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血肌酐>178μm o l/L且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病理检查及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穿刺均能成功取得肾小球,标本合格率为95.7%。经病理分析,硬化性肾炎仅3例(13.0%);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例(52.2%),其中IgA肾病6例、轻微病变性肾炎1例、膜性肾病1例、增生硬化性肾炎2例、新月体肾炎2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6例(26.1%),其中狼疮性肾炎5例、高血压性肾损害1例;另外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排斥反应各1例(各4.35%)。并发症为肉眼血尿2例,肾周血肿1例。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感染及严重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是可行的,它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肾活检的并发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肾活检资料。结果: 9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3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6例,膜性肾病10例,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4例,IgM肾病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8例,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活检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3例,肾包膜下小血肿2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肾穿刺术虽有一定并发症,但多不严重,是一项安全、简便的诊断操作。  相似文献   

3.
廖常志  邹玉蓉  李贵森  张萍  王莉 《四川医学》2010,31(10):1420-1422
目的分析肾活检时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Scr≥130μmol/L)的患者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肾脏活检时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Scr≥130μmol/L)的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共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同时重点分析了增生硬化型IgA肾病的特点。结果 10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肾活检时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占同期肾活检患者的11.9%。这些患者的平均血清肌酐(235.11±114.4)μmol/L。临床诊断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肾病综合征27例,系统性血管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其中78例(75.0%)患者有高血压。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IgA肾病(46.2%,其中有70.8%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增生硬化性肾炎),其次是间质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IV型狼疮性肾炎。其中,增生硬化型的IgA肾病患者血压升高更为突出,但是尿蛋白量更少。结论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病理上主要为IgA肾病,其中增生硬化性肾炎是主要病理表现,其次是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病变是主要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小荣  伏利兵  沈颖 《北京医学》2010,32(10):823-82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肾科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的122例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预后判断,正常:无任何症状,尿检正常,肾功能正常;轻度尿检异常:蛋白尿(〈1g/24h)或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恶化:蛋白尿(〉1g/24h),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结果Ⅱ级97例(79.5%),Ⅲ级24例(19.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7.7%和42.1,(P〈0.01)。HSPN小管间质的损害(TIL)情况:肾小管间质无损害者占16.3%,轻度损害者占55.9%,中度损害者占22.1%,重度占5.7%。TIL明显者,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加重、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明显下降。肾小管间质与血肌酐之间显著相关(P〈0.01)。肾小管间质损害越重,系膜增殖程度、新月体及球性硬化的积分也越高。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理分型与其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高血压、蛋白尿、新月体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是HSPN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159例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依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9例(43.4%)、IgA肾病36例(22.6%)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4例(15.1%),其次为轻微病变17例(10.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2.5%)、微小病变1例(0.6%)、膜性肾病1例(0.6%)、新月体肾炎1例(0.6%)、膜增殖性肾炎1例(0.6%)和IgM肾病1例(0.6%).结论 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IgA肾病及局灶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新月体肾炎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2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新月体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两例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有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史,经心脏B 超及血培养检查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例1:尿蛋白3+,潜血3+,24h 尿蛋白定量3.8g,血肌酐最高673.5μmol/L ;肾活检显示31 个完整肾小球,23 个新月体形成(74.2%,11 个细胞性).给予青霉素抗感染、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激素80mg 静滴3d 后改为40mg 口服,1 月后肾功能仍未恢复,激素500mg 冲击治疗3d 后改为40mg 口服,逐渐减量,肾功能恢复正常,脱离透析,随访2 年余,复查血肌酐(Scr) 68μmol/L,尿常规蛋白1+,潜血-.例2:尿蛋白1+,潜血-,血肌酐最高216.3μmol/L,肾活检显示26 个完整肾小球,14 个小球新月体形成(53.8%,纤维性为主),予长期抗感染治疗,未予激素治疗,行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 年,Scr 86.6μmol/L,尿常规(-).结论 对于细胞性新月体为主的患者,建议给予激素治疗,甚至激素冲击治疗;对于纤维性新月体较多的患者可以只予抗感染及换瓣等清除感染灶治疗;此两例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肾活检的安全性、并发症及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疾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B超定位下经皮肾活检,观察其并发症并对确诊的34例老年(60岁以上)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疾病进行分析.结果:34例老年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55.8%),继发性肾小球肾炎10例(29.4%),小管间质性肾炎3例(8.8%),药物性肾损害1例(2.9%),其他1例(2.