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采用无机陶瓷膜微滤工艺除去饲料级浓缩磷脂溶液中的杂质,得到含杂量低的食品级浓缩磷脂。选择孔径1.2μm的膜在微滤压力0.15MPa、微滤温度50℃和料液比1∶4(W/V)下过滤磷脂溶液,一次微滤得率为82.3%。用二次微滤工艺,浓缩磷脂得率可以提高到92.5%,得到的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的主要指标都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2.
左青  胡建新 《中国油脂》2012,37(11):69-71
我国磷脂资源丰富,但基本上用来做饲料磷脂,2010年美国嘉吉、ADM和中央大豆公司在我国市场上销售11 000 t左右浓缩磷脂,我国企业食品级磷脂的生产量很少,而且很难在市场上销售,分析其原因是我国没有食品级磷脂国家标准,企业无法得到生产许可证等,制约了我国食用磷脂的生产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对膜法制备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的截留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截留物中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以及灰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5.64%,糖类33.22%(其中水溶性多糖15.86%),灰分7.44%.结果表明:正是这些截留物影响了国产大豆浓缩磷脂含杂量、透明度;截留物的组成接近于大豆粕,且热稳定性较好,富含无机矿物质元素,可以添加在大豆饼粕中.  相似文献   

4.
大豆粉末磷脂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立春 《食品科技》2006,31(8):81-83
在粉末磷脂的生产工艺中,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浓缩后浸洗前进行一次烘干除水以及浓缩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对粉末磷脂的质量与得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 ̄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饲料级大豆浓缩磷脂与正己烷混合经离心除杂、无机陶瓷膜过滤、过氧化氢脱色等步骤可以制备得到高品质磷脂,制备过程中无机陶瓷膜孔径应选择20 nm以下,过氧化氢脱色过程应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温度不宜过高,在50℃,过氧化氢(浓度30%)用量1%和2%条件下制备的大豆浓缩磷脂色泽浅、透明度高、过氧化值低,性能接近于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  相似文献   

7.
在粉末磷脂的生产工艺中,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浓缩后浸洗前进行一次烘干除水以及浓缩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对粉末磷脂的质量怀得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提高粉末磷脂质量改进生产工艺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粉末磷脂的生产工艺中,浓缩前进行毛油过滤与油脚离心分离的操作,浓缩后浸洗胆进行一次烘干除水以及浓缩,烘干工段注意真空度与温度的控制,对提高粉末磷脂的含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勇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2,27(6):65-67
介绍了大豆磷脂风味和色泽物质的分析和测定。不同磷脂产品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 ,其风味和色泽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显著的不同。分析了粉末磷脂回味的原因 ,同时讨论了色素物质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3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大豆卵磷脂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大豆油脚中提取大豆卵磷脂,通过真空浓缩、丙酮脱油、乙醇提取、吸附脱色、过滤、浓缩等工艺对提取条件做了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的脱油温度和时间,乙醇的提取温度和时间以及吸附剂的选择是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用最佳工艺提取得到了纯度为82%的大豆卵磷脂。  相似文献   

12.
卵黄卵磷脂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卵黄卵磷脂的提取了方法、理化功能性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大豆卵磷脂与卵黄卵磷脂进行了比较 ,证明了卵黄卵磷脂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大豆磷脂颜色的来源 ,大豆磷脂褐色物质的生成。介绍了磷脂中产生各种气味的物质和油脂加工过程中混合油吸附过滤和脱色、水化脱胶工艺条件、脱胶剂对大豆磷脂颜色的影响。对磷脂制备工艺中常采用的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化学脱色法以及浓缩磷脂的白土脱色、浓缩磷脂活性炭吸附脱色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在工业条件下,如何利用水化豆油的油脚加工浓缩大豆磷脂,详细介绍了大豆磷脂的生产工艺过程,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控制进行了逐一的分析论述,同时对关键生产设备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描述。  相似文献   

15.
高纯度大豆卵磷脂制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对从大豆油脚制备高纯度卵磷脂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吸附剂、微滤膜去色、除杂,用金属盐沉淀剂除去脑磷脂的新工艺,从而使产品中卵磷脂含量达到85%以上,同时,着重研究了丙酮脱油时pH值对磷脂回收率的影响,使磷脂损失率降到最低水平。并确定了丙酮脱油制取粉末磷脂时的最低丙酮浓度,为降低工业化生产粉末磷脂的成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蒸馏单甘酯、大豆磷脂及抗坏血酸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全麦馒头制作中蒸馏单甘酯、大豆磷脂及抗坏血酸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蒸馏单甘酯、大豆磷脂和抗坏血酸均可显著改善全麦馒头品质;以试验用全麦粉为原料,当蒸馏单甘酯、大豆磷脂和抗坏血酸添加量分别为5 g/kg、3 g/kg和80 mg/kg时,所制得全麦馒头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PTLC法纯化大豆卵磷脂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并讨论了市售级大豆卵磷脂提纯方法,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卵磷脂,能作为薄层扫描实验中的标准品。以市售级大豆卵磷脂为原料,采用制备型薄层色薄法(PTLC)进行纯化。将获得的纯品经化学和红外分析,证实其成分。实验证明:该提纯方法快速、简单、效果好,在科研过程中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大豆磷脂中卵磷脂含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Lichrosorb si60(5μm)250×4mm色谱柱,乙腈甲醇水(652114v/v)为流动相外标法测定了大豆磷脂中卵磷脂含量、卵磷脂检测线性范围为0.04~0.8mg/ml,r=0.9996,方法的回收率为98.35%,RSD为6.94%(n=6)。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soybean lecithin addition on the iron‐catalyzed or chlorophyll‐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of emulsions consisting of purified canola oil and water (1:1, w/w) was studied based on headspace oxygen consump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hydroperoxide production using the ferric thiocyanate method. Addition levels of iron sulfate, chlorophyll, and soybean lecithin were 5, 4, and 350 mg/kg, respectively. Phospholipids (PLs) during oxidation of the emulsions were monitor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ddition of soybean lecithin to the emuls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decelerated iron‐catalyzed oil oxidation by lowering headspace oxygen consumption and hydroperoxide production. However, soybean lecithin had no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effect on chlorophyll‐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of the emulsions. PLs in soybean lecithin added to the emulsions were degraded during both oxidation processes, although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PL composition. Among PLs in soybean lecithi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were degraded the fastest in the iron‐catalyzed and the chlorophyll‐photosensitized oxid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ddition of soybean lecithin as an emulsifier can also improve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il in an emulsion.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 以KOH 计) 分别为21.10mmol/kg 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相同光线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性能越好的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过氧化值影响越小,保存效果由好至差依次为:铝箔膜>复合薄膜>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用铝箔膜包装的大豆粉末磷脂在荧光灯照射下,60h 后其过氧化值达到21.18mmo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