将更新导尿管护理常规。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制定的短期留置导尿管护理方案,可缩短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规范护士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现有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运用到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进行临床质量审查。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制订5条审查标准。首先进行基线审查,随后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最后进行第2轮审查来评价证据运用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基于循证的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后,完成出院核对表、患者在出院前接受宣教、出院宣教包含6个方面内容、在患者出院前为其安排好下次门诊随访4条审查标准分别由0、93.3%、6.7%、93.3%均提高至100%,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照护指导由0提高至76.2%。患者心力衰竭自我照护知识得分从19.7升至25.5。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计划的护理实践,今后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质量审查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设计,总结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皮肤损伤的最佳证据,基于证据制定10条审查指标。于2018年7~11月在试点病房实施循证护理实践,通过基线审查(基线审查组119例),分析临床情景障碍因素,构建循证变革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132例老年患者(证据应用组)。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进行第2轮审查,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由10.08%降至0.76%,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揭除敷贴后疼痛发生率由19.33%、39.50%降至2.2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大幅提高。结论 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应用医用粘胶剂的操作手法,降低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15.
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炼加速康复外科术中保温技术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肝癌手术患者,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遵循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系统检索后纳入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共12篇文献,总结最佳证据,制定8项审查指标。对47例肝癌手术患者及7名手术室护士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进行系统改进,并将证据应用于47例肝癌手术患者。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情况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对7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均P0.01);证据应用后患者术中体温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低体温发生率由85.1%下降至27.7%(P0.05,P0.01)。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保温技术用于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手术,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升神经外科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的管理水平,减少患者自我拔管和约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参照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和实践程序(JBI-GRIP),对30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对30例身体约束患者进行基线审查,查找最佳证据并应用于30例身体约束患者和再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结果比较,证据运用后5条审查标准中4条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1);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和自我拔管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身体约束最佳证据的应用,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身体约束的认识,规范身体约束行为,降低患者约束相关并发症和自我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BI证据临床应用模式,检索并总结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通过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再审查,判断实施效果。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由2.90%降至0;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知识得分,出血风险评估、机械及药物预防、健康宣教执行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的应用,可提高医护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水平,规范预防管理行为,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遴选出与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相关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以促进用药安全。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和证据转化系统,遴选出16项证据,根据证据制定21条评价标准,对病区护士进行3个月基线评价了解证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3个月的培训及证据的应用实践,之后再进行3个月应用实践及执行率评价。结果经过培训及临床实践后21条评价标准中9条执行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循证文献检索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可确保遴选的证据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针对性培训和实践可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给药流程及给药行为,有利于促进证据的转化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冲管法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9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4~6月的3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7~9月的3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导管A-C-L维护法(评估-冲管-封管维护法)对静脉留置针进行维护,观察组采用改良冲管法对静脉留置针进行维护。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冲管法能降低静脉留置针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置管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