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砷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本实验设置4组:对照组、10μmol/L NaAsO2组、10μmol/L米诺环素组和10μmol/L NaAsO2+10μmol/L米诺环素组,各组BV-2小胶质细胞贴壁生长至对数期后,进行24h染毒处理,然后从形态学观察,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Realtime-PCR分析COX-2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COX-2蛋白表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 形态学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处理组BV-2小胶质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而与NaAsO2组相比,NaAsO2+米诺环素组细胞激活状态受到一定抑制。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INF-γ(F=20.165)、IL-1β(F=10.688)、IL-6(F=11.488)和TNF-α(F=11.641)分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NaAsO2组相比,NaAsO2+米诺环素组细胞培养液上清IL-1β、IL-6和TNF-α分泌减少,INF-γ分泌增高(P均<0.05),米诺环素对砷染毒处理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逆向改变作用。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COX-2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6.427,P<0.001);与NaAsO2组相比,米诺环素下调砷染毒处理的COX-2 mRNA表达(P<0.001)。Western blotting光带经分析后,各组COX-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785,P<0.001);与NaAsO2组相比,米诺环素减弱砷染毒处理的COX-2蛋白表达(P<0.001)。结论 下调COX-2表达可能是米诺环素抑制砷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卵巢癌(Human ovarian cancer)SKOV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作用SKOV3细胞24、48 和72h 后细胞活力的变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SKOV3细胞凋亡。采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OV3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SKOV3 细胞活力,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 和72 h后IC50值为23.57、12.48和7.2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冬凌草甲素作用SKOV3细胞24h 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迁移率和侵袭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冬凌草甲素可升高E-cadherin 蛋白表达(P<0.05),降低Vimentin 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 μmol/L冬凌草甲素可降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SKOV3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马俊  张颖  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1):2040-2045
目的 探讨藤黄酸在高糖诱导的内皮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5组,对照组给与低糖培养基培养,模型组和藤黄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给与40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藤黄酸各给药组分别给与0.2μM、0.4μM、0.8μM藤黄酸处理,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WB检测凋亡蛋白Cl-cas-3和Cl-cas-9表达,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氧化应激指标:ROS、MDA、NO以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水平,WB检测YAP信号通路蛋白总YAP(t-YAP)蛋白和细胞核中YAP(n-YAP)蛋白表达量。在藤黄酸处理基础上,在HUVEC细胞中过表达YAP,MTT检测细胞活力,WB检测t-YAP和n-YA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给药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凋亡蛋白Cl-cas-3和Cl-cas-9表达增加,细胞中ROS、MDA水平增加,NO水平降低,ICAM-1、VCAM-1水平增加,t-YAP和n-YAP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藤黄酸各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凋亡率显著降低,凋亡蛋白Cl-cas-3和Cl-cas-9表达降低,细胞中ROS、MDA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ICAM-1、VCAM-1水平降低,t-YAP和n-YAP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藤黄酸+YAP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藤黄酸组(P<0.05),t-YAP和n-YAP蛋白显著高于藤黄酸组(P<0.05)。结论 藤黄酸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增强细胞活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粘附,对高糖诱导的内皮损伤发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YAP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周血Th17和Th22细胞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01月至2019年01月于本院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8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和Th22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外周血Th17和Th22细胞水平对V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结果 VAP组患者外周血Th17、Th22细胞水平及IL-17和IL-22水平高于非VAP组(t=66.050,P<0.001;U=54.630,P<0.001;t=27.530,P<0.001;t=28.500,P<0.001);高危组VAP患者中上述指标水平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39.440,P<0.001;F=71.400,P<0.001;F=50.640,P<0.001;F=94.510,P<0.001)。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存活组(t=3.098,P=0.002;t=4.322,P<0.001;t=4.825,P<0.001;t=4.122,P<0.001)。VAP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与Th17细胞、IL-22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1=0.8200,P1<0.001;r2=0.895,P2<0.001;r3=0.752,P3<0.001);同时外周血Th17细胞与IL-17、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1=0.832,P1<0.001;r2=0.710,P2<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22细胞曲线下面积为0.874 (0.813~0.935),其最佳工作点为7.92,此时评估VAP患者预后不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9%和78.93%,优于外周血Th17细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0,P=0.310)。 