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何泽云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CKD)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肾脏病患者,何教授重视追溯病源,探寻病机,注重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运用健脾补肾泄浊大法治疗CKD 2~3期,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远方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以脾肾亏虚为本,CKD进展至3~4期时,患者脏腑功能进一步减退,导致瘀血浊毒内生,因此CKD 3~4期为治疗的关键时期。远方教授主张运用“健脾益肾,活络泄浊”法治疗CKD 3~4期,通过补益脾肾、活通肾络、通腑泄浊、芳香祛浊、解毒泄浊、降脂化浊等方法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现代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大法为健脾补肾。而脾居中焦,具有运化抗邪之功能,这种运化抗邪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极其相似,后者可能是脾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从现代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论治慢性肾脏病(CKD)的现代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脾胃的联系:中医“脾”生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有关;2.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其肠道微生态也发生紊乱,从而产生蛋白结合毒素,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愈后,基于此对CKD进行防治是现在研究的热点;3.慢性肾脏病从脾胃论治的源流和现状: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损耗人体正气,属于慢性疾病中虚劳性疾病的一种,脾虚是其核心病机之一,因此健脾法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对此,笔者运用健脾益肾祛浊汤治疗CKD3~4期并发营养不良老年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肾病科住院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病位主要在肾,但与脾胃密切相关。肾脏病病因病机中脾胃虚弱占有重要地位,健脾益气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阳  何学志  席强 《中医杂志》2011,52(6):523-524
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失代偿期阶段,病理损害常呈进行性恶化和发展,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KD)。我们应用张宗礼教授经验方醒脾祛浊汤治疗脾肾气虚、湿浊中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诊断及分期标准:采用《肾脏病学》[1]中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而制定。符合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53-1055
孙伟教授认为"肾常虚"是肾脏病常见病机。对于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和治疗,认为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辨证论治为主,遵循病证结合的原则,将微观、宏观相协调,他提出"脾肾衰微、湿瘀潴留"是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关键,治当以"补肾"为先,配合清利湿热、活血泄浊之法以调畅气机、祛邪外出,终使"阴平阳秘",诸脏调和。所论治CKD 3期为CKD中期之病,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浊并而为标,孙老师治以"补肾"为先,配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甚则解毒以调治本病,每多获效。  相似文献   

8.
<正>高艳霞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孙郁芝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尤擅肾病诊治,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遣方用药,自成一格。笔者师从导师学习,临证侍诊,受益匪浅,现将高师从湿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简介如下。1慢性肾脏病中湿浊普遍存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CKD  相似文献   

9.
吕帆  李伟 《河南中医》2019,39(10):1482-1484
肾虚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湿热浊毒是其发生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慢性肾脏病的始终。慢性肾脏病中,肾虚、湿热浊毒、瘀血互为因果,相干为病。因此,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当以肾虚、湿热、瘀血立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肾化瘀清泄"为治疗大法,扶正以健脾、补肾,调补气血阴阳,祛邪以利水渗湿、泄浊排毒、活血化瘀,根据肾气、肾阳、肾阴虚的程度灵活运用补气、温阳、益肾滋阴的药物,同时适当增强健脾之功,补后天以养先天;化瘀时应当注意寒热虚实之不同,酌情配伍利湿化痰、理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脏病(CKD)CKD3-4期脾肾阳虚湿瘀证患者给予温肾活血泄浊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NGAL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阳虚湿瘀证患者60例为试验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进行平行对照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情况,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分型的统一提供参考,更好地协助临床诊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诊治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以肝、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实证为水饮型、湿浊型、湿热型、血瘀型、浊毒型。结论: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为虚实夹杂之证,多从气虚、阴虚、阳虚、湿浊、瘀血、毒邪等方面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2.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初步揭示晚期胃癌的中医病理特性。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观察12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各个证素的频数分布及证素积分。结果晚期胃癌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肾、胆、肺、大肠、小肠、胞宫、心、脑(神)、膀胱,其中胃、脾、肝和肾所占比例均>50%。晚期胃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中,脾与胃证素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肝、肾、肺、胆、大肠、小肠证素与脾(t值依次为5.053、4.815、4.465、3.938、4.730、4.278)、胃(t值依次为7.126、6.699、5.679、5.484、6.255、5.604)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其中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病性证素与气虚(t值依次为3.338、4.664、5.998、6.046、6.024、6.116、6.225、5.889、5.727、5.767、4.718)、血虚(t值依次为2.021、3.402、4.540、4.625、4.688、4.892、5.025、4.843、4.738、4.792、3.936)病性证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晚期胃癌中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脾、胃、肝和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血虚,但气滞、血瘀、邪毒、痰、湿、阴虚、气逆、热、食积、水停、阳虚也是不可忽视的病性证素。  相似文献   

14.
陈紫薇  陈明 《陕西中医》2020,(11):1627-1631
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滋先天,使从脾论治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经典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最庞大的“器官”——肠道菌群与“脾”的功能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加速CKD进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脾肾互根互用的中医原理,收集、整理肠道菌群与CKD代谢功能、免疫应答及肾脏损伤关联的文献,从肠道菌群与机体功能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进行探讨,认识到运用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和代谢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是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机复杂,肾气失固为病机关键,补肾固摄是最根本的治法。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健脾益气可鼓舞脾气,升清降浊,使清浊各行其道,尿中蛋白得以清除。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7.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18.
李芳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877-878
黄春林教授认为脾肾气虚、湿瘀内阻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病机,益气健脾补肾、祛湿活血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大法,在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自拟仙芪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多种慢性肾脏疾病,临床疗效良好。该文对其运用仙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李顺民教授基于脾肾相关、从脾治肾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方法 采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信息中心记录的李顺民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门诊病案,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采用Cytoscape 2.8软件对结果 可视化,分析李顺民辨治慢性肾脏病用药经验规律及特点.结果李顺民临诊多选用黄芪、山药、生地黄、芡实等补益脾肾药物配伍祛湿、活血之品辨治不同时期的慢性肾脏病.辨治以脾肾为主,兼顾肺、肝,用药多寒温并用、苦辛通降、并喜用甘药.结论 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李顺民辨治的慢性肾脏病病案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较为客观的反应了李顺民从脾治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