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8例(42.1%),其他依次为:新月体肾炎3例(15.8%),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10.5%),IgA肾病2例(1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10.5%)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10.5%);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淀粉样变性4例(36.4%),糖尿病肾病2例(18.2%),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1例(9.1%),紫癜性肾炎1例(9.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9.1%),肿瘤相关性肾病1例(9.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肾病综合征17例(89.5%),其中单纯性肾病12例,肾炎性肾病5例;其他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34例老年人肾穿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9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80.0%,其他为80.0%;34例患者肾活检1例(2.9%)发生肉眼血尿,2例(5.9%)有肾周围血肿,与非老年人相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增加.结论:老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膜性肾病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为淀粉样变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老年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是安全的,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方法选择符合肾穿刺适应证342例,其中肾功能不全9例,使用Tru-cut型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与Menghini穿刺针负压抽吸式124例相比较。结果 (1)Tru-cut型活检针取出肾小球数多,>10个小球达96.2%,成功率高;(2)出血为主要并发症,肉眼血尿发生率5.6%,肾周血肿2.6%,输血1 000 mL以上的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占0.3%;(3)两种方法各有1例严重出血,均为CKD3期,血肌酐190~350μmol/L,尿蛋白3+,双肾长径9.2~9.6 cm,皮质厚度正常回声增强,病理诊断:硬化性肾炎。但有5例双肾长径9.5~13.4 cm,血肌酐700~1 200μmol/L,病理示:硬化性肾炎、纤维性新月体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和骨髓瘤肾病,使用Tru-cut型活检针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结论 Tru-cut型活检针相对负压抽吸法单人操作,简便易学,取材质量高,并发症相似。肾功能不全不是穿刺禁忌证,双肾偏小者需谨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李涛  姬佳妮  阿迪拉  岳华  陆晨  庄晶 《西部医学》2011,23(6):1071-107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无症状镜下血尿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158例接受经皮肾活检的无症状镜下血尿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158例患者中,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最多见79例(50%),IgA肾病54例(34.2%),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15例(9.5%),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10例(6.3%)。汉族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26.0%),其次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4.6%);维吾尔族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以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35.4%)其次为IgA肾病(8.2%)。结论无症状镜下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其中汉族患者以IgA肾病为主,维吾尔族患者以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淫羊藿黄酮干预对被动吸烟大鼠骨量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用2月龄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各组雌雄各半,雌雄分笼饲养。A组:空白对照组,常规方法饲养,不给予被动吸烟;B组:被动吸烟组,不给予灌服药物;C组:被动吸烟+钙组,灌服高效钙(75mg·ks^-1·d^-1)+维生素D321IU·kg^-1-d^-1;D组:被动吸烟+低剂量[灌服淫羊藿黄酮(75mg·kg^-1·d^-1)];E组:被动吸烟+中剂量[灌服淫羊藿黄酮(150mg·kg^-1·d^-1)];F组:被动吸烟+高剂量[灌服淫羊藿黄酮(300mg·kg^-1·d^-1)]。按“密室熏烟法”给予实验的(B、C、D、E、F组)大鼠被动吸烟4个月。实验动物干预8周和4个月时测定血Ca、血P、血ALP、尿Ca、尿P、血清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脱氧吡啶啉、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并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GP在第8周和在4个月末时血ALP指标A、C、D、E、F组较B组为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随淫羊藿黄酮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相互之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CP的活性、Dpd浓度、在第8周和在4个月末时尿Ca、尿Hop指标A、C、D、E、F组较B组为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随淫羊藿黄酮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其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第8周及在4个月末时尿Ca、尿Hop和TRACP及Dpd/Cr指标A、C、D、E、F组较B组为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随淫羊藿黄酮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其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与BGP、ALP呈明显正相关(r=0.784及0.816,P〈0.05;r=0.743及0.807,P〈0.05)。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与TRACP的活性、Dpd浓度、尿Ca、尿Hop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0.617、-0.608、-0.587、-0.611,P〈0.05;r分别=-0.614、-0.621、-0.583、-0.617,P〈0.05)。结论淫羊藿黄酮干预可明显改善被动吸烟大鼠的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且骨密度与骨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30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桑叶多糖低剂量组(灌胃180mg·kg^-1·d^-1)、中剂量组(灌胃36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540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灌胃4mg·kg·d^-1)。持续灌胃给药60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结果:桑叶多糖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桑叶多糖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胰岛素(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拮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组和UUO+黄芪治疗组(AM)、UUO+氯沙坦治疗组(ARB)。在造模后7、14天处死动物,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肾脏病理改变,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半定量评定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相对面积和肾小管萎缩程度评分均明显增高,黄芪干预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ARB作用相似。