结论 外周血Th17和Th22细胞水平在VAP患者中显著升高,对于VAP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对人肺癌(淋巴结转移)NCI-H292的细胞毒性及其对NCI-H292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NCI-H292细胞,分别以不同剂量BaP(0、4、8、16和32 μmol/L) 染毒24、48和72 h后,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RTCA)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内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水平。本实验按照5×3析因设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BaP染毒组在24、48和72 h时间点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01),细胞存活率与染毒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关系(r1=-0.986、-0.974和-0.993,P<0.01);与同剂量组24 h时比较,各实验组在染毒48 h和72 h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01), 细胞存活率与染毒时间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2=0.958、0.996、0.994、0.999和1.000,P<0.01)。NCI-H292细胞内IL-1β水平在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上有交互效应(P<0.001),在48 h和72 h时BaP高剂量(8~32 μmol/L)染毒组IL-1β水平均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降低(P<0.01),72 h时低剂量BaP染毒组IL-1β水平则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同时,各实验组细胞IL-1β水平在24、48和72 h均呈随着染毒时间增加而上升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NCI-H292细胞内IL-8水平在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上有交互效应(P<0.01): 在染毒72 h,BaP染毒剂量为0~16 μmol/L时IL-8水平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4、8 μmol/L染毒组细胞IL-8水平在24、48和72 h呈随着染毒时间增加而上升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结论 BaP染毒可引起NCI-H29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BaP可刺激NCI-H292细胞分泌IL-1β和IL-8,其可能在BaP致肺肿瘤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密花香薷挥发油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死亡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设置三个处理组,使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终浓度为20、40μg/ml和60μg/ml,以1% DMSO为对照。采用AO-EB染色和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死亡率;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内ROS相对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的表达量;采用SPSS 17.0进行ANOVA方差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AO/EB双染和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随着密花香薷挥发油浓度增加,SMMC-7721细胞的死亡率增高(F=132.100, Ρ<0.001);SMMC-7721细胞内相对ROS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80,P<0.001),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F=64.300,Ρ<0.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MMC-7721细胞内出现自噬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浓度的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Ⅰ(F=504.100,Ρ<0.001)、LC3-Ⅱ(F=184.500,Ρ<0.001)和Beclin 1水平上调(F=58.690,Ρ<0.001)。结论 密花香薷挥发油可通过活性氧-线粒体途径诱导SMMC-7721细胞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气中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0,30,60,120和200 μg/mL 5个浓度的PM2.5对HTR8-SVneo细胞染毒24 h,以0 μg/mL浓度为对照组,其余浓度为不同剂量PM2.5染毒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全息细胞分析及成像系统观察细胞3D形态及动态监测24 h内各组细胞数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活性氧簇(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60,120和200 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M2.5可使HTR8-SVneo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或P<0.01);不同浓度PM2.5染毒组彗尾DNA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染毒组细胞中ROS的产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M2.5对 HTR8-SVneo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造成DNA的损伤,阻碍细胞生长周期,这种毒性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纳米三氧化二铁(iron oxide nanoparticles,Fe2O3 NPS)经口暴露后对大鼠肝脏的影响,评估其在食品领域的安全性。 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配到低(L组)、中(M组)、高(H组)剂量组和分散剂对照组(C 组),分别给予 50、100、200mg/kg.bw Fe2O3 NPS悬浊液和等体积 0.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90d后腹腔麻醉取血,计算肝脏系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 - AOC)活力、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各组大鼠的ALB、TP、AST均无统计学差异 (F=0.210;F=2.492;F=0.132,P>0.05);病理切片未观察到肝组织损伤;M组、H组的肝脏系数升高(t=2.343;t=2.957,P<0.05)、 T-AOC水平升高(t=2.552,P=0.015;t=5.669,P<0.001),GSH活性升高(t=3.793,P=0.001;t=6.879,P<0.001); M、H组的ALT活力降低(t=4.083,P=0.001;t=4.647,P<0.001),MDA含量降低(t=4.290,P<0.001;t=4.754,P<0.001)。结论 在本研究所设计的灌胃剂量和干预时长的作用下,暂未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改变,未对大鼠血液生化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对大鼠肝脏产生氧化应激损伤,提示Fe2O3 NPs在食品正常剂量使用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碘过量对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0(对照)、1、10、50mmol/L的碘化钾(KI)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thy-ori 3-1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周期构成比及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 mmol/L碘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LDH漏出率明显上升(P<0.05)。