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CYP1B1基因突变及其分布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CYP1B1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文献。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运用Freeman-Tukey双反正弦变换法对基因突变率进行合并计算,收集并获得我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CYP1B1基因突变谱。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434例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其中69例存在CYP1B1基因突变,合并突变率为15.2%(95%可信区间11.8%~19.0%)。共发现43种突变,基因突变谱分散,以7990C>T(L385F)、8006G>A(R390H)、4124C>G(L107V)三种突变频率最高,比较发现L107V是中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人群CYP1B1基因特有的变异位点。结论中国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CYP1B1基因突变率较低,提示该人群中存在除CYP1B1基因以外的其他致病基因。收集获得的CYP1B1基因突变谱可为今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人群基因突变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7月经新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的71例共132份肺癌患者标本基因检测数据(其中包括血液标本67份、肿瘤组织48份、胸腔积液15份、脑脊液2份),采用GraphPad Prism7.0统计分析不同临床标本伴随基因的突变/扩增状态。结果:所有检测标本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外,另可检测到前5位突变/扩增基因分别为肿瘤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 1,RB1)、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初诊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共入组50例,EGFR突变阳性率34%(17/50),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79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 123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2.46次/例,血液标本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吸烟、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初诊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共入组46例,EGFR突变阳性率50%(23/46),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160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285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6.20次/例,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均无关(均 P>0.05),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有关(U=74.000,P<0.001;U=130.5,P=0.003;F=8.968,P= 0.011)。亚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及肿瘤组织中TP53是否突变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χ2 =0.321,P= 0.571;肿瘤组织:χ2 =0.309,P=0.579)。对同时进行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配对检测的患者,初诊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3(1,8)]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50,P=0.001)。动态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后的1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后两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相比[1(0,2)vs. 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P= 0.916)。结论: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即存在多种伴随基因突变/扩增,有吸烟史、男性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改变不能提示患者病情进展,TP53突变与否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青  陈波  刘畅 《疑难病杂志》2024,(4):489-490+495
报道1例HUWE1基因突变合并KDM5C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的智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关于RNA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PCR)扩增目的片段,随后进行直接测序检测SF3B1突变情况。结果52例MDS患者中有4例发生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为7.7%,突变类型均为K700E。突变发生在环形铁粒幼细胞( RS)增多的MDS为3/4例,发生率为75%。突变患者显示较长时间的生存期,但病例数较少。结论伴 RS 增多的 MDS 患者中SF3B1突变常见,突变阳性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和RRM1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化临床资料,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为NSCLC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2例同期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和RRM1的蛋白表达,应用PCR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同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以及不同ERCC1和RRM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EGFR基因突变女性(56.5%,13/23)高于男性(20.7%,6/29)(P=0.009),腺癌(56.5%)高于鳞癌(23.1%)(P=0.017);不同TNM分期、年龄和吸烟状况下EGFR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RCC1、RR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24/52)、48.1%(25/52)。