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开口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开口度、疼痛程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同时点比较,张口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时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 ,CM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 , 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优于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牙合垫和再定位牙合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牙合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牙合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牙合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关节弹响、疼痛程度(VAS)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关节弹响状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牙合垫对关节弹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牙合垫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VAS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牙合垫均可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再定位牙合垫主要用于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稳定型牙合垫治疗关节疼痛的疗效优于再定位牙合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的191例TMJ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行牙合垫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63例患者记为牙合垫组,行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57例患者记为注射组,仅行常规功能训练的71例患者记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最大张口度、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3个月,3组各项评价指标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关于VAS评分、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方面,分值由低至高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而最大张口度由大至小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3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 < 0.05)。结论    TMJOA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后采取适当辅助治疗和功能训练均能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其中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合常规功能训练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改良再定位(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治疗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NR)的临床治疗方法,评价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3例ADDNR病例(双侧10例,单侧3例),手法复位后,应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对其进行治疗,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对关节治疗前后功能进行评价,MRI对其治疗前后盘突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急性ADDNR主诉开口受限,下颌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关节盘明显前移位,治疗后盘突关系得到全部或部分恢复,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结论采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对急性ADDNR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以恢复良好的盘-突关系,阻止关节盘和髁突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5.
手法复位辅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腔扩张后手法复位辅助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方法 2%局麻药2~3 ml 注入关节上腔,手法复位解除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垫保持良好的盘-突关系.结果近期临床观察表明①开口度恢复,最大开口度从治疗前的25.8 mm增大到46.6 mm;②疼痛症状消失,疼痛分值视觉模拟尺从治疗前的2.62下降到0.43; ③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Fricton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分别从治疗前的0.337和0.185下降到0.021和0.011.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药物治疗和理疗无效的情况下,关节盘复位辅助定位垫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颞颌关节绞锁应用于(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对21例单侧颞颌关节绞锁患者使用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绞锁性颞颌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健患侧髁突运动轨迹在最大开口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中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通过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观察到患者髁突运动轨迹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性。患侧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运动范围的比较发现,在最大开口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前伸和侧方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结论(牙合)垫治疗后绞锁性颞颌关节健患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更加对称,患侧关节运动轨迹的范围增大。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作为(牙合)垫治疗颞颌关节绞锁髁突运动轨迹改变有效的观测与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再定位(牙合)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3例用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治愈18例(55%),效果良好10例(30%),总体有效率为85%;治疗失败5例(15%)。结论 再定位(牙合)垫是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选择16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牙合)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前伸(牙合)及侧方(牙合)运动,并比较2组的(牙合)分离时间.结果 病例组前伸及侧方(牙合)干扰发生率较高,(牙合)干扰点多位于第二恒磨牙.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1.504±0.681)、(1.532±0.913)、(1.358:±0.791)s,对照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分别为(0.470±0.059)、(0.483±0.045)、(0.482±0.047)s.病例组左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右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及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与正常(牙合)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运动(牙合)分离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方法。方法:将4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病患者分成3组,即[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将3种治疗方法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指数: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改变值,[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P〈0.05),关节灌洗组与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治疗前后开口度的改善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优于[牙合]垫治疗组(P〈0.05)。结论: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牙合]垫治疗或关节灌洗术,同时,关节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显效方面优于[牙合]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验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7侧,女37侧),施予软组织放松技术,随后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下颌运动轨迹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软管盘复位训练.白天自我维持下颌休息位,夜间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牙合)垫,以保持良好的盘-髁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治疗结束后1~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2.6±6.1) mm增加到(43.9±3.3)mm;疼痛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到0.7±0.25.4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经MRI复查显示,20例(占46%)为正常盘-髁关系;16例(占36%)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8例(占18%)仍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关节盘手法复位后继以运动治疗及配戴(牙合)垫.对急性盘前移位患者能够恢复开口度,缓解疼痛,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腔扩张后手法复位辅助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方法  2 %局麻药 2~ 3ml注入关节上腔 ,手法复位解除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 ,复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垫保持良好的盘 突关系。结果 近期临床观察表明 :①开口度恢复 ,最大开口度从治疗前的 2 5 8mm增大到 46 6mm ;②疼痛症状消失 ,疼痛分值视觉模拟尺从治疗前的 2 6 2下降到 0 43;③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善 ,Fricton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分别从治疗前的 0 337和 0 185下降到 0 0 2 1和 0 0 11。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药物治疗和理疗无效的情况下 ,关节盘复位辅助定位垫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牙合)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牙合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牙合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关节盘前移位的再定位[牙合]垫治疗理论,于1970年由Farrar提出。再定位[牙合]垫可以诱导髁突前移,“捕捉”到前移位的关节盘,重建“正常”的盘突关系,从而消除弹响或者改善疼痛和开口受限等临床症状。但目前关于再定位[牙合]垫的冶疗理论、临床戴用方法、近远期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咬合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再定位[牙合]垫的以上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腔注射治疗、超短波物理治疗、药物口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初期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关节上腔注射法、超短波物理治疗法、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口服法进行治疗。利用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variables,VAS)对比各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各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注射组及超短波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注射组疗效显著优于短波组及药物组(P<0.05)。结论:药物口服及超短波物理治疗疗效稳定性较差。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法的疗效稳定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琛  殷新民 《口腔医学》2004,24(2):105-107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应用T ScanII咬合分析仪对 32例TMD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TMD患者的牙合力中心偏离中线的程度大于对照组 ,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 ,早接触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非工作侧牙合干扰及前伸牙合干扰的出现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接触是与TMD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牙合因素 ,牙合力中心、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可作为判断TMD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病 ,它是继龋病 ,牙周病和错牙合畸形之后发病率最高的口颌系统疾病 ,多见于青壮年。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 ,其病因复杂 ,但公认与精神、牙合、肌肉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牙合因素是重要因素。以往曾采用各种理疗 ,关节腔内注射胆固醇 ,手术等方法治疗 ,但这些方法相对复杂 ,创伤性大 ,不利于广泛开展。作者在临床中应用前牙牙合垫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1 临床病例 男性 14例 ,女性 3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4 5岁 ,2 1~ 30岁 16例 ,30~ 4 5岁 3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牙列[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0例,其中低龄组(小于35岁)194例,高龄组(大于或等于35岁)166例,接受全牙列[牙合]垫治疗;对照组100例,接受健康宣教。分别于治疗(或宣教)前和治疗(或宣教)后2周、2个月、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价。结果戴入[牙合]垫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关节紊乱症状均有缓解。全牙列[牙合]垫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11,P〈0.05)。低龄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9,P〈0.05)。结论全牙列垫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低龄组患者[牙合]垫治疗的远期效果好于高龄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