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瓣膜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冠心病在心脏瓣膜疾病中的发生率。方法 :对 30 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其他临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0 1例患者中 4 3例存在冠状动脉狭窄 ,男 2 8例 ,女 15例。其中二尖瓣膜病患者男 12例 ,女 7例 ,主动脉瓣膜病患者男 6例 ,女 1例 ,联合瓣膜病患者男 10例 ,女 7例。结论 :冠心病在心脏瓣膜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但在不同瓣膜疾病中并没有发现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脏瓣膜病在早期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早期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占总数的20%,其中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占40%(8/2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脏瓣膜病的早期诊断中效果显著,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以及需要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前应当针对性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检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4.
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近年来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病中10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为82.3%,并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55%。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阳性预测指标为年龄。结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仍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无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选择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更符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陈红卫  张润生  杨营军  杨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6-2707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0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2期间在我院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共900例,对有瓣膜钙化病变与无瓣膜钙化病变的患者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如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对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无钙化组相比,心脏瓣膜有钙化组年龄明显偏大(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而吸烟史的比例增大(P<0.05),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心脏瓣膜钙化与冠心病高度相关,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素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414-1415
目的:对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50例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检查。结果:排除风湿性或其他感染性瓣膜病而确诊的瓣膜疾患共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50岁~88岁。结论:退行性瓣膜病在老年瓣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应对各种易患因素进行防治,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瓣膜功能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方法分析笔者医院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1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具有年龄相关性,75岁以上的发生率高达47.1%,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增厚、钙化,可伴有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瓣膜钙化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较易合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75岁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瓣膜钙化及瓣膜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60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其中11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造影阳性率18.3%。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者换瓣同期行冠脉搭桥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10.0%),无手术死亡,随诊4~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72例中老年瓣膜病患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种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及高危人群的识别。结果:收集1998年至2001年72例中老年瓣膜病患,应用Judkin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采用直径法评估。结果:中老年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5.2%,非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8.6%,两有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主要发生在有2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敏感性是40%。结论:风湿性心瓣膜患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但合并2个以上的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时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因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仍是必要的,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时。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有一定的价值,但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45例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析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在冠心病发病率、收缩压、脉压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钙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脏瓣膜钙化可作为推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依据,在预测冠心病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挢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13例病人中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例,其余为多支病变.1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挢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12个,瓣膜成形3例次,人均搭挢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1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挢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46例;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30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9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0例,2次开胸止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脑梗死5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例,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高危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超过50%以上狭窄)的患者,应该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合理的心肌保护,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冠心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8月有胸痛症状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603例,收集该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与心脏瓣膜钙化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收缩压、肌酐及、高敏C反应蛋白存在差异(P<0.05);二尖瓣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在年龄、吸烟、肌酐、收缩压存在差异(P<0.05);主动脉瓣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收缩压、肌酐存在差异(P<0.05);冠心痛组与非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瓣膜钙化存在差异(P<0.05);与非瓣膜钙化组比较,二尖瓣钙化组、主动脉瓣钙化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钙化组冠脉造影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收缩压、肌酐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瓣膜钙化呈正相关,瓣膜钙化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二尖瓣钙化、主动脉瓣钙化是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相应的手术之后,多数心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5例,呼吸衰竭8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需要再一次开胸止血2例,3例死亡。随访2个月没有发现死亡的病例。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取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并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行性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42例,冠心病合并退行性瓣膜病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置换58例,其中双瓣膜置换5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5例,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1例,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例,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合并单瓣膜成形术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5例,双支16例,多支32例。结果:本组早期病死3例(4.8%),共出现并发症8例(12.7%);患者中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2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衰竭2例,室颤1例,脑栓塞2例均治愈。手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退行性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杨进  韦建生 《华夏医学》2008,21(1):63-6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所致的左心房扩大是否可独立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之外。方法:对入选病例进行严格筛选,除外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或扩大、心脏瓣膜性疾病,年龄限制在60岁以内。共选入288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168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和非冠心病组120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房内径。结果:非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29.225±2.23)mm。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34.369±2.45)mm(P<0.001),左心房内径冠心病组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左心房扩大是可以独立于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中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治疗方法所具有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78例,将17年4月前入院的39名患者设为对照组,17年4月以后入院的39名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上述两类手术的非同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同期实施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且治疗预后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