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非共价结合拟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方法 根据非共价结合蛋白酶体抑制剂与蛋白酶体的结合特点,采用氨基酸替换、生物电子等排等经典的药物设计方法,选取邻氯苄胺作为化合物的羧基末端基团,同时在肽骨架结构中引入六元环以增强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短肽非共价结合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并通过体外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实验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8个具有全新结构的二肽和三肽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ESI-MS确证,该类化合物对蛋白酶体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结论 肽链的长短及氨基末端不同的取代基对化合物的蛋白酶体抑制活性都有影响,8个化合物在体外对蛋白酶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丰富了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结构类型,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Ma YH  Xu B  Cui JR  Yang ZJ  Zhang LR  Zhang LH 《药学学报》2012,47(4):472-478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一种主要方式,由20S蛋白酶体来完成蛋白质的降解。本文在已经报道的肽类抑制剂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类三肽四氮唑化合物,通过1H NMR、MS以及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有3个目标化合物(6b、6d和6h)具有较好的抑制20S蛋白酶体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分子对接研究显示,这类新型C端基肽类化合物能通过与活性位点非共价相互作用而与蛋白酶体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四氢异喹啉-噁二唑类非共价型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基于拼合原理,将新型非共价型蛋白酶体抑制剂PI-1833(5)的1,2,4-噁二唑靶头与本研究组发现的四氢异喹啉脲拟肽骨架相拼合,设计了四氢异喹啉-噁二唑类非共价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合成了N-((3-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异丙胺(8),并采用MTT法评价其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化合物与20S蛋白酶体的结合状态。结果与结论化合物8在10μmol·L~(-1)浓度下没有显示出抗肿瘤活性;通过比较化合物5和8与20S蛋白酶体的对接结果,发现化合物8不产生活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噁二唑和四氢异喹啉之间的连接臂柔性不够,提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连接臂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Leu*Ala羟亚乙基二肽电子等排体的β-分泌酶拟肽类抑制剂,并测定了β-分泌酶抑制活性.活性最强的化合物N9显示59.66%(10 mg/mL)抑制率.化合物N9可经计算化学方法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Carfilzomib是一个以天然产物为先导通过结构优化得到的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其先导化合物Epoxomicin是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环氧酮肽类天然产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蛋白酶体,其环氧酮结构以独特的两步反应和蛋白酶体共价结合,因此克服了同类药物的脱靶缺点。以Epoxomicin为先导,通过结构优化得到活性更强、成药性性更好的Carfilzomib,作为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于2012年上市。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小分子拟肽类衍生物并测定其抑制氨肽酶N(APN)的活性,研究它与酶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模拟APN水解底物的过渡态,以D-丙氨酸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小分子拟肽类衍生物;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小分子拟肽类APN抑制剂,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确证。结论目标化合物对APN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蛋白酶体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对1株筛选得到的阳性真菌进行放大发酵,通过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和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数据的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测定化合物的蛋白酶体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从1株具有活性的轮枝孢霉菌F04W2166中得到活性化合物F04W2166A,并确定其结构与环缩酚酞类己知化合物Pullularin C相同.体外酶抑制活性说明该化合物对蛋白酶体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其IC_50为3.1μg/mL.进一步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证明该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均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其IC_50分别为28.3和271.6ng/mL.结论 F04W2166A是一个环缩酚酞类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经典的肽醛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我们设计合成了4个肽缩醛和2个肽杂缩醛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酶水平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4个肽缩醛化合物几乎没有显示任何活性,表明此类化合物有用作前药的潜质。而2个肽杂缩醛化合物在酶水平和细胞水平均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则表明此类化合物可能不是通过前药的形式而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杂环的结构,有可能发现更好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具有氨肽酶N(APN,CD13)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并测定其抑制氨肽酶N的活性;考察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研究目标化合物与酶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以光学纯的天冬酰胺为原料,经Boc保护、环合、酯化、脱Boc保护、酰化、氢化还原、羟肟酸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借助FlexX对接软件,研究目标化合物与APN活性位点的结合情况;采用体外抑酶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结果 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N-取代-2,5-吡咯烷二酮类肽类APN抑制剂,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结论 目标化合物均对APN/CD13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h的活性较好,与计算机对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吡咯啉酮类似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作为Michael受体与蛋白酶体活性位点Thr1O~γ不可逆结合,从而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虽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对蛋白酶体的抑制活性很弱,但是可以通过吡咯啉酮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来提高对蛋白酶体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凋亡抑制蛋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活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设计并合成凋亡抑制蛋白(IAPs)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基于对Smac和Caspase-9分别与XIAP-BIR3结合位点的分析,辅以分子对接实验,设计并合成两类结构的化合物;采用荧光极化各向异性(FPA)竞争试验法测定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XIAP和cIAP1的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两类结构共16个新肽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荧光极化各向异性(FPA)竞争试验结果显示,噻唑烷环衍生物Ⅱ对XIAP-BIR3和cIAP1-BIR3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Ⅱf抑制XIAP-BIR3和cIAP-BIR3的IC50值分别为0.29、0.055 μmol·L-1。