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有关单位 :现将《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 0 0 3年版 )印发给你们 ,本规范自 2 0 0 3年 5月 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依照本规范进行检验和监督工作。已往发布的文件与本规范不一致的 ,以本规范为准。请将本规范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我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保健酒中总皂甙含量测定时提取方法优化,本文以某保健酒为样品,对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二十三保健食品中总皂甙的测定法测定总皂甙含量~([1])时总皂甙的提取条件进行一个研究,以优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保健食品原料肉苁蓉的质量情况。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6批荒漠肉苁蓉和6批管花肉苁蓉的标志性成分、外源性污染物等理化指标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标志性成分相似,含量存在差异,外源性污染物检测均符合要求。结论采集的6批荒漠肉苁蓉和6批管花肉苁蓉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酒中透明质酸钠含量的稳定性试验,为白酒中添加透明质酸钠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的稳定性试验规范要求,将试验酒样置于37~40℃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以透明质酸钠的含量为指标,对定量添加透明质酸钠的试验酒样进行连续跟踪检测,监测酒样中透明质酸钠的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试验酒样中透明质酸钠的终点值和初始值相比,其平均衰减值为7.73%≤10%,满足《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GB/T43293—2022《鞋号》标准于2022年10月12日发布,并将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版标准相较于旧版标准的修订内容,并分析了新、旧版标准间的差异,有助于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对新版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保健食品中芦荟苷测定方法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方法 采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测定芦荟苷的方法对大量市售的以芦荟苷为主要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实践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芦荟苷是两个非对映异构体芦荟苷A和芦荟苷B的混合物,采用标准方法所测的保健食品中的芦荟苷含量可能仅为芦荟苷A的含量,而并不是芦荟苷的总含量。结论 建议对保健食品中芦荟苷的测定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逐步完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保健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与标准的研究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保健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与标准的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部攻关计划。该计划丰富和逐步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技术,主要研究保健食品原料成分安全性快速筛检技术;芦荟、五味子、决明子、泽泻等代表性原料成分的作用特点和作用剂量谱研究,19种原料成分的快速筛选评价,螺旋藻类保健食品原料、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调查。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成组体外试验为基础的“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安全性评价快速筛选方法”;提出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已经作为卫生部规范性技术文件颁布实施,本研究结果对比较全面的认识部分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为政府和企业合理运用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GB 1929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进行解读,与旧版标准相比较,新版标准主要对标准名称和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进行了修改,并且增加了真菌毒素限量要求.通过对新、旧版本标准变化内容的比较分析,旨在为企业和检验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新、旧两版GB 16740标准对上海市保健食品中铅、砷、汞残留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标准改变带来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对2011~2015年上海市收检的保健食品进行铅、砷和汞残留量测定, 并使用SPSS 19.0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2011~2015年共检测保健食品7306份, 按旧版GB 16740评价, 总合格率为96.17%, 铅、砷和汞残留量总超标率分别为3.09%、1.46%和0.22%; 按新版GB 16740评价, 总合格率为98.06%, 铅、砷和汞残留量总超标率分别为1.28%、0.94%和0.22%, 超标样品中胶囊剂和茶剂居多。结论 上海市保健食品中铅、砷、汞污染水平总体较低, 新版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原标准中根据剂型判断结果的模式, 使得结果评价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防盗安全门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565-2022《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现通过对比分析新、旧版国标中主要技术指标变化,为防盗安全门新版国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专业的解读和分析。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满足新版国标的防盗门产品质量智能化检测平台设计,希望为防盗门产业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市售18种食品中克伦特罗快速检测产品的测试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可用于监管的克伦特罗快速检测产品。方法以猪肉为基质,采用基质加标的方式制备盲样,使用18个厂家的克伦特罗快速检测产品进行测试,以测试结果的检出限、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为性能指标,同时考察方法的实效性,前处理的便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次评价的18种产品中,有3种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符合性能指标技术规范要求。结论综合考虑产品性能指标符合情况和适用性等方面,3种快速检测产品可满足食品快检监管需要,其他产品需进一步改进技术及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沙门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每年引发大量财产损失,快速简易的检验方法对于食品沙门氏菌的检验至关重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作为PCR的有力替代工具,经历多年发展已在等温扩增领域显示出明显优势,在沙门氏菌检测应用方面也日渐成熟。本文对近五年来LAMP技术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和LAMP技术检测平台进行了分析汇总。在沙门氏菌LAMP技术的特异性方面,对现有靶标基因的有效性和新靶标基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对不同血清型的特异性检测和多重LAMP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以此说明探针法、多重检测,微流控技术和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是沙门氏菌LAMP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LAMP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沙门氏菌检测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提高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情况的汇总分析和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的数据显示,微生物性因素导致不合格问题以及食源性疾病一直居于首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从注重终产品检测转变为注重过程控制。