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为高效提取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选取影响桑叶中DNJ提取效果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固液比,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因素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AM),依据回归分析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中DNJ的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中DNJ的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48.58℃,超声波处理时间40.67min,超声波功率199.99W,固液比1:11.97。该条件下,DNJ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9%。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DNJ,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得率,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波萃取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桑叶中DNJ的方法。以无菌过滤水为溶剂,以微波处理为辅助条件,提取了桑叶中的DNJ,考察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次数这些因素对生物碱DNJ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06W,微波处理时间为1.5min,固液比为1g∶40mL,提取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提取桑叶生物碱DNJ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桑叶中生物碱DNJ的方法。以无菌过滤水为溶剂,以微波处理为辅助条件,提取了桑叶中的生物碱DNJ,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固液比和提取次数这些因素对生物碱DNJ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06W、微波处理时间为1.5min、固液比(g∶mL)为1∶40、提取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法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利用超声波强化法从桑叶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DNJ).以乙醇溶液为浸提剂,超声波强化为辅助条件,提取了桑叶中的DNJ.考察了超声功率、料液配比、超声温度以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DNJ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DNJ的最佳条件是超声功率125 W,每克桑叶浸提剂用量40 mL,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20 min,DNJ的得率为0.091%,固形物中DNJ纯度为27.2%.  相似文献   

5.
研究微波、蒸、煮和油炸等烹饪方式对桑叶酚类物质组成变化和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桑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桑叶DNJ和酚类单体含量。结果表明:除了蒸3 min的桑叶总酚含量增加,所有烹饪处理后的桑叶DNJ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蒸制处理后桑叶的总酚和DNJ含量最高,油炸处理DNJ含量最低,而微波(70 W)5 min桑叶酚类物质含量最低。不同烹饪方式对酚类组成影响显著,蒸3 min和微波(700 W)3 min的桑叶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含量增加,油炸的桑叶增加了山柰酚-乙酰基-葡萄糖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成分。综上,蒸制处理能保留桑叶中较多的活性成分,是适宜桑叶的烹饪方式。  相似文献   

6.
干燥方式对桑叶降糖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了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4 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降糖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苯酚-硫酸法测桑叶多糖含量、亚硝酸钠法测定桑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桑叶色泽最好,与新鲜桑叶最为接近,但DNJ和总黄酮的含量都较低;真空干燥法制备的桑叶DNJ和多糖含量最低,且桑叶的色泽也最差;微波干燥对桑叶的降糖成分和色泽影响较小,当功率为140 W处理10 min时,其DNJ和多糖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97.15±6.35) mg/100 g和(11.71±0.01)%;热风干燥的时间较短,对桑叶的颜色影响也较小,当干燥温度为75 ℃,干燥时间为60 min,所得桑叶的DNJ、总黄酮、多糖的含量都较高,分别为(227.47±5.79)mg/100 g、(49.51±1.18)mg/g和(11.29±0.01)%。因此热风干燥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中大批量桑叶的干燥。同时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可知干燥后桑叶降糖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降糖效果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浴加热、超声波和微波辐射三种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方法对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加热方法对蛋白起泡性影响较大,提高53.2%;微波辐射方法对蛋白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有明显改善,分别提高5.0%、70.3%、6.5%、35.8%;超声波方法对蛋白乳化稳定性及起泡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乳化稳定性提高51.6%;三种方法以微波辐射改性方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波熟制工艺对小龙虾营养成分与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鲜活小龙虾为试验对象,分析未经微波加热及210,350 W微波加热5 min后的熟制小龙虾肌肉部分的营养成分与风味成分变化。结果:低功率微波加热并未对小龙虾水分含量造成显著影响,而350 W微波条件下水分损失显著。干基样品中,不同功率微波处理后灰分无显著变化;总糖和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而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熟制对小龙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小龙虾中的风味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如呈鲜、甜味的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其味道强度值及味精当量值均有明显损失。结论:微波加热熟制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小龙虾肉质营养有所损失,但可以接受;而对于小龙虾的鲜香风味与滋味有明显降低趋势,且微波功率越大,风味损失越多。  相似文献   

9.
采用加热、微波、臭氧三种灭菌方式对辣椒粉进行灭菌,以辣椒素类物质含量为特征指标选用响应面法探讨不同灭菌方式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灭菌过程中温度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加热时间对其影响不显著;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均都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臭氧灭菌过程中灭菌时间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作用,臭氧浓度对辣椒素类物质影响不显著,最佳灭菌条件为:浓度3.16mg/L,灭菌时间24.2min,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达2.59mg/g。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微波加热对冷冻馒头温度、水分含量、质构特性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微波功率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对温度变化趋势及质构特性影响较小。直接微波加热时,中火功率更利于水分的保持;馒头表面涂水加热和微波加蒸汽加热延长了加热滞后期,都能减少馒头水分的流失,改善馒头加热后质构特性,尤以微波加蒸汽加热最为理想。因此,冷冻馒头微波加热的最佳条件:采用微波加蒸汽加热方式,高火,加热时间120s(质量约80g馒头)。  相似文献   

