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RAPD-PCR技术结合地高辛非放射性标记系统制备了人巨细胞病毒DNA探针,并与常规随机引物法进行对照。RAPD-PCR制备的HCMVDNA探针长度呈多态性,扩增过程中不需合成特异引物,探针特异性强,产量高,用50ngHCMVDNA模板即可制备8.0μg探针;标记体系中RAPD-PCR方法Dig-dUTP浓度为5.2%。表明RAPD-ΡCR技术可用于少量DNA模板制备大量DNA探针,适用于原位杂交等需高浓度探针的核酸杂交及临床大量标本的测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探针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2.
尚世强  石一复 《上海医学》1996,19(11):634-637
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AD169株直接早期基因的EcoRIJ片段内,自行设计二对引物,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酶分析检测HCMVDNA,经实验证明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其它疱疹类病毒及正常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一次性PCR检测HCMV-AD169株基因组的最小检出量为100fg,而套式PCR可达10fg,经PstI酶切后,得到的片段与设计相符,对58名孕早期孕妇外周静脉血  相似文献   

3.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HBVDNA,并与PCR结合Southern印迹杂交(PCR-SBH)的方法作了比较。2种方法灵敏度均可达10 ̄(-5)pg。套式PCR无需制备探针,试验周期短,更适于推广。16例HCC患者检出HBVDNA9例(56.25%)。HBsAg阳性组9例检出4例,HBsAg阴性组4例检出2例。3例未测HBV血清标记物均检出HBVDNA。结果表明HCC患者血清中仍有HBVDNA低水平复制,仍具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谭德明  刘国珍 《湖南医学》1997,14(5):270-271
应用双带PCR方法(DB-PCR)检测了240份血清中HBV-DNA。该方法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与国内其它PCR试剂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4.05%(DB-PCR/华美产品)和95.28%(DB-PCR/长城产品),HBeAg阳性的血清,经DB-PCR检测HBV-DNA阳性者达93.55%(29/31)PCR产物Southemblot后能与HBV-DNA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聚酶连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4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PNA,并与放免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更能客观地反应HBV在体内存在的状态,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HBV感染;104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8.8%,而血清中HBV-DNA阴性的20例患者有7例PBMC中检测出HBV-DNA,占35%。因此,在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同时检测PBMC中的HBV-DNA可进一步防止HBV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7.
同一份血清中的HBVDNA与HCVRNA经热变性直接法一步裂解,先用针对HCV特异的外引物将HCV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采用HBV,HCV各自特异的2套引物进行PCR同步扩增。结果按预定大小,PCR产物出现2条带。分别为428bp,144bp。将产物转移至尼龙膜上,经α-32PdCTP标记HCV探针及地高辛素标记HBV探针进行重复杂交,证明144bp为HCV所特有,428bp为HBV特有。用该方法对30份单独检测证实HBV,HCV核酸均阳性血清测验,其结果完全吻合、该二联技术可明显缩短检测时间,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14例传染科门诊病人血清HBV-DNA,并与HBV有关的血清学标志(HBV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92和JHBsAg(+)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50例,占54.34%;在28例HBeAg(+)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26例,占92.86%;在20例HBVM均为阴性的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有6例,占30.00%。证明PCR法检测HBV-DNA较用ELISA法检测抗原一抗体更加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引物法制备地高辛标记含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基因片段的质粒PBR322作为探针,建立DHBVDNA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探针可检出1.0pg同源DNA片段,不与人乙肝病毒(HBV)及鸭肝细胞DNA发生杂交,与 ̄35S-DHBVDNA探针的灵敏度相似。该探针检出重庆地区2-3月龄麻鸭血清DHBV自然感染率为25.48%;用DHBV血清经腹腔感染1-2日龄雏鸭,1周后阳性感染率为82.90%,并可持续感染至少2月。  相似文献   

