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目的 平行坐标是经典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方法,但在用于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分析时,往往存在空间位置信息缺失和空间关联分析不确定等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关联平行坐标和地图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方法 根据多维属性信息对地理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引入Voronoi图和颜色明暗映射对地理空间各类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利用平行坐标呈现地理空间多维属性信息,引入互信息度量地理空间聚类与属性类别的相关性,动态地确定平行坐标轴排列顺序,进一步计算属性轴与地图之间数据线的绑定位置,对数据线的布局进行优化处理,降低地图与平行坐标系间数据线分布的紊乱程度。结果 有效集成上述可视化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设计与实现一种基于平行坐标轴动态排列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提供便捷的用户交互模式,通过2组具有明显地理空间多维属性特征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可视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分析地理空间多维属性存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模式,为地理空间多维数据的探索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标跟踪中,遮挡、强烈光照及运动模糊等干扰对跟踪精度的影响较大,其为目标外观的观测建模精度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很多现有算法在观测建模中都以向量形式表示样本数据,使得样本数据原有结构及其各像素的潜在关系被有意改变,从而导致观测模型数据维度及计算复杂度的提高。方法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跟踪框架的观测建模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矩阵低秩表示的观测建模方法及其相应的似然度测度函数,使得跟踪算法能够充分挖掘样本数据的潜在特征结构,从而更加精确探测目标在遮挡或强烈光照等各种复杂干扰下的外观变化。同时,以矩阵形式表述样本信号的数据格式,使得其视觉特征的空间分布保留完好,并有效降低数据维度和计算复杂度。结果 本文跟踪算法在富有挑战性干扰因素的跟踪环境中体现出更为鲁棒的跟踪性能,能够较好地解决跟踪中遮挡或强烈光照所引起的模型退化和漂移等问题。在10个经典测试视频中,本文跟踪算法的平均中心点误差为5.29像素,平均跟踪重叠率为78%,平均跟踪成功率为98.28%,均优于其他同类算法。结论 本文以2维矩阵数据原型为载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任务观测建模框架和最大似然度估计模型。实验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一些优秀的同类算法相比,其跟踪建模精度达到相同甚至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于大数据挖掘,可视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有助于快速、直观地理解分析大数据蕴含的价值信息。但因其海量、时空、高维等特征,大数据可视化存在内存消耗大、渲染延迟高、可视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海量时空点数据为例,采用预处理可视化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高可扩展的分布式可视分析框架。方法 借鉴瓦片金字塔模型提出一种多维度聚合金字塔模型(MAP),将瓦片金字塔的2D空间层级聚合扩展到时间/空间/属性多维度,同时支持时间、空间、属性的多维层级聚合。进而以Spark集群作为并行预处理工具,以HBase分布式数据库持久化存储MAP模型数据,实现了一套开源的分布式可视化框架(MAP-Vis)。结果 以纽约出租车数据集为例,本研究实验证明能够支持时间/空间/属性多尺度、多维度联动的交互式可视化,同时具有高可扩展的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结论 在分布式处理能力支持下,系统能实现亚秒级的查询响应,达到良好的交互式可视化效果,证明MAP-Vis是一种有效的大数据交互式可视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空间语义增强下的城市交通事故数据可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海量城市交通事故数据可能蕴含有交通事故的空间模式,挖掘出交通事故的空间模式有助于开展交通事故的防治工作。目前交通管理部门虽然记录了交通事故发生地的空间位置信息,但没有对事故发生地进行空间语义描述,从而影响对交通事故空间模式的深入分析。因此,提出一种交通事故数据空间语义增强方法,并设计了一套可视分析系统。方法 基于城市兴趣点来增强交通事故数据的空间语义。以事故发生点为中心获取周围城市兴趣点,使用特征向量刻画兴趣点的数量、类别及其与事故发生点的距离,并称此向量为空间语义特征向量。