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厚板坯在浇铸过程中由于窄边鼓肚变形引起液相穴富集溶质钢水流动,传热不均导致严重的中心偏析和中心线状裂纹,同时增加边角部裂纹发生率。因此特厚板坯窄边鼓肚已成为了限制其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南钢特厚板坯连铸机实际生产工艺,在生产前通过进行扇形段辊缝调整、增强了结晶器与窄边足辊的冷却强度,增加了铸坯坯壳厚度;并通过增加结晶器窄边足辊对数,进行铸坯出结晶器后窄边锥度补偿,延长对铸坯窄边的支撑,减小了钢水静压力对窄边的作用力。通过加强对生产过程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与拉速的控制,在结晶器中形成较厚坯壳,有效解决了特厚板坯460/370 mm×(1 800~2 600)mm断面窄边鼓肚现象,窄边鼓肚单侧鼓肚量控制在5 mm以内,改善了特厚板坯的表面及内部质量。相关研究结果将为未来特厚板的品种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柳钢六台板坯连铸机生产工艺和结晶器工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7#板坯铸机生产低碳系列钢种出现铸坯侧面鼓肚和铸坯的边角部挂钢纵裂原因。通过调整侧辊喷淋喷嘴型号,改善结晶器出口坯壳冷却效率,增加宽面铜板夹紧力,加强角缝检查清理等措施,解决了铸坯侧面鼓肚和铸坯的边角部挂钢纵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中薄板铸机生产高碳刃具钢时出现铸坯鼓肚和纵裂等缺陷的问题,采用了双联工艺控制钢水温度和成分,调整了保护渣碱度和铸机拉速,采取二冷水强冷却的措施。采取措施后,铸坯未出现鼓肚和纵裂,内部质量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奥氏体不锈钢板坯连铸结晶器锥度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连铸中的质量问题 ,对太钢三炼钢 1260mm× 160mm板坯结晶器的锥度进行了分析。通过不锈钢铸坯在结晶器内收缩的计算和拉坯速度、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铸坯收缩影响的分析 ,得出采用双锥度结晶器比单锥度结晶器更符合铸坯在结晶器内的收缩规律 :液面附近 80~200mm区域采用较大锥度 ,液面下 200~800mm的结晶器下部 ,采用较小锥度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曲线锥度结晶器。生产试验表明 ,双锥度设计显著改善了铸坯质量 ,消除了窄面鼓肚和中间凹陷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优钢铸坯质量,石横特钢厂对R9m方坯连铸二次冷却工艺进行了优化。依据拉速一定时,二冷配水冷却水量沿铸坯方向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的配水原则,制定了不同钢种、不同拉速的配水丁艺模型。应用表明,铸坯低倍组织明显改善,杜绝了中间裂纹、鼓肚等现象,减少了铸坯脱方、疏松、缩孔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谢长川  李富帅 《特殊钢》2018,39(5):24-27
扁坯由于厚度较薄,理论上一般不会出现窄面鼓肚的问题,但是实际生产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当铸坯宽面夹持辊间距过大引起铸坯鼓肚后,鼓肚的铸坯通过下一对宽面夹持辊时,由于坯壳角部的扭转变形会造成铸坯窄面出现明显的鼓肚。高碳钢连铸过程中,当二次冷却比水量不合适时,也有可能导致铸坯的窄面鼓肚,同时产生三角区、中间裂纹。通过分析两个钢厂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为同类连铸机的设计、维护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刁江  谢兵  李玉刚  李刚  齐飞 《钢铁钒钛》2007,28(2):16-20
通过水模实验优化水口结构形式和工艺参数,解决某钢厂165 mm×280 mm矩形坯连铸机在生产中出现的夹渣、鼓肚和粘结漏钢问题.优化范围包括水口的插入深度、出口倾角以及出口侧面和横断面的面积比.结果显示不同的水口形式对流场有不同的影响,目前使用的直通型水口正是造成生产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实验优化出适合165 mm×280 mm矩形坯的9#双侧孔水口和42#四孔水口.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连铸机扇形段下线维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辊列支撑轴承的失效两造成辊子塌或辊子不转,我厂1600mm直弧型连锊机扇形段采用的是二分节辊的辊列排布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长辊支撑轴承失效率是短辊的三倍,为此,就浇注过程中的铸坯鼓肚的存在及其存在形态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受力分析对理想状态下铸坯对辊列的载荷和发生锊坯鼓肚时铸坯对辊列的载荷做了分析和对比,论证了二分节辊辊列排布受铸坯鼓肚的影响较大,而新型辊采用的三分节辊辊列排布形式可以减小铸坯鼓肚对辊列的影响,同时就二分节辊辊列的日常维护和线下维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12流方坯连铸机生产、质量与设备改进情况,主要针对200 mm×285 mm规格的大断面连铸坯和150×150、165 mm×165 mm小断面连铸坯的生产问题,通过改进导向段、优化二次冷却、改进结晶器和喷淋管、优化操作要点等手段,使得铸坯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也使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韩培培  任廷志  金昕 《钢铁》2016,51(6):53-58
 由于加工、安装、变形与磨损等原因,连铸机辊列中的辊子会偏离设计位置而产生错位,这对铸坯鼓肚变形产生较大影响。基于高温铸坯黏弹塑性本构方程,建立两辊间距内的铸坯坯壳动态鼓肚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计算试验铸机的铸坯坯壳鼓肚曲线,依照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奥钢联工业连铸机的设备及工艺参数,计算铸机不同扇形段内铸坯坯壳在不同辊子错位量情况下的鼓肚变形,并讨论在辊子发生错位的情况下辊间距对铸坯坯壳固液交界面处最大应变的影响,并给出铸机辊间距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钢中Mn含量从1.55%~1.65%提高至1.75%~1.85%,用0.25%~0.35%Cr替代0.20%~0.25%Ni,并加入0.01%~0.04%Ti微合金化;RH真空精炼以控制[N]≤80×10-6、[O]≤15×10-6;连铸二冷水量由0.11 L/kg降至0.08 L/kg,并改变配水比例,使出坯温度由620~680℃提高至700~750℃,并采用连铸坯罩冷和钢材缓冷等工艺措施,降低了R3级系泊链钢的生产成本,避免了350 mm×470 mm铸坯纵裂的产生,并使钢材的强度和-20℃韧性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运用ProCAST软件的CAFE模块对60Si2Mn弹簧钢325 mm×280 mm连铸坯的凝固组织进行模拟,研究了钢水过热度和二冷强度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钢过热度从10℃增大到30℃后,铸坯晶粒密度从1.055×106m-2减小到1.520×105m-2,柱状晶显著发达;浇钢过热度同为20℃时,二冷区采用强冷后,晶粒密度从1.009×106m-2增加到1.083×106m-2,等轴晶率增大5%。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钢水从结晶器至二冷区和空冷区冷却过程以及280 mm ×380 mm连铸坯热装热送的温度模型,并分析了重轨钢U71Mn(%:0.66~0.76C、0.15~0.35Si、1.10~1.40Mn)和U75V(%:0.70~0.78C、0.50~0.70Si、0.75~1.05Mn、0.04~0.08V)中的氧、氮含量、铸坯低倍组织和加热炉人口处铸坯输送辊道等对该钢热装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重轨钢铸坯热装可缩短加热时间40 min,铸坯输送辊道的工作温度为250℃。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结晶器液体摩擦力模型,结合具有最佳振动模式特点的非正弦振动形式,分析了2.0 m/min拉速时非正弦振动振幅对液体摩擦力的影响,给出了振幅选取原则和确定方法。通过对连铸1 270 mm×210 mm SPHC钢(≤0.08%C)的计算结果表明:振动采用小振幅能限制最大液体摩擦力,增大保护渣耗量,减少负滑脱时间;选定2.0m/min拉速,适宜振幅为±4 mm;随拉速提高振幅适当增大,可适时改善振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钢厂利用Thermophil STOR测试系统(黑匣子)进行步进式加热炉内U75V重轨钢280 mm×380mm铸坯加热过程温度跟踪,并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铸坯加热温度、升温速度、表面与中心温差等曲线.结果表明,铸坯平均加热温度为1 220℃,当在炉时间超过180 min,应降低均热段控制温度约20℃...  相似文献   

