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供者NK细胞诱导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纯化的供鼠NK细胞加入预处理方案与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制备(BALB/cH-2d×C57BL/6H-2b)CB6F1H-2d/b小鼠为受者,C57BL/6H-2b的小鼠为供者。70只受者小鼠经致死剂量(9.0 Gy)照射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对照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MHC半相合GVHD对照组、MHC半相合骨髓细胞移植组、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组。实验组:CB6F1H-2d/b小鼠在完成照射后1 h内首先经静脉输注纯化后的MHC半相合供者NK细胞,分为1×106、5×105和2×105/只3个组,在照射后4 h移植MHC半相合骨髓细胞。以血像、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等变化为观察指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①生存期:单纯照射对照组为(5.15±0.66)d,GVHD对照组为(15.80±1.93)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大于30 d。②病理学结果,MHC半相合GVHD对照组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其他各组均无GVHD病理表现。 结论:在MHC半相合骨髓移植模型上证实,移植前将供鼠的纯化NK细胞加入移植预处理方案,能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刘芳  张弓  陈小艳  王辛  赵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9):28-33,I0006,I0007
目的探索多种方式构建A20鼠B细胞淋巴瘤动物模型及不同方式造模成瘤的特征。方法鼠源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经皮下、尾静脉、脾脏和腹腔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或先接种裸鼠成瘤后组织块移植BALB/c小鼠,观察动物成瘤时间、成瘤率、成瘤部位;取肿瘤组织和动物脏器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BALB/c鼠皮下注2×10^6组、2×10^7组和裸鼠瘤组织移植BALB/c小鼠组成瘤率皆为100%,成瘤时间分别为(15.29±3.2)d(、7.0±0.82)d和(6.29±0.49)d。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2×106组、2×107组、脾脏注射组、腹腔注射组成瘤率分别为71.4%、100%、71.4%、14.3%,成瘤时间分别为(76.8±12.0)d、(26.1±7.99)d、(32.6±5.99)d和27 d。尾静脉成瘤部位播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食道、胃、肠、肠系膜、脑、淋巴结、骨、子宫、肌肉等多脏器和组织。BALB/c鼠A20成瘤组织学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成功构建A20皮下移植瘤模型、血行播散性模型,为利用有免疫功能动物进行B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效诱导异种骨髓移植耐受的方法和对异基因骨髓移植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C57BL 6J小鼠辐射后 ,尾静脉注射 1× 10 7个BALB c小鼠骨髓细胞 (输入骨髓细胞前 4h ,注射供鼠的活化NK细胞 ) ,观察生存期、体重、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结果 经骨髓及NK细胞输注的小鼠能显著提高受体小鼠的生存率 ,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病理伤害程度。结论 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初期 ,输入供鼠的NK细胞和骨髓细胞 ,能促进造血重建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体小鼠骨髓细胞在不同基因型辐照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规律和归巢特点.方法 分离萤火虫荧光素酶转基因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输入γ射线辐照的C57BL/6J小鼠、CB6F1小鼠和BALB/c小鼠体内;在不同时间点,以活体成像仪观察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1h后,BALB/c小鼠肺脏中出现荧光且强度最强,与C57BL/6J小鼠和CB6F1小鼠肺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4 h后肺脏中荧光信号消失;48 h后在肺脏中又检测到荧光信号并逐渐增强.供体骨髓细胞输注4h后,各组小鼠均可在脾脏中检测到微弱荧光,C57BL/6J和CB6F1小鼠脾脏中荧光信号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1),而BALB/c小鼠和C57BL/6J、CB6F1小鼠脾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P=0.001);48 h后各组小鼠脾脏中荧光均有增强,BALB/c小鼠脾脏中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强于C57BL/6J和CB6F1小鼠(P=0.000).