将空间语义特征向量和相应的交通事故关联,以达到增强其空间语义的目的。然后,基于空间语义特征向量,使用自组织映射聚类算法对交通事故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其空间语义特征将交通事故分为若干类别。最后,通过使用地图视图展示事故点数据、聚类视图和平行坐标视图展示聚类分析的结果及其空间语义特征的可视化方法,对交通事故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空间语义增强的交通事故数据以及相关分析任务,有效地使用上述数据分析方法与可视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多视图关联的可视分析系统,提供了便捷的交互方式辅助用户分析。通过研发人员和交通警察共同对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将交通事故发生地划分9类并指出每类地点的空间语义特点,进一步分析出了事故高发区域的空间语义特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交通事故数据空间语义增强方法和可视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用户揭示交通事故的空间语义模式,有助于深入分析和认识交通事故的成因,能为交通事故防治相关的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数据清洗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困扰人们的问题,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可视数据清洗必将成为数据清洗的重要方法之一.阐述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可视数据清洗的过程,回顾可视数据清洗的研究现状(包括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分类以及可视数据清洗方法),并根据已有文献总结可视数据清洗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方法 由于数据清洗的方法和策略与具体的数据质量问题相关,因此本文以不同的数据质量问题为线索来归纳和评述可视数据清洗的方法和策略.结果 根据数据质量问题的不同,将可视清洗方法归纳为直接可视清洗、可视缺失数据、可视不确定数据、可视数据转换和数据清洗资源共享等,并依据不同的数据质量问题归纳总结出相应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论 对可视数据清洗的归纳、总结和展望,并指出在数据清洗领域中可视数据清洗将会是未来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目标跟踪过程中,运动信息可以预测目标位置,忽视目标的运动信息或者对其运动方式的建模与实际差异较大,均可能导致跟踪失败。针对此问题,考虑到视觉显著性具有将注意快速指向感兴趣目标的特点,将其引入目标跟踪中,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运动显著性的目标跟踪算法。方法 首先,依据大脑视皮层对运动信息的层次处理机制,建立一种自底向上的时空运动显著性计算模型,即通过3D时空滤波器完成对运动信号的底层编码、最大化汇集算子完成运动特征的局部编码;利用视频前后帧之间的时间关联性,通过时空运动特征的差分完成运动信息的显著性度量,形成时空运动显著图。其次,在粒子滤波基本框架之下,将时空运动显著图与颜色直方图相结合,来衡量不同预测状态与观测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目标的状态,实现目标跟踪。结果 与其他跟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提高目标跟踪的中心位置误差、精度和成功率等指标;在光照变化、背景杂乱、运动模糊、部分遮挡及形变等干扰因素下,仍能够稳定地跟踪目标。此外,将时空运动显著性融入其他跟踪方法,能够改善跟踪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运动显著性对于运动目标跟踪的有效性。结论 时空运动显著性可以有效度量目标的运动信息,增强运动显著的目标区域,抑制干扰区域,从而提升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现象本质上都是在空间上随时间的流逝不断发展变化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可以表述为含有时间变量的数据场,这些数据场称为时变体数据。随着科学计算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现代观测技术的发展,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自然现象进行仿真或者观测,但同时也面临时变体数据体积大、时间长以及变量数目多的难题。为了更有效地显示时变体数据并挖掘数据中的关键信息,针对时变体数据的可视化,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的方法,用于探索时变体数据中感兴趣区域(即特征)的特点与变化。方法 通过将特征提取、特征跟踪、运动检测和提出的3种特征可视化方法(数据帧特征可视化、单个运动过程特征可视化和空间多运动过程特征可视化)置于同一个框架之中,提供一种从时间域和空间域探索多变量时变体数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突出时变体数据的动力学特性。结果 本文方法在4组不同的时变体数据上应用,对数据中特征各变量的变化以及感兴趣的运动进行了特征可视化。