16.
朱叶  赵景存 《特殊钢》2021,42(1):11-15
利用Deform-3D软件对AISI4340钢Φ600 mm铸坯至300 mm × 300 mm坯的开坯过程工艺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加热温度、轧制速度、压下率、2道次压下对铸坯心部变形和材料流动影响的研究,分析了开坯成形过程中心部等效应力和材料变形特点,获得了Φ600圆连铸坯开坯成300 mm方坯的成形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17.
谢文新  许晓红 《特殊钢》2010,31(1):28-29
帘线钢72A(%:0.71~0.72C、0.50~0.60Mn、0.22~0.30Si、≤0.010P、≤0.008S)的冶炼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LD-LF-RH-CC-200 mm×200 mm连铸。在连铸时钢水过热度10~20℃,拉速0.98 m/min,二冷比水量0.32 L/kg,结晶器冷却水220 m3/h,结晶器电磁搅拌1.5 Hz、500 A的条件下进行了末端电磁搅拌(F-EMS)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离钢液弯月面8 m处以18 Hz、450 A进行F-EMS,可使帘线钢72A铸坯的中心碳偏析指数≤1.05。  相似文献   

18.
20CrMnTiH齿轮钢大方坯轧制圆钢宏观碳偏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钢用20CrMnTiH大方坯(300mm×430mm)生产轧材时出现较为严重的锭型偏析,对圆钢的性能不利。通过连铸调整工艺,适当提高比水量(由0.27L/kg提到0.35L/kg),和降低结晶器电磁搅拌强度(由400A降到200A和0),轧材质量得到改善。对比调整前后工况,发现电磁搅拌减小时连铸坯等轴晶比例降低,无电磁搅拌时连铸坯碳偏析形式较有电磁搅拌的相差大,且其轧材没出现锭型偏析,轧材的碳偏析和硬度分布也趋向均匀。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34Mn5V钢Φ400 mm圆坯连铸过程中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二冷各区控制点的表面温度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用该模型计算得出,钢水过热度对铸坯表面温度影响较小,拉速和二冷区冷却强度对铸坯温度影响较大。生产实践表明,当生产Φ400 mm铸坯的拉速达到0.4~0.6 m/min时,自动控制的二次冷却制度能满足工业连铸要求,可得到优质铸坯。  相似文献   

20.
王世芳  麻晗  峰公雄 《特殊钢》2011,32(4):31-33
70 t BOF-LF-Φ380 mm CC-开坯成150 mm×150 mm方坯-CR和200 t BOF-LF-200 mm×200mm CC-CR两种工艺路线所生产的Φ5.5 mm盘条经拉拔成Φ0.22 mm钢帘线合股过程的断丝率为Φ380mm圆铸坯工艺-2.86次/t,200 mm×200 mm方坯工艺-<1次/t。检验结果表明,圆坯工艺生产的盘条严重的中心偏析是大量断丝的主要因素,150mm×150 mm轧坯的宏观碳偏析高达1.11。采用断面尺寸200 mm×200 mm以上的方坯连铸工艺流程,中间包钢水过热度15~25℃,拉速恒定,采用结晶器和末端电磁搅拌,可有效地减轻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