结论 发现了新的IAPs抑制剂,并得出初步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现新结构的β-分泌酶抑制剂。方法:基于对β-分泌酶与其典型的抑制剂结合位点的分析,辅以分子对接实验,设计并合成异噻唑酮取代的间苯二间羧酸衍生物;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TRF)检测化合物对β-分泌酶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0个异噻唑酮取代的苯二羧酸衍生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确证,其纯度经HPLC测定;时间分辨荧光法(TRF)检测结果显示有4个化合物对β-分泌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2a抑制β-分泌酶的IC50值为13.7 nmol&;#8226;L-1。结论:发现了新的β-分泌酶抑制剂,得出了初步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C7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γ-丁内酯类衍生物,并研究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的抑制活性,以期发现新颖的FAS抑制剂。方法 以衣康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烃代、缩合/环合、水解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体外方法初步筛选其FAS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和质谱确证;初步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含饱和烷烃侧链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FAS抑制活性,随侧链烷基的延长,其抑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结构的苯磺酰胺类IDH2突变体抑制剂。方法在现有IDH2突变体抑制剂AGI-6780的基础上,基于其与靶蛋白结合的晶体结构,利用环合策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了两个系列苯磺酰胺类目标化合物。采用体外酶学活性测定方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IDH2~(R140Q)突变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磺酰胺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IDH2~(R140Q)突变体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5个目标化合物的IC_(50)达到纳摩尔级水平,其中Ⅰ-1和Ⅱ-1的活性最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CYP1B1酶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抑制剂。方法以α-萘黄酮为先导物,结合二苯乙烯类CYP1B1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先导物的结构类似物α-(E)-苯乙烯基萘类(Ⅰ)及β-(E)-苯乙烯基萘类(Ⅱ、Ⅲ)化合物。目标化合物通过萘甲醛(6、7或8)及苄基膦酸酯(Ⅴ1~Ⅴ10)的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制备。利用7-乙氧基-3H-吩口恶嗪-3-酮-脱乙基(EROD)试剂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重组CYP1A1和CYP1B1酶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26个新型苯乙烯基萘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确证。酶抑制活性试验表明,与阳性对照物白藜芦醇相比,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CYP1B1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及选择性。化合物Ⅰ2、Ⅰ8、Ⅲ2、Ⅲ4较α-萘黄酮显示更强的酶抑制活性及选择性。其中,化合物Ⅰ2对CYP1B1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0.31 nmol.L-1)。结论合成了新型苯乙烯基萘类CYP1B1酶抑制剂,并初步分析了其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及新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三氮唑骈吡啶类Janus激酶(JAK)抑制剂并进行初步体外激酶活性评价。方法选择filgotinib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优化改造,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三氮唑骈吡啶类JAK抑制剂。以2-氨基-6-溴-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加成、亲核取代、水解、Suzuki偶联、Michael加成等重要反应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以filgotinib为阳性对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通过检测底物肽段磷酸化转化率来进行化合物激酶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鉴定。初步体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JAK亚型抑制倾向,其中Ⅰe、Ⅱe两个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激酶亚型选择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环氧酮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硼替佐米和卡非佐米被FDA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蛋白酶体已成为一种越来越热门的抗肿瘤药物的靶点。环氧酮肽类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选择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已成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蛋白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环氧酮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新型不良反应小的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方法 结合典型COX-2选择性抑制剂基本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四氢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试化合物对环氧合酶-2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设计并合成了13个新型四氢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13C-NMR和MS确证,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部分化合物对环氧合酶-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6对COX-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新型的非ATP竞争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方法针对GSK-3β的非ATP结合的底物作用位点为靶点,采用Autodock程序对类药性小分子库Maybridge进行虚拟筛选寻找新型GSK-3β抑制剂。采用克脑文格尔反应,环合及N-烷基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体外酶抑制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化合物2-(2-呋喃基)-5-苄基-2,3-二氢苯并[b][1,4]硫氮杂-4(5H)-酮对GSK-3β具有中等抑制活性(IC5047.69±2.38μmol.L 1)。结论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与目前报道的其他GSK-3β抑制剂不同,可望作为新的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方法基于活性化合物,利用"杂交"设计原理,设计和合成了系列4-吗啉喹唑啉类衍生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经1HNMR、质谱确证结构,并评价了其对Rh30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8b的活性最强,其IC50达0.8μmol.L-1。4-吗啉喹唑啉是一类新型的PI3K抑制剂骨架,值得进一步进行结构修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