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烧伤感染模型肺组织热应激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实验大鼠热应激蛋白70(Heatstressproteins,HSP70)的表达与烧伤脓毒症的关系,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其中4组以92℃水,18s烫伤(烫伤面积20%),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氏液休克复苏,48h后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0.5mL(菌量1.5×109CFU/mL)制成大鼠烧伤感染模型,分别对成模后0,4,24,48h时相点进行检测;另以正常组及烧伤48h组作为对照。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HSP70的表达,同时以偶氮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结果:Wistar大鼠在尾静脉注射绿脓杆菌PA103悬液后,其血浆内毒素水平迅速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烧伤感染组大鼠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t=2.2281,P<0.05)。正常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较弱,表达部位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在烧伤感染条件下,大鼠肺组织HSP70表达逐渐增强,至成模后24h,HSP70表达累积量达到最高峰,并呈现较明显的核表达。成模后48h,HSP70表达逐渐减弱,核表达逐渐消失,主要在肺泡上皮及支气管上皮黏膜细胞的胞质表达。结论:HSP70与烧伤感染后的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其表达规律与热应激反应相似。在烧伤感染的早期(24h内),热应激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内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织内HSP70及热休克因子1(HSF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烫伤后3h肠黏膜组织内HSP70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在伤后6h和12h达高峰,伤后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3h大鼠肠黏膜组织HSF1出现一过性降低,伤后6h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持续到伤后48h(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HSP70及HSF1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肠黏膜组织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时的抗炎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PA肺部感染模型。先分为不同时间感染组(0、24、48、72和96 h),分别取大鼠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选一峰值时间点;后分为感染组、溶剂组和给药组(5、10、15和20μg/g体重给予穿心莲内酯),于峰值点取上述标本做相应指标检测。结果 PA感染后,大鼠血液白细胞总数于24 h下降,随后上升,于48 h达峰值;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上升,于48 h达峰值。48 h组血白细胞、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和肺组织匀浆液中TLR4 mRNA水平较其他组高;给予穿心莲内酯后血液白细胞、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TLR4 mRNA有不同程度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PA肺部感染可引起TLR4 mRNA的改变,穿心莲内酯可有效抑制PA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调控TLR4 mRNA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烧伤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川芎嗪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于致伤前及伤后3、6、12和24h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 大鼠严重烧伤后3h和12h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cTnT含量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烧伤组相比,川芎嗪组心肌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血清cTnT含量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对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HSP70诱导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燕  尹毅  刘健  沙建平 《华西医学》2004,19(1):110-1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抗大鼠内毒素休克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休克组、内毒素 川芎嗪预处理组,以内毒素注射后2h及内毒素休克组大鼠临终时为时点采集肝脏,采用western斑点印迹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肝组织中HSP70及TNF-α含量。结果:内毒素休克组大鼠较对照组肝组织HSP70及TNF—α含量显著升高,与川芎嗪预处理组大鼠相比,后者肝HSP70含量明显增加,TNF-α含量显著减少,动物存活时间延长,存活率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肝HSP70与TNF-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川芎嗪能显著提高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HSP70含量,抑制肝TNF—α释放,并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肠源性感染致早期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早期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感染组(48只)、治疗组(48只)和对照组(36只),各组又分为6小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CLP)造成腹腔感染,治疗组每日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1次.分别在术后0、24、48、72、96和120 h处死一小组大鼠,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质量比值及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质量比值、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肺组织的内毒素和TNF-α逐渐增加,时间越长越明显,但治疗组比感染组增加较慢、幅度较小.结论:大黄可防止内毒素进入肺组织,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的积聚和TNF-α释放,减轻肺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脑缺血低氧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携带全长HSP70基因vAd-HSP70,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注射24、487、2 h后脑组织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低氧组(HI组)、vAd-HSP70静脉注射转染缺血低氧组(vAd-HSP70组,静脉注射转染vAd-HSP70的48 h后予缺血低氧处理)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2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2、24、487、2 h及7 d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后可检测到HSP70基因的有效表达,且在注射48 h后表达水平最高,与247、2 h比较有显著性(F=18.58,P〈0.05)。