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以较小的时间成本有效显示数据中的特征以及用户定义的运动,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交通是困扰现代大都市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可视分析技术在分析和利用交通大数据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本文将全面回顾自信息可视化和可视分析兴起以来城市交通数据可视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 从道路交通流量分析和其他交通问题分析两个方面,按照数据的类型及问题的分类探讨交通领域的可视化技术和可视分析系统,简单回顾近年来出现的研究新趋势.结果 早期研究注重对道路流量的可视化展示方案,主要方法有箭头图、马赛克图和轨迹墙等.随着可视分析手段的丰富,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分析层次上升到交通事件层面,但是交通事件的定义仅局限于交通拥堵.应用可视分析的其他交通问题领域包括公共交通、交通事故和人群出行行为等.近年出现了挖掘和利用交通轨迹或交通事件的社会属性或称环境上下文信息的研究新趋势.结论 从对交通流量的可视化到交通事件的可视分析,从面向道路交通状况到与交通相关的其他社会性问题,从单纯反映路况的交通数据到富含社会性语义的多源数据,从传统的PC端可视化和交互范式到新型的可视化展示介质,交通数据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大大拓展,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也体现于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深度模型的跟踪算法往往需要大规模的高质量标注训练数据集,而人工逐帧标注视频数据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本文提出一个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轻量化视频标注算法(Transformer-based label network,TLNet),实现对大规模稀疏标注视频数据集的高效逐帧标注。方法 该算法通过Transformer模型来处理时序的目标外观和运动信息,并融合前反向的跟踪结果。其中质量评估子网络用于筛选跟踪失败帧,进行人工标注;回归子网络则对剩余帧的初始标注进行优化,输出更精确的目标框标注。该算法具有强泛化性,能够与具体跟踪算法解耦,应用现有的任意轻量化跟踪算法,实现高效的视频自动标注。结果 在2个大规模跟踪数据集上生成标注。对于LaSOT (large-scale single object tracking)数据集,自动标注过程仅需约43 h,与真实标注的平均重叠率(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由0.824提升至0.871。对于TrackingNet数据集,本文使用自动标注重新训练3种跟踪算法,并在3个数据集上测试跟踪性能,使用本文标注训练的模型在跟踪性能上超过使用TrackingNet原始标注训练的模型。结论 本文算法TLNet能够挖掘时序的目标外观和运动信息,对前反向跟踪结果进行帧级的质量评估并进一步优化目标框。该方法与具体跟踪算法解耦,具有强泛化性,并能节省超过90%的人工标注成本,高效地生成高质量的视频标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深度卷积特征相关滤波跟踪算法因特征维度多造成的跟踪速度慢及其在目标发生形变、遮挡等情况时存在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卷积特征选择的实时跟踪算法。方法 该算法先分析结合深度卷积特征的相关滤波跟踪算法定位目标的特性,然后提出使用目标区域和搜索区域的特征均值比来评估卷积操作,选取满足均值比大于阈值的特征通道数最多的卷积层,减少卷积特征的层数及维度,并提取该卷积层的有效卷积特征来训练相关滤波分类器,最后采用稀疏的模型更新策略提高跟踪速度。结果 在OTB-100标准数据集上进行算法测试,本文算法的平均距离精度值达86.4%,平均跟踪速度达29.9帧/s,比分层卷积相关滤波跟踪算法平均距离精度值提高了2.7个百分点,速度快将近3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自适应特征选择的方式在保证跟踪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跟踪的速度,且优于当前使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方式;与现有前沿跟踪算法对比,本文算法的整体性能优于实验中对比的9种算法。结论 该算法采用自适应卷积通道和卷积层选择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卷积层数和特征维度,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提升了跟踪速度,利用稀疏模型更新策略进一步提升了跟踪的速度,减少了模型漂移现象,当目标发生快速运动、遇到遮挡、光照变化等复杂场景时,仍可实时跟踪到目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可见光和热红外模态数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RGBT (RGB-thermal)跟踪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RGBT目标跟踪方法只是将两个模态的特征进行简单融合,跟踪的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交互和融合的方法,协作学习面向RGBT跟踪的模态特定和互补表示。