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苦荞麦粉与小麦粉为原料,将苦荞麦粉与小麦粉按质量比1:9、2:8、3:7、4:6进行混合,并结合苦荞自身特性,每添加10%的苦荞麦粉的同时向混合面粉中加入2%的谷朊粉,提高混合面粉中的面筋含量,以提高苦荞麦粉在混合面粉中所占比例。以精制高筋小麦粉为对照,对混合面粉及混合面团进行流变学特性分析、理化指标测定及饺子成品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当苦荞麦粉与小麦粉混合比例为3:7时,符合我国饺子用小麦粉标准SB/T 10138-1993,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饺子品质较好,易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两类荞麦粉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一类是在荞麦粉中添加小麦粉制成有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另一类是添加大米粉、胶体或乳化剂等添加剂制成无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有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用粉质仪、拉伸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无面筋的荞麦粉混合面团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将荞麦粉按0%~60%的添加量添加到小麦粉中,使用Mixolab混合仪、粉质仪以及拉伸仪测定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研究不同荞麦粉添加量对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面团的吸水率、延伸性和能量下降,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整体小于纯小麦粉面团,弱化度整体大于纯小麦粉面团,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改性荞麦粉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改性荞麦粉的食品用途提供依据或参考。以质构重组技术生产的改性荞麦粉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小麦粉制备混合粉;采用布拉本德微型黏度糊化仪测定混合粉的黏度特性。添加普通荞麦粉后,混合粉黏度曲线与普通小麦粉相比呈下降趋势;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混合粉黏度曲线变化不大。随着普通荞麦粉添加比例的增加,混合粉糊化温度呈现"下降—保持—下降"趋势;峰值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峰值黏度温度呈"波浪式"变化;崩解值呈"升高—下降—升高"变化现象;回生值呈"下降—保持"变化趋势。添加改性荞麦粉后,混合粉的黏度曲线与普通小麦粉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添加比例越高,混合粉黏度曲线下降越明显。随着改性荞麦粉添加比例的增加,混合粉糊化温度呈现"下降—保持—下降"的趋势;混合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均呈线性下降趋势;混合粉峰值黏度温度呈"升高—下降"的趋势。添加普通荞麦粉、改性荞麦粉后,混合粉的黏度曲线均明显下降。不同类型荞麦粉对混合粉黏度特性影响不同。普通荞麦粉添加比例对混合粉黏度特性影响不大,改性荞麦粉添加比例增加,混合粉黏度曲线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陕北荞麦粉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红花荞麦粉,白花荞麦粉,苦荞粉为材料,以小麦粉为对照,对荞麦粉营养品质,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荞麦粉中含有小麦粉中所没有的芦丁,苦荞粉中芦丁含量最高,为20.3mg/100g,荞麦粉淀粉含量低,平均为75.14%,荞麦粉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组成合理,赖氨酸含量是面粉中的3倍,荞麦粉的营养价值高于小麦粉。  相似文献   

6.
研究添加黄蒿籽粉对小麦粉、混合粉(玉米粉、荞麦粉分别不同比例混入小麦粉)面团弹性、延伸性、发酵体积以及面筋持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蒿籽粉对纯小麦粉面团及面筋性能有明显改善,混合粉面团弹性及延伸性随黄蒿籽粉比例的增加也增强。因此,黄蒿籽粉能有效改善面粉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6,(4):52-55
通过对不同筛粉目数的荞麦粉色泽以及馒头感官的测定,确定最佳筛粉目数,并且将荞麦粉以不同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目的荞麦粉可以有效地保留荞麦小麦馒头中混合粉原有的色泽特征,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量的荞麦粉会影响面团的粉质特性和延展性,且荞麦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40%;通过对荞麦小麦馒头的感官评价和质构得出,荞麦粉的添加量为20%时馒头的色泽、外形、感官、质地最好。  相似文献   

8.
将荞麦粉与小麦粉以6∶4比例混合,制成低筋粉,再将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到低筋粉中,利用Mixolab混合仪研究两种醋酸酯变性淀粉对低筋粉形成的面团流变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醋酸酯淀粉都可显著的增强面团的强度及蒸煮稳定性(p<0.05),木薯醋酸酯淀粉可延长面团的形成和稳定时间、减小机械弱化值,而马铃薯醋酸酯淀粉会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及热弱化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养麦粉营养价值与加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荞麦粉的营养价值优于小麦粉,但β-淀粉酶活件很低,降落值大于1000s,加工特性较差。因此,小麦粉中加入20%荞麦粉使加工特性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粉、荞麦粉和经过特殊包接处理的南瓜浆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保健面条,确定了其最佳配方为:小麦粉与荞麦粉比为70∶30、南瓜浆30%、海藻酸钠0.2%、食盐2%。  相似文献   