各剂量组之间ROS产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mmol/L碘染毒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P<0.05),但S期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碘能降低甲状腺细胞存活率,增加LDH漏出率,细胞G0/G1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碘对甲状腺的损伤作用可能与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亚慢性纳米氧化镍染毒致雄性SD大鼠生殖毒性的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4 mg/mL Micro-NiO阳性对照组及0.16、0.8、4 mg/mL Nano-NiO,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染毒,1次/3d,60天后,检测大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凋亡相关靶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0.8、4 mg/mL Nano-NiO组 SOD活力、CAT活力、GSH-Px活力,均下降(P<0.05); MDA含量均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0.16 mg/mL Nano-NiO组相比,0.8、4 mg/mL Nano-NiO组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和Bax/Bcl-2 mRNA表达比值均升高(P<0.05),而Bcl-2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0.16 mg/mL Nano-NiO组相比,0.8、4 mg/mL组睾丸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0.8、4 mg/mL Nano-NiO组睾丸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0.8mg/L及以上浓度纳米氧化镍染毒60天可对雄性大鼠产生生殖毒性,Caspase-3和Bax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 Bcl-2表达下降,这可能是0.8mg/L及以上浓度纳米氧化镍染毒60天导致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关键信号分子在镉致胰岛β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4 μmol/L硫酸镉(CdSO4)处理小鼠胰岛素瘤细胞(NIT - 1细胞),CCK - 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为进一步明确镉致NIT - 1细胞凋亡的机制,我们基于课题组前期的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对富集排在首位的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Bax、Bcl - 2、Xbp1、Chop、Hsp90aa1进行蛋白免疫印记实验验证。结果 在4 μmol/L CdSO4处理之后,细胞凋亡率为37.17%(t = - 9.24,P<0.05);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浓度为2.84 mIU/L,低于对照组(t = - 3.68,P<0.05);蛋白免疫印记实验证实,4 μmol/L CdSO4处理后,Bax、Bcl - 2、Xbp1、Chop、Hsp90aa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82倍(t = - 6.14,P<0.05)、0.6倍(t = 9.39,P<0.05)、0.48倍(t = 14.77,P<0.05)、1.71倍(t = - 5.35,P<0.05)和1.77倍(t = - 5.7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变化趋势与基因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在镉暴露诱导NIT - 1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Bax、Bcl - 2、Xbp1、Chop、Hsp90aa1水平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桑椹提取物(ME)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25、50、100、200、400和800μg/ml)ME预孵育组(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MTT法确定ME的干预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ME组(200μg/ml ME作用24h)、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ME预孵育+Aβ25-35组(200μg/ml 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分子探针DCFH-DA及Hoechst33342染色法分别进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测定。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Aβ25-35组相比,100、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 ME组细胞ROS的生成及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Aβ25-35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与Aβ25-35组相比,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桑椹提取物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及抑制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大气细颗粒物不同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进而了解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毒作用机制。[方法]提取细颗粒物水溶成分、非水溶成分和有机提取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304)进行染毒,各成分染毒剂量均设为100、200、400μg/mL 3个剂量组;另设药物干预组:细颗粒物3种成分染毒剂量均为400μg/mL,同时加入10μmol/L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药物。测定染毒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对染毒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经大气细颗粒物3种成分染毒后,EC-304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内MDA随颗粒物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细胞内SOD在染毒1h时即出现下降,并随染毒剂量升高而降低,且染毒剂量相同时,水溶成分的毒作用高于有机提取物,亦高于非水溶成分。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ROS明显增加(P〈0.01),且有机提取物和水溶成分产生ROS的能力明显高于非水溶成分(P〈0.01)。加入阿托伐他汀钙后,细胞内MDA和ROS较未加药物组明显降低,SOD则明显增加。[结论]大气细颗粒物不同成分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氧化损伤,呈剂量-反应关系,氧化损伤可能是大气细颗粒物心血管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1μM西红花酸组、10μmol/L Aβ25-35组、0.01 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0.