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和吸烟状况的患者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和RRM1阴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期(18.2M,17.3M)高于阳性表达者(13M,15M)(P=0.001、0.009)。(3)EGFR突变型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期较EGFR野生型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EGFR野生型同时ERCC1、RRM1的表达阴性化疗疗效和中位生存期较突变型的好(P=0.043,P=0.0006)。结论:(1)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2)ERCC1、RRM1的表达水平可评价中晚期NSCLC患者以铂类为基础化疗的疗效,并可作为判断该类患者预后的指标。(3)EGFR野生型且ERCC1、RRM1的表达阴性的患者术后行以铂类为基础化疗其疗效较佳,EGFR突变型患者建议选择TKI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严重胰岛素抵抗病例,在其体内发现新的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1例9岁的男性肥胖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黑棘皮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胰岛素受体基因(insulinreceptorgene,INSR)突变结果,并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今国内学者报道的INSR基因突变型。结果:患者有黑棘皮病,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分子诊断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均为c.1088_1090del的杂合核苷酸变异,此突变为一新的突变类型,该突变可能与患者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结论:对于严重胰岛素抵抗的儿童患者,基因分析有助于进行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XY女性性逆转患者核受体亚家族5,组A,成员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 group A member 1,NR5A1)基因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抽提样本外周血白细胞的DNA,对NR5A1的2~7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重复实验和克隆测序实验验证检测到的突变,酶切分析筛查110名正常人群排除突变的多态性.结果 在5例样本中未检出明显异常的突变,只在样本4中检出1个多态突变(p.G146A),该突变在正常对照人群中检出了37.3%的突变率.结论 尽管在本研究中只检出1个基因多态突变,但结合国外报道,NR5A1的基因突变和性逆转的发生还是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对SCN1A 基因突变阴性的热性惊厥(FS)患者进行3 基因突变筛查,并分析其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Sanger 测序方法对38 例入组患者筛查SCN3A 基因突变,采用生物软件分析突变特点。结果2 例错义突变(c.956T>C/p.I319T,c.5179G>A/p.D1727N);同源性比对分析提示2 例突变均高度保守,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和100 例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应的位点改变。结论在SCN1A 基因突变阴性的FS 患者中,发现2 例SCN3A基因突变错义突变,该突变可能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基因突变和梅州地区女性乳腺癌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治乳腺癌患者300例,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I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开展准确分型,包含Luminal A型90例、Luminal B型72例、Her-2过表达型70例和Basal-like型68例,对BRCA1/2基因全编码区和编码区上下游20bp内含子区域开展高通量测序获得两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的BRCA1/2基因突变率。结果:不同乳腺癌亚型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Basal-like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其他分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率高于Luminal A型组(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梅州地区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以及Basal-like型乳腺癌患...  相似文献   

10.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占比最大的蛋白类型,其中Ⅱ型胶原蛋白是构成关节软骨和透明软骨的重要蛋白。COL2A1基因可编码Ⅱ型胶原蛋白前体,因此COL2A1基因突变会导致Ⅱ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Ⅱ型胶原蛋白病。现收集已报道的COL2A1基因突变病例,探讨常见的COL2A1基因突变类型和COL2A1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总结COL2A1基因突变位置信息及突变类型信息,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和性别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根据COL2A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临床表型亚型的发病特点,将21种亚型分为5类并阐述各类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Ⅱ型胶原蛋白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肯尼迪病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1 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
一外显子CAG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 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
重复序列数为50 个,符合肯尼迪病基因诊断的标准。结论基因诊断可以作为肯尼迪病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ATP7B基因常见突变种类和形式,以期建立WD的ATP7B基因突变热点的检测平台。方法:提取30名W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第5、8、12号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30例WD患者共检测到6种ATP7B基因突变,均为点突变,8号外显子检测到5种突变,突变频率40.00%;12号外显子检测到1种突变,突变频率23.33%;5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突变。结论:ATP7B基因第8和12号外显子可能是WD基因突变热区,以Arg778Leu和Arg952Lys为高频突变位点,WD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应首选第8和12号外显子。  相似文献   

13.
