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玉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11+113-111,113
目的探讨芦荟汁加蜂蜜湿敷治疗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的患者6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汁加蜂蜜湿敷治疗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杨晓梅  李吾枝  王丽 《淮海医药》2012,30(3):270-271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应用可达龙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32例)采用水胶体敷料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治愈的时间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愈静脉炎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水胶体敷料治疗可达龙所致的静脉炎,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用于卡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应用卡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药前应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预防卡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昊  徐蕾  王暖  黄红莉 《黑龙江医药》2014,(6):1357-1360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对照组和β-七叶皂甙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瞬目反射R1潜伏期,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CAMP较前增加,瞬目反射R1潜伏期较前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NO、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9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7%,83.3%)(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面神经炎合并糖尿病优于单用β-七叶皂甙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外敷对预防化疗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保护输液血管及局部组织,使用的水胶体敷料规格为5 cm×10 cm,其薄,呈半透明型,对照组未使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Ⅰ级静脉炎发病率分别为54%和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七叶皂甙钠的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加常规,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护理干预加常规护理组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组。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程序,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湿敷.对照组应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湿敷治疗,对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水胶体敷料德湿可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48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奇数为试验组,偶数为对照组.试验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后贴敷水胶体敷料德湿可,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8%,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94.2%,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 d的比例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4.21±8.51)h,对照组为(32.47±6.73)h,试验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德湿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3M液体敷料与水胶体敷料联合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及皮肤破损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91例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三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红、肿、静脉炎、皮肤破损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与水胶体敷料组、3M液体敷料+水胶体敷料组在红、肿、静脉炎、皮肤破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敷料组与3M液体敷料+水胶体敷料组皮肤破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液体敷料与水胶体敷料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红、肿、静脉炎及皮肤破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唐永利  张国惠 《中国药业》2009,18(23):52-53
目的观察藻酸钙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1例Ⅲ度、Ⅳ度压疮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予藻酸盐及多爱肤敷料治疗,对照组20例子常规换药。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护理工作量、治疗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愈合时间短,疗效高,没有增加费用。结论藻酸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是目前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β-七皂甙钠对减轻面部美容术后水肿和促进消肿,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将40例行头面部皮肤提紧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水肿;另一组未行任何消肿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头面部设计了3条测量线作为检测肿胀程度的指标,在术前,术后第3、5、7d分别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术后水肿程度轻较,消肿迅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50%硫酸镁持续性湿敷与间歇性湿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70例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性湿敷,每次12h,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间歇性湿敷,每次4h,每天3次。结果I级和Ⅱ级静脉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和Ⅳ级静脉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级和Ⅱ级静脉炎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均可得到有效治疗.Ⅲ级和Ⅳ级患者采用持续性湿敷优于间歇性湿敷.  相似文献   

14.
宋艳茹  问明  杨小红  徐妍  刘美娟 《中国药房》2010,(47):4495-4497
目的:观察紫草膏外敷防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肿瘤科34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预防组于PICC置管后持续外敷紫草膏7d,对照组采用湿毛巾热敷。将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再分为2组,治疗Ⅰ组采用紫草膏外敷于患处,治疗Ⅱ组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结果:预防静脉炎发生情况,预防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8.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治疗情况,治疗Ⅰ组痊愈率60.00%,总有效率100.00%;治疗Ⅱ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58.3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草膏外敷对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有显著疗效,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七叶皂苷钠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各30例,观察各组病人术后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获得临床治愈时间。结果七叶皂苷钠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拔除胃肠减压时间、获得临床治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明显缩短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安全性风险,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国内文献中不良反应报告及药品监管部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致皮疹、瘙痒、静脉炎、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和老年人也存在用药风险;临床应用需注意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结论为防控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风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修改说明书等风险控制措施,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医疗机构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持续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警示用药风险,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宁 《中国药物警戒》2009,6(10):595-59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静脉炎提供借鉴。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炎患者以30~60岁组最多,占55.0%;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占15.0%和85.0%。静脉用药后第1天发生静脉炎的比例为70.0%;静脉炎以2+级最多,占80.0%。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与其用量、pH值、稀释溶液、杂质和输液操作方法有关,临床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复方硫酸镁液外用防治输液性静脉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贵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86-2888
目的:探讨复方硫酸镁液外用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输液性静脉炎患者62例和易发生静脉炎的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成治疗(预防)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复方硫酸镁液局部涂布或湿敷,对照组30例采用50%硫酸镁涂布或湿敷;分别观察两组综合疗效、主症改善程度、痊愈速度和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3.8%、53.3%,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见效和治愈速度快,主症改善幅度大,复方硫酸镁液能有效预防输液性静脉炎。结论:外用复方硫酸镁液,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可靠、迅速和高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喜辽妥与50%硫酸镁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局部涂以喜辽妥软膏,B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软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  相似文献   

20.
王永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44-164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向髓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次,前4周:2次/周,然后1次/周;并髓鞘内注入注射用尿激酶,10万单位/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脑脊液中细胞数、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和颅内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中细胞数、蛋白质和颅内压均显著下降,而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脑脊液中各项指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