缺血低氧后大鼠脑组织中HSP70的水平增高,在缺血低氧后24 h达高峰,并在24~48 h内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vAd-HSP70组HSP70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I组,在2、48、72 h差异有显著意义(F=85.36~866.67,q=6.71~88.43,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HI组大鼠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vAd-HSP70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外源性HSP70可在大鼠脑组织有效表达,并可减轻脑缺血低氧后病理损伤,对大鼠缺血低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中c-fos 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 大鼠96 只,随机分为延迟液体复苏组(DF,n =40)、即时液体复苏组(IF,n =48)和正常对照组(NC,n =8),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 h、6 h、12 h、24 h、72 h和168 h 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与c-fos的表达.结果 伤后6 ~24 h DF 组大鼠肺组织病变严重,IF 组相对较轻.c-fos 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细胞质,其表达强度DF 组与IF 组分别高于NC 组,且DF 组高于IF 组(P <0.05).结论 c-fos表达强度的变化与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黄多糖对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黄多糖(Tanguticum Maxim polysaccharides,TMP)对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多糖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其用于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依据。方法;复制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分别在伤后6,24,48h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表达HSP70的神经细胞,以Western-blot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脑皮层HSP70表达变化。结果:大黄多糖治疗组6h HSP 70表达高于损伤组,24,48h均低于治疗组.结论:大黄多糖能促进HSP 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氧自由基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氧自由基在大鼠烫伤后急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热休克预处理对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B组,n=48,其中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及热休克预处理后烫伤组(HB组,n=48,其中8只大鼠作为实验对照),观察各时相点两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UI)、胃黏膜丙二醛(MDA)及胃黏膜细胞SOD活性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胃黏膜细胞中HSP 70表达变化。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胃黏膜细胞SOD大量消耗,MDA显著增加,胃黏膜损害明显;热休克预处理能显著减轻大鼠严重烫伤后急性胃黏膜损害。HB组较B组大鼠胃黏膜HSP 7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热休克预处理能显著降低胃黏膜细胞SOD的消耗,减少MDA的产生。胃黏膜损伤指数(UI)与MDA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1),与HSP 70呈显著负相关(r=-0.794,P<0.01);胃黏膜SOD与MDA呈显著负相关(r=-0.823,P<0.01),而与HSP 70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5)。结论:严重烫伤大鼠胃黏膜存在氧自由基损伤;热休克预处理可显著减轻烫伤大鼠胃黏膜氧自由基损伤,保护机制与HSP 70保护抗氧化酶S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对烫伤大鼠组织白细胞介素-1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延迟复苏组,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预防组,肠,肺,肝,肾等组织IL-18mRNA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烫伤后体循环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8h,24h达高峰(P<0.01),给予SDD预治疗可显著降低内毒素峰值(P<0.05),另一方面,烫伤后2h肠,肺,肝,肾等组织IL-18mRNA表达较伤前即有显著升高,烫伤后8h达高峰(P<0.01),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SD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mRNA的表达(P<0.05-0.01),续集:肠,肺,肝,肾等组织IL-18m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机体多种组织IL-18mRNA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SD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热应激后肝组织细胞内外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及对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 CCl4诱导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的SD大鼠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HSP72、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SP72 mRNA表达,评价HSP72表达对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腹腔注入LPS后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血浆内毒素及TNF-α,尤其肝硬化组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热应激组较相应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浆内毒素含量变化不大.热应激后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HSP72表达均增高,尤其在腹腔注入LPS后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肝硬化热应激组却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热应激组(均P<0.01).热应激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非热应激大鼠组(均P<0.01).结论 热应激处理可能促进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及血浆HSP72表达,而抑制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姜黄提取物为参照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血栓模型的影响及其与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关系。方法分别对大鼠进行姜黄素及姜黄提取物灌胃14d后用物理方法建立大鼠血栓模型,以假手术组、蒸馏水灌胃血栓模型组(血栓模型组)大鼠为对照,获取各组大鼠血液标本和血管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HSP70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血栓模型组大鼠血浆HSP70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P=0.003),姜黄素低、高剂量灌胃血栓模型组大鼠血浆HSP70均显著降低(P=0.005、0.002),而姜黄提取物灌胃血栓模型组大鼠血浆HSP70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血栓模型组大鼠血管组织中HSP70表达增强,姜黄素灌胃使血栓模型大鼠血管组织中HSP70表达增强,而姜黄提取物没有此作用。结论姜黄素抗炎作用与增加细胞内HSP70表达,降低细胞外HSP70有关,姜黄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大鼠内毒素受体的变化及亚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跳骤停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组、亚低温心肺复苏组.