杨云振  余辉  崔振  余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8-110,F000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抽取已经确诊55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查体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直接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55例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9.09%(5/55),其中17例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23.53%(4/17),高于晚发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率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2)5例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有3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即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60%(3/5),而非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中三阴比例为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5/5),高于非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结论BRCAI突变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三阴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且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43例白血病(AML)患者FLT3基因和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3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初诊时收集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FLT3和NPM1基因,并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分析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FLT3基因突变,观察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并随访1 a了解其预后。结果 43例患者初诊AML患者中共检出FLT3+AML 30例(69.77%),其中正常核型AML 22例(81.48%)显著高于异常核型AML 8例(50.00%)(P<0.05);共检出NPM1+AML 28例(65.12%),其中正常核型AML 21例(77.78%)显著高于异常核型AML 7例(43.75%)(P<0.05)。FLT3+AML患者完全缓解率与无复发率显著高于FLT3-AML患者(P<0.05);NPM1+AML患者完全缓解率与总生存率显著高于NPM1-AML患者(P<0.05)。结论 AML患者FLT3和NPM1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是较为常见的子学异常,且NPM1和FLT3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199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PCR 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KIT基因(外显子9、11、12、13、14、17和18)与PDGFRA基因(外显子12、14和18),分析GIST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99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169例(84.9%),PDGFRA基因突变11例(5.5%),KIT/PDGFRA野生型(WT-GIST)19例(9.5%)。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中有2例为纯合突变型。WT-GIST中有2例PDGFRA基因外显子12的上游内含子检测出突变。小肠GIST患者的KI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胃GIST(P<0.05)。高危组和中危组(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的KIT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极低危组(P<0.01)。KIT基因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大小、肿瘤组织学形态、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组间无明显差异。年龄≤50岁的GIST患者PDGFRA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年龄>50岁的GIST患者(P<0.05)。胃和结直肠GIST患者的PDGFRA基因突变率均明显高于小肠(均P<0.01)。上皮样细胞型GIST患者的PDGFRA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梭形细胞型(P<0.01)。不同性别、肿瘤组织大小、肿瘤细胞核分裂象、NIH分级和Ki67指数组间的PDGFRA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KIT基因突变是GIST患者的主要突变类型,小肠GIST和中、高危GIST患者KIT基因突变率较高;年龄≤50岁、胃、结直肠、上皮样细胞型的GIST患者PDGFRA基因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25例临床诊断为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用Sanger法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肌肉活检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部分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例患者存在19个不同位点的DYSF基因突变,其中10个为新位点,错义突变占53%.除1例患者为携带者外,9例诊断为dysferlinopathy,包括4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4例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1例小腿前部无力的远端前群肌病,其中8例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通过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DYSF突变的基因型,进一步加深了对dysferlinopathy临床和遗传高度异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 KRAS 和 BRAF 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 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 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 样品 DNA 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 DNA,使用sARMS-PCR 同时进行 KRAS 及 BRAF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① KRAS 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 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 及G12V 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 及G12V 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 突变型;② BRAF 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③未见KRAS 和BRAF 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 技术检测NSCLC 患者KRAS 和BRAF 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 和BRAF 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 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 与BRAF 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疆82例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新疆遗传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新疆地区的82例符合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 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BRCA1/2基因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结果进行DNA测序证实。统计分析 BRCA1/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2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8例(9.76%)BRCA基因突变,其中 BRCA1突变4例,BRCA2突变4例;4例 BRCA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W372X无义突变、6873delCTCC移码突变、9481delA移码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高(5/30,16.7%)。结论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比例高;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未发现BRCA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驱动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212例NSCLC的肿瘤组织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EGFR、ALK、ROS1三基因突变状态,统计分析其突变率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云南地区212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50.9%(108/212),以19-del和21号外显子L858R位点突变为主型(76.0%),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及腺癌患者(P<0.05),与年龄大小无关(P>0.05),其中宣威地区发现G719X与S768I位点少见双突变(12.0... 更多  相似文献   

20.
孙伟  李志坚  孙显光  卜朴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64-2666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为防止AIDS耐药传播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ueliSens EasyQ荧光实时定量PCR系统对治疗1年以上的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1 000 U/ml者采用Abbott公司ViroSeqTMHIV-1 Genotyping System V2.0系统进行扩增、测序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 088例AIDS患者中病毒载量>1 000 U/ml者45例,获得POL区基因序列30例,且均有不同程度基因突变,仅7例产生耐药,总耐药率为0.64%(7/1 088);发现交叉耐药2例。7例耐药的AIDS患者均出现至少1种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为23.3%(7/30)。7例AIDS患者均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药基因突变,其耐药突变位点为K103N 4例、G190A 2例、V179D 1例、Y181C 1例、K101E 1例、M230L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对地拉韦定、依非韦仑及奈韦拉平高度耐药,其中有2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M184V,临床上表现为对拉米夫定和恩曲他滨高度耐药。未见蛋白酶抑制剂耐药基因突变。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的耐药情况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耐药形式较为单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贵州省AIDS患者的广泛治疗和使用仍然有效;及时监控和掌握AIDS患者的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