方法 首先,不同模态的特征进行交互生成多模态特征,在每个模态的特定特征学习中使用注意力机制来提升判别性。其次,通过融合不同层次的多模态特征来获得丰富的空间和语义信息,并通过设计一个互补特征学习模块来进行不同模态互补特征的学习。最后,提出一个动态权重损失函数,根据对两个模态特定分支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和不确定性进行约束以自适应优化整个网络中的参数。结果 在两个基准RGBT目标跟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数据表明,在RGBT234数据集上,本文方法的精确率(precision rate,PR)为79.2%,成功率(success rate,SR)为55.8%;在GTOT (grayscale-thermal object tracking)数据集上,本文方法的精确率为86.1%,成功率为70.9%。同时也在RGBT234和GTOT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改善了RGBT目标跟踪的结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RGBT目标跟踪算法,有效挖掘了两个模态之间的互补性,取得了较好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前已有的人体姿态跟踪算法的跟踪精度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灵活运动的手臂部位的跟踪。为提高人体姿态的跟踪精度,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将视觉时空信息与深度学习网络相结合的人体姿态跟踪方法。方法 在人体姿态跟踪过程中,利用视频时间信息计算出人体目标区域的运动信息,使用运动信息对人体部位姿态模型在帧间传递;考虑到基于图像空间特征的方法对形态较为固定的人体部位如躯干和头部能够较好地检测,而对手臂的检测效果较差,构造并训练一种轻量级的深度学习网络,用于生成人体手臂部位的附加候选样本;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生成手臂特征一致性概率图,与视频空间信息结合计算得到最优部位姿态,并将各部位重组为完整人体姿态跟踪结果。结果 使用两个具有挑战性的人体姿态跟踪数据集VideoPose2.0和YouTubePose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得到的手臂关节点平均跟踪精度分别为81.4%和84.5%,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明显提高;此外,通过在VideoPose2.0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对下臂附加采样的算法和手臂特征一致性计算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姿态关节点的跟踪精度。结论 提出的结合时空信息与深度学习网络的人体姿态跟踪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姿态跟踪的精度,特别是对灵活运动的人体姿态下臂关节点的跟踪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视觉目标跟踪中,不同时刻的目标状态是利用在线学习的模板数据线性组合近似表示。由于跟踪中目标受到自身或场景中各种复杂干扰因素的影响,跟踪器的建模能力很大程度地依赖模板数据的概括性及其误差的估计精度。很多现有算法以向量形式表示样本信号,而改变其原始数据结构,使得样本数据各元素之间原有的自然关系受到严重破坏;此外,这种数据表述机制会提高数据的维度,而带来一定的计算复杂度和资源浪费。本文以多线性分析的角度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视频跟踪中的数据表示及其建模机制,为其提供更加紧凑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 本文跟踪框架中,候选样本及其重构信号以张量形式表示,从而保证其数据的原始结构。跟踪器输出候选样本外观状态时,以张量良好的多线性特性来组织跟踪系统的建模任务,利用张量核范数及L1范数正则化其目标函数的相关成分,在多任务状态学习假设下充分挖掘各候选样本外观表示任务的独立性及相互依赖关系。结果 用结构化张量表示的数据原型及其多任务观测模型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跟踪系统的数据表示及计算复杂度难题。同时,为候选样本外观模型的多任务联合学习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解决途径。这样,当跟踪器遇到破坏性较强的噪声干扰时,其张量核范数约束的误差估计机制在多任务联合学习框架下更加充分挖掘目标全面信息,使其更好地适应内在或外在因素所引起的视觉信息变化。在一些公认测试视频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候选样本外观模型表示方面表现出更为鲁棒的性能。因而和一些优秀的同类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各测试序列中跟踪到的目标图像块平均中心位置误差和平均重叠率分别达到4.2和0.82,体现出更好的跟踪精度。