每组8只:三组大鼠分别在手术或复苏后24 h静脉注射3 mg/Kg LPS;并于手术或复苏后6 h、12 h、24 h,及注射LPS后1.5 h、3 h、6 h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内毒素受体CD14(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注射LPS后6 h左肺肺泡及肺间质巨噬细胞表面内毒素受体CD14(mCD14)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复苏和注射LPS后血浆sCD14水平明显升高,但亚低温组低于常规组(P<0.05);注射LPS后,各组TNF-α水平均增高,且与sCD14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常规组肺泡巨噬细胞mCD14表达明显高于亚低温组(P<0.01);常规组肺损伤评分也大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内毒素受体的上调,伴随着对内毒素敏感性的增强;亚低温对其有抑制作用,减轻复苏后内毒素对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大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的表达以及大黄对AL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Wistar大鼠复制ALI的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LI组、大黄预防用药组、大黄治疗用药组,每组15只。大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动物。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对ALI组和大黄用药组测定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ALI组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浆蛋白渗出,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ALI组HSP70的表达量较少,大黄用药组HSP70表达量增强。大黄用药组肺系数测定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ALI组肺系数测定升高,PaO2降低。结论大黄对ALI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并且预防组强于治疗组。大黄能增加LPS诱导ALI组织中HSP70的表达,表明大黄对ALI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与HSP70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应激诱导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及对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CCl<,4>诱导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的SD大鼠先后给予热应激处理及腹膜腔内注入脂多糖(LPS),另外两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SD大鼠仅腹腔内注入LPS作为对照.EU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HSP72、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S72 mRNA表达,评价HSP72表达对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外源给予LPS能加重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热处理及LPS注入后,肝硬化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浆及肝组织HSP72表达均较未热处理组增强,而未热处理的两组大鼠LPS注入后血浆TNF-α含量明显高于热处理组.结论:热应激能促进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及血浆HSP72表达,而抑制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使用25%白蛋白与乳酸林格液对早期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林格液(RL)组和白蛋白(ALB)组复苏后2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TNF-α、IL-6表达及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肺湿/干重(肺W/D)比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复苏2h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以及肺组织MPO活性、肺W/D比值均较Sham组高(P<0.05);ALB组复苏后维持MAP80~90mmHg所需液体较RL组明显减少(P<0.05);ALB组复苏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以及肺组织MPO活性、肺W/D比值均较RL组低(P<0.05)。结论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时血浆及肺组织TNF-α、IL-6表达及MPO活性增高,白蛋白复苏较乳酸林格液复苏肺组织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8.
19.
生长激素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应激反应阶段生长激素(GH)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I组和GH组,按致伤与否及致伤后的观察时间又随机均分为0、0.5、1、2、4、6和24h7个亚组。分别测定大鼠肺泡隔面积密度(PASAD),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肺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阳性细胞数和肺匀浆液中NF-κB抑制蛋白(I-κBα)含量。结果致伤后ALI组大鼠PASAD进行性增大,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数进行性增多,两者均于6h达峰值,24h基本恢复正常;GH组大鼠PASAD较ALI组同时间点进一步增大,中性粒细胞数增多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局部TNF水平开始迅速升高,1h达峰值,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6h后逐渐恢复;致伤后1h IL-6水平开始明显升高,4h达峰值,6h后逐渐恢复;GH组大鼠IL-6水平升高更明显。ALI组致伤后0.5h肺组织中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4h达峰值,6h开始恢复;GH组大鼠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LI组同时间点。伤后0.5h I-κBn含量开始明显下降,4h达最低值,6h后开始回升;GH组大鼠肺组织I-κBa含量下降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PASAD、肺组织TNF和IL-6水平及肺泡隔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NF-κB的表达、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NF-κB表达、活化在LPS诱导ALI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应激反应阶段应用GH可加剧LPS诱导的ALI。其机制与促进肺局部NF-κB表达与活化而加剧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30%体表Ⅲ度烫伤模型,观察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烧伤组(烫伤后30min补充平衡溶液)及实验组(烫伤后立即静脉注入HDL)。伤后12、24、48、72h4个时间点的肝组织学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l)的表达。结果:(1)组织学观察:烫伤后各组大鼠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其中以烧伤组伤后24h最重,肝窦扩张充血,窦内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点灶性坏死,实验组24h肝组织学改变与烧伤组比较上述损伤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结构基本正常。(2)ICAm-1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烧伤组与实验组ICAm-1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1.6%(49/60)及36.6%(22/60),两组24h时段的表达率分别为86.6%(13/15)及20%(3/15),烧伤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O.01),而两组各其他时段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应用HDL对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免疫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