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秦皮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秦皮配方颗粒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为秦皮配方颗粒的鉴别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以Zorbzx Eclipse XDB C18(2.1 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甲醇-0.4%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25℃。结果:建立了秦皮配方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以秦皮甲素为参照,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为特征峰,并指认出1号峰为秦皮甲素、2号峰为秦皮乙素、3号峰为秦皮苷、4号峰为秦皮素,对照指纹图谱色谱峰丰富,相似性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秦皮配方颗粒的快速鉴别、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依据,结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对瓜蒌饮片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方法建立瓜蒌饮片的指纹图谱,对15批瓜蒌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瓜蒌饮片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瓜蒌饮片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瓜蒌饮片的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经PCA和PLS-DA显示同一产地的瓜蒌饮片各自聚为一类,指认的16、9、12号峰在区分不同产地瓜蒌饮片中起重要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3,29-二苯甲酰基瓜蒌仁三醇等成分是瓜蒌饮片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结合Q-Marker理念,进一步明确3,29-二苯甲酰基瓜蒌仁三醇可作为瓜蒌饮片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瓜蒌饮片的Q-Marker,为全面控制和评价瓜蒌饮片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瓜蒌饮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白及饮片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白及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15批白及饮片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分别使用SIMCA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15批白及饮片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进行筛选;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成分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白及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通路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确证白及饮片的Q-Marker。结果 15批白及饮片确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1,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利用PLS-DA、PCA共确定了4个主要差异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STAT3、GRB2、VEGFA等靶点及Proteoglycans in canc...  相似文献   

4.
李成成  苑楠楠  白桦芳  王媛  魏岚  孙立新 《中草药》2021,52(13):3885-3895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消炎退热颗粒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采用HPLC法,以秦皮乙素为参照,建立20批消炎退热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2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通过与单味药材溶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峰进行对比,对共有峰进行药味归属,并指认化学成分。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评价,运用有监督模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消炎退热颗粒相关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消炎退热颗粒的Q-Marker。结果成功建立21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筛选出4个差异成分可作为消炎退热颗粒差异标志物,分别为秦皮乙素、新绿原酸、菊苣酸和咖啡酸,作为网络药理学研究对象。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筛选出4种差异成分均可作为潜在Q-Marker。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较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消炎退热颗粒整体化学成分信息,筛选出4个可作为消炎退热颗粒潜在Q-Marker的化学成分,为消炎退热颗粒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消炎退热颗粒药效关联物质基础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帅丽霞  陈旺  袁袁  阮佳  詹雁  徐超群 《中草药》2022,53(18):5682-5691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二冬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采用HPLC建立15批二冬汤指纹图谱,并对其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同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差异;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源性筛选出6个Q-Marker候选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二冬汤“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分析二冬汤的潜在Q-Marker。结果 建立了26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指认了新芒果苷、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千层纸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个共有色谱峰,15批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15批样品聚为2类;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得出新芒果苷、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6个成分可能为二冬汤潜在的Q-Marker,其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Ras相关蛋白1(Ras-associated protein 1,Rap1)、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数据准确可靠;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6个成分具有传递性和溯源性,且与二冬汤功效有关,可作为其潜在的Q-Marker,为二冬汤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秦皮药材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秦皮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Agilent 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 μm ),甲醇-0.4% 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60 min,340 nm;60~74 min,254 nm;74~75 min,340 nm,柱温40 ℃,流速1.5 mL·min-1。