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了阐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与L型细胞之间的关系。通过109例慢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普通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表明普通培养阳性率为22.1%,L型细菌培养为47.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L型细菌的药敏与原菌不同,且L型细菌与细菌混合型的药敏也不同。结论:慢性泌尿系感染尿液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应同时进行,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HPV感染类型及病毒载量。方法 284例组织分为慢性子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腺癌组和外阴尖锐湿疣组,应用表面等离子谐振(SPR)技术对每组进行HPV类型及载量的检测。结果 HPV总阳性率72.54%;高危型中以HPV16、45和18亚型为主,分别占39.81%、24.76%和9.22%;低危型中以HPV6和11亚型为主,分别占20.87%和6.80%。多重感染率占26.21%,主要以双重感染为主85.19%;而外阴尖锐湿疣占多重感染比例高达40.74%。从慢性子宫颈炎到宫颈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毒平均载量也呈上升趋势。CINⅡ级组、CINⅢ级组、鳞状细胞癌组和外阴尖锐湿疣组分别与慢性子宫颈炎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INⅠ级组和腺癌组分别与慢性子宫颈炎组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慢性子宫颈炎组、CINⅢ级组及鳞状细胞癌组中均以感染HPV16亚型为主,且平均载量呈上升趋势。结论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病毒载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别检测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18型),探讨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性以及在肿瘤微转移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 (RT-PCR)技术检测24份子宫颈癌组织及其治疗前后48份外周血标本,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及其外周血标本各20份。结果: 24份子宫颈癌组织(Ⅰ~Ⅱb期)中HPVDNA 16型阳性率为66.7%,HPV DNA 18型阳性率为29.2%,两型均阳性的阳性率为8.3%;48份外周血标本HPV mRNA 16型阳性率为2.1%;20份慢性子宫颈炎组织HPV DNA 16型阳性率为15.0%,HPV18型为阴性,其外周血均为阴性。子宫颈癌HPV DNA 16型组与慢性子宫颈炎HPV DNA 16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外周血HPV检出率低,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未见有突变,其中12例突变阳性的癌组织中9例呈HPV阴性,3例呈HPV阳性。提示HPV16、18感染在子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的病因学作用;p53基因变异可能是部分子宫颈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危HPV除了通过E6/p53蛋白复合物形成使p53蛋白失活的致癌途径外,可能还存在通过p53基因突变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泌尿系感染与细菌L型的关系,探讨泌尿系感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方法]用普通细菌培养和细菌L型培养方法,对267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67例中段尿标本培养出细菌198例,其中细菌型94例,L型28例,细菌型与L型混合感染76例.[结论]泌尿系感染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细菌L型可能是感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L型细菌致尿路感染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1989年~1995年收治经L型细菌培养和普通培养确诊的尿路感染63例,目的在于了解 L型细菌与临床感染漏诊、误诊的关系,L型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63例清洁中段尿经普通培养检出29株细菌,阳性率46.03%,L型细菌高渗培养捡出46株L型细菌,阳性率73.02%,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约20%是由子L型细菌单独感染所致,若不做L型细菌培养,约有20%的病例漏诊.L型细菌具有致病力,且对感染性疾病的反复迁延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选用对细菌壁和细胞质有作用的抗生素,以达到控制病情反复迁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在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感染发生率,还能缩短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与L型细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异L型细菌在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86例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常规细菌培养和L型细菌培养,在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86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10株,其中L型细菌41株(占47.7%),细菌型69株(占80.2%),而细菌型与L型细菌均阳性30例(占34.9%),仅L型细菌阳性者17例(占19.8%).治愈后随访26例,痰培养L型细菌阳性者8例(占30.8%).结论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与细菌型和变异L型细菌同时感染有关,特别是变异L型细菌是导致难治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细菌L型感染与流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细菌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学方法对51例流产的胎盘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细菌L型感染者的胎盘绒毛水肿、机化和滋养细胞退变明显。故认为细菌L型感染可能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07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原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认为细菌L型感染可导致内膜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是继发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建议对继发性不孕者应做子宫内膜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StudyofpathogenicityofbacterialLformsLüHoudong吕厚东,LiRonghua李荣华,TianMingguo田明国,CaoHui曹卉andYiMeiying衣美英ObjectiveTofindoutthepa...  相似文献   

15.
宫颈活检组织中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抗原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HSV 2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ELISA。结果 用免疫组化法对 37例宫颈癌病理标本 ,1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标本和 2 5例慢性宫颈炎标本进行HSV 2抗原的检测。宫颈癌组中有 32例检出HSV 2抗原 ,不典型增生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分别有 7份和 9份检出HSV 2抗原。三组的抗原检出率分别是 86 4 %、70 0 0 %和 36 0 0 %。三组间相比较 ,宫颈癌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 ,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之间 ,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宫颈癌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抗原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V 2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150例门诊就诊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总检出率为8%。从11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检出阳性10例(8.85%),3例死胎者中检出阳性1例(33.33%),34例生殖道正常者中检出阳性1例(2.94%)。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不同职业和族别的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慢性宫颈炎局部所见主要表现为阴道有粘液性分泌物、宫颈红肿糜烂。因此,对妇女宫颈局部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有利于妇女健康并对防止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菌L型培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宫颈石蜡组织标本166例,其中高危型HPV(+)组106例(慢性宫颈炎20例、CINⅠ级20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20例、宫颈癌组26例);HPV(-)组60例(CINⅠ级35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5例)。应用SP法检测Maspin、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高危型HPV(+)组中,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在CINⅢ级组中的表达同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与CIN各组、慢性宫颈炎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bFGF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组表达率最高,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HPV(-)组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FGF的表达依次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aspin、bFGF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与高危型HPV分别呈负、正相关。结论:高危型HPV可能通过P53调节通路下调Maspin的蛋白表达及上调bFGF的蛋白表达,导致CIN直至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Microbial flora of women with chronic cervicit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present study comprised 50 patients of chronic cervicitis attending gynaecological clinic of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GIMER), Chandigarh.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solate some of the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pathogens in chronic cervicitis. Cervical swabs were taken from the patients. The swabs were analysed by various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Most (78%) of the patients harboured infection, no growth of any organism was found in 22% cases. Ureaplasma urealyticum was the predominant organism isolated in 56% of cases. It was isolated singly in 38% of cases. Various other organisms isolated singly were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2% of cases, candida species in 2% of cases, Staphylococcus epidemidis in 4% of cases, lactobacillus in 4% of case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2% of cases. Multiple organisms were isolated in 26% of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