结论黄芪能有效抑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有无改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每日分别予以依那普利(10 mg/kg)及丹芍化纤胶囊(0.8 g/kg)灌胃治疗,共观察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两治疗组的血糖、血肌酐、尿肌酐等指标明显改变(P〈0.05或P〈0.01)。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HE及PAS染色光镜观察显示糖尿病模型组与两治疗组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坏死,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但两治疗组肾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结论: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量,并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30 d;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均每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1,10 d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kg-1,高、中、低苦参碱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1、80 mg.kg-1、50 mg.kg-1,共20 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NF-κB及胶原蛋白Ⅲ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肺组织呈纤维化表现,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低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低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苦参碱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胶原蛋白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减轻大鼠PF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以阳离子脂质体载体(DOTAP/cholesterol)介导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β1-ASODN)与卡维地洛(Carvedilol)对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血管中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18只雄性12周龄SHR随机分为反义(ASODN)组(n=6,尾静脉注射β1-ASODN1.0mg/kg每2周一次,共4次);反向(INODN)组(n=6,尾静脉注射β1-INODN1.0mg/kg,每2周一次,共4次),Carvedilol组(n=6,30mg/(kg.d),灌喂8周)。用免疫组化测各组主动脉NF-κB、MCP-1的表达,ELISA法测血清MCP-1含量。结果8周后,INODN组与ASODN组和Carvedilol组比较,血压均有明显差异(P〈0.01),NF-κB、MCP-1表达和血清MCP-1含量增加(P〈0.01)。ASODN组与Carvedilol组之间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主动脉组织中NF-κB、MCP-1表达和血清MCP-1含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β1-ASODN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并具有降压外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对小鼠海马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对小鼠海马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 mg.kg-1.d-1、30 mg.kg-1.d-1、60 mg.kg-1.d-1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分别代以5 mg.kg-1.d-1、30 mg.kg-1.d-1、60 mg.kg-1.d-1丙烯酰胺水溶液腹腔注射。5 d时分别处死各组小鼠,取出大脑,Zambon i固定液固定,常规冰冻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5 mg.kg-1.d-1、30 mg.kg-1.d-1、60 mg.kg-1.d-13个剂量实验组小鼠海马中GFAP阳性表达比对照组增强(P<0.05),但5 mg.kg-1.d-1、30 mg.kg-1.d-1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60 mg.kg-1.d-1实验组强于5 mg.kg-1.d-1、30 mg.kg-1.d-1剂量组(P<0.05)。结论丙烯酰胺染毒后小鼠海马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表达增高,提示其对小鼠海马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链脲霉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单剂量尾静脉注射(iv)链脲霉素(150 mg.kg-1)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空腹血糖〉11.1 mmol.L-1)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2,1.6 mg.kg^-1.d^-1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12只,连续灌胃(ig)给药6周。第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糖尿病动物脑内β分泌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并增加糖尿病小鼠在Y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次数(P〈0.05);罗格列酮对1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区Aβ40(P〈0.05,P〈0.05)和Aβ42(P〈0.05,P〈0.05)的水平而对海马和皮层区BACE1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罗格列酮3.2 mg.kg-1剂量可通过降低脑内Aβ水平而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芦荟凝胶(AL)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n=12):正常对照组(NC组),AR组,AL 100 mg·kg^1·d^-1组(AL1组),AL 200 mg·kg^-1·d^-1组(AL2组),AL 400 mg·kg^-1·d^-1组(AL4组).以卵清蛋白造模为变应性鼻炎大鼠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干预,NC组药物以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卵清蛋白攻击后30 min内大鼠抓鼻、喷嚏、流涕等变态反应症状的次数,计算大鼠行为学得分,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改变.结果 与NC组相比,其他各组炎性反应增高,变态反应症状显著增多(P〈0.01);与AR组相比,AL2组、AL4组炎性反应减轻,变态反应症状显著减少(P〈0.01),AL1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AL剂量为200~400 mg·kg^-1·d^-1时,可有效减轻AR大鼠变态反应症状及鼻黏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新生大鼠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母鼠灌胃组(受孕11.5d母鼠灌胃姜黄素(100mg·kg^-1·d^-1)直至分娩,分别取出生后1、2和4d龄雌仔鼠卵巢),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正常出生1d龄雌仔鼠腹腔注射姜黄素(100mg·kg^-1·d^-1),连续4d,分别取出生后2、4d龄卵巢)和对照组(以母、幼均未用药的正常同天龄新生鼠的卵巢为对照)。卵巢组织切片由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比例,TUNEL染色检测卵巢内卵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1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在2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4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的原始卵泡比例显著下降(P〈0.05)。早期初级和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1、2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和新生鼠腹腔注射组卵母细胞TUNE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加快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巢破裂,促进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同时能抑制卵母细胞凋亡,可能有益于延长卵巢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