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140例,依据是否进展至肝硬化,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72例和肝硬化组6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及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DD)和血小板参数指标(PLT、PCT、MPV、PDW)。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T、APTT、TT、DD、MPV、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FIB、PLT、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PT、APTT、TT、DD、MPV、PDW均显著升高,FIB、PLT、PCT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均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对疾病的诊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0例普通肝炎(未发展成肝硬化)患者为肝炎组,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并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PT、TT、APTT及D-D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FIB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TT、APTT、D-D水平比较,A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监测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方法收集312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及肝癌患者PT、APTT、TT、INR、MPV及PDW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LT、PCT及FIB测定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慢性肝炎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T)0.05,P_(APTT)0.01,P_(TT)0.01,P_(FIB)0.05,P_(INR)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1,P_(MPV)0.05,P_(PCT)0.01,P_(PDW)0.01),慢性肝炎组的血小板计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5,P_(PCT)0.05),肝癌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对诊治肝病、病程发展、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90例肝硬化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PLT)参数;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指标功能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APTT、PT、TT显著延长,而FIB与则明显下降;血小板(PLT)参数中PLT、PCT明显下降,而PDW、MPV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变越差,对应的凝血功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血小板减少,出现自动性出血现象。结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的人相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显著异常,所以要及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检测,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7例,设为实验组,同期12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PT、TT、APTT、PLT以及P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FIB、MPV以及PDW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可将作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宫颈癌患者凝血象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比较,宫颈癌患者PLT、PCT、FIB和D-二聚体显著增高(p<0.01);MPV显著降低(p<0.01);而PDW、PT-INR、PT、APTT和T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6例(男224,女62)肝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PT、APTT、FBG、TT、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急慢性肝炎的TT、APTT、PT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唯慢性肝炎PT活性有轻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和重症肝炎APTT、PT、TT活性降低、FBG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LT、PC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值增大,且血小板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5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本院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检测后血功能的凝血指标(TT、PT、APTT)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TT、PT、APTT、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可反映出肝硬化患者血功能的异常,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的参考,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分为A、B、C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各组之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PCT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肝炎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昌军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8):14-14,51,16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后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3 0例健康体检者及 72例肝炎后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后者的检测分别在脾栓塞术前、术后一周末、术后二周末进行 ;结果 :7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栓塞术后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较术前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明显降低 (P <0 .0 1 )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变化不明显 (P >0 .0 5)。术后一周及术后二周的上述参数均接近健康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术后二周较术后一周的血小板参数改善明显 ,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动态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 ,对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在各期肝炎病情中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损程度。方法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76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表明患者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增大。结论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X-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来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PLT、MPV、PDW、PC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PA)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和PA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PCT及PA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血小板4项参数对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有重要意义,血清前白蛋白PA异常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早期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的4项指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Coulter公司JT-IR全自动血液计数仪检测181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MPV之间成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