结论 大量实验验证本文算法的张量核范数回归模型及其误差估计机制能够构造出目标每一时刻状态更接近的最佳样本信号,在多任务学习框架下严格探测每一个候选样本的真实状态信息,从而较好地解决模型退化和跟踪漂移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标在跟踪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跟踪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将跟踪过程中所提取样本的可靠性融入跟踪模型中,有助于克服低可靠性样本对跟踪算法的影响。为此,基于最近的结构化支持向量机(SSVM)跟踪算法,提出一种包含样本置信度的加权间隔结构化支持向量机跟踪模型(WMSSVM),以增强SSVM跟踪算法性能。方法 首先,基于打分和位置重合率估计样本可靠性;其次,建立WMSSVM模型处理具有不同置信度的跟踪样本训练问题,并采用对偶坐标下降优化算法求解跟踪模型。结果 在包含100个视频的OTB100跟踪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提出的WMSSVM跟踪器与基准跟踪器Scale-DLSSVM相比,在精准度和成功率两个指标上分别提高了1%和2%。与最近的跟踪算法相比,提出的方法也表现出更好的性能。结论 本文首次将样本的可靠性融入结构化支持向量机跟踪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加权间隔的结构化支持向量机跟踪模型及其优化求解方法,在包含100个视频序列的跟踪数据集上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适应复杂场景下的跟踪任务,并在背景混杂、目标形变、遮挡、运动模糊、目标出界、快速位移等类别的视频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复杂场景图像序列中运动直线特征的提取、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线光流预测机制的图像序列运动直线跟踪方法。方法 首先根据图像直线的表达式定义点、线光流基本约束方程,由基本约束方程推导出关于点光流与直线光流对应关系的3个重要推论。然后依据点、线光流对应关系,利用图像序列中直线特征上的像素点光流计算直线光流的估计值并根据直线光流阈值筛选图像序列运动直线。最后由筛选出的运动直线及直线光流估计值计算直线的预测坐标并在Hough域内进行跟踪匹配,得到图像序列运动直线跟踪结果。结果 通过合成及真实图像序列实验验证,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筛选出图像序列中感兴趣的运动直线,并对运动直线进行稳定地跟踪、匹配,直线跟踪结果未产生干扰直线的误匹配,直线跟踪时间消耗不超过12 s。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直线跟踪、匹配方法,本文方法具有较高地直线跟踪精度和较好的鲁棒性,更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的运动直线跟踪、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鑫雨  晋武侠  刘靖雯  范铭  刘烃 《软件学报》2023,34(6):2562-2585
软件系统的实体演化耦合分析有助于共同变更预测、软件供应链风险识别、代码漏洞溯源、缺陷预测、架构问题定位等分析活动.两个代码实体之间存在演化耦合(evolutionary coupling)是指在软件修订历史中这对实体倾向于共同变更(共变).已有的演化耦合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检测软件维护历史中频繁发生的、有“距离”的共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情节挖掘、潜在语义索引模型结合的演化耦合分析方法(Association Rule,MINEPI and LSI basedMethod,AR-MIM),挖掘有“距离”的共同变更关系.实验收集了58个Python项目、242074条训练数据、330660条groundtruth的数据集,与已有的4种baseline方法相比验证AR-MIM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预测共同变更候选项场景上,AR-MIM的准确性、召回率、F1分数均优于已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融合一组不同曝光程度的低动态范围(low dynamic range, LDR)图像,可以有效重建出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 HDR)图像。但LDR图像之间存在背景偏移和拍摄对象运动的现象,会导致重建的HDR图像中引入鬼影。基于注意力机制的HDR重建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充分挖掘特征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的相互关系,只在物体出现轻微运动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场景中物体出现大幅运动时,这些方法的效果仍然存在提升空间。为此,本文提出了空间感知通道注意力引导的多尺度HDR图像重建网络来实现鬼影抑制和细节恢复。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感知通道注意力机制(spatial aware channel attention mechanism, SACAM),该机制在挖掘通道上下文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提取特征通道维度的全局信息和显著信息,来进一步强化特征的空间关系。