4个品种药材各测定10批,分别建立指纹图谱。结果:指纹图谱研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有关规定, 苦枥白蜡树10批药材有15个共有峰,尖叶白蜡树10批药材有11个共有峰,白蜡树10批药材有11个共有峰,宿柱白蜡树10批药材有19个共有峰,秦皮药材40批药材有5个共有峰,与对照图谱相比较,每个品种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6以上。40批秦皮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0,40批药材中检测出4个有效成分(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及1个未知成分。结论:建立了苦枥白蜡树树皮,白蜡树树皮,尖叶白蜡树树皮,宿柱白蜡树树皮指纹图谱及秦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原秦皮、香豆素单体抗菌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基原秦皮提取物、5种香豆素单体、5种单体混合物、苦枥白蜡树树皮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4种基原秦皮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宿柱白腊树树皮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抑菌强度依次为:宿柱白腊树〉苦枥白腊树〉尖叶白腊树〉白腊树。5种香豆素单体秦皮素、秦皮乙素对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秦皮甲素、秦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依次为:秦皮素〉秦皮乙素〉秦皮甲素〉秦皮苷〉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苦枥白腊树树皮提取物对所试9种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单体混合物,已知香豆素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卡他菌有明显抑菌作用;未知成分指纹区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结论秦皮抑菌强弱与已知香豆素成分含量高低基本一致。秦皮中苷元的抑菌作用优于苷,5种香豆素类单体中秦皮素、秦皮乙素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为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5批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和3批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12%~15%B;10~30 min,15%~32%B),检测波长220 nm,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针对特征图谱中的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秦皮(白蜡树)饮片中相应成分的含量,计算从饮片到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转移率。结果:3批秦皮(白蜡树)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0.9,共确定了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及PCA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标准汤剂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未表现出产地聚集性。15批秦皮(白蜡树)标准汤剂出膏率6.18%~11.62%,秦皮甲素、紫丁香苷、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木通苯乙醇苷B质量分数分别为44.92~103.51、1.36~11.87、33.26~90.73、4.63~29....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UPLC同时测定秦皮配方颗粒中7种成分(秦皮甲素、毛柳苷、秦皮乙素、丁香苷、秦皮苷、秦皮素和东莨菪内酯)的方法,比较不同厂家及批次秦皮配方颗粒中7种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秦皮配方颗粒的科学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5%~10%A;1~10 min,10%~12%A),流速0.4 m L·min~(-1),进样量2μL,柱温38℃,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色谱峰纯度结果表明方法专属性良好。秦皮甲素、毛柳苷、秦皮乙素、丁香苷、秦皮苷、秦皮素和东莨菪内酯分别在各自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RSD 2.0%),99.5%(RSD2.1%),99.9%(RSD 1.5%),99.7%(RSD 2.2%),99.4%(RSD 1.4%),100.8%(RSD 1.8%),99.4%(RSD 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秦皮配方颗粒中7种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分析时间明显缩短,并对秦皮配方颗粒中除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之外的多种成分首次进行了定量测定,不同厂家及批次的秦皮配方颗粒主要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秦皮为一种传统中药,其毒性低、临床应用范围广,常被运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湿热泻痢、赤白带下、血崩不止等病症。药理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是秦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最具代表性。众多的研究显示,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展现出丰富的药理学活性,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秦皮的研发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确定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提供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并基于Q-Marker "五原则",对中药黄柏从化学成分有效性以及可测性等角度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有文献对黄柏药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黄柏药材中的核心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10批黄柏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确定黄柏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酚酸类为黄柏Q-Marker主要来源。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 10批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8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药根碱、绿原酸、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黄柏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可作为黄柏药材潜在的Q-Marker,最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 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数理统计的黄柏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黄柏药材的Q-Marker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采用GC-MS检测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靶点-组织分布网络预测当归挥发油Q-Marker,分子对接验证Q-Marker生物活性,查阅文献佐证Q-Marker有效性。结果 18批次当归挥发油GC-MS分析获得了5个共有成分,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藁本内酯与丁烯基酞内酯为当归挥发油Q-Marker,Q-Marker作用于核心靶点PIK3R1、CHRM1、CHRM2、SRC、CREBBP,通过重要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分布于大脑皮层、胆囊、平滑肌、前列腺、膀胱、扁桃体、基底神经节及海马中发挥药理作用;分子对接中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现当归挥发油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文献佐证了Q-Marker有效性。