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不同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003级本科预防医学系全体学生,在实施流行病学课间实习和三种毕业实习方式的实践教学后,评价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的效果。结果:通过流行病学课间实习,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学习能力、效率和积极性方面均有较大提高,4分/5分以上的学生占77.1%以上;经过流行病学毕业实习,在深入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科学研究能力、学习的综合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均有提高;采取不同的毕业实习方式,在独立工作、医学软件应用、论文写作、文献查阅能力方面均有提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均在学校和CDC实习组较高。结论: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不同模式的毕业实习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能力、综合能力、个人素质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医学院本科生流行病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 PBL 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信度、效度较好的 PBL 教学质量评价问卷,选取某大学医学院参与流行病学 PBL 课程的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及授课反馈。结果流行病学PBL 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本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大部分学生对 PBL 教学予以支持。结论 PBL 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科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构建全面、合理的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评价内容。包括认识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合理确定儿科实践教学评价内容,激发教师带教热情两方面。具体应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叶玮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12-113
通过社区实践教学将口腔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口腔流行病学理论教学转换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学效果计量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历来缺乏客观、定量的依据,在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今天,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与亟待研究的课题。1982年9月,中央卫生部与WHO在川医举办的全国流行病学讲习班,采用了书画评价教学效果的作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为了寻找简便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我们在本院卫生系78年级某卫生专业课教学结束后,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效果计量评价方法。经过试点,表明该法有如下五大优点:1.真实性:学生能消除顾虑说出心里话,做到客观评价;2.代表性: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因此吸收意见有广泛代表性;3.科学性:对教学效果可以作出定  相似文献   

6.
孙力  刘志军  葛敏  王珍  王敏  刘鑫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8):3550-3555
背景 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实践教学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经小组讨论拟定指标库,于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该领域专家32名,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65和0.61(P<0.01)。最终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临床思维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和社区情怀,其权重分别为0.456 1、0.242 5、0.283 2、和0.305 1)、26个二级指标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全面评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但需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细化、修正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并实证分析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提高循证医学教学质量。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资料初步拟定基本框架,采用Delphi法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指标。结果:围绕循证医学实践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指标,基于该指标开展的循证医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可以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笔者根据医学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取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公因子,分析和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方法 对我国1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筛选和归类。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评价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四大公因子分别是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结论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应高度关注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步进行,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分析我校临床医学生对公共卫生课程教学的评价意见,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校已修完《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后分别简称:统计、流病、预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五年制840人和八年制278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问卷”对上述3门课程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价。通过SPSS 13.0软件,运用描述分析、均值比较分析、等级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总体评教得分(4.04±0.60),五年制和八年制之间的评教得分比较:统计P=0.000、流病P=0.269、预防P=0.047;4个维度得分比较: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对总体满意度均有影响(P<0.05),两者的标准偏回归系数比较:β''教学内容>β''教学效果。结论 总体教学评价良好,但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是对教学总体满意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所需的要素进行筛选,以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框架及评估指标;2016级学生进行实施形成性评价前后的效果评分,结果使用SPSS 20.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统计了本专业共30名教师及专家和12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针对本专业的实践特点,构建了该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以及相应的三级和四级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实施形成性评价后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P<0.05)。结论 证明构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其应用于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新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与评价。方法:自2012年对高职护理学生实施新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考核实践能力,评价新模式下实践教学效果。结果:在创新模式下,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均有了显著提升。结论:我院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非预防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培养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合格医学卫生人才,是广大流行病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紧密联系临床及预防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课堂授课与课后自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展“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讲课效率;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为进一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章就该方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教学效果等进行了评价,以便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法 将我校2003、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131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理论教学按原教学计划进行,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对照组按原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6.6分与84.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7.7%与6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业面试时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3.1%与6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为89.8%与6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后主要负责或独立处理流行病学案例平均次数分别为3.6次和0.8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革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中医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对滨州医学院2011级中医专业本科生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课堂出勤率高,95%的本科中医专业学生认为流行病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优秀,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良好人数约占一半,授课前后知识点调查结果表明授课后的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流行病学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大多数本科中医专业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流行病学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疾病预防与控制,青海大学医学院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介绍PBL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通过课题的实施,发现PBL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技能、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值得在流行病学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2008级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2个班90人,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组(LBL+ PBL)45人,传统授课组(LBL) 45人.教学结束后通过实习报告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LBL+ PBL组成绩高于单纯LBL教学组,学习兴趣、主动性、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能力优于单纯LBL教学组,但比较耗时.结论: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实施LBL+ 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社区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完善全科医学课程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评价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秉勋同志在八二年部属院校统考总结会议上提出:“要研究如何评价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效果的数量指标,以便区分教学成绩的好坏,作为奖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