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汉忠  黄智芬 《河北中医》2010,32(8):1260-1262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17%~99%的癌症患者会发生CRF,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CRF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随着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不断进展,癌因性疲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评估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将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肝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干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癌因性疲乏症状的出现,已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并且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等显著下降。癌因性疲乏是摆在肿瘤科临床医师面前的一大挑战。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综合运用内治、外治等方法,手段多样,疗效显著。现就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治疗最新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伴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手段对于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关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文章总结近年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癌因性疲乏(cancer-t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表现为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多种症状。现今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恶性肿瘤的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中医药可扶助正气,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疲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就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药在癌性疼痛、对化疗后免疫机能下降以及对肿瘤恶病质及常见症状的治疗4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中晚期肿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认为中医药能减轻中晚期肿瘤疼痛,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恶病质及各种与癌症相关症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振勇 《四川中医》2011,(10):27-28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持续的主观上的疲劳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的不断进展,癌因性疲乏来越受到关注。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有其独特优势,笔者在临证中从肝脾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肿瘤相关性乏力(CRF)又称癌性疲劳、癌性疲乏、癌因性疲劳等,是一种痛苦地、持久地、主观地感觉身体、情感、和/或认知的疲倦感或疲惫感。研究[1]显示抑郁程度是CRF发生的关键中介因素,这其中免疫T细胞和NK细胞活性下降,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水平上升起着重要作用。中医疏肝健脾法对CRF患者具有调节作用,进而改善CRF患者乏力程度[2]。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经典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经验,探索更为有效的CRF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疲乏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2周以上,同时伴有如下症状中的5个或以上;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不能集中注意力;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相似文献   

8.
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因性疲乏(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指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持续的主观上的疲劳感^[1]。目前临床上对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本科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目前临床上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存在疗效单一、停药后反复及发生副作用等问题,中医药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及特色。本文主要介绍了阎丽珠主任医师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癌因性疲乏的经验。导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认为大多数CRF患者脏腑气血阴阳俱虚,尤以肺脾肾亏虚为本,治疗时多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为基础方,并结合个体体质、症状等加减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享1则采用麦粒灸治疗胰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病案,通过麦粒灸激活机体的防御机制,调节紊乱、低下的免疫功能,达到调气和血、扶正固本、调理阴阳的作用,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癌因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复杂,具体治疗方案尚待研究。通过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以及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癌因性疲乏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为困扰的症状之一,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近年来针灸在癌因性疲乏领域的应用逐步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维普、知网、万方、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运用针灸干预癌因性疲乏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客观评价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有报道显示,34%~76%的癌症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在2007年发表的《癌因性疲乏实践指南》中定义癌因性疲乏(CRF)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乏力感或疲惫感,与活动不成比例,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经常伴有功能障碍。CRF与正常人的疲乏不同,正常的日常生活产生的疲乏与劳累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可以通过休息缓解。现将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其出现快、持续久。近年来,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缺少统一的诊疗标准和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仍是当今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治外治等不同方面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探讨,概述了近些年对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现有的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 Outcome,PRO)量表因无法完全体现中医治疗特色,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时仍存在问题。现就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中常用的PRO量表进行总结,从研究人群、测量负担、治疗阶段以及量表类型4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开发适用于中医药研究的评估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章璐  曹勇 《四川中医》2009,27(2):41-42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临床上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以出现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以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为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中医学在治疗乏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围,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辨证论治,对提高临床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麦粒灸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缓解癌性疼痛、减轻骨髓抑制、缓解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缓解癌因性疲乏、抑制神经毒性反应、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发挥治疗效果。麦粒灸治疗肿瘤研究较多停留在减轻患者放化疗毒副作用、控制并发症等方面,今后临床可继续研究麦粒灸与其他疗法相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癌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10 d为1疗程。采用FSI疲乏量表、中医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患者疲乏情况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SI评分、IL-11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有改善癌因性疲乏的作用,能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癌因性疲乏患者易伴有厌食、减重、腹胀等症状或体征,严重降低生存质量,成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亟需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及药物。既往基于络病理论指导提出“改善证候——肿瘤治疗新策略”学术观点,笔者以气络学说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提出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脾肾两虚,瘀毒内阻”中医病机及“健脾益肾、化瘀解毒”治法,研制的代表药物养正消积胶囊不仅对实体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也显示出良好优势,有助于恢复恶性肿瘤患者“荷瘤生存”自稳平衡状态,为癌因性疲乏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