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船舶运行过程中,管路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若管路系统出现故障,船舶的安全性将大大降低。船舶管路系统常常运行在潮湿、腐蚀的环境中,因此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在运转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泄露等各类故障问题。基于此,运用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对船舶管路系统泄露原因、影响等展开分析,并探究进行船舶管路系统泄露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管路布置工作中目前存在的自动化水平低,重复操作量大,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根据船舶管系设计流程和技术特点,建立了人机协作的整体方案,基于A*算法构建了管路自动布置策略,开发了一种面向设计频繁变更、有效结合人工设计经验与机器执行效率的船舶管路系统辅助布置算法.采用船舶实际模型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经由辅助布置系统可快速得到与手动设计近似的船舶管路布置方案,所开发的系统可用于支撑船舶管路辅助布置.  相似文献   

3.
船舶的辅助管路系统是船舶能够安全航行的基础。压载水管路系统用来调节船舶的平衡;舱底水系统用来处理机舱及货舱累积的污水;消防水系统用来扑灭火灾。本文对以上3个管路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然后计算得到3个系统各自所用水泵的排量以及所需要管路的管径。结果表明所选择的3个系统主要设备的型号适合1700TEU的要求,最后确定了管路所用的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琼州海峡客滚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根据基本设计参数并结合舱室布置图、电力设备负荷计算书等,计算渗入热、人体热、设备热、送风管路渗入热、二次加热热、送风机热、回风管路渗入热、新风热,通过叠加法得到空调器的负荷,根据舱内显热计算送风量,最后确定设备的选型。  相似文献   

5.
船舶管路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装卸、航行以及管路输送介质不同都会经历温差变化。另外,船舶航行时,船舶摇摆及装载而引起船体变形,也对管路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以上原因,从理论分析管路所受到的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及管路的热膨胀变化。从设计的角度,改变管路走向,增加膨胀节,使用软管等方式增加船舶管路的柔性,降低由于温差、船体变形、机械振动等因素造成的管路损坏。  相似文献   

6.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2016年9月8日达到生效条件,于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实施。2019年1月22日起对我国生效。鉴于该公约自通过到生效长达13年,诸多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对现有船履行压载水公约、安装压载水设备有着一些施工影响,船东对于新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还着更高的关注和诉求。本文就在运船舶加装压载水管理系统施工中的管路制作、管路安装、现场管路修改与工艺处理等问题解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船舶机舱管路普遍存在的振动剧烈问题,消除管路振动给机舱其它设备性能发挥及船舶航行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分析了船舶管路振动产生主要原因及机理,针对管路振动的不同类型研究了隔离周边振源、降低流体脉动及避免共振等管路振动抑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在不影响船舶正常航行或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对管路振动进行原位抑制方法,结合某混装船主柴油机润滑油管路振动抑制实例,探索了振动监测技术和模态测试技术在管路振动原位抑制中的应用,提炼出管路振动原位抑制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为船舶机舱管路振动原位抑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介绍在AutoCADR14绘图平台下对管装生产设计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自行研制了MW-CAPD计算机辅助管路设计系统。MW-CAPD系统适用于中小型船厂的船舶管装设计,也可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发电厂的管路设计、制造和安装。  相似文献   

