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洁茹  常敏凤 《医学综述》2011,17(21):3358-3359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90例肝硬化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PLT)参数;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指标功能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APTT、PT、TT显著延长,而FIB与则明显下降;血小板(PLT)参数中PLT、PCT明显下降,而PDW、MPV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变越差,对应的凝血功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血小板减少,出现自动性出血现象。结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的人相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显著异常,所以要及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检测,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监测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方法收集312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及肝癌患者PT、APTT、TT、INR、MPV及PDW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LT、PCT及FIB测定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慢性肝炎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T)0.05,P_(APTT)0.01,P_(TT)0.01,P_(FIB)0.05,P_(INR)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1,P_(MPV)0.05,P_(PCT)0.01,P_(PDW)0.01),慢性肝炎组的血小板计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5,P_(PCT)0.05),肝癌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对诊治肝病、病程发展、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PDW、PCT、MPV、PL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相对少见。由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存在低凝状态,故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爱萍 《四川医学》2009,30(9):1463-146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采用法国思达高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采用法国血细胞分析仪ABX PENTR120检测。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PT、APTT、TI逐渐升高(P〈0.05),而FIB逐渐降低(P〈0.05)。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逐渐降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肝硬化组,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PCT、PLT、FIB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TT、APTT、P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指标对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价值较大,有利于临床医师评价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在各期肝炎病情中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损程度。方法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76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表明患者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增大。结论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0例普通肝炎(未发展成肝硬化)患者为肝炎组,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并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PT、TT、APTT及D-D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FIB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TT、APTT、D-D水平比较,A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宫颈癌患者凝血象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比较,宫颈癌患者PLT、PCT、FIB和D-二聚体显著增高(p<0.01);MPV显著降低(p<0.01);而PDW、PT-INR、PT、APTT和T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6例(男224,女62)肝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PT、APTT、FBG、TT、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急慢性肝炎的TT、APTT、PT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唯慢性肝炎PT活性有轻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和重症肝炎APTT、PT、TT活性降低、FBG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LT、PC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值增大,且血小板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5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本院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检测后血功能的凝血指标(TT、PT、APTT)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TT、PT、APTT、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可反映出肝硬化患者血功能的异常,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的参考,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对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妊娠合并HBV感染发生产后出血产妇62例,其中产前肝功能正常24例(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38例(肝功能异常组);选择正常分娩产妇7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及产后检测PLT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功能7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1)在产前、产后PLT计数、PCT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PLT计数、PCT低于产前(P<0.05),3组产妇产前、产后MPV、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产后PT、APTT、TT、D-D、FDP水平均呈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P<0.05),FIB、AT-Ⅲ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PT、APTT、D-D、FDP水平高于产前,FIB、AT-Ⅲ低于产前(P<0.05),对照组产前与产后D-D、FDP、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能正确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对预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法国进口STAGO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检测1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酶时间、APTT、PT、TT、DD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TT、PT、TT显著延长,DD值显著升高,FIB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从A→B→C级,PT、TT、APTT及DD明显延长或升高,FIB逐渐下降(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7例,设为实验组,同期12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PT、TT、APTT、PLT以及P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FIB、MPV以及PDW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可将作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项目.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监测孕产妇产前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来我院体检的80名妇女,其中孕产妇38例设为研究组,非妊娠健康的42名妇女设为对照组,对2组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情况,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质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发现,研究组PLT、APTT、PT及TT水平低于对照组,其MPV、D-D、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监测孕产妇的血小板参数、D-D及凝血四项指标,可有效地评估孕产妇凝血功能状态,为产妇分娩、预后提供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奕华  吴星光  崔艳双 《海南医学》2014,(12):1805-180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子痫前期患者与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对照,分析各组间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患者的PT、APTT、TT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FIB显著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的组间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L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PV、PDW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现象,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