结论预测的Q-Marker为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当归挥发油质量评价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念,建立不同基源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建立郁金化学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预测郁金潜在的Q-Marker。结果 郁金药材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2个。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姜黄酮、莪术双环烯酮、莪术二酮、莪术烯醇、莪术醇、二氢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莪术呋喃二烯酮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HTR1A、HTR2A、HTR1D、HTR1B)、阿片受体(OPRK1、OPRM1、OPRD1、OPRL1)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等重要通路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结论 通过UPLC-Triple-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和确定中药郁金的化学成分,建立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张新申  代勇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6):1269-1271
 目的 考察秦皮香豆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提取与电泳行为,建立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秦皮苷、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定量方法。 方法 采用 50 mmol·L-1 硼砂溶液为运行缓冲溶液,熔融石英毛细管有效长度 45 cm ( 75 μm × 53.5 cm ),以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为内标,操作电压 18kV ,柱温 25 ℃,于 210 nm 波长处测定。 结果 在优化的电泳条件下, 3 种秦皮香豆素在 10 min 内完全分离。秦皮苷、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6.0 ~ 96 mg·L-1<> r =0.999 7 , <> n =5 ), 7 ~ 112 mg·L-1<> r =0.999 6 , <> n =5 )和 4.7 ~ 75.2 mg·L-1<> r =0.999 4 , <> n =5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1.74% , l00.92% 和 102.44% ,相应的 RSD 分别为 2.18% , 1 . 97% , 2.66%(<>n=9) 。 结论 本实验为秦皮苷、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同时定量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木樨科梣属植物小蜡树Fraxinux sieboldian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Fe2+-半胱氨酸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测定化合物对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生成抑制活性。结果:从小蜡树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秦皮甲素(1)、秦皮乙素(2)、秦皮苷(3)、秦皮素(4)、6,7-di-O-β-D-glucopyranosylesculetin(5),东莨菪素(6),cleomiscosin D(7)和cleomiscosin B(8)。在10-6 mol·L-1浓度下,化合物4对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生成抑制率为60%。讨论: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在10-6 mol·L-1浓度能使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抑制50%以上,强于阳性对照药VE(抑制率35%),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汉文  吕梦颖  罗江溢  邱伊星  刘杨  彭彩云  王炜 《中草药》2022,53(17):5491-5496
目的 建立能有效区分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与其易混淆品种关黄柏Phellodendri Amurense Cortex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促进黄柏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利用HPLC对黄柏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确认差异性化合物,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建立一测多评方法测定黄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能鉴别黄柏与关黄柏,以木兰花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以及一未知化合物(7号峰)为差异性化合物,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关黄柏,黄柏中盐酸巴马汀峰面积极低而关黄柏中其峰面积较高。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较低而未知化合物(7号峰)峰面积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可作为《中国药典》修改标准的参考,用于黄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杨冰月  彭亮  颜永刚  沈霞  李依民  韩翠  陈国良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4991-499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来源款冬花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6批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10个共有峰;36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723~0.984,16批款冬花生品相似度在0.862~0.998,20批蜜炙品相似度在0.687~0.993;通过HCA、PCA和PLS-DA可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完全区分开来,没食子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款冬酮等10个成分是导致二者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为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多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综合分析龙葵Solanumnigrum果质量及关键指标,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龙葵果特征指纹图谱及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浸出物含量,使用SAS 14.0、SIMCA14.1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PLS-DA),通过对吉林产地25批不同产区、不同采收期药材的分析,综合评价龙葵果质量及标志性成分。结果 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及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较好。HCA分析可将25批样品聚为2大类,分类主要与产区有关,I类药材为铁东区及梨树县的孤家子、榆树台产区;II类药材为梨树县的杏山、北夏家、泉眼沟、獾子洞产区。用3个主成分对龙葵果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I类药材综合得分及排名较高,质量较优。根据PLS-DA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干燥成熟果实.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对余甘子从传统药性、药效、药效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初步预测.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余甘子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