食品微生物检测作为食品的卫生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的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食品中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及标准体系的变化,并介绍了食源性微生物检测及鉴定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产品的应用情况,包括:显色培养基、测试片、ATP荧光法、PCR技术、生物芯片、质谱、测序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我国标准体系及检测技术的应用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鲜度是生鲜食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普通食品包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的监测要求,而智能包装技术的出现让新鲜度的监测成为可能.智能包装技术通过利用指示剂和传感器来监测食品在贮藏中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以反映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包装食品或环境的状况.从指示剂和传感器两大类技术介绍智能包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国家和相关食品行业对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视。为保证食品安全, 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必不可少。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一种基因扩增技术, 自2000年发明以来广泛应用于医学、动物科学、食品学等领域, 现已成为食品检测技术中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备受各国专家学者的青睐。本文对近年来LAMP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同时探讨LAMP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为LAMP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Food safety is one of the biggest public issues occurring around the world. Micro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hazards can lead to food safety issues, which may occur at all stages of the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tackle food safety issues and safeguard consumer health, rapid, accurate, specific, and field-deployable detection methods meeting diverse requirements are one of the imperative measures for food safety assurance. CRISPR-Cas system, a newly emer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purposed in biosensing and has demonstrated huge potential to establish conceptually novel detection method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CRISPR-Cas–based detection and its current status and huge potential specifically for food safety inspection. We firstly illustrate the pending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and summarize the popular detection methods. We then describ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based detection in food safety inspection. Finally,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istic opportunities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detection methods are still unsatisfactory in some ways such as being time-consuming, displaying unme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standards, and there is a comparative paucity of multiplexed testing and POC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RISPR-Cas–based biosensing is an innovative and fast-expanding technology, which could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or even replace them. To sum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SPR-Ca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RISPR-Cas with other techniques is promising and desirable,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customized” and “smart” detection methods for food safety inspection in the coming future.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因子,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对食品检测的力度,将食品风险监测、监督及保障性抽检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对食品快速检验技术需求日益增强,快速检验技术具有时效性强、操作便捷、检验成本低的特点,但微生物的检验专业特点限制了快检技术的开収与应用。本研究根据目前微生物最新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主要论述了克疫胶体釐技术、克疫磁珠技术、基于核酸扩增的微流控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研究迚展和应用,总结了各种技术开収和改迚的内容和斱向,以及应用的范围拓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于操作、价格便宜等特点, 我国目前普遍应用于基层监管。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增强了对餐饮环节现制现售产品及流通环节快销产品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 提高了监管和执法效率。但由于基层监管人员相关专业力量的不足, 以及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使得基层监管人员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基层在用或拟采购快速检测产品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点,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提高食品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合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基层监管中问题的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以期使食品快速检测能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起到快筛快查、监管前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帮助食品卫生标准使用深刻理解食品卫生理化标准,详细介绍了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修订背景、指导思想及存在的问题。2003版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技术含量高,大量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积极采用CAC和AOAC检验方法,遵循CAC国际组织有关制修订食品检验方法的程序,提高了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涉及的分析项目多。内容广,包含食物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食品功效成分、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天然毒素及其它有机污染物等分析方法,基本上包含了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健全了测定方法体系,包含现有食品卫生标准的所有类别,能够满足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有些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技术参数,一些方法虽有技术参数,但没有严格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食品检验方法相对滞后于食品标准;内容格式不尽完善;感官测定方法不够完善,给结果判定带来困难。该标准体系是我国现有食品标准中涉及面广、影响大的标准,并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概念、组成、分类、特点及检测原理, 并对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品质及其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作了概括介绍, 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有害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对生物传感器的不足作出了评价, 并预测和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