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期患者的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筛选标准为女性、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癌、肿瘤最大径>5 cm且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未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78例符合条件。40例(51%)接受术后放疗,67例(86%)接受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DFS、OS及LRR率,组间差异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6~232个月),5年OS、DFS和LRR分别为89%、87%和2%。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84%与91%(P=0.641),5年OS分别为84%与96%(P=0.126),5年LRR分别为0%和5%。仅ER/PR状态、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 (P=0.002、0.031)。未放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胸壁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3N0M0期患者LRR率较低,仅ER/PR状态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在有效系统全身治疗基础上术后病理T3N0患者可能不需全部接受胸壁+锁骨上野放疗,但仍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对于伴有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放疗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或不放疗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34例患者中238例术后未接受放疗(未放疗组);196例接受术后放疗(放疗组),放疗范围为胸壁+同侧锁骨上野照射,总剂量为46~50Gy/23~25次。比较两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局部控制(localcontrol,LC)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结果:全组病例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94.7%和85.7%,3年和5年LC率分别为96.5%和95.6%,3年和5年DFS率分别为89.3%和82.3%。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2.7%和97.1%,5年OS率分别为82.4%和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年LC率分别为94.8%和98.4%,5年LC率分别为93.6%和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年DFS率分别为87.8%和91.3%,5年DFS率分别为78.5%和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1~3个腋淋巴结阳性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 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 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 0.11~1.90,P=0.268)。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与分段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放疗模式在31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基于CTCAE 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准则评估两种放疗技术的晚期副反应差异。结果:纳入的311例患者中,有195例接受了整体调强放疗,116例接受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整体调强放疗组和分段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DFS分别为88.7%和78.8%(P=0.013),5年OS分别为93.8%和89.4%(P=0.280)。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T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种放疗方式常见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现有放疗技术和剂量对皮肤受侵乳腺癌的控制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53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癌患者资料.其中炎性乳腺癌10例,非炎性乳腺癌43例.非炎性乳腺癌中临床皮肤受侵19例,病理诊断皮肤受侵24例.30例原发肿瘤最大径≤5 cm,13例>5 cm.全组33例接受术后放疗,中位剂量50 Gy,胸壁硅胶填充的6例20 Gy、21例>20 Gy,6例不详.45例行化疗.结果 随访率87%.全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18%、45%和64%.非炎性乳腺癌比炎性乳腺癌有较高的5年DFS(49%:30%;χ2=4.29,P=0.038)和OS(71%:37%;χ2=5.92,P=0.015).非炎性乳腺癌中肿瘤≤5 cm比>5 cm患者有较低的5年LRR(11%:33%;χ2=3.75,P=0.053)和较高的5年OS(90%:38%;x24.44,P=0.035);临床诊断和单纯病理诊断皮肤受侵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率、DFS和OS相似.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比≥4个阳性患者有较高的5年DFS(80%:29%;χ2=6.71,P=0.010)和OS(93%:52%;χ2=6.00,P=0.014).Rec+/Her2-比三阴或Her2+患者有较低的5年LRR(7%:34%;χ2=5.70,P=0.017)和较高DFS(54%:32%;χ2=8.82,P=0.003).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LRR分别为12%和30%(χ2=2.45,P=0.118).但放疗患者胸壁硅胶填充剂量>20 Gy和20 Gy患者的5年胸壁复发率为0%和50%(χ2=9.15,P=0.002).结论 皮肤受侵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患者,非炎性乳腺癌、原发肿瘤≤5 cm、腋窝淋巴结0~3个阳性和rec+/Her2-患者预后较好.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皮肤受侵患者的预后无差别.为降低胸壁复发率,胸壁放疗硅胶填充剂量应>20 Gy.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腺癌全乳房切除术后单纯区域复发(RR)患者的预后,探讨放疗的价值和靶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8年间 144例全乳房切除术后无辅助放疗、首次孤立性RR的乳腺癌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远处转移(DM)、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RR后中位随访82.5个月,全组患者 5年sLRR、DM、PFS和OS分别为42.1%、71.9%、22.9%和62.6%。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sLRR (P<0.001)和PFS (P=0.013)的独立影响因素。局部治疗时手术+放疗组的sLRR率最低(P<0.001)。手术+放疗组的 5年原RR部位再次复发率最低(P<0.001)。做和不做胸壁放疗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2.1%和14.8%(P=0.873)。非锁骨上复发者,做和不做锁骨上放疗的 5年锁骨上复发率分别为9.9%和23.8%(P=0.206)。非腋窝或内乳复发者,无论放疗与否,腋窝或内乳的 5年复发率均<10%。结论 单纯RR患者有较高的 5年OS,推荐对复发部位行手术+放疗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不建议常规对所有患者行胸壁、腋窝或内乳的预防放疗。锁骨上预防性放疗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达到腋窝淋巴结转移0~3枚的患者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28例临床诊断为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3枚。根据有无术后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87)和未放疗组(n=41),两组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达1~3枚(ypN1)患者分别为43、11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枚(ypN0)患者分别为44、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率、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的5年LRFS率、DFS率和OS率分别为91.4%、82.8%和93.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4.3%和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5,P=0.080);5年DFS率分别为89.