供体骨髓细胞输注24 h后各组小鼠肠系膜中均可检测到较弱的荧光信号,48 h后肠系膜中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表达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C57BL/6J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2 h后肠系膜的荧光强度继续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B6F1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57BL/6J小鼠,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体骨髓细胞通过尾静脉输入基因型相合、半相合和全不相合辐照小鼠体内,细胞均首先分布到肺脏,然后依次向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迁移,最后定居于骨髓微环境后进行造血重建.异基因骨髓细胞输入基因型全不相合小鼠体内后,在脾脏和肠系膜中的分布要多于基因型相合和半相合的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髓MSC联合NK细胞输注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MSC;取C57BL/6小鼠脾脏细胞,磁珠分选NK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接受移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小鼠,MSC和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NK细胞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根据aGVHD分值,肝?脾?小肠aGVHD病理损害和平均存活时间,评价aGVHD的程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脾脏细胞CD11c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 根据GVHD分值,肝?脾?小肠aGVHD病理损害和平均存活时间综合评价,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和NK细胞移植组,发生aGVHD的程度均减轻,以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减轻最为明显?IFNγ的含量,NK细胞组明显高于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IL-12的含量,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低于NK细胞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MSC移植组低于培养基对照组?脾脏DC细胞的含量,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未成熟DC(CD11c+CD86-)和成熟DC(CD11c+CD86+)均低于MSC移植组,NK细胞组和培养基对照组?【结论】 MSC联合NK细胞输注降低DC细胞数量,减轻aGVHD,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腹股沟嵌顿疝一期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腹股沟嵌顿疝在我院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312例,随机分为A组(围术期不用抗生素)174例和B组(围术期用抗生素)138例。比较术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早期的切口感染。结果术后出现手术切口红肿,A组11例、B组3例;两组术后切口出现脓性分泌物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03±0.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51±0.74)×109/L;B组白细胞(7.79±0.7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72±0.66)×109/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肠管坏死的非高危人群,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小鼠非清髓性半相合骨髓移植造血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非清髓性预处理条件下,纯化的供鼠NK细胞对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BMT)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以CB6F1H-2d/b(BALB/cH-2d×C57BL/6H-2b)小鼠为受者,C57BL/6H-2b小鼠为供者。60只受者小鼠根据不同照射剂量及不同NK细胞输注量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经9.0、7.0、6.0 Gy 3个剂量60Co照射。经9.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Ⅰ)、半相合BMT组(Ⅱ)。经7.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Ⅲ)、半相合BMT组(Ⅳ)、NK细胞移植1组(Ⅴ)和NK细胞移植2组(Ⅵ)。经6.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Ⅶ)、半相合BMT组(Ⅷ)、NK细胞移植1组(Ⅸ)和NK细胞移植2组(X)。在照射后4 h移植供鼠骨髓细胞,其中NK细胞移植1组(Ⅴ、Ⅸ)每只受鼠移植前输注纯化供鼠NK细胞1×106,NK细胞移植2组(Ⅵ、X)每只受鼠移植前输注供鼠NK细胞5×105。以血常规、体重、生存期等变化为指标,观察60 d。 结果:①生存期:Ⅰ组为(5.83±0.98)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大于60 d。②移植后第10天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Ⅴ、Ⅵ组WBC和PLT分别为(1.05±0.30)×109•L-1、(53.50±12.11)×109•L-1及(0.95±0.26)×109•L-1、(47.17±11.82)×109•L-1,明显高于Ⅲ、Ⅳ组(P<0.01);Ⅸ、X组WBC和PLT分别为(0.98±0.34)×109•L-1、(50.67±12.58)×109•L-1及(0.88±0.29)×109•L-1、(45.33±14.36)×109•L-1,明显高于Ⅶ、Ⅷ组(P<0.05)。 结论:MHC半相合BMT小鼠移植前输注纯化的供鼠NK细胞促进其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8.