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MTT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情况;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0μmol/L 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活性和升高海马神经元ROS水平(P<0.01);不同浓度西红花酸(0.01、0.1和1μM)预处理后,细胞活性分别比0A25-35组提高了39.2%、56.1%和7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10天和25天海马神经元的ROS水平与Aβ25-35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 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Aβ25-35引起的海马神经元RO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亚砷酸钠(NaAsO2)致人皮肤角质细胞系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用荧光探针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细胞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结果NaAsO2(25、50μmol/L)单独处理后,各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分别为82%和59%;细胞经tBHQ(25、50μmol/L)预处理后,tBHQ 25μmol/L组细胞活力分别恢复至(101.44±1.63)%和(92.06±9.95)%,tBHQ 50μmol/L组细胞活力分别恢复至(98.88±2.03)%和(91.12±7.87)%;NaAsO2(25、50μmol/L)单独处理后,各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上升(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1.64和3.86倍;细胞经tBHQ(25、50μmol/L)预处理后,tBHQ 25μmol/L组ROS水平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0.95和1.87倍,tBHQ 50μmol/L组ROS水平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0.79和1.69倍;NaAsO2(25、50μmol/L)单独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分别为2.28、2.96 nmol/(mgμprot);细胞经tBHQ(25、50μmol/L)预处理后,tBHQ 25μmol/L组MDA含量分别下降为2.05、2.43 nmol/(mgμprot),tBHQ 50μmol/L组MDA含量分别下降为2.10、2.60 nmol/(mg.prot)。结论 tBHQ对无机砷致人皮肤角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叶黄素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HepG2人肝癌细胞株和L02正常人肝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ol/L)和溶剂对照组。常规细胞培养后进行细胞计数、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DCFH-DA法测定ROS活性、HPLC法测定ATP含量、RT-PCR测定Bax mRNA及p53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pG2细胞经叶黄素干预处理后,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干预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ROS水平和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Bax mRNA表达和中、高剂量组的p5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L02细胞经叶黄素干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和ATP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叶黄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叶黄素清除细胞内ROS、抑制肝癌细胞ATP生成及上调凋亡基因Bax和p53 mRNA的表达有关。[营养学报,2012,34(4):332-3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 方法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6 h后,分别以1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的CORM-3复氧6 h,检测心肌细胞内ROS量,观察浓度效应。以50 μmol/L CORM-3对缺氧6 h后的H9c2心肌细胞分别进行2 h、4 h、6 h、10 h复氧处理,检测心肌细胞内ROS量,观察时间效应。 结果当CORM-3浓度为50 μmol/L、100 μmol/L时,心肌细胞内ROS量显著降低,其中50 μmol/L的CORM-3效果更好,即ROS量下降最明显;当CORM-3浓度为200 μmol/L时,心肌细胞内ROS量反而升高。50 μmol/L CORM-3在复氧6 h、10 h都能显著降低H9c2心肌细胞的ROS量,其中复氧6 h的效果更好,即ROS量下降最明显。 结论适当浓度的CORM-3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ROS量。CORM-3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ROS量与复氧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辉  刘芳芳  王广胤  马雨妍  王力 《卫生研究》2021,(2):289-295,300
目的探索双酚A(bisphenol A,BPA)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BPA染毒大鼠体内实验,结合人肝细胞系HL-7702体外染毒实验研究双酚A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BPA亚急性染毒低[1 mg/(kgd)]、中[5 mg/(kg·d)]和高[25 mg/(kg·d)]剂量组,14d后从大鼠体重、肝脏脏器系数,肝脏病理组织切片、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评价BPA对肝脏的毒性效应。将人肝细胞系HL-7702,分为对照组及BPA低(0.16 μmol/L)、中(4 μmol/L)和高(100 μmol/L)浓度处理组,染毒24 h后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含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BPA 14 d亚急性染毒后,大鼠体重和肝脏脏器系数无明显变化,但肝脏病理切片发现BPA染毒可损伤肝脏的组织结构。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汁酸在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为(4.75±0.33)μmol/L;肌酐在中﹑高剂量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8.00±0.76)和(18.83±0.75)μmol/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44±0.10)、(1.14±0.10)mmol/L,(0.84±0.04)、(0.63±0.07)mmol/L和(0.21±0.04),(0.16±0.05)mmol/L。BPA染毒可使人肝细胞系HL-7702细胞内TC含量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显著增加;PPARα及FABP1转录水平在高浓度处理组中显著升高;SOD1在中,高浓度处理组中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BPA可能通过诱导肝脏细胞内产生过量的ROS,导致肝脏损伤和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膜成分、结构和功能角度观察广东凉茶提取物对兔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H2O2组(1 000 μmol/L)、0.1 mg组(0.1 mg/mL凉茶+H2O2)、0.2 mg组(0.2 mg/mL凉茶+H2O2)、0.4 mg组(0.4 mg/mL凉茶+H2O2),参照Dodge法制备兔红细胞膜,观察各组对丙二醛(MDA)含量、蛋白羰基含量、膜封闭能力、细胞膜ATP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细胞膜蛋白成分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蛋白羰基含量、GPX酶活力升高,细胞膜封闭率、CAT酶活力、Ca2+Mg2+-ATP、Mg2+-ATP、Na+K+-ATP酶活力降低(均P<0.01)。与H2O2组比,广东凉茶提取物0.1 mg组、0.2 mg组、0.4 mg组的MDA和DNPH含量均降低,细胞膜封闭率、Ca2+Mg2+-ATP、Mg2+-ATP、Na+K+-ATP酶活力、GPX酶活力、CAT酶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广东凉茶提取物可抑制H2O2引起的红细胞膜成分、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