10.
在DIG标记及检测系统中,以Lumiget PPD作为AP底物,经dot-Blot杂交后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HCDMV DNA,并与NBT义物显色法比较,结果显示:Lumiget PPD法可检出0.1Pg,同源DNA,非同源性HBV DNA,HSV-Ⅰ,HSV-Ⅱ,DNA不能检出;Lumiget PPD底物作用只需3h即可获得清晰稳定的结果,优于NBT底物显色法。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HCV—RN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V-RNA水平的价值,探讨PBMC中检出HCV-RNA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KR及RT-PCR技术同时检测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和淋巴细胞中HCV-RNA。结果血清、淋巴细胞中HCV-RNA的荧光定量PCR检出率(49.4%、69.0%),分别高于相应标本中HCV-RNA的RT-PCR阳性率(33.3%、35.6%)(P <0.05)。血清、淋巴细胞中同时检出HCV-RNA的一致率,荧光定量PCR法(31.0%)显著高于RT-PCR定性法(6.9%)(P<0.001). 荧光定量PCR法,淋巴细胞中HCV-RNA检出率高于血清(P<0.01)。结论 与 RT-PCR相比,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HCV-RNA敏感性较高,对PBMC内HCV-RNA检测有利于提高HCV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取抗CD4单克隆抗体(McAb)可变区基因,为构建抗CD4嵌合抗体打下基础。方法 从分泌抗人CD4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中提取总RNA,用家族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出重链可变区(VH)基因及轻链可变区(VL)基因。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载体,然后转化JM109细菌。并用全自动 DNA序列分析仪对VH及VL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结果:VH基因为351  相似文献   

13.
毛申兰  姚光弼 《上海医学》1993,16(12):699-701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Bio-11-duTP掺入扩增的HBV DNA中,制备了长度为120bp的生物素探,检测到0.1pg的HBV DNA。PCR标记法简便迅速,特异性,用DNA量少且无需分离纯化,其标记探针得率高,活性强。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7%和45%,尤其在急性乙肝(AH)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中,HBV.DNA在PBMC中检出率显著高血清,提示HBV.DNA普遍存在乙肝患者甚至HBsAg转阴的病人PBMC中,可能是肝脏病病变反复活动及病毒重复感染的来源。因此也导致既往有HBV感染史的HBsAg阴性献血员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HBV基因扩增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析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鉴定、应用血清HBVDNA的PCR扩增产物制备基因探针和单项抗HBc阳性血清的HBV基因扩增。PCR用adr、adw、ayw3种亚型HBV的C基因区共有序列为内外两对引物分单次或套式扩增,产物为66abp或428bp,两者序列中段共含-BgIⅡ酶切点并与一寡核苷酸探针同源。428bp产物被用以缺口平移标记32P探针作斑点和转印杂交检测。结合分子杂交的PCR结果从单项抗HBc阳性的8/42例慢性肝炎和2/12例无症状受测者血清中检出HBVDNA,证实病毒低度复制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HBx—DNA探针的研制及在肝癌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EcoR I酶切片段(3.2kb)制备HBV-DNA探针及由HBV/BamH I、Bgl Ⅱ酶切片段(0.59kb)制备HBx-DNA探针。将Dig-HBV 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筛选肝细胞性肝癌HBV-DNA整合型标本,进而用Dig-HBx DNA探针检测HBV-DNA纯整合型肝细胞性肝癌中HBx的存在情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一种随机引物“P2(CGGCCGGTA)对正常Wistar雄性大鼠DNA基因组进行RAPD-PCR分析,扩增产物呈现出多态性DNA图谱,其中DNA片段分子大小依次为:1439、1334、1122、708、575、537、479、316bp。RAPD-PCR技术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8.
选取HCMVAD169株EcoRIJ片段区的IEA基因第四外显子为扩增靶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外引物扩增242bp片段,内引物扩增146bp的片段,此方法很灵敏,可检测5-10fgHCMvDNA。我们随机采集51名新生儿脐带血,应用NaI法提取全血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表明:32名为HCMVDNA阳性,以口腔粘液DNA(40名)为模板进行扩增,24名为HCMVDNA阳性。因此,套式PCR可用于临床上快速准确地检测HCMV。  相似文献   

19.
取自肝癌高发区的40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标本,应用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PHC和癌周肝组织内HBVDNA的表达,并用光敏生物素C-myc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和用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及P53癌基因在PHC和癌周肝组织内的表达。Dig-HBVDNA探针肝内总阳性率为80%,在PHC内为65%,而癌周肝组织中为73%。HBV-DNA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而HBVDNA阳性颗粒在胞浆内比胞核内多。HBVDNA阳性细胞癌周比癌内更多。结果表明,PHC病例与HBV存在关系密切;癌内HBVDNA大都属整合型,而癌周属游离型。研讨PHC内HBVDNA的表达与HBsAg,HBcAg,和P53及C-myc癌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我们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启东、泰兴140例HCC病例和247例对照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并结合其它乙肝病毒指标,分析了HBV-DNA在HCC发生中的病因学作用。结果显示: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在探讨HCC的病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HBV-DNA复制为HCC重要的病因标志之一,明显优于其它复制指标,其OR值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值分别为2.11和49%,虽不如HBsAg感染的危险性大,但仍可见其独立地在HCC发生中的病因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