邵顺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29-1530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抢救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妇产科就诊的急性DIC患者85例,严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包括吸氧、原发病治疗、抗凝治疗、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纠正贫血及凝血功能、支持治疗及生命体征检测等措施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24 h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等血液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为(1263&#177;218) ml,病死率为2.33%,对照组分别为(1985&#177;357)ml和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LT、PT、FIB、D-D、FSP和AT-Ⅲ分别为(98.06&#177;15.29)&#215;109L、(17.83&#177;3.94)s、(3.90&#177;1.02) g/L、(1.68&#177;0.84)mg/L、(27.56&#177;32.93)mg/L和(87.46&#177;17.52)%,对照组分别为(76.47&#177;18.86)&#215;109L、(21.14&#177;4.71)s、(1.72&#177;0.89)g/L、(6.42&#177;2.78) mg/L、(154.77&#177;161.26)mg/L和(49.35&#177;1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综合疗法抢救产科急性DIC患者疗效显著,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和病死率,且可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克服异种骨髓移植间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方法。方法 :实验分两步 :第一步 ,SD大鼠亚致死剂量 5 .5Gy全身照射后 ,4h内经尾静脉输入正常BALB/c小鼠骨髓细胞 8× 10 7。 2d后予腹腔注射Cy15 0mg/kg。诱导形成嵌合体大鼠 ,使其对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第二步 ,BALB/c小鼠接受致死剂量 9.0Gy全身照射 ,随机三分组。照射后 4h内经尾静脉注射骨髓进行移植。A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B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和脾细胞 2× 10 7;C组输注嵌合体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和脾细胞 2× 10 7;比较GVHD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有 2只小鼠死于感染和放射损伤 ,所有对象均未观察到明显GVHD表现。B组平均存活时间为 (9.0± 1.3)d ,且死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典型GVHD表现 ,如皮毛脏乱、消瘦、弓背体位、腹泻 ,甚至血便等 ;肝实质内有灶性淋巴细胞及多形细胞浸润 ,并可见局灶性坏死 ;肠绒毛部分或大部分脱落 ,粘膜坏死、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符合GVHD病理改变。而C组除 2只小鼠分别于 18d、31d死亡外 ,余均存活超过 6 0d ,与B组有显著差异 ,且死亡率最低。结论 :有受者嵌合体的供者 ,在进行异种骨髓移植后有助于克服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NK)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小鼠C57BL/6(H-2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在移植物中增加供者的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和GVHD发生情况.结果:增加1×106供鼠NK细胞的移植组中40%小鼠出现GVHD,增加2×106供鼠NK细胞的移植组中仅30%出现GVHD;与单纯异基因骨髓移植细(80%急性GVHD、20%慢性GVHD)和骨髓 T细胞组(100%急性GVHD)比较,GVHD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30、60和120 d存活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可抑制GVHD效应,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到影响,骨髓移植(BMT)后受者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受改变。方法:FasL-cDNA经鉴定后,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基因转入BalB/c小鼠BMMNC,然后按1∶0.625体外与BAC鼠BMMNC混合培养,6d后实验组(第3组)尾静脉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同时设立:第1组(空白对照组即未移植细胞);第2组(未转染基因BalB/c鼠BMMNC+BAC鼠BMMNC);第4组(同基因BMT组)。观察移植后受者鼠造血功能及细胞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结果:BMT后10,20d,第4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第2、3组(P<0.01);第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d,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小鼠相继于1周内死亡,死亡后取脾观察未见脾结节形成。第2组、第3组存活的11只雌性BalB/c小鼠BMMNC中,Y染色体出现率为(79.35±6.77)%。第2组、第3组、第4组2月生存率分别为30%、80%、100%。第3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1),与第4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3组少数及第2组中大部分鼠移植30d出现GVHD表现,两组死亡鼠及第2组存活鼠组织因子改变符合Ⅱ-Ⅲ度GVHD病理变化,第3组存活7只鼠中有Ⅰ度GVHD病理变化。结论:转基因自体造血细胞与异基因供体BMMNC混合培养后移植,能使受者获给供体来源的造血重建,并明显降低GVHD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造血重建效果。方法选择3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对造血重建指标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的3~7 d 内白细胞下降至0,中性粒细胞〉0.5×109/ L 和血小板〉20.0×109/ L 的时间分别为(17.5±0.9) d 和(21.5±0.7)d。所有患者3系造血均得到重建。