9.
客滚船车辆甲板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特殊、极具特点,考验着船厂的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文章着重分析了客滚船车辆甲板板厚设计、甲板绑扎设计、甲板层高设计等几个方面,以期为从事船舶制造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船舶管路对船舶的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船舶因为自身结构的差异,具体的管路布局会有明显的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布局方式,需要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其一是管路运行的安全,其二是空间资源利用的节约。对现阶段的船舶管路布局做具体的资料分析发现不少船舶在管路布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所以需要对其的管理做布局优化。文章对船舶管路布局的优化方法和应用做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管路系统的三维设计是船舶产品数字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于CATIAV6的管路系统三维设计为对象,对基础资源集、模型标准库、模型关联关系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管路系统三维设计流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管路系统三维设计标准化程度高、模型设计信息丰富,在工程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船舶管路布置依靠专家经验且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快速算法的船舶管路自动敷设方法。在该求解方法中,首先对布置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根据管路布置的约束对网格状态进行设置,再将传统的最短路径快速算法扩展到三维网格空间,并将网格能量值引入距离松弛函数,将可以通过网格能量描述的布置约束考虑其中。在此基础上给出单管路和带分支管路的敷设方法,并针对船舶管路对弯头数目、成束敷设、折弯长度、支架设置和接口方向等约束的要求,给出基于最短路径快速算法的处理方法。通过两个布置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船舶供油单元管路敷设的要求,研制了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文中对该系统的总体构成和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船舶轮机工程领域的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主机结构、辅助系统、管路系统存在问题,不能确保整个轮机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稳定运转.基于此,本文研究目前船舶轮机工程在检验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增强各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泵-管路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均衡系统中,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泵-管路系统振动特性,搭建了离心泵-管路系统的振动测试平台,通过采集不同工况下泵及管路的振动数据,分析了泵激振动、管路压力、辐射噪声与泵转速的关系,以及泵转速、阀门开度对管路振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泵激振动、管路压力和辐射空气噪声均随着泵转速增加而增大,对于离心泵组的泵激振动并非在额定转速工况下振动最小,与泵的运行工况密切相关;管路压力在额定转速前已经建立,在保证泵功能性前提下,可根据使用工况适当降低转速实现降低噪声目标;泵转速、阀门开度均对管路振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宗丹  林锐  江昆  刘敏 《机械》2016,(11)
管路设计作为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设计质量。从管路基础库配置、管路标准件创建和管路布置等几个方面对管路基础模型库建设进行研究,系统介绍了CATIA V6船舶管路基础模型库的设计和建库策略,分析了管路基础模型库的设计流程,提出了模型设计合理化建议,为管路及其附件库的通用化设计提供有效参考。研究结果有利于缩短管路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对CATIA V6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船舶轴承负荷测量装置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轴承负荷测量系统。该系统对传统测量装置的管路系统进行改进,由电磁阀控制泄油;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多功能软件系统。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操作方便、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集成了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和报告生成等功能,可大大降低轴承负荷测量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柴油机正常起动,检验各管路系统安装的可靠性,在柴油机首次启动前对柴油机管路系统进行仔细投油冲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了分析了首台低速船用柴油机6S46ME-C HPSCR的投油,目的是为了避免投油冲洗过程的混乱以及投油过程中需注意事项,且为投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其中包括对主滑油系统、HPS系统、HCU系统、燃油系统和气缸油系统的投油,保证了柴油机在首次动车试验前的清洁度要求。本文也同样适合船舶在试航前对各管路系统清洁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杜田  赵勇  宋建岭  魏强 《机械设计与研究》2020,36(4):128-132,137
针对火箭、飞机以及船舶等设备的管路系统,因制造与装配中偏差累积引起的系统装配效率低和可靠性下降等问题,研究空间管路装配中来源于管件成型和焊接变形的偏差形式,建立基于旋量的偏差表征,改进基于指数积公式的偏差传递模型,提出关键特征坐标误差指标(KCCE)评价偏差传递模型预测精度,实现完整的空间管路装配偏差传递建模。以三维空间管路为案例进行装配偏差传递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旋量的偏差表征方式适用于空间管路装配,改进后的空间管路装配偏差传递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船舶、飞机等发动机为减小体积,采用斜口管路焊接代替弯头连接,管路系统中端头位姿是焊接对齐的前提。针对斜口管路端头位姿的高效高精度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通过重建管路轴线以及管路端面进行端头位姿精确测量的方法。通过获取种子圆柱并设计非线性寻优算法提高圆柱拟合精度,通过高精度种子圆柱扩散重建得到管路轴线。通过双曲率阈值搜索方法对管路边缘进行搜索,得到管路端面边缘点整像素坐标。通过对端面提取得到的整像素坐标进行椭圆拟合结合射线求交方法求解端面边缘亚像素坐标,从而避免插值方法计算亚像素坐标受环境光源影响大的问题。最后,使用逐点最小二乘法重建空间投影平面并在平面上得到残差最小空间椭圆,空间椭圆中心即为管路端点,该投影平面即为端面所在平面,实现了对端头位姿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达到0.05 mm,角度测量误差小于0.1°,基本满足斜口管路端头的位姿测量精度要求,对管路的装配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