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各5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 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下颌运动范围(包括最大主动张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进行评估,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VAS评分及下颌运动范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联合牙合垫组最大主动开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大于手法联合牙合垫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急性ADDWOR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联合再定位牙合垫在改善下颌运动度方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牙合]垫对髁突运动中心位置的影响,并探讨下颌定位技术测定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ele-ctronic position analysis,EPA)指导[牙合]垫调磨的方法。方法:从315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选择46例(92侧关节)有下颌绞锁运动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下颌稳定垫治疗;常规调磨后,为患者戴入合垫,再用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3D-ultrasonic navigator)进行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及下颌运动功能分析,观察常规方法调磨后垫治疗对髁突运动中心的影响;对引起双侧髁突运动中心不均衡位移的病例,则根据EPA的测试,对[牙合]垫进行修正性调磨。结果:常规调磨后,67.4%(31/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在矢状位的位移距离明显不均衡;63%(29/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不一致;而根据EPA检测修正性调磨后,91.3%(42/46)的患者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方向达到了一致。常规调磨与修正性调磨对[牙合]垫引起髁突运动中心位移时双侧的均衡性与方向一致性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过程中,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中的EPA检测指导下进行修正性调磨可以提高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的位移距离和方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TGF-1治疗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效果。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侧关节盘部分切除方法建立TMJOA动物模型,于建模后4周于右侧(实验侧)TMJ关节腔一次性注射TGF-150μl,左侧(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后12周、24周分别处死12只动物,解剖颞下颌关节,进行组织学及RT-PCR检测。结果:所有关节均表现出骨关节炎病理改变,术后12周、24周实验组病损较对照组轻,RT-PCR检测结果提示术后12周,实验组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升高,且较对照组强(P〈0.05),IL-1及蛋白聚糖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周实验组所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TGF-1因子关节腔注射能阻止TMJOA关节软骨的破坏,对TMJOA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于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大鼠髁突软骨的作用。方法    选取8 ~ 10周龄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实验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建立TMJOA模型3周后,实验组大鼠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医用臭氧,其他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1次,共3次。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后处死各组大鼠并进行取材,观察髁突和关节盘的变化;采用HE、甲苯胺蓝染色并分别通过改良Mankin′s评分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髁突软骨细胞和基质的变化情况;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    经CBCT检查和肉眼观察发现,模型组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髁突及关节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损,模型组缺损程度重于实验组。3组改良Mankin′s评分、平均光密度值和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462、44.498、113.918,均P < 0.05)。其中,模型组和实验组的改良Mankin′s评分、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大于对照组,模型组这2个指标还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模型组和实验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模型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于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30 μg/mL的医用臭氧,可减轻TMJOA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性分析及评价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牙合关系间差异。方法    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有关研究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牙合关系特征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的提取,根据NOS量表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相关文章,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5例(BDDR组),双侧关节盘位置正常者279例(BN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BDDR组患者较BN组的覆牙合、覆盖、L1-MP角大,L1-FH角、U1-L1角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间U1-FH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现有研究显示,与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相比,双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下颌中切牙较为唇倾,上下中切牙夹角较小,覆牙合、覆盖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稳定型牙合垫和再定位牙合垫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牙合垫治疗的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使用稳定型牙合垫治疗的病例18人,再定位牙合垫14人,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关节弹响、疼痛程度(VAS)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关节弹响状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牙合垫对关节弹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牙合垫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VAS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牙合垫均可有效地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再定位牙合垫主要用于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稳定型牙合垫治疗关节疼痛的疗效优于再定位牙合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继发性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患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患者共56例,根据病因分为单纯组、关节盘移位组,分别采用理疗、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和关节腔注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组中保守治疗效果与关节腔注射的无显著差别,关节盘移位组中关节腔注射优于保守治疗。