结论骨髓供者通过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后进行骨髓采集,联合多种免疫制剂,能够有效抑制 HLA 多样性屏障,提高白血病患者的造血重建效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o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after H-2 haploidentic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in mice. Methods Murine model of H-2 haploidentical BMT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Balb/c (H-2d) mouse as recipient, and Balb/c(H-2d)×C57BL/6 (H-2b) (H-2d/b) mouse as donor. Lethally irradiated Balb/c (H-2d) mice were transplanted with the bone marrow cells from Balb/c(H-2d)×C57BL/6(H-2b) (H-2d/b) mice containing donor spleen cells and/or NK cells. GVHD and survival rates were studied by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ResultsIn the group of bone marrow spleen cells, GVHD was induced in 90% mice; but in the group plus with low amount of NK cells,GVHD was induced in 20% mice; and in the group transplanted with high amount of NK cells, GVHD was induced only in 10% mice. Compared to the group transplanted only with BM plus spleen cells, the incidences of GVHD in the latter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the survival rates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15, 30, 45 and 60 days increased obviously (P<0.01 ). Conclusion In mouse H-2 haploidentical BMT, alloreactive NK cell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VHD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相合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的嵌合体水平对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raft-Versus-Tumor effect,GVT)、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25只8-12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混合型嵌合体组(A组10只)、完全型嵌合体组(B组10只)、对照组(C组5只)。A、B组小鼠行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剂量分别为4Gy、8Gy,照射后4-6h内经尾静脉注射入CB6F1代小鼠的骨髓细胞(5×106/只),C组无处理。A、B、C三组均给予Renca肾癌细胞腋窝下注射,每只2.6×106个肾癌细胞。观察肿瘤生长速率,流式细胞仪测定A、B组小鼠移植后不同时间的嵌合体水平。荷瘤32d时断颈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重;留取血浆,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浓度;取肿瘤组织做成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测定肿瘤坏死面积比;留取小鼠的皮肤、肝脏及小肠用于制备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观察GVHD。结果血液白细胞中供者源细胞比例:A组移植2周后形成混合嵌合体并达高峰,3-4周时下降至10%以下。B组小鼠移植后14d形成完全供者型嵌合体(供体细胞〉90%),28d后仍达90%以上。与C组和A组相比,B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重量显著减小(P〈0.01),抑瘤率高达52%,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比显著升高(P〈0.01)。病理学检查未见肝、小肠及皮肤出现GVHD明显变化。结论完全型嵌合体水平的半相合基因骨髓细胞移植能够激发小鼠系统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其机理可能是肿瘤坏死增加。  相似文献   

16.
Platelet factor 4 ( PF4) is a negativehematopoietic factor.It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particularly megakaryoryocyticcells,reversibly[1] ,inhibit DNA synthesis,blockcell cycle progression during S phase and reducethe sensibility of normal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but not some cancer or leukemia celllines,to cytotoxic drugs and ionizing radia-tion[2 - 3] ,and it also can cause a population in-crease of the stem cel…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近交系小鼠,建立自体骨髓移植后免疫缺损模型,并尝试应用PCD-hIL-2注射和中药促进骨髓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方法:用BALB/C小鼠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行同系骨髓移植,并用裸基因PCD-hIL-2注射与中药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免疫缺损。实验分组:A,中药+ PCD-hIL-2;B,PCD-hIL-2; C,中药+hIL-2;D,中药;E ,hIL-2;F,单纯BMT;G,正常对照;H,放射对照。结果:骨髓移植后10 d,发现A、B、C、D组与E、F组相比,下述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1)脾脏、胸腺细胞总数明显增加;(2)体内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3)脾细胞、胸腺细胞、骨髓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增高;(4)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加强;(5)体内脾细胞产生IL-2水平及对外源性IL-2的反应性升高;(6)骨髓CFU-GM数增加。结论:PCD-hIL-2基因转移与中药均可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免疫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模型,探讨移植前输注供体细胞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方法以CB6F1雌性小鼠为受鼠,C57BL/6雄性小鼠为供鼠,移植前3d经尾静脉输注供鼠脾细胞或骨髓细胞3×107,输注细胞后24h和48h分别通过腹腔注射阿糖胞苷0.015g/d,移植前1d予450cGy全身照射(TBI),移植当天输注供鼠骨髓有核细胞5×107/只。监测受鼠白细胞恢复、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以及外周血供鼠CD3+细胞嵌合状态。结果单纯给予TBI小鼠均存活,且移植后30d白细胞恢复正常,TBI+骨髓细胞移植(TBI+BMT)组移植后14、30、60d时外周血SRY基因PCR检测结果均阳性,60d供体CD3^+细胞嵌合率达54.4%。移植前输注供体脾细胞组嵌合率最高,移植后60d达93.5%±4.8%,优于移植前输注供体骨髓细胞组(P〈0.05)。结论 450cGy TBI的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成功建立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模型,移植前输注供体脾细胞可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