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鼻腔冲洗方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雾化式鼻腔冲洗器,B组患者采用气水式鼻腔冲洗器,分别于放疗前、中、后期比较两组患者的鼻腔黏膜反应、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评分及冲洗舒适度。结果 放疗前期、中期两组患者的鼻腔黏膜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期,A组患者的鼻腔黏膜反应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5);放疗期间,A组患者的SNOT-20量表总分和鼻部症状、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感结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洗鼻压力、呛水、鼻黏膜刺激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清洁度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使用气水式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患者鼻腔黏膜反应程度、生存质量及清洁度均优于雾化式鼻腔冲洗器,但使用雾化式鼻腔冲洗器更为方便,患者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仿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腔冲洗中的疗效,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腔护理寻找更佳的措施。方法:选择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仿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冲洗鼻腔,对照组用0.9%生埋盐水冲洗鼻腔,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鼻咽黏膜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鼻咽黏膜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能延迟并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咽黏膜的不良反应,是一项较好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鼻腔冲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鼻咽癌放疗行鼻腔冲洗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鼻腔冲洗患者60例;观察组为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鼻腔冲洗患者6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满意度、坚持冲洗时间及舒适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床边护理时间增加,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鼻咽冲洗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信宣教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出院后鼻腔冲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微信宣教,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鼻腔冲洗依从性、鼻咽黏膜反应程度、鼻腔分泌物情况、鼻腔粘连及水肿发生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腔冲洗依从性更好,鼻腔黏膜反应程度、鼻腔分泌物减轻,鼻腔粘连及水肿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行院外微信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鼻腔冲洗依从性,减轻鼻咽部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用1次性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福来氏尿管连接输液器后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单纯输液器进行鼻腔冲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鼻腔冲洗方面比较,观察组鼻腔冲洗更彻底,鼻腔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残留少,鼻腔更通畅,并发症少,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用福来氏尿管鼻腔冲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轻放疗后所致的鼻塞、恶臭,改善鼻腔内环境,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鼻窦负压置换冲洗疗法和温盐水鼻腔冲洗疗法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治疗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44例行鼻窦负压置换冲洗疗法,B组36例行温盐水鼻腔冲洗疗法,分别治疗4周,观察患者鼻塞、头痛、流脓涕、黏膜水肿情况,分析两组不同鼻腔冲洗护理方法对慢性鼻窦炎恢复的效果。结果 A组行鼻窦负压置换冲洗疗法仍存在鼻塞9例、头痛6例、流脓涕6例、黏膜水肿7例。B组温盐水鼻腔冲洗疗法出现鼻塞15例、头痛16例、流脓涕14例、黏膜水肿18例,分别计算χ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7.7%,B组有总效率47.2%,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负压置换冲洗疗法疗效较好,同时予护理干预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糜蛋白酶溶液浸泡鼻咽部加鼻腔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结痂及黏膜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院因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重度结痂的患者64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400 U/m L浓度糜蛋白酶溶液10 m L经滴鼻浸泡鼻咽部20 min,然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行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 m L经滴鼻浸泡鼻咽部20 min,然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行鼻腔冲洗,两组治疗频率均为2次/d。治疗2周后在电子鼻咽喉镜下观察鼻咽部结痂及黏膜炎症反应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鼻咽部黏膜炎症反应治疗有效率为62.5%,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试验组鼻咽部结痂清除治疗有效率为78.1%,高于对照组的31.3%(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结痂严重者采用经鼻滴入糜蛋白酶溶液浸泡鼻咽部后再0.9%氯化钠溶液冲洗,能增强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黏膜炎症的恢复,增强鼻咽部结痂冲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50例,分为3组。A组于留置导尿管次日起即行膀胱冲洗,1次/d;B组于留置导尿管后的第4d开始进行膀胱冲洗,每间隔3d冲洗1次;C组不行膀胱冲洗,对比三组留置尿管第4d、8d、12d、16d的细菌阳性率,以及留置尿管第16d的致病菌类构成比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管第4d,三组尿路发生感染的比率无明显差异性;第8d、12d、16d,A组发生尿路感染的比率均更高(P0.05);第8d、12dB组与C组发生尿路感染的比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第16dB组发生尿路感染率明显更高(P0.05)。致病菌构成比上,A组与B组出现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短期性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但应合理选择膀胱冲洗频率,并严格无菌操作;对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可不予或减少膀胱冲洗,并尽量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石上柏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选择1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B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g煎水50ml口服,至放疗结束;C组在疗程的后半段开始服用石上柏。结果 B组或C组鼻咽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高于A组(P〈0.05);B组或C组颈淋巴结CR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急性放射反应较A组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石上柏可能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且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单佩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2-143