结论对颞下颌关节滑膜炎要分清病因进行治疗,单纯性滑膜炎保守治疗或关节腔注射治疗效果均好,但保守治疗简便易行,几乎无创,更适宜于治疗单纯性滑膜炎;盘移位导致的滑膜炎宜采用关节腔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对13例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RW-splint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3例患者治疗后下颌运动分、关节杂音分、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指数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诊分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治疗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疼痛、下颌运动、弹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开口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开口度、疼痛程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同时点比较,张口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时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 ,CM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 , 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优于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牙列[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0例,其中低龄组(小于35岁)194例,高龄组(大于或等于35岁)166例,接受全牙列[牙合]垫治疗;对照组100例,接受健康宣教。分别于治疗(或宣教)前和治疗(或宣教)后2周、2个月、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价。结果戴入[牙合]垫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关节紊乱症状均有缓解。全牙列[牙合]垫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11,P〈0.05)。低龄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9,P〈0.05)。结论全牙列垫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低龄组患者[牙合]垫治疗的远期效果好于高龄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关节盘继以运动与验垫治疗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短期疗效;通过MRI评价复位后短期内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选取44例患者急性开口受限(病程在2个月以内)且经MRI证实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男7侧,女37侧),施予软组织放松技术,随后行手法复位关节盘.复位后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下颌运动轨迹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和软管盘复位训练.白天自我维持下颌休息位,夜间配戴硬质热塑再定位(牙合)垫,以保持良好的盘-髁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10分),治疗结束后1~3个月内MRI复查盘-髁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2.6±6.1) mm增加到(43.9±3.3)mm;疼痛明显缓解,由治疗前的3.6±1.5下降到0.7±0.25.4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平均4.6±4.7周经MRI复查显示,20例(占46%)为正常盘-髁关系;16例(占36%)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8例(占18%)仍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关节盘手法复位后继以运动治疗及配戴(牙合)垫.对急性盘前移位患者能够恢复开口度,缓解疼痛,对维持正常盘-髁关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牙合)垫在口腔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修复治疗中,对于磨耗严重的缺牙患者来说,(牙合)垫既可以恢复正常的咬合高度,改善咀嚼功能,又可以修复缺牙间隙,恢复美观。此外,(牙合)垫在颞下颌关节紊乱和正畸矫治中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稳定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稳定牙合垫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6例,疗程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值(VAS)和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VAS由治疗前的5.66±1.28减小到1.46±1.14;开口度由(26.93±2.64) mm增大到(38.35±2.04) mm,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治疗后MRI显示关节盘并未复位。结论:稳定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并非恢复关节盘的位置,而是通过促进关节盘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对颞颌关节内紊乱症常用下颌前移位(牙合)垫使前移的关节盘复位。此疗法虽然有效,但复发率较高,其原因是除去(牙合)垫后颌位不能保持稳定。作者对青少年颞颌关节内素乱症在使用了下颌前移位(牙合)垫治疗后,采取让后牙升高的最终处理方法,保持颌位稳定,临床观察弹响不再出现。对象 1986年4月~1987年3月,5例诊断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伴深覆(牙合)的男性患者,年龄12~17岁。X线检查无明显关节部硬组织异常。方法给患者装戴常规的下颌前移位(牙合)垫,使关节盘复位,颌位做开闭口动作无弹响出现。(牙合)垫最好24小时戴着,饭后取下清洁。一周后复诊检查,戴(牙合)垫时做开闭口动作应无弹响,此时稍调整(牙合)垫,诱导下颌后退,确认弹响无再出现后,每隔2~3周调整一次,直至髁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功能训练在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7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60例骨性开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MEAW技术矫治;试验组30例,矫治同时配合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3个阶段中矫治效果的差异。结果    (1)排齐整平阶段:对照组有6例出现了开牙合加重现象,实验组无一例出现开牙合加重现象,比较此过程中两组垂直开牙合度变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关闭拔牙间隙阶段:试验组上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均较矫治前有所降低,前下面高/后下面高(ALFH/PLFH)值较矫治前减小,AB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腭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之和(ODI)值有所增大,下颌平面角(GoGn-SN)减小;对照组各指标与实验组相比均变化较小。(3)精细调整阶段:两组间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早期即进行肌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正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颌稳定型(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 对32例(34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下颌稳定型(牙合)垫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及疼痛量化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CMI)从治疗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18名弹响患者中13名(72.22%)弹响完全消失,10名疼痛患者中8名(80.00%)疼痛消失,14名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中10名(71.43%)转为正常。26名患者认为治疗有效(92.86%)。结论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颞颌关节绞锁应用于(牙合)垫治疗前后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对21例单侧颞颌关节绞锁患者使用下颌稳定性(牙合)垫治疗。运用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观察绞锁性颞颌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健患侧髁突运动轨迹在最大开口运动、最大前伸运动和侧方运动中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通过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观察到患者髁突运动轨迹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性。患侧关节在(牙合)垫治疗前后运动范围的比较发现,在最大开口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前伸和侧方运动的矢状位、冠状位的髁突运动范围增大(P〈0.05)。结论(牙合)垫治疗后绞锁性颞颌关节健患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更加对称,患侧关节运动轨迹的范围增大。三维超声下颌定位技术可作为(牙合)垫治疗颞颌关节绞锁髁突运动轨迹改变有效的观测与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