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05);5年OS率分别为94.3%和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0,P=0.368)。亚组分析中,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术后达ypN1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3.0%和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5年DFS率分别为88.4%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5年OS率分别为90.7%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术后ypN0患者的5年LRFS率分别为95.5%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350);5年DFS率分别为90.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19);5年OS率分别为97.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1.709,P=0.001)和有无脉管瘤栓(χ^2=7.608,P=0.006)是5年LRFS的影响因素,有无术后放疗(χ^2=9.312,P=0.002)是5年DFS的影响因素,年龄(χ^2=6.093,P=0.014)和激素受体状态(χ^2=3.974,P=0.046)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1的患者,行术后放疗有局部控制获益,并能改善患者DFS;而cT1-2N1M0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ypN0的患者,术后放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把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不同亚组,了解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7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为浸润癌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期为T3-4N1或N2-3期,有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8例接受了化疗,352例接受了放疗.ER+或(和)PR+定义为受体阳性(Rec+),ER-和PR-定义和受体阴性(Rec-),Her-2++或+++定义为Her-2阳性(Her-2+).根据结果分为Rec-/Her-2-(69例)、Rec-/Her-2+(62例)、Rec+/Her-2+(89例)和Rec+/Her-2-(217例)组,分别分析4个组在放疗和未放疗下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率(DM)、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别.复发率和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差异检验用Logrank法.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除外5例放疗不详的患者,资料齐全可分析患者432例.放疗降低了4个组患者的5年LRR,Rec-/Her-2-、Rec-/Her-2+、Rec+/Her-2+和Rec+/Her-2-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3.1%和33.3%、9.3%和21.2%、9.7%和47.0%、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6.7%和49.2%、27.6%和67.5%、18.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6.7%和33.3%、67.7%和33.3%、72.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3.9%和25.2%、69.8%和41.5%、91.0%和32.8%.结论 不同ER、PR、Her-2状态的改良根治术后高危乳腺癌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把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不同亚组,了解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7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为浸润癌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期为T3-4N1或N2-3期,有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8例接受了化疗,352例接受了放疗.ER+或(和)PR+定义为受体阳性(Rec+),ER-和PR-定义和受体阴性(Rec-),Her-2++或+++定义为Her-2阳性(Her-2+).根据结果分为Rec-/Her-2-(69例)、Rec-/Her-2+(62例)、Rec+/Her-2+(89例)和Rec+/Her-2-(217例)组,分别分析4个组在放疗和未放疗下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率(DM)、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别.复发率和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差异检验用Logrank法.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除外5例放疗不详的患者,资料齐全可分析患者432例.放疗降低了4个组患者的5年LRR,Rec-/Her-2-、Rec-/Her-2+、Rec+/Her-2+和Rec+/Her-2-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3.1%和33.3%、9.3%和21.2%、9.7%和47.0%、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6.7%和49.2%、27.6%和67.5%、18.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6.7%和33.3%、67.7%和33.3%、72.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3.9%和25.2%、69.8%和41.5%、91.0%和32.8%.结论 不同ER、PR、Her-2状态的改良根治术后高危乳腺癌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把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分为不同亚组,了解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7例改良根治术后病理为浸润癌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期为T3-4N1或N2-3期,有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08例接受了化疗,352例接受了放疗.ER+或(和)PR+定义为受体阳性(Rec+),ER-和PR-定义和受体阴性(Rec-),Her-2++或+++定义为Her-2阳性(Her-2+).根据结果分为Rec-/Her-2-(69例)、Rec-/Her-2+(62例)、Rec+/Her-2+(89例)和Rec+/Her-2-(217例)组,分别分析4个组在放疗和未放疗下局部区域复发率(LRR)、远处转移率(DM)、无瘤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别.复发率和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法,差异检验用Logrank法.结果 中位随访48个月,除外5例放疗不详的患者,资料齐全可分析患者432例.放疗降低了4个组患者的5年LRR,Rec-/Her-2-、Rec-/Her-2+、Rec+/Her-2+和Rec+/Her-2-组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LRR分别为13.1%和33.3%、9.3%和21.2%、9.7%和47.0%、3.2%和15.4%;对Rec-/Her-2-、Rec-/Her-2+和Rec+/Her-2+患者,放疗降低了5年DM,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5年DM分别为26.7%和49.2%、27.6%和67.5%、18.4%和100%,并提高5年DFS和OS,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DFS分别为66.7%和33.3%、67.7%和33.3%、72.6%和0%,三组患者放疗和未放疗的5年OS分别为73.9%和25.2%、69.8%和41.5%、91.0%和32.8%.结论 不同ER、PR、Her-2状态的改良根治术后高危乳腺癌患者均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Wang S  Li Y  Yu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68-7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05例T1-2N0-1M0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治疗情况,149例患者单纯手术,135例术后放疗,113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208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加放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手术+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8.7%和7.5%(P=0.017),总生存率分别为82.1%和81.1%(P=0.61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和71.6%(P=0.457)。