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 及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首次胎便转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首次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 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加患儿的体重,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方法测定7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对61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心肌受损表现。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磷酸肌酸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均符合国内健康新生儿标准,未出现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新生儿应用磷酸肌酸1 g/d治疗3~5 d后复查CK、CK-MB、cTnI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而未应用磷酸肌酸而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3 d后复查CK、CK-MB、cTn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具有一定损害,但并不严重;有条件时可进行营养心肌治疗,以帮助患儿心肌损害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上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茵栀黄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液、肝酶诱导剂和蓝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及血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间断蓝光照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联活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T细胞亚群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可改善T细胞亚群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游泳组150例,对照组150例;游泳组进行新生儿游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进行游泳。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1~7天的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游泳组与对照组比较,游泳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提前(P<0.05),黄疸指数降低(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可促进胎便排泄,缩短胎便转黄时间,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药茵陈退黄方剂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退黄方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08~2009-02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药茵陈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水口服,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组资料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茵陈退黄汤可有效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及行为神经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50例,按单双数住院号简单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和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黄疸消退时间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升高,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7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其行为神经发育,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益生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归为对照组(n=30,采用蓝光照射干预),研究组(n=30,采用益生菌+蓝光照射干预),比较各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更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间断光疗方法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希望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根据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患儿行分次光疗,每次进行6h的蓝光双面照射,间隔6h后再行反复照射;对照组患儿25例行单次光疗,新生儿每天接受12 h的双面光疗.两组患儿均接受5天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为(168.3±23.8) u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为(211.6±25.4) umol/L,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共5例患儿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共出现11例副作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对照组的单次光疗,实验组的分次光疗退黄效果更佳,有效提升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5例住院患儿 ,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3例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 5 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 ,观察患儿每日胆红素下降量及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  85例患儿中治疗组胆红素平均日下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7月入住我科新生儿病房的PNAC早产儿4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儿均停止胃肠外静脉营养,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UDCA 10~30 mg/(kg·d),分2~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5 ml/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UDCA10~30 mg/(kg·d)。治疗14 d后分别比较血总胆汁酸、胆红素、肝酶等指标下降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ST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UDAC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PNAC经济、安全、有效,疗效好于单用UDAC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晓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76-147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黄疸光照治疗的足月新生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光照护理,研究组除此还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光疗前后总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体重。结果光疗期间,研究组新生儿平均每日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光疗后,研究组总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足月新生儿在光照治疗黄疸期间采取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光照治疗效果,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及体重,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刘力建 《人民军医》2006,49(4):197-19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重度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母乳性黄疸3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以停止母乳喂养,B组继续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C组停止母乳喂养加蓝光照射。分别观察三组在治疗后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以及胆红素值降至256μmol/L以下所需的时间。结果:B组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与A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新生儿重度母乳性黄疸采用光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使用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辽阳石化总医院产科母婴病房出生的6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观察组患儿入组后即开始进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持续5 d;对照组患儿停母乳3~5 d,比较治疗前、治疗72 h和治疗完成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张光琼  唐家燕 《西南军医》2012,14(2):372-373
目的探讨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给与常规的针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护理;观察组1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抚触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低于第3d、第5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3.80±1.64)d,明显少于对照组(5.92±2.67)d。以上比较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可比性(P〈0.05);但是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活菌制剂积极辅助治疗35~37周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以减少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8例患儿,对照组49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同时加服活菌制剂妈咪爱。比较分析前5 d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第5天凝血功能异常及第7天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百分比。结果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56.54±23.86)μmol/L,对照组(36.49±19.54)μmol/L(t=2.12,P<0.05)。凝血功能异常治疗组3例(6.12)%,对照组10例(20.4)%(χ2=4.346,P<0.05)。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及以上治疗组36例(73.4%),对照组24例(48.9%)(χ2=6.189,P<0.05)。结论活菌制剂妈咪爱辅助治疗35~37周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退黄疗效肯定;可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倾向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轻中度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妈咪爱”0.5 g次/,3次/d口服,5 d 1疗程;对照组32例采用苯巴比妥5 mg/(kg.d)1次/d,另根据黄疸程度用蓝光箱直接照射6~12h/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为(84.01±10.28)μmol/L,对照组为(95.99±15.94)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效率与治愈天数:治疗组分别为60%与(5.1±1.3)d,而对照组为28.12%与(9.2±2.6)d,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妈咪爱”对轻中度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疗效高,经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治疗中光疗的最佳时间.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住院病例204例.蓝光治疗108例,光疗时日龄2~28 d.所有病例入时及治疗后均作血清胆红素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因不明的黄疸136例,病理性黄疸24例,母乳性黄疸32例.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副作用少,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我院产科出生的928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情况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儿科蓝光治疗。结果928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156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74%,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和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两组治疗7天为一疗程,服药3、5、7天复诊胆红素值。结果74例患儿中,对照组38例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总有效率78.9%;治疗组36例苯比妥钠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总有效率94.4%。治疗组较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结合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结合(苯比妥钠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单一苯巴比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