11.
以朝鲜族冷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面筋质含量的小麦粉对冷面品质的影响,借助于粉质仅、拉伸仪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荞麦粉的冷面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了品尝评分。结果表明:冷面的制作宜选择面筋质含量26%~28%的中筋力面粉;荞麦粉也影响冷面的品质,其添加比例在30%以下可使冷面面团具有良好的工艺特性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2.
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麦麸膳食纤维、荞麦,分析其对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与荞麦粉比为7:3,添加5%麦麸膳食纤维,0.4%海藻酸钠,可生产出具保健功能的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  相似文献   

13.
选取市售41份饺子用小麦粉样品,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及饺子皮加工品质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市售饺子用小麦粉样品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LS/T3203-1993《饺子用小麦粉》,各样品在品质性状各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水分、灰分、白度、粒度、粗淀粉、破损淀粉等基本指标差异并不显著,说明这些样品在加工精度上差别不大,而其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面团流变学特性均差异较大。饺子食品制作实验中,大部分饺子用小麦粉都可以制作出筋爽可口的饺子皮。饺子皮的色泽、韧性、爽口度、耐煮性及饺子汤特性等指标间的差异是造成饺子皮加工品质评价总分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和最大拉伸阻力等性状与饺子皮口感、食味等感官评价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优质饺子用小麦粉品质性状的要求基本相似,可归纳如下:较低的灰分、粒度、蛋白含量、形成时间,相对较高的稳定时间和湿面筋指数、最大拉伸阻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小麦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芽小麦,研究对小麦、小麦粉品质特性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发芽小麦按照不同比例(1%、5%、10%、15%、20%、25%、30%)与正常小麦进行混合,研究发芽小麦不同添加比例对小麦及小麦粉品质特性产生的影响,并对不同添加比例发芽小麦粉制作的馒头和面条食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发芽小麦比例含量的增加,混合小麦及小麦粉品质特性指标中除降落数值逐渐减少,其他特性指标与正常小麦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对馒头和面条进行蒸煮实验评价,可以看出当发芽小麦含量不超过15%时,对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当发芽小麦含量超过20%时,馒头出现粘牙,当发芽小麦含量超过15%时,面条韧性下降,食用品质受到影响,评分值均在80分以下。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粉和荞麦粉为原料,选择荞麦粉和小麦粉质量比、谷朊粉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及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单因素,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为评定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荞麦面条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荞麦面条最优制备工艺:荞麦粉和小麦粉质量比为32:68,谷朊粉添加量为5%,黄原胶添加量为0.2%,葡萄糖氧化...  相似文献   

16.
正选取市售41份饺子用小麦粉样品,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及饺子皮加工品质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市售饺子用小麦粉样品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LS/T3203—1993《饺子用小麦粉》,各样品在品质性状各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水分、灰分、白度、粒度、粗淀粉、破损淀粉等基本指标差异并不显著,说明这些样品在加工精度上差别不大,而其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面团流变学特性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粉、荞麦粉和经过特殊包接处理的南瓜浆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保健面条,确定了其最佳配方为小麦粉与荞麦粉比为7030、南瓜浆30%、海藻酸钠0.2%、食盐2%.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不同种淀粉混配与原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以甜荞麦粉和高筋小麦粉及30%荞麦粉-70%小麦粉混粉为原料,采用Osbrone法分离淀粉,分析3种淀粉颗粒组成、颗粒结构、溶解度及膨胀度、淀粉糊特性、热特性等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荞麦淀粉和小麦淀粉相比,混配淀粉致密度最差、结晶度最高、晶体崩解所需的能量最大;混配淀粉比单一淀粉更难糊化;热焓值更高;混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在温度较高时升高的最缓慢;颗粒形貌、淀粉晶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粉、大豆粉、玉米粉、荞麦粉的混合物料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口感酥松、香甜味美、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杂粮饼干。其最佳配方为小麦粉10%、大豆粉10g、玉米粉20g、荞麦粉20g、起酥油20g、白砂糖32g、饴糖2g、鸡蛋5g、奶粉4g、精盐0.5g、小苏打0.5g、碳酸氢铵0.2g、磷脂1g  相似文献   

20.
将豆粉和小麦粉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不同豆粉对小麦粉粉质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减少,面团蛋白弱化度增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不断减小;C2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与5种豆粉添加量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绿豆粉对小麦粉的粉质特性影响较大,黄豆粉和黑豆粉对小麦粉的糊化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