目的探讨中药鼻咽冲洗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调强放射治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应用生理盐水,每次250mL,每日2次鼻咽冲洗;对照组采用玄参20g、黄芩30g、鱼腥草50g、皂角刺50g、蒲公英40g组方,制成汤剂500mL,每次250mL,每日2次鼻咽冲洗。结果观察组75例中鼻咽黏膜反应0度2例、Ⅰ度35例、Ⅱ度28例、Ⅲ度7例、Ⅳ度3例,低于对照组的0例、15例、34例、18例、8例(P〈0.05),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对鼻咽癌IMRT患者实施中药鼻咽冲洗,能够明显减轻鼻咽黏膜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鼻腔鼻咽冲洗器进行鼻咽腔冲洗治疗EB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把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生理盐水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抗病毒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l和10支病毒唑注射液混合液冲洗.对照组不进行鼻腔冲洗.比较三组外周血EB病毒抗体的变化.结果 抗病毒组在治疗结束后2个月及6个月,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腔鼻咽腔冲洗器进行气水式鼻咽腔抗病毒冲洗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冲洗会阴部防治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采用适形调强放疗,DT50Gy/25次,后采用后装机腔内放疗,A点DT4剂量30~36Gy/5~6次。观察组从放疗开始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部,再康复新液20ml冲洗会阴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每天早晚各一次,持续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放疗剂量在放疗30Gy/15次、50Gy/25次、放疗结束后皮肤黏膜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结束疼痛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肤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均<0.05),且观察组无一例患者中断治疗。结论康复新液冲洗会阴部防治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经济、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呋喃西林溶液联合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预防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头颈部癌放射治疗患者分为2组,各56例。实验组用呋喃西林溶液联合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对照组用呋喃西林溶液含漱进行治疗。实验组又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从放疗开始后第11 d开始使用,对照组和B组都是从放疗第1 d开始使用,至放疗结束。每周2次观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呋喃西林及碳酸氢钠溶液交替含漱可以有效预防3级以上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在口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放疗开始后10 d给药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晏小蓉  姜霞  刘露  曹娜  浦雅英  卢红娟 《西部医学》2010,22(10):1898-1899
目的探讨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脉冲式鼻腔冲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患慢性上颌窦炎做鼻窦开放术的术前鼻腔冲洗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行脉冲式鼻腔冲洗法,B组行输液管鼻腔冲洗法,观察并记录冲洗液量及经过鼻腔时间、鼻腔及鼻窦疼痛程度、鼻腔表面清洁程度。结果 A组在冲洗液量、经过鼻腔的时间、疼痛度、鼻腔表面清洁度四方面与B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冲式鼻腔冲洗法冲洗液量少、经过鼻腔时间短、冲洗时疼痛度低、洗毕鼻腔表面清洁度高,是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术前鼻腔冲洗的首选方式,也是其它鼻腔手术前的常规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鼻腔冲洗液体剂量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wNP)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CRwNP鼻内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行1000、500、250 mL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SNOT-20、Lund-Mackay评分法、Lund-Kenenedy评分法进行评分;统计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需进行鼻内镜清理的次数。结果:术后1个月,A组的VAS评分优于C组(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均优于C组,且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3、6个月,A组的SNOT-20总评分均优于C组(P0.05);6个月B组优于C组(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的Lund-Kenenedy评分均优于C组(P0.05)。A、B组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均早于C组(P0.05)。术后6个月内所需鼻内镜检查次数A组少于C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大剂量的生理盐水(1000 mL)行鼻腔冲洗,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从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应用3%氯化钠鼻腔冲洗可缓解急性鼻-鼻窦炎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可行性资料和治疗依据。方法50例急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予3%氯化钠250mL鼻腔冲洗,1次,d,共1wk。对照组不予冲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的d3、d5、d7比较两组胃窦炎功能紊乱指数积分情况。结果两组积分采用统计学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3次积分结果两组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3%氯化钠鼻腔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增加黏膜上皮电渗透性和促进纤毛运动,且有抑菌作用,有利于窦口引流通畅,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晚期并发症防治效果。方法将75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严重急性鼻咽黏膜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放疗期间每日于放疗前用400U:1ml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溶液5ml滴鼻;对照组37例仅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咽腔。观察两组放疗后鼻咽晚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咽干、鼻窦炎、鼻腔粘连等鼻咽癌放疗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糜蛋白酶可有效减少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晚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患者治疗期间常因肿瘤坏死组织影响治疗效果。鼻咽冲洗疗法应用于鼻咽癌患者,利于肿瘤坏死组织、分泌物的排出,提高鼻咽内窥镜检查的清晰度,同时能达到减轻鼻塞症状,提高放疗敏感性的目的[2]。本文为30例鼻咽癌患者应用鼻腔冲洗法配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鼻咽癌病人60例,年龄24至65岁,其中男45例,女15例。随机分成冲洗组30例,对照组30例。冲洗组每天应用38℃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应用3%麻黄素加庆大霉素外用滴鼻,每日四次,本文所收集病例均为鼻塞症状明显,鼻咽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RT-PCR评估直肠冲洗液的量(冲洗量)对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清除肿瘤脱落细胞的影响。方法:对94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留取术中冲洗液,按冲洗量分为A、B、C 3组。A组冲洗量1 000 ml,B组冲洗量1 500 ml,C组冲洗量2 000 ml。RT-PCR检测冲洗液中CEA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与细胞学检测的结果做对比。结果:A、B、C 3组患者直肠冲洗液肿瘤脱落细胞的CEA m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3%(10/31例)、19.4%(6/31例)和6.3%(2/3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组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4%(6/31例)、9.7%(3/31例)和0。结论:随着直肠冲洗量增加,肿瘤脱落细胞的检出率逐步降低,直肠冲洗量至少应在2 000 ml以上,或者行反复冲洗。RT-PCR具有高灵敏度,是细胞学检测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膀胱冲洗次数的选择及其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冲洗次数的最佳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1月至2010年1 月神经内科病房脑血管疾病需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Ⅰ、  Ⅱ、 Ⅲ 、Ⅳ4 组,每组30 例,膀胱冲洗频率玉组2次/d,域组1 次/d、芋组2 次/周、郁组为非冲洗组,分别于留置导尿后第3、7、14、21 天进行尿培养检查。结果芋组的尿路感染率最低(16.7%),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选择每周2 次膀胱冲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尿路感染的概率,合理地发挥膀胱冲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