11.
陈红霞  刘月琴  潘刚  赵明  欧阳臻 《食品科学》2016,37(15):156-159
为研究家蚕富集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的机制,本实验分析了不同品种家蚕体内DNJ含量并研究其与蚕体内糖苷酶的关系。选择了25 个不同的家蚕品种,用相同条件的桑叶饲喂不同品种的家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品种蚕体DNJ含量并研究其与体内蔗糖酶、乳糖酶及淀粉酶3 种糖苷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家蚕体内DNJ含量差异显著,DNJ含量最高种是最低种的7 倍,蚕体DNJ含量与体内的蔗糖酶、乳糖酶等二糖酶活力成显著负相关,与淀粉酶的活力相关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新疆药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的方法。药桑椹粉经0.05 mol/L盐酸提取,在pH 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氯甲酸-9-芴基甲酯(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FMOC-Cl)与DNJ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络合物(DNJ-FMOC),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液相色谱条件为CORTECS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28∶72,V/V),在流速0.6 mL/min、柱温28 ℃、检测波254 nm条件下检测。结果表明:DNJ与其他组分分离效果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1 μg/mL(RSN=3),线性范围在0.5~20 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70,加标回收率平均为106.4%。精密度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回收率实验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测定药桑椹中DNJ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雨  张淑蓉  钟宁  彭佳莹  钟耕 《食品科学》2014,35(19):77-8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米糠中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的影响和储藏30 d后酸值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米糠最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8%、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后米糠中的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为1.9%,小于最大允许值5%,并在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30 d后,脂肪酸值为17.5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中212.0 mg KOH/g的脂肪酸值。同时,对微波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米糠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米糠稳定性,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连翘花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河南连翘花提取物中芦丁、金丝桃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分析,并对连翘花提取物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翘花提取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芦丁、金丝桃苷、连翘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中连翘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25~75 ℃范围内,温度对连翘花提取物影响较小;室光和避光对连翘花提取物的影响小于自然光;金属离子K+、Na+、Ca2+对连翘花提取物的吸光度影响较小,Mg2+、Fe3+有增强连翘花提取物吸光度作用;氧化剂、还原剂、蔗糖、食盐和淀粉对连翘花提取物稳定性影响较小。本实验为综合利用连翘花提取物资源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桑叶经霜采收的合理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桑叶中黄酮类成分,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4 个成分含量及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研究不同季节黄酮类成分、4 个单体成分及生物碱(DNJ)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桑叶黄酮类成分在7、8月份气温较高时含量较低,10、11月份经霜后达最大值;DNJ在7、8月份气温较高时含量最高,9、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含量下降,经霜后更低。生物碱类成分对桑叶疏散风热、清热润肺等功效可能影响较小,桑叶经霜药用可能与黄酮类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果胶酶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对果胶酶提高蓝莓出汁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了pH值、温度、光 照、金属离子以及部分添加剂对蓝莓果汁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质 量分数)0.06%、酶解温度35 ℃、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蓝莓的出汁率可达到82.1%,与对照组相比,出汁率提高了 24.6%。蓝莓果汁中的花青素在pH≤3时比较稳定;对光和高温比较敏感。VC可以增加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以及 蔗糖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K+、Na+、Ca2+、Cu2+、Fe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Fe3+以及浓度达到 0.1 mol/L的Mg2+对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具有破坏作用;浓度低于0.05 mol/L的Mg2+能增加果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微波处理对葡萄糖异构酶酶活性、稳定性、动力学参数及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功率对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70 ℃处理5 min条件下,当微波功率为300、400 W时,葡萄糖异构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增加14.23%、8.42%;而当微波功率为600、800 W时,葡萄糖异构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降低到95.69%、90.78%;微波处理也对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动力学参数Km和Vmax有影响,但对其最适pH值几乎没有影响。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将导致葡萄糖异构酶部分去折叠,分子中赖氨酸和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葡萄糖异构酶的三级结构因此可能发生了改变,即微波处理可能通过改变葡萄糖异构酶的构象从而改变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丰年虫卵壳色素,采用红外光谱对色素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紫外-可见扫描光谱分别研究光照、温度、pH值、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分别测定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OH)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free radical,ABTS+·)清除活性,以考察色素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丰年虫卵壳色素为黑褐色粉末,可能由一类含有羟基、烷烃-CH2、碳碳三键及醚键的酰胺-芳香族复合物组成,其提取液在397 nm波长处获得最大吸收峰。色素对光和高温敏感,pH值变化、蔗糖、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Na+及K+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苯甲酸钠、Ca2+、Zn2+、Fe3+、Fe2+、Cu2+及Pb2+则对色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酸性条件、柠檬酸、酒石酸、可溶性淀粉、Mg2+及Al3+则对色素具有增色效应。丰年虫卵壳色素容易被氧化剂破坏,但具有较高的耐还原性和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清除·OH与ABTS+·的IC50分别为6.104、0.377 mg/mL。说明该色素可作为天然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中,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照度计量化红曲色素所接受的光,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波长和照射时间对红曲色素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光(2 800~31 00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降解最为显著;室内自然光(54~2 05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影响较小,避光条件(0 lx)对红曲色素保存率无明显影响。红曲色素保存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光照强度相同,单色光波长不同的条件下,红曲色素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光组>黄光组>绿光组>蓝光组>紫光组。红曲色素对短波紫外线较为敏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水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大于醇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