术后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单纯术后全身治疗组和术后全身治疗+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1.1%和9.5%(P=0.001),总生存率为75.5%和85.0%(P=0.020),无瘤生存率为59.3%和70.2%(P=0.003)。术后放射治疗+化疗不仅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还可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窝淋巴结数≥4个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组患者未放射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0.1%和15.1%(P=0.001),总生存率为54.4%和67.1%(P=0.040),无瘤生存率为30.5%和57.3%(P=0.001)。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患者,术后放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建议对这部分患者做常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54例术后以胸壁复发为首发转移部位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项临床和病理因素同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搜索万方及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4例患者原发肿瘤术后无病生存期(DFS)为4~277个月,中位DFS为50个月。单纯胸壁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后无进展生存期(PFS)2~120个月,中位PFS为21个月。单纯胸壁转移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激素受体水平、HER2表达情况是原发肿瘤术后DFS及OS的相关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术后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原发肿瘤术后DFS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将增加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明确高复发风险因素,采取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A、ⅢB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疗组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3—T4、ypN2—N3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 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0期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 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0期患者LRR的因素。 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A、ⅢB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3—T4、ypN2—N3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0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与乳房全切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与144例乳房全切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局部区域复发(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LRR)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4.890±20.47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5年总生存率97.6%,5年无病生存率96.8%;乳房全切术组:5年总生存率97.2%,5年无病生存率97.2%,两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无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与局部区域复发率[HR:3.036(95%CI:1.084~8.504)]及总生存率[HR:3.767(95%CI:1.115~12.727)]均相关。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放疗与乳房全切术在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HER-2过表达是影响早期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未来的治疗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 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局部和区域复发部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局部复发率和区域复发率计算,采用Log-Rank法对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164例(8.6%)患者发生局部和(或)区域复发。其中复发在锁骨上106例(65%),胸壁69例(42%),腋窝39例(24%),内乳19例(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45岁)、肿瘤位置(其他象限/内象限)、T分期(T1/T2)、腋窝阳性淋巴结数(1个/2~3个)、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是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期患者的LRR部位主要是锁骨上,其次是胸壁,腋窝和内乳少见。影响局部和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基本相似,放疗患者建议照射锁骨上区和胸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 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局部和区域复发部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局部复发率和区域复发率计算,采用Log-Rank法对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164例(8.6%)患者发生局部和(或)区域复发。其中复发在锁骨上106例(65%),胸壁69例(42%),腋窝39例(24%),内乳19例(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45岁)、肿瘤位置(其他象限/内象限)、T分期(T1/T2)、腋窝阳性淋巴结数(1个/2~3个)、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是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期患者的LRR部位主要是锁骨上,其次是胸壁,腋窝和内乳少见。影响局部和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基本相似,放疗患者建议照射锁骨上区和胸壁。  相似文献   

17.
Wang SL  Li YX  Song YW  Wang WH  Jin J  Liu YP  Liu XF  Yu ZH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20-52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与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35例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ER、PR和Her-2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Rec-/Her-2-(三阴性)组、Rec-/Her-2+组、Rec+/Her-2+组和Rec+/Her-2-组,比较其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835例患者中,三阴性组141例,Rec-/Her-2+组99例,Rec+/Her-2+组157例,Rec+/Her-2-组438例.Rec+/Her-2-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6.2%,低于其他患者(12.9%,P=0.004).与受体阳性组(Rec+/Her-2+和Rec+/Her-2-)比较,受体阴性组(Rec-/Her-2-和Rec-/Her-2+)有较高的5年远处转移率(26.4%和19.7%,P=0.0008)、较低的5年无瘤生存率(66.7%和75.6%,P=0.0001)和较低的5年总生存率(71.4%和84.2%.P=0.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ec+/Her-2-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风险低,受体阴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和死亡的风险高.结论 ER、PR和Her-2是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