这有助于突出特征空间维度与通道维度有益信息的重要性,实现鬼影抑制和特征中有效信息增强。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一个多尺度信息重建模块(multiscale 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module, MIM)。该模块有助于增大网络感受野,强化特征空间维度的显著信息,还能充分利用不同尺度特征的上下文语义信息,来重构最终的HDR图像。结果 在Kalantari测试集上,本文方法的PSNR-L(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linear domain)和SSIM-L(structural similarity-linear domain)分别为41.101 3、0.986 5。PSNR-μ(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tonemapped domain)和SSIM-μ(structural similarity-tonemapped domain)分别为43.413 6、0.990 2。在Sen和Tursun数据集上,本文方法较为真实地重构了场景的结构,并清晰地恢复出图像细节,有效避免了鬼影的产生。结论 本文提出的空间感知通道注意力引导的多尺度HDR图像重建网络,有效挖掘了特征中对重构图像有益的信息,提升了网络恢复细节信息的能力。并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HDR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标的长距离跟踪一直是视频监控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现有的目标跟踪方法在存在遮挡、目标消失再出现等情况下往往会丢失目标,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一方面目标消失后再次出现时,将其作为新的目标进行跟踪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跟踪过程中当相似的目标出现时,也很容易误导跟踪器把该相似对象当成跟踪目标,从而导致跟踪失败。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目标识别辅助的跟踪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将跟踪问题转化为寻找帧间检测到的目标之间对应关系问题,从而在目标消失再现后,采用深度学习网络实现有效的轨迹恢复,改善长距离跟踪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似目标的干扰。结果 通过在标准数据集上与同类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算法在目标受到遮挡、交叉运动、消失再现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恢复其跟踪轨迹,改善跟踪效果,从而可以对多个目标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结论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辅助的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遮挡重现后的目标能够有效的恢复跟踪轨迹,适用在监控视频中对多个目标进行持续跟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运动捕捉数据中直接检测足迹非常困难。目前,已有的方法不能在无人工交互条件下实现对任意平地运动数据的足迹自动检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的足迹自动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任意角色的平地运动。方法 首先,提取角色的脚部运动特征并表示为样本。然后,分析样本模长的变化规律并自适应计算谱聚类参数。最后,使用谱聚类方法检测出足迹帧。结果 实验应用于混合运动数据集后,足迹检测的准确性良好,检测的整体准确率可达98.72%。结论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基准线法的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背景和摄像机同时运动情况下的运动目标提取与跟踪,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光流的目标提取与跟踪新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金字塔LK光流法生成光流图像匹配相邻两幅图像的特征点,依据光流图像中的位移、方向等光流信息初步划分背景和前景目标的特征点;然后利用中心迭代法去除不属于目标运动区域的噪声特征点;最后,通过前N帧图像目标特征点的最大交集得到属于目标的稳定特征点并在后续帧中进行跟踪。对于后续跟踪图像中存在的遮挡问题,引入了一个基于特征点的遮挡系数,运用Kalman预估算法得到目标位置的预测,并且在目标重新出现时能够迅速定位目标。结果 与已有的光流匹配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目标特征点误检率降低了10%左右,成功跟踪率达到97%;引入预估器使得本文算法对有遮挡运动目标也能够实现准确跟踪和定位。结论 本文算法对复杂动态背景下无遮挡和有遮挡的持续运动目标跟踪均具有准确识别定位性能,满足实时要求,适用于缓慢或者快速移动的运动场景目标提取和目标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