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43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激光(308 nm准分子)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激光(308 nm准分子)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与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略低于对照组的19.05%,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白癜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平衡,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白消斑方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另取门诊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白消斑方,随症加减,水煎服共500ml,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白癜风患者与健康者血清IL-17、IL-23及TGF-β水平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及TGF-β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水平和TGF-β均高于正常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IL-17、IL-23及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及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7、IL-23及TGF-β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白消斑方可有效降低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IL-23和TGF-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感染的IgA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Mpe感染与IgA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年龄>18岁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18例为病例组,以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pe p35和Genus表达,进一步分为Mpe感染组和非Mpe感染组,以86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pe感染组相比,Mpe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D8+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表现为CD3+、CD4+和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减低;Mpe感染后,进一步影响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慢性肺心病(CCP)患者抗凝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健康对照者抗凝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的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随机抽取的30例CCP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30例健康对照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的水平。结果:CCP患者CD4+T细胞急性期低于缓解期,急性期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患者CD8+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尚不能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健康对照者高于急性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P患者既存在免疫功能的低下又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对子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鳞状细胞癌相关抗生素(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肿瘤直径>4cm的Ⅰb期~Ⅱa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术前实施2周期新辅助化疗方案后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治疗,均采用全麻下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40ml/d,连用7d。分别与手术前1d、手术后第7天外周静脉血测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比较CD4+、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IGF-2、SCC及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CD4+、CD8+细胞的百分率、CD4+/CD8+、CD4+CD25+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CD4+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细胞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GF-2、SCC及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F-2、SCC及CYFRA21-1水平较术前比较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可提高子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通过降低血清IGF-2、SCC及减少CYFRA21-1水平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7.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龚年金  梁欢 《肿瘤药学》2020,(2):232-236
目的探讨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元汤合桂枝茯苓方加减。采用FCM法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珑 《河北医药》2015,(2):211-214
目的观察升血康口服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80例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升血康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鲨肝醇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G、Ig A、Ig 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以及Ig 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 G、Ig 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g G、Ig A、Ig 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反应均轻微,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康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升白制剂,可有效用于治疗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作为观察组,6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细胞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CD4+水平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IgE、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内服银连祛风汤和地氯雷他啶分散片,连续用药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别进行评价;IgE含量用ELISA法测定,CD4+、CD8+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和IgE、CD4+、CD8+水平、CD4+/CD8+比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CD4+水平、CD4+/CD8+比值明显升高,IgE、CD8+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连祛风汤可有效调节CU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疾病症状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25例ITP患者(患者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亚群、活化状态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CD3+CD4+/CD3+和CD4+/CD8+(Th/Tc)比例下降,CD3+CD8+/CD3+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CD8+HLA-DR+/CD3+、CD8+CD25+/CD3+、CD8+HLA-DR+/CD8+及CD8+CD25+/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h1/Th2的比值高于对照组,CD4+CD25+CD127dim/CD4+调节性T细胞(Tre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h、Tc、Th/Tc亚群紊乱,Th1/Th2向Th1细胞极化,Treg细胞减少参与了该病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诊治1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及50例正常人(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于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何氏穴位敷贴验方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疗效,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对50位非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年龄分成3组:①4~19岁(少年组);②20~49岁(青年组);③50~70岁(老年组)。采用"何氏穴位敷贴验方":五味子、五倍子、细辛、黄芪、白芥子、甘遂、元胡、丹参、生姜等进行三伏穴位敷贴治疗,选穴:大椎,肺俞(双),膏盲俞(双),灵台。观察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变化,随访一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观察组症状积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观察组一年内发作次数低于3次的总有效率78%;症状明显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含量水平与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不同差异性:①4~19岁(少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20~49年龄组(青年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50~70年龄组(老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一年前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含量水平比较:①4-19年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20~49年龄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50~70年龄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何氏穴位敷贴验方对预防非急性期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HS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6例HSP患儿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结果 HSP患儿治疗前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HSP治疗后组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治疗前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升高,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而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对HSP患儿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的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CD4+CD25+T细胞水平,并对急性期及非急性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的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用力呼气流速(PEF)水平显著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的CD4+CD25+百分率显著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的CD4+CD25+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疾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及CD4^+细胞分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D3+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及CD4^+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及CD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胫前黑斑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微血管病变情况.方法:根据有无胫前黑斑将6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斑组34例及无斑组30例,并与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代谢指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并比较T2DM有斑组与无斑组微血管病发生率.结果:3组间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斑组与对照组CD4+、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升高,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降低(P<0.01或P<0.05).有斑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无斑组(64.7%vs 36.7%,P<0.05).结论:胫前黑斑可能是T2DM患者免疫异常及微血管病变在皮肤的表现,皮肤黑斑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银颗粒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窄谱中波持续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持续口服消银